开场:
一、分组及自我介绍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接下来将由我带来拆书分享。我叫文雅,我的三个标签:目标达成教练;社群运营专家;亲子阅读指导师;
为保证学习效果,我们先进行一下分组。那我们今天人不多,分一个组。
二、拆页关系及目标
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两个拆页,用时60-75分钟。拆页1当孩子认为自己做不到时,通过“暂未获得三步法”来解决,拆页2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鼓励三步法”来强化孩子的行为,(两个拆页的关系)这两个拆页是递进关系。先改变孩子“我做不到”的信念,再仔细观察找到孩子具体的行为,真诚地鼓励孩子。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希望达成以下目标:
(目标1)大家能够在发现孩子对事情没信心时,可以运用“暂未获得”三步法,帮助孩子去除做不到的想法,完成对孩子关于事情看法的一次引导。
(目标2)当看到孩子做的好的行为后,可以通过 “鼓励三步法”来鼓励孩子,完成对孩子的一次鼓励。
三、FAB图书介绍
Feature(特征):我今天要拆的书是《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这是一本教家长如何陪孩子学习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田宏杰老师,他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教学工作20年。
Advantage(优势):这本书在微信读书评分高达8.9分,和其他学习类书籍相比,这本书从困扰家长的问题开始,涵盖情绪管理 、自控力、性格形成、习惯培养、学习方法等70个常见学习场景。
Benefit(利益):
B1::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在学习时做不到集中注意力;孩子不敢上台发言;孩子长课文背不下来;孩子不会做应用题等等。这本书都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法。
B2:在面对孩子不能、不敢,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做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拆页片段 “暂未获得三步法“:聚焦行为、植入信念、引导探索三个步骤,让孩子在尝试中体会到成功,真正根除“我做不到”的想法。同时今天我们也会学习如何运用“鼓励三步法”夸奖孩子,引导孩子将当下好的行为模式举一反三应用到将来。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个拆页的学习:“暂未获得”三步法。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拆页内容,阅读完以后,大家可以在评论区来个666。
拆页1:摘自《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第二章-破局 :怎样根治各种“我做不到”P95-96
怎样才能改变这个信念,打破“我做不到”的僵局
我们需给孩子植入一个“暂未获得”信念,也就是我不是永远没有这种能力,我只是暂时没有获得这种能力,但如果我找到办法、学会相关的知识或技能就能够获得这种能力,那我就能够做到。这个“暂未获得”信念对于打破“我做不到”的僵局很重要!
具体来说,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我们要聚焦孩子具体做不到哪些方面。比如这个孩子不敢上台发言,就要弄清楚孩子是一上来不知道怎么开头,还是中间不知道怎么互动,还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找到一个着力点再进行改变。例如,孩子不知道怎么开头,一上来就手足无措,导致后面越讲越急,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帮他做好开场白。当我们把“上台发言怎么能更自信”的目标聚焦为“讲话时怎么开好头”,这实现起来就容易多了。
第二步:要植入“暂未获得”的信念。也就是让孩子明白他不是不会开头,他是暂时没有获得这种能力,只是暂时不知道该怎么开头,但如果他掌握了开头的方法,他就能够开好头,能够发好言。这样孩子就会有动力去迈出这一小步。这个“暂未获得”的信念很重要,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信心。
第三步:问如何获得。这时要问孩子:“如何能够开好头呢?”这个“如何”的问句动力是很强的。孩子会去找办法,把他的精力都集中在如何开好头上。这时他可能会发现,如果开始时用一个小游戏让大家玩起来,那他就不用关心别人有没有关注自己的问题,或者用一个问题引入,引起大家的好奇,让大家都渴望得到答案,他的发言就会进展得很顺利;再或者讲一个小故事,将大家带入进来,这样大家就很容易集中精力听下去。当孩子的注意力都在“如何开好头”,并且能够找到办法时,他就不会紧张了。
WHAT:拆页提供了一种”建立信心的”三步骤,这个步骤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真正根除心中“我做不到“的想法,它包含了三个要素:聚焦问题、植入信念、引导探索。
WHY: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玩新的玩具时,首先并不是对它们有所好奇心,而是下意识地说:“妈妈,我不会。”在还未尝试做一件事情之前,就开始否定自己,这是在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哪怕事情真的很简单,但只要孩子打心底里认定了自己不会做,做不到,那结果往往真是如此。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心理呢?归根到底还是源于不自信。
(意译原文案例)
我同事家孩子去年刚上一年级,每天在办公室就听到她说,昨晚和孩子又“干架”了。每次都是因为什么事呢?因为孩子数学成绩差,教了很多遍都不会。那这次我们用这个暂未获得三步法,来帮助她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聚焦孩子具体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这个孩子数学一直教不会,就要清楚孩子是哪里不会?是数学公式记忆不熟练?还是解题步骤和方法掌握得不扎实?还是上课专注力欠缺没有听懂老师所说的话。例如,孩子上课专注力不够,总是东张西望,导致上课内容没有听懂,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帮他提升专注力。当我们把“怎么学好数学”的目标聚焦为“怎么记牢数学课内容”,这实现起来就容易多了。
第二步:要植入“暂未获得”的信念。也就是让孩子明白他不是无法记住数学课内容,他只是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但如果他能够专注课堂,他就能够上好数学课,从而学好数学。这样孩子就会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他会愿意去尝试。
第三步:问如何获得。这时要问孩子:“怎么样可以记住数学课的内容呢?”通过提问孩子 “怎样”的问句,孩子就会去找办法思考如何可以记住数学课的内容。这时他可能会发现,如果我像老师一样,我把课堂上的内容记下来后,再回来和妈妈讲解一遍,那么我就能完全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了,如果发现没能完全理解,我可以第二天再问一遍老师。当孩子的注意力在“怎么样可以完全理解数学内容”时,并且他想到了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时,他就会有了学习的动力。
(反例)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的孩子拉比今年三岁了,生性腼腆、慢热。每周六我都会带她上早教课,上课之前老师都会让孩子上台做自我介绍。她总是扭扭捏捏不愿意上台,有几次甚至大哭不愿意去上早教课。回家后她都会和我说,妈妈,自我介绍太长了,我不会。我都会对她说:拉比,你很棒呢,去吧。但无论我怎么说,她下一次早教课还是重复着同样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多小孩子都存在,非常值得家长们重视。
HOW(细化原文步骤):
所以,如何根治“各种做不到”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那接下来我就跟大家介绍一下“暂未获得”的方法。结合原文与自己的经验,我将原文步骤细化成了四步:发现问题、聚焦细化、提高自信、引导探索。加了一步:发现问题,需要觉察。
第一步:发现问题。可以把问题记录下来,例如发现了问题( );孩子长大后越来越独立,和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父母需要及时察觉孩子是否遇到了难题。比如孩子最近比较焦虑,原来是因为下周要上台发言,心里很紧张。
第二步:聚焦细化。可以在纸上,把大问题( )聚焦成最需要改变的小问题( );比如帮助孩子把大问题“上台发言如何不紧张”细化成小问题“上台发言时如何开好头。
第三步:提高自信。告诉孩子你只是暂时( ),练习后可以( );,例如告诉孩子“你只是暂时还没有掌握上台发言的方法,努力练习后是行的。”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信心。
第四步:引导探索。具体可以是引导提问孩子觉得怎么可以做好某个小问题呢?例如在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信心后,再把问题抛给孩子:你觉得如何能够开好头呢?引导孩子自己找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自己真的是可以做到的。
以上就是“暂未获得”细化后的四步法。
再回到刚给大家分享的我案例。我只是对我女儿说,你可以的,但具体怎么做她也并不知道。学习完这个片段后,我该怎么做呢?
(正面案例)
当我发现拉比上了一段时间早教后,还是有些胆怯(第1步,及时发现孩子还是有些胆怯的问题),我会和她沟通:“拉比,我们看下怎么样可以完整地做出自我介绍呢?(第2步,把不愿意上台改成:怎么样完整地做自我介绍?);拉比只是暂时说不记得,咱们在家多练习几次就可以啦(第3步,给孩子信心:现在虽然不可以,通过练习是可以达到的);拉比觉得怎么样做可以完整地做自我介绍呢(第4步,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如何可以做到的方法)。”
Where:暂未获得法适用于很多的场景:亲子沟通、职场沟通,包括自我对话。需要注意:暂未获得法的前提是把大问题改成小问题后,对方能够想到这个小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果分解到小问题,还是很复杂,容易打消积极性。
预防异议:听到这里,可能有的小伙伴会想,直接让对方做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把大问题改成小问题,要去建立信心呢,太复杂了。如果我们不把大问题细化,对方无从下手,如果直接提要求,对方自己没有通过自我思考的话,最后很有可能还是不会有改变。因此把问题聚焦会更容易解决,让对方自己探索解决的方法,会更容易发生改变。
【提问反馈】
这就是暂未获得法。大家有没有疑问呢?
怀影提问:引导探索的意思是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对吗?
回复:是的,怀影理解得特别对,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想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让孩子知道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到的。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法)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运用,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一个练习。(显像提问,激活应用场景)请大家想想你过去一周或一个月,你遇到的不自信的人?比如:(1)孩子要上台演讲,但他觉得自己上台会抖,肯定无法演讲;(2)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孩子很担心这次成绩还是无法突破;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然后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
好的,看到各小组都完成了讨论,接下来请一位小伙伴给我们分享一下。
拆书家:掌声有请阿静做分享。
1、我有一个学生和我说,他从来没有做对过数学题,导致自己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
2、我自己面对大型考试时也会有些紧张,会想如果通不过怎么办呢?万一很难怎么办等等。
拆书家反馈:掌声感谢阿静的分享。
【A1+】反思加工
现在请大家结合刚才分享的过去的场景,使用拆页当中的“暂未获得三步法”,再来沟通表达一次,你会和对方怎么沟通呢,会说什么样具体的内容呢。请每一位伙伴都思考一下,并在组内进行分享,给大家2分钟时间。我将邀请1位伙伴分享。
拆书家:好的,看大家都已经写下来而且完成了分享,有没有愿意主动分享的。还是由请阿静为我们带来分享。
第一步:发现问题,当学生向我反馈数学难的问题时,我要及时察觉到这个问题的影响;
第二步:聚焦细化,把大问题“如何学好数学”聚焦到“如何做对三角函数?”这个小问题;
第三步:提高自信,你只是暂时不会,我们多做几次就可以解决啦;
第四步:引导探索,你觉得如何可以做对这个类型的题目呢?
拆书家反馈:谢谢阿静的分享,这样,当孩子们觉得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暂未获得三步法,消除孩子做不到的想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看来大家对暂未获得三步法都掌握的很好,可以马上学以致用。
【过渡】
暂未获得三步法其实是给对方信心,同时帮助对方解决当前的难题。那么解决完当下的问题之后呢?我们应该如何鼓励对方呢?此刻我们还可以做一点,就是当对方完成了当下的难题后,可以鼓励对方将这个解决难题的行为举一反三延展到将来。那应该如何鼓励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进入第二个拆页的学习。
【学习目标2】
通过拆页2的学习,我们可以应用“鼓励三步法”夸奖对方,引导对方将当下好的行为模式举一反三应用到将来。
【阅读原文】
接下来我们阅读第二个拆页:鼓励三步法。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拆页内容,阅读完以后,大家可以在评论区打888示意我一下。
摘自《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第七章-有效反馈 :效果比道理更重要P316-317
鼓励三步法:从行为到品质,再到未来
如何用鼓励三步法解决孩子画画不敢着手的问题
用这个方法怎么解决之前说的孩子画画的问题呢?
我们不能直接夸色彩漂亮,要先看孩子有哪些具体的行为或手法。比如说,“我看到刚才你在调色的时候,反复地试了好几种颜色的搭配,最后才选中了这个黄蓝搭配用在蝴蝶翅膀上,这种撞色看起来色彩真的很鲜明”。
说了具体行为再说能力,“你真的很会调色”“你画的色彩真美丽”;
之后指向未来,“我真的很期待看下一幅画中你会怎么调色,会用到什么样的色彩”,
这样一夸,孩子就知道他这个好看的色彩是反复琢磨调出来的,是搭配出来的,那他下次画画就会继续去关注色彩,去调色,去尝试看可以有什么新的发现。
或者比如我们看到孩子今天画的色彩美丽,是因为他周末看了凡·高画展,他把看到的色彩搭配学过来用了,那家长在鼓励时就要将这种学习和迁移的行为指出来。家长可以说:“哇,周末看了凡·高画展,你就把他画中的那些元素抽取出来,放到你今天的作品中了。孩子你好厉害,这就是举一反三呀。以后你学了新东西就能立刻用起来的话,你画的画会越来越生动、越来越丰富。”鼓励中从具体的模仿凡·高油画色彩的行为,指向举一反三的能力,再引向未来。
孩子就明白自己画得好,好在哪儿,为什么好,以后可以怎么做。这样孩子还会逃避画画吗?当然不会,他会越画越好。”
WHAT:拆页讲到我们在鼓励孩子时,要细化到孩子的行为,要让他知道哪里做得好,好在哪?这些做得好的地方让他拥有哪些能力和品质?以后还可以用在别的哪些地方?这样孩子对待事情就会更有干劲,从而越做越好。
WHY:我们常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就会说“哇,你好棒啊!”“哇,你真聪明。”但这样容易出现两种极端。【不这么做的坏处】第一种极端: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与生俱来的聪明,会有包袱;当下一次该去展示的时候他会害怕因为失败而失去聪明的形象,最后选择退缩。第二种极端:是孩子会觉得我就是很聪明,我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做到,最终骄傲自满,停滞不前。
【反例】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因为我自己从小是在打击中长大的,所以自从我有了孩子以后,只要她有点进步,我就会表扬:哇,拉比,你真棒;哇,拉比,你真聪明。直到前段时间,她把2张图片拼成了一张完整的拼图,开心地和我说:妈妈,拉比拼好了,拉比真聪明。
我顺着她说的话,拿了一份3张的图片让她拼,但她看到后直接和我说:妈妈,我不会。
其实对一个3岁的孩子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拼图,但她因为怕自己拼不好而失去“聪明”的光环,所以拒绝了继续探索。
HOW:
这样的情况在育儿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如何运用鼓励三步法既让孩子提升信心,又能持续将这个优点用在将来呢?我们可以来看看鼓励三步法的具体用法:
第一步:观察具体行为。在夸奖时要夸奖对方具体的行为,避免使用你真聪明、你真棒这样的句式。比如:妈妈发现拉比刚刚看完三集小猪佩奇就主动把电视机关掉了。
第二步:夸奖行为品质。夸奖完具体的行为后,再对行为的能力或品质进行提炼、总结。 比如:拉比答应妈妈的事,说到做到,是个说到做到的好宝宝。
第三步:扩大应用到未来。把第一步的行为和第二步的品质迁移到未来或其他的事项,就可以让孩子下一次还是会保持同样的品质。比如:拉比刚刚答应妈妈要把自己的玩具放回它们的家里,拉比也会说到做到的,对不对?
以上就是鼓励三步法。通过这个方法不仅让孩子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还会把这些做得好的地方迁移到别处或未来。
【正例】那如果回到我让拉比拼3块拼图的时候,我就会运用“鼓励三步法”让她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并且相信自己可以拼好。
第一步:观察具体行为:妈妈刚刚看到拉比一开始拼两块拼图的时候拼错了,拼反了,但拉比想了想办法,换了个方向就拼对啦。
第二步:夸奖行为品质:拉比遇到问题时自己想办法解决,是个爱动脑筋的乖宝宝。
第三步:扩大应用到未来:我们接下来要拼三块拼图了,会难一点点,但妈妈相信拉比也还是会开动脑筋做的,对不对?
所以,通过鼓励三步法,我们就可以发现、提炼孩子好的行为,并且引导她应用到将来。
Where:这个鼓励的方法在亲子沟通、职场沟通沟通中都可以用到。需要注意的是在职场沟通中面对上级时,我们应用前两个步骤即可,不需要再指手划脚上级的未来。
【预防异议】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假如在我让孩子应用到未来的时候,孩子还是没有信心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应用拆页1,把孩子没有信心的部分最小单元化,引导他解决最小问题,从而建立信心。
【提问反馈】
我们刚刚一起学习了“鼓励三步法”,请问大家对内容有疑问吗?
【A3】促动参与
没有疑问的话,为加深大家对知识点的理解,现在一起来做下演练。我会给大家一个场景:
演练场景:星星今年上初二,物理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倒数,经过3个月的努力,这一次摸底考试,物理竟然进入了班级前三名。以前星星妈妈担心她会骄傲,所以每次都只会冷冷地说一句:不要太高兴,下次不一定能考好。很容易打击孩子积极性。。
正好星星妈妈刚好之前参加了《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拆书活动,拆书家分享了“鼓励三步法”,她准备用这个方法鼓励星星继续努力学习物理。
2、角色扮演: 接下来,请按照分组,2个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个人扮演星星,一个人扮演星星的妈妈。今天来的小伙伴是单数,那再请1位担任观察者。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进行演练,同时把两个人的对话记录下来。5分钟后请一对小伙伴进行分享,谢谢!
3、注意点提示:我们演练目的是尝试运用“鼓励三步法”,发现星星做得好的地方,并且让她将来继续保持这个优点。
时间到,有没有哪组小伙伴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演练的内容,掌声有请。时间为3分钟。
拆书家:有请这一组小伙伴。你们谁扮演星星,谁扮演星星的妈妈呢?
角色扮演内容记录:
星星妈妈(阿静):星星,你这次考试物理成绩到班级前三名了,看你这三个月挺积极的,每天按时按点地完成物理作业 ,不会的题目也会积极地去问老师。妈妈都看到了,感觉到你非常认真刻苦且积极主动,希望你之后能够把你的行为和优秀的品质用到接下来的物理学习中,还希望你能够用在你的数学学习和英语学习中。妈妈相信你的成绩会越来越好,也相信你会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的。
星星(怀影):好的,谢谢妈妈。我会继续加油的。
拆书家回应反馈学习者:
拆书家提问:感谢这组小伙伴的精彩展示,鼓励三步法运用得非常到位。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法)
(分步催化1-激活场景)接下来大家设想一下,(显像提问,激活应用场景)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什么样的场景中需要我们进行鼓励呢:(1)孩子以前写作业总是需要拖拉到晚上9点才写完,今天8点就写完了。(2)你的下属搞定了一个难搞的客户,这个月部门业绩提前达成。
这一步只需要脑海里浮现出那个画面,想象到场景就可以了。包括未来的某个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想到那个场景后,请每个伙伴在小组内分享。
注意每个人都要思考这个场景,分享的时候只要分享到这个未来可能发生的场景就可以了。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我将邀请小伙伴分享。
好的,时间到。有没有小伙伴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所想象的场景,掌声有请。
记录学习者阿静分享案例
未来一周,我有的学生每周都会做作业,以前都是自己默默做完,还经常忘记带试卷。有可能下次她会提前做完作业,主动带过来试卷,到时我就需要用“鼓励三步法”对学生进行表扬。
场景2:
拆书家反馈学习者:谢谢阿静的分享。
(分步催化2-催化应用)现在请大家结合刚才的场景,想象在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你准备运用拆页当中的“鼓励三步法”进行沟通交流。你可以用怎样的、具体的内容鼓励对方呢。请每一位伙伴都写下来,并在组内进行分享,给大家2分钟时间。我将邀请1位伙伴分享。
拆书家:好的时间到, 有没有学习者主动分享的,掌声有请阿静。
1、 表扬具体行为:今天你把试卷主动发给我,我可以及时给你反馈。
2、 夸奖行为品质:越来越积极了,值得表扬。
3、 扩大应用到未来:以后你都可以及时发给我,也可以及时反馈问题。
拆书家反馈学习者:谢谢阿静的分享。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可以使用鼓励三步法,让孩子将这个做得好的地方应用到将来以继续保持。刚才在你分享的案例中对鼓励三步法运用得非常到位,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您对鼓励三步法的运用会更加得心应手。
【强有力的结束语】
今天学习了两个方法,一个是暂未获得三步法,一个是鼓励三步法。
暂未获得三步法是给对方信心,同时帮助对方解决当前的难题。而解决完当下的问题后,我们可以利用鼓励三步法鼓励对方将当下的行为继续应用到将来。
这两个三步法看起来简单又平常,但在和孩子的沟通中注意引导,可以帮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建立信心面对逆境。再次感谢大家今天的聆听和配合,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