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30秒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卿心,是一名数学老师及心理老师,另外还是一名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赋权型性教育讲师。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和大家产生思想的碰撞。
【学习目标】30秒
通过今天拆页的学习,各位在未来的某个场景中,可以利用我信息的方法,帮助他人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轻松解决沟通问题。
【FAB介绍图书】2分钟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拆页来自于《P.E.T.父母效能训练》
F:这本书的作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师从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卡尔.罗杰斯,他所创办的父母课程曾被三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A:这本书是来源于托马斯.戈登的父母课程,他为了使更多的父母了解这样的养育方式,而把这门课程写成了书,这本书以33种语言在全球出版,全球56个国家的畅销书。
B1:你是否觉得育儿不顺畅?你是否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不知所措?你是否在孩子犯错时大发雷霆或焦虑不安?《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能够给你带来一些思路,让你和孩子沟通有方向。
B2:今天拆页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在遇到我们不接纳孩子的行为时,该怎么去和孩子表达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在不伤害孩子的情况下正面表达我们的困扰,使得孩子调整自己的行为。
【R拆页阅读】2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以下拆页,请阅读完后的小伙伴叩1或者开麦提示我一下。
“我一信息”的构成要素
如果父母传递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一信息”,孩子就会更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不被接纳的行为:(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即:行为+感受+影响
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
行为是指一个孩子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我一信息”的这个部分,主要是对这个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简单描述;他做了什么干扰到了你,而不是你对这种行为所贴的标签或评判。比如:孩子上学时说好了,一放学就回家,但是她回家晚了一个小时,并且没有打电话。
此处的关键是要记住描述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评判它。
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
当父母发出“你一信息”时,他们不需要确认孩子的不可接纳行为使他们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他们只是脱口说出一个命令、一个威胁、一个拒绝信息:“你快把我逼疯了”“你真的很懒”等。而当父母发出“我一信息”时却不是这样。现在,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我是不是生气了、害怕了、担心了,或是感到尴尬,或者是其他感受?
比如:“当你离开学校之后,没有按时回家,又没有打电话说你要晚回来时,我会很担心的……”
行为如何影响父母
当孩子的行为给父母带来困扰,而父母传递的“我一信息”没有能够影响孩子主动修正他们的行为时,这可能是由于父母送出了一个或多个不完整的“我一信息”。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我一信息”(对不可接纳行为的描述+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已经足够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但是,一个有效的“我一信息”常常需要包含第三个部分--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行为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告诉他们这种行为对父母产生的确切而具体的影响就很重要了。
通常,这种确切而具体的影响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对你而言引起不便。这些行为可能会使你无法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或是你需要做的事情。它可能使你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倦,或者使你疼痛或不舒服。
预防可能的异议:接下来,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拆页,在介绍之前呢,我想给大家打一个预防针,这个技能主要用于亲子沟通的,当然我们同样可以用于和所有的人际的沟通中。
why
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想和孩子永远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结,我们在育儿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麻烦,最难过的莫过于孩子接受不了你说话的方式,不愿意听你的话,随着时间的流逝,到孩子青春期的时候,我们和孩子就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当我回忆起用责备、批评、命令等方式对待孩子时,孩子仿佛都离我更远了,事后我也特别内疚。
what
而拆页就给了我们走进人心的桥梁,通过表达行为+感受+影响,在我们看到孩子需要调整的行为的时候,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帮助孩子改变自己的行为。轻松解决沟通问题,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how
这座桥梁的建造分为三个步骤:
1、描述行为:行为是指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不带任何评判的表达出来。比如:幼儿园孩子早上到点了没起床。
2、表达感受:孩子的行为带给你的感受,难过、失望、害怕、生气等,比如接着上面的例子,孩子早上到点没起床,我们的感受是着急且无奈的。
3、告知影响:这个行为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实质上的影响,这个影响需要具体化,比如耗费了我的时间、金钱、添加额外的工作等,那我们刚刚举的那个例子里,孩子早上到点没起床,对我们的影响是上班要迟到。
那我们把这个例子联合起来表达是:你到时间了还没起床,妈妈现在非常着急,我担心送了你再去上班会迟到,会被老板扣钱的。
预防异议:
可能有些人会说,我就是这样告诉孩子或者他人的,只不过我就说了一部分,怎么他们还是不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来配合我呢?
所以我们要表达的内容必须包括三个部分,行为+影响+感受,缺一不可,比如孩子在电脑上打游戏,而你急需十分钟之内传文件,你的表达是:“你在打游戏啊,我现在很着急。”可能对方会觉得你莫名其妙或许还有些被指责的感受;或者我们这样表达:“你现在在打游戏啊,我需要传文件。”孩子可能会觉得你传文件管我什么事。如果我们表达完整:“妈妈看到你在打游戏,老板需要我十分钟内把文件传过去,现在我很着急。”听到这样的陈述,孩子就会了解到妈妈的心情和想法,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where
这个桥梁在生活、工作中都可以使用,只要他人的行为对我们产生了具体的影响,我们都可以去搭建这座桥梁。但是它不适用于类似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要求孩子把字写好等,想这种他人的行为没有对我们产生具体的影响的场景,或者别人不觉得他的行为会影响到你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也会失效。
【A2】8分钟
下面请各位思考:
1.在接下来的一周或一个月的生活/工作中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比如:孩子看电视声音很大,而你在看书;工作时,你需要用的办公桌或者文件材料等被别人占用了;生活中,已经预定好了餐厅,朋友却临时爽约了,等等。
请各位30秒思考时间,然后我们依次用一分钟的时间分享下。
学习者案例:
范范:孩子作业稍微出错,先生就打发雷霆,声音很大,让人很害怕。
袁朝丽:员工的做事没有达到目标,卖东西卖不好,整理东西也整理不好。
2.谢谢各位的分享,下面请各位依据刚才想到的情景去做一个计划,这个计划需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用“行为+感受+影响”的方式给对方表达
2.计划在下周几次这样的刻意练习?
3.完成目标你将给自己什么奖励?未完成会给自己什么惩罚?
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思考,并写下计划,接着我们用4分钟依次分享。
学习者计划:
范范:刚才的场景,孩子学习时,爱人声音太大,我会这样表达:“爸爸,你声音太大了,感觉在跟人吵架似的,让我没有办法思考或者有时候会影响我的会议。”下周出现就回去刻意练习,完成就走到先生身边哈哈大笑,完不成就他躲一边,我陪孩子。
袁朝丽:对员工讲一下道理,“你这样卖会让我很失望,年终奖金也拿不到,影响我们公司在对总部的印象。”一个星期三次,奖励自己奶茶,没完成写记录。
【结束语】
听到大家的计划,我都感觉箭已上弓,大家都跃跃欲试了,那我再带着大家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当我们接受不了他人的行为时,我们可以用“行为+感受+影响”的表达方式和他人建立沟通的桥梁,使对方理解我们,在将来的日子里,也希望大家能够搭建起这座桥梁,保持好和他人的联结,如果大家对这部分还有疑惑,我们下来可以随时探讨,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