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讲好故事+帮助孩子面对感受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轻松4步,帮助孩子面对感受

开场:

各位伙伴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春华,今天是TF1-1拆书人。很高兴有缘在拆书帮南宁清澄分舵拆书现场跟大家相见。首先,用三个关键词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自己:

第一个关键词是:终身学习者,我是一个善于根据工作、生活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更新学习内容的终身学习者,始终带着一份好奇心去尝试、体验新鲜事物,好奇让我心态更年轻。

第二个关键词是:美好关系践行者。我同时是一个专注让关系更美好的终身践行者,良好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让我内心充满幸福感。

第三个关键词:家庭医生。我还是一个善于学以致用的“家庭医生”,用自己看书、听网课学习到的中医知识,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感冒发烧咳嗽之类的小问题通通自己在家就可以解决,不给医疗系统添负担。

如果大家对亲子沟通、中医养生、精油护肤有兴趣,我们可以多多交流,彼此分享经验。

有人感慨说:读了很多书,懂了不少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想,那是因为他没有遇到拆书帮,不会使用拆书法,没有将看过的书“拆为己用”。那么,什么是拆书法,拆书帮又是一个什么帮呢?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拆书法是一种成人学习方法,是以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目标的成人读书方法,拆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将书的知识关联学习者的过往经验,并规划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聚焦在提升能力和解决问题上。拆书这个概念来源于赵周老师的著作《这样读书就够了》,其核心是RIA读书法,分为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两种应用路径个人学习应用是学习者采用“RIA”便签读书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如同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R-阅读原文片段
I-用自己的话阐述原文内容./拆书家讲解引导
A-拆为已用,A分为A1和A2,分别代表过去和未来。A1是反思自己过去的相关经历,A2是思考如何运用书中的方法来处理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拆书帮就是拆书法学习爱好者组织的社群,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帮助我们爱的人一起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过好一生的本领。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原文片段:
下面请大家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里的片段,时间1分钟,阅读完后,请举手示意。
R原文: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1.安静专心的倾听。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哦……嗯……原来是这样……”
3.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所有的感受都应该被接纳,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我看得出你很生弟弟的气。用嘴巴告诉他你将怎么做,而不是用拳头。”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简单的片段主要提供一个方法:父母“如何说”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的方法。

Why:当孩子跟父母说出他们遇到的问题或者表达他们难过、生气的感受时,父母常常出于好意想给孩子提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者给孩子分析、讲道理,或者提问,或者否定孩子的感受,导致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甚至发生亲子冲突。那么,有没有好的方法让我们帮助孩子面对他们遇到的困难呢?

How:原文片段给出了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的四步法:

一是安静专心地倾听。当孩子遇到困难跟父母说时,父母放下手上所有的事,眼睛注视着孩子,一心一意地听他说,用心去感受孩子想表达的内容。

二是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比如“哦…”、“嗯…”、“这样啊…”,简单地回应,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听,也能做到不打断孩子的思绪,从而让孩子自己说着说着自己就理出了头绪,找到解决办法。

三是说出他们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受,包含着:父母要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并尝试把“它”说出来,错了也没关系,孩子会纠正过来,不会妨碍彼此的沟通。也可以在说感受的前面加上“你觉得…”。这个点可能有些难度,因为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感受被否定的情形,这种“新语言”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练习。

四是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当孩子想要一样当下没有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去解释为什么没有,可越解释孩子越不听,用幻想代替逻辑上的解释,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的需要被父母看见、接纳,情绪自然就流淌过去了,能够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没有的现实。

Where:这个方法适用于孩子带着负面情绪找你倾诉、讲述困惑、需要被关注时使用。在应用时注意,接纳孩子的所有感受,比如生气、难受等等,但不能有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伤害环境的行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关联过往经验

孩子4岁的时候,我就看了这本书,当时发生的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那天幼儿园搞活动,放学时孩子拿着老师给的氢气球兴高采烈地跟我分享活动的趣事,一不留神,氢气球从孩子手里飞了出去,向天空飞走了……

孩子急得大哭:妈妈,我的气球,我的气球飞走了……

我尝试着跳起来想抓住飞起来的气球,但没有抓住

妈妈:宝贝,妈妈抓不到,气球飞走了,(解释)

孩子:哇……,我要气球,我要气球,哇……

妈妈:别哭,别哭啦,妈妈再给你买一个(想办法找替代,提建议)

孩子直跺脚:不,我就要我那个气球,哇……

妈妈:(恍然想起说出感受,幻想实现):噢,老师刚给宝贝的气球飞走了,宝贝很难过。(说出感受)

孩子:呜……呜……

妈妈:妈妈真希望能飞起来,飞去把老师给的气球抓回来,抓回来给宝贝。

孩子虽然还在哭泣,但情绪神奇地慢慢地平静了来……

我当时就领略了这本书的魅力,至今难忘,跟大家分享。

A2:规划应用

在与老人的沟通中,还会习惯性地进行解释,容易直接给建议,经常出现因解释、给建议而发生沟通不畅的情况。

计划5月底前,用接纳感受的四步法,倾听老人关于退休金分配不均的感受,期待好效果。

老人:现在发的退休金真是不公平,大家都是退休不上班的,凭什么单位退休的,比我们工厂退休的工资高那么多?!

我:看着老人的眼睛,安静地专心听他说,简单回应:噢,嗯,嗯,是啊

说出感受:退休金分配不一样,真让人愤愤不平。

幻想实现:真希望所有退休的人领的退休金都是一样。

今天4步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方法,您学会了吗?回去练习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