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如何向他人表达感激和愤怒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亲子关系——赞赏和代替惩罚

开场:

大家好,欢迎参加拆书帮龙城分舵线下拆书活动。我是宋亚伟,资深会计师、衣橱管理师、二级拆书家。【分组】为方便讨论先做一下分组,分两组,丁老师到丹丹老师这边五人一组,蒋老师那边四人一组。

【学习总目标】

今天学习的总目标,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的RIA现场学习后,在孩子做了对的事时,运用描述性赞赏法,让孩子好的行为得到肯定,愿意坚持去做;在孩子做了错的事时,运用代替惩罚的方法让孩子能知错能改。

【事件场景】

五一期间我的同学张小强请我吃饭,期间谈到了他的一次经历,虽然时间久远却历久弥新,他说“要不是初中的王校长,说不定成了农村里的混混,不论走到哪儿我都要感谢咱们王校长”我说“你小时候的确够皮,妥妥的问题少年。”他说初中一年级,因为他打了隔壁班的刘刚,被校长揪到了校长室。王校长看着他低着头,说“小强,我要表扬你,喊你到办公室来,你立刻就来了,说明你尊重我这个校长。”他抬头看了一眼校长,感觉校长慈眉善目。“说说看,你为什么打架?”“他欺负女同学!”“哦,你很仗义,保护弱小女同学,嗯,值得表扬,那你说说看,除了打架有没有别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校长竟然没有责备我,我放松下来“我可以告诉他不要欺负女同学,如果他不听可以告诉老师,也可以告诉女同学离他远一点儿。”“嗯,不错,一下子想到三个办法。”听校长这么说,我心理感觉有些内疚“校长,我错了,我不该打架。”“哦,自己认识到错误,很好,是个可塑之才。”“校长,我保证以后再也不打架了。”“嗯,我相信你,这次的错误要去道歉。”“好的校长,你不惩罚我。”“你知道错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后来,你们也都看到了。

【提问】

是什么让小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让一个问题少年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为什么我的孩子太难管?这样的王校长可遇可求吗?

【影响】

从没得到赞赏的孩子没有自信缺乏安全感,孩子的自我评价差,这将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而惩罚呢对孩子没有帮助,只会带来愤恨、报复、反叛或退缩。

【解决】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专门解决各类亲子问题,教我们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格。书中很多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我们成人

今天的两个拆页,一个教运用描述性赞赏,给予孩子以肯定和鼓励,让孩子能够赞赏自己、认同自己,建立自信;另一个教我们不打不骂不惩罚,保持母慈子孝和谐相处。

【学习目标一】

通过第一个拆页的学习目标是,在孩子做了对的事情时,运用描述性赞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正确的行为,为自己的表现而高兴,从而坚持好的行为。

现在请阅读手中的拆页一,时间2分钟,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现在开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一:

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第5章学会赞赏孩子P199-200页

正文:

我一直都善于使用奖励机制。每次当我担心梅里沙的表现时,都会对她说:“如果你表现好,我就给你买冰淇淋、新玩具,或者别的什么东西。”梅里沙就会表现好一些,但是下一次,我还得承诺她另外的东西。

最近,我不说:“如果你表现好,我就…”改成说:“梅里沙,如果…我会很高兴。”当她真的那么去做了以后,我就用“描述”的方式赞赏她。

例如,上周末我告诉她如果她热情招待爷爷奶奶,我会很高兴。他们周日来的时候,她对他们非常好。爷爷奶奶离开后,我对她说:“梅里沙,你让爷爷奶奶在这里很开心,你给他们讲笑话,请他们吃糖,你还给他们看你收集的口香糖包装纸。这就是我说的好客!”梅里沙听了以后很兴奋。

用以前的方式,孩子只会在得到奖赏的瞬间觉得高兴,而用新的方法后,他会因为自己的表现而感到高兴。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伙伴们都读完了,请听我继续讲解。

【互动】

这段拆页中,一开始为了让梅丽莎表现好,作者采用的什么机制?

“奖励机制”,对的。

后来换成了什么方法?“赞赏”“描述”,对的。描述性赞赏。

【what】

这个片段是家长从物质的奖励改变为用描述性赞赏,物质奖励只会让孩子在得到奖赏的瞬间觉得高兴,不能长久,而描述性赞赏让孩子因为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这位家长成功地改变了赞赏的方式,让孩子慢慢地得到自我肯定。

【why】

有的孩子想摆脱家里受到的轻视,愿意在外面的世界里接受挑战。也有的孩子在家里受到关注,但仍然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挑战。不管怎么说,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比起那些得不到赞赏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感觉会更好,更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也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

孩子的自尊很重要,那么我们做家长的该如何做呢?学习一些理念和技巧帮助我们的孩子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对他们的感受表示尊重,给他们机会自己做选择,或者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都可以加强他的自信和自尊。

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学会如何及时赞赏孩子做对的事情。

【概念对比】

赞赏分为评论性赞赏和描述性赞赏。那什么是描述性赞赏呢?描述性赞赏就是实事求是地描述过程,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让孩子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努力,加上对孩子行为细节的感受,使得孩子下次更加愿意努力。

而评价性赞赏只是简单的肯定你真棒,你真厉害。评价性赞赏模式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我天生厉害与过程无关,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评价与期望不符时,孩子容易产生挫败感,变得不自信,反过来也容易骄傲。

【强化概念】

我来说几组场景,大家来辨别一下,哪个是评价性赞赏,哪个是描述性赞赏。

1. “你真是个好孩子!”,是评价性还是描述性赞赏?评价性赞赏。对,只有一句评价,没有行为过程的描述是评价性赞赏。

2. 我看到你自己穿上了衣服,拉上了拉链,袜子穿的是同一双的,鞋也穿好了,你做了这么多事,多不容易啊!——描述性赞赏,对,有细节的描述,穿上衣服,拉上了拉链,等等,还有自己感受的描述,多不容易啊等等,是描述性赞赏。

3. 看来你最近在功课上下了不少功夫,晚饭前就做完了作业,睡前阅读也不用提醒自己就做到了,这叫作自律。——描述性赞赏,对,有对过程描述,总结了一个词“自律”,是描述性赞赏。

【how】

从拆页的案例,我们可以归纳出描述性赞赏的三个技巧:

第一个:描述事实;描述你看到的行为或细节,比如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整齐地放在书架上,拆页中“你让爷爷奶奶在这里很开心,给他们讲笑话,请他们吃糖等等”,是对孩子行为细节的描述。。

第二个:说出感受;说出你的感受,比如感觉很舒服、很满足、很幸福,能感受到孩子的不容易等等,拆页中告诉孩子,你热情地招待爷爷奶奶,我会很高兴。

第三个:总结一个词。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比如铅笔、水笔、蜡笔分类放入不同的盒子里,这叫有条理。拆页中将热情地招待爷爷奶奶总结成一个词就是好客。

再举个例子,我家孩子这段时间想减重,上周日大伯一家请吃饭,饭前我只叮嘱了一下,注意食量,整个晚饭边吃边聊天进行了2个小时,孩子坐在我旁边,只喝了一杯橙汁,吃了半碗汤羹和几只虾两只馄饨,油炸食物没有吃。回家路上女儿跟我说,“妈妈,我没吃撑。”“很好!我看到了,你没吃薯条和鱿鱼圈,馄饨也只吃了两只。”我先描述了事实,然后说出感受“我很开心,你能在这么丰盛的大餐面前控制住自己。”最后总结了一个词“用一个词来说这就是有自制力。”女儿高兴地说“我离目标又前进了一步,我一定能成功减重。”

【预防异议】

你可能会问这三个技巧一定是按顺序都用到吗?不是的,顺序可以调整,也可以只做前面两个,看当时的场景,达到描述性赞赏的结果就行了。你有可能会“你太棒了!”脱口而出怎么办呢?继续补上描述事实,说出你的感受就行了。

【where】

描述性赞赏用在哪儿呢?描述性赞赏适用于亲子关系中,当孩子做了对的事情时,及时对孩子进行肯定和鼓励。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请你来练习一下。未来一周,你会在什么场景运用描述性赞赏呢?比如孩子画了一幅美美的画,或者孩子自己晚饭前写完了作业,再比如同事主动陪你加班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或者爱人帮你车子加好了油等等,请思考一下未来一周能运用描述性赞赏的场景,1分钟时间,写下关键词,不需要思考怎么用。

(1分钟时间后)丹丹老师你写的是什么场景?

丹丹老师:儿子去超市时,看到心爱的玩具,不像以前哭闹着要买了。

很好,这个场景很适合使用描述性赞赏,现在假设你写的场景出现了,你会怎么表达?请设计出一个故事,包含人物角色、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运用上描述赞赏的步骤,在小组内练习,过会儿请小伙伴演绎,时间5分钟,现在开始。

(5分钟后)还是请丹丹老师继续分享,刚才的场景出现时,你怎样用描述性赞赏鼓励儿子呢?

丹丹老师:看到儿子恋恋不舍地把玩具放回货架上,我会说,“我看到你摸了摸这个玩具,然后放回了去,我感到很开心,你虽然喜欢却没有要去买它,总结成一个词就叫克制。”

感谢丹丹老师的精彩分享,在表达赞赏时运用了描述事实,说出感受,总结一个词三个步骤。

【总结过渡:学习目标2】

我们刚刚学会了,在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情时,用描述性赞赏的方法,让孩子能够保持好的行为。那么,当孩子做了错误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跟随我完成拆页二的学习,你将学会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运用代替惩罚的办法,不打不骂不惩罚,让孩子知错能改。

在阅读拆页二前请大家做一组自测题。5个题目。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描述,按自己实际情况给自己打一个分,(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5分表示完全符合,请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的分值)然后将分值加起来,看看总分是多少;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现在开始。

自测表

当孩子犯错时,

1.我从不打骂孩子。 1 2 3 4 5

2.我从不训斥孩子。 1 2 3 4 5

3.我总是会告诉孩子怎样弥补错误。 1 2 3 4 5

4.我总是会给孩子提供选择。 1 2 3 4 5

5.我总是会告诉孩子我的期望。12345

(1分钟后)都写好了吗?总分是多少呢?

这个自测表,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在孩子犯错时,自己是怎么对待孩子的,是否以惩罚为主,跟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是否有一个和睦快乐的亲子氛围。

如果总分高于20分,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很棒的父母,有很好的管教技巧,和孩子建立了彼此尊重,你和孩子关系融洽,看看通过今天的学习是否有新的启发。

如果总分在10~20分之间,那么说明,你有渴望改善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跟孩子和平相处,继续努力加油哦!

如果总分低于10分,那么祝贺你,今天你来对了,虽然你和孩子之间经常有不愉快,但今天的分享,将给你带来帮助和启发,有助于改变现在的状况。

这个自测表比较简单,只有五个题目,测试结果,仅供大家参考。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手中的拆页,给大家2分钟时间,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拆页二

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第3章代替惩罚的方法P121页

正文:

代替惩罚的事例

(来自父母小组的经验分享)

我4岁的女儿玛丽,是个很难缠的孩子。她经常让我气得发疯。上星期,我一回家就看见她用彩笔在壁纸上乱画。我气坏了,狠狠地打了她,拿走了她的画笔。

第二天早上,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又快被气死了。她用我的口红在厕所的瓷砖到处乱画。我真想过去掐她,但我还是没那么做。我平静地问她:“玛丽,你这么做,是不是因为我昨天对你发怒,拿走你的画笔?”

她点点头。

我说:“玛丽,墙上被画得乱七八糟,我非常非常生气。我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把它们弄干净。”

你猜她干吗了?她拿来抹布,开始擦瓷砖上的口红。我告诉她怎么用肥皂水来擦,她大约花了10分钟的时间在擦瓷砖。后来,她叫我进去,大部分的口红已经擦掉了。我谢过她后,把彩笔还给她,又在她房间放些纸,让她想什么时候画,就什么时候画。

我很自豪。我给丈夫打电话,告诉他发生的事情。

现在一个月过去了,玛丽再没有在墙上画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看到大部分伙伴已经读完了,请听我继续讲解。

【互动+what】

片段中玛丽在壁纸上乱画,妈妈是怎么做的?

学习者:“打了、拿走了……”

这是什么行为?

学习者:“惩罚”,

对,结果呢,玛丽有做了什么?

学习者:“拿口红画瓷砖”

是的,惩罚有用吗?

学习者:“没有”

【what】这个片段中妈妈一开始看到孩子在墙上画很生气,拿走了画笔做惩罚,孩子呢,找到了口红接着画,妈妈采取了代替惩罚的办法后,孩子把墙擦干净了,后来再也没在墙上画画了。代替惩罚让孩子知错就改。

【why】为什么要代替惩罚呢?孩子犯错,惩罚并不起作用。惩罚让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换句话说,惩罚孩子,我们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层对自已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代替惩罚是告诉孩子事情做错了可以改正,父母仍然爱着孩子。

【概念辨析】

什么是惩罚?惩罚就惩戒;责罚;处罚;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者追加他们的痛苦。

用什么代替惩罚?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表明你的期望,给孩子提供一些选择,让孩子体验错误的自然后果等等。

惩罚:家长的语气一般都很凶,会引起孩子的逆反,让他产生报复的行为

代替惩罚:语气比较缓和、用引导的方式,给孩子选择的权力,孩子容易接受

举个例子:

1.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不仅吃得慢还撒得到处都是。“吃得到处都是,不准看电视了!”“我就要看”孩子碗一推,饭撒桌上了。“啪——”一巴掌打孩子屁股上。“叫你推碗!”“哇——”孩子大哭。一顿饭没吃完,一家人陷入不开心。

大家来看看,不准看电视是惩罚吗?是。打屁股是惩罚吗?是。对不准看电视打屁股都是追加了孩子的痛苦。

2.还是这个场景,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不仅吃得慢还撒得到处都是。“饭粒跑地上了,我不希望桌上地上有饭粒”“哦,我捡起来了,妈妈。”

这是惩罚吗?不是,是代替惩罚。饭粒跑地上了。是把事实讲给孩子听,不希望地上有饭粒,是说出你的期望,孩子自然知道怎么做了。

3.再来,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不仅吃得慢还撒得到处都是。“我看到桌上地上都是饭粒,我希望吃饭的时候不看电视,饭粒就不会撒了”“我要看电视的,我不把饭弄撒掉,我会看好碗的。”

这个是惩罚吗?不是,这里的不看电视是个选择,这也是代替惩罚。

给孩子一个选择不看电视,孩子选择看好碗,这样不用惩罚,就达到了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

【how】代替惩罚怎么做呢?从拆页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个步骤:

第一步:平复情绪:很多时候惩罚是在我们生气的时候发生的。妈妈看到口红涂在墙上,做的第一个动作是平静了一下。

第二步:讲清事实:把事实讲给孩子听,有时候孩子已经知道自己错了,这时只要简单说就OK;拆页中妈妈讲了“墙上画得乱七八糟”

第三步:给予期望: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把你的期望告诉孩子,拆页中妈妈说要花很久才能弄干净,这就给了孩子一个期望,墙yao 干干净净的。

【举例】

举个例子,前天,孩子走出卫生间又忘记关灯,我很生气。刚要发火,想起了正在写的代替惩罚,平复了一下情绪,这是第一步,“我看到卫生间的灯还亮着”请出事实,这是第二步,然后第三步提出期望“我不希望多付电费”,孩子听我这样说立即回去把灯关了。

【预防异议】你可能会学习了代替惩罚,看到孩子玩手机又回到从前“就知道看手机!”事实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是进步,这也是改变的开始。

【where】

代替惩罚适用于孩子犯错或出现不良的行为时,如果某种行为会伤害到自己或他人,那需要提前预防不要等错误铸成再去代替惩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促动】

刚才我们学习了代替惩罚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平复情绪;

第二步:讲清事实;

第三步:给予期望。

请大家想一下,最近一次惩罚孩子是什么时候,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给大家1分钟时间想想,关键字可以写在便签上。

(1分钟后)好,哪位老师来分享一下你最近一次惩罚孩子的故事?每组1个分享。

1组韩老师:昨天早上吃饭,孩子把粽叶就丢桌子上,碗也没送洗碗池,我发火了,吼了孩子“你总是这样,什么时候才能改掉这个坏毛病!”

2组樊老师:女儿弹古筝前,包指甲上厕所等很是磨叽,大人经常拍桌子吼孩子。

大家觉得哪个小组想到的场景更适合用我们今天学的“代替惩罚三步骤”来做呢?

感谢反馈,我们选择韩老师的孩子吃完饭不收拾的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现在请跟随我一起进行下一步的思考。假设你就是韩老师,自己的孩子吃完不收拾就走了,你打算怎么做呢?运用今天学习的“平复情绪、讲清事实、给予期望”这三个步骤,小组内进行演练。3分钟时间,现在开始。

【明确问题】

时间到,在刚刚演练的过程中,你们已经把每个步骤都体验了一下了。你们觉得““平复情绪、讲清事实、给予期望”这三个步骤中的哪一步实施起来是最困难的,或者说是最难以把握的?

经讨论:认为平复情绪步骤最困难的6人投票,认为讲清事实难做到的2人投票。

【引导讨论问题的本质】

Ok,伙伴们非常友好地达成了共识,现在我们就统一认定“平复情绪”这一步最难做到,我们用微行动学习的方法,来尝试分析和解决一下。

我们知道:弄清了问题的本质,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现在我们继续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刚才的场景中,为什么说“平复情绪”这一步很难做到?产生这个问题的关键原因是什么?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每个小组指派一位伙伴作为记录员,先把你们小组想到的全部原因在便签纸上写下来。时间3分钟。

(3分钟后)时间到,“平复情绪”难做到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①违反意愿②反自然③本能驱使④感性脑做怪⑤情绪的本能反应。

(学习者组内讨论)

【明确问题的本质】

每个小组都已经写下了你们组成员想到的“平复情绪”这个问题很难做到的原因。我们继续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找到这个问题的最本质的一个原因,把它找出来。

刚才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致认为情绪是本能的反应,这个原因使得我们“平复情绪”难以做到。

【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接下来给大家8分钟时间,就这个本质问题结合自己的相关经验展开讨论,给这个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这里我们需要先达成一个共识,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呢?

好,大家一致认为能做到平复情绪就OK了。

目标定好了,小组内讨论一下,把解决方案记录下来,时间 8分钟。

【引导总结解决方案】

请1组讲解你们的方案是什么?

① 换位思考②情绪转移③自我暗示④自我反省⑤自我克制

第一组给出了五个方法,请2组讲解你们的方案是什么?

方案一,第一步:倒数三个数;第二步:说出感受;第三步:辨识“口令”,事先约定好口令“我们是一家人”等等;第四步:深呼吸。

方案二,运用福格行为模型,第一步:共识动机;第二步:匹配动作;第三步:给予提示。

第二组给出了两套步骤,

非常好,那么,大家认为哪个方案更能让我们“平复情绪”呢?请大家投票。

好,第二组给出的方案一获得票数最多,大家认为这个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解决,OK。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微行动学习环节的整个过程,感谢大家的参与,相信经过这个环节的讨论学习,大家已经对代替惩罚的三个步骤的使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希望大家积极使用。

通过微行动,相信大家对代替惩罚的步骤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接下来,布置一个作业,在未来一周内,如果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运用代替惩罚的步骤,让孩子知错就改,比如孩子不肯好好吃饭,比如孩子玩得不想回家,比如孩子网课不专心等等,请大家将你运用代替惩罚的方法发生的故事记录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你们的对话等内容,微信上发给我。

【学习者反馈】

樊老师端午假期第一天,看到孩子准备练习古筝,又开始磨叽,包指甲花了十分钟时间,很生气。

意识到自己很生气,想到代替惩罚的办法,先倒数了三个数,平复了一下情绪,然后用平和的语气跟女儿说“宝贝,我看到你包指甲花了十分钟时间。”“我很不高兴,我希望你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女儿好像听懂了,认真练琴半小时,没有在练琴中间上厕所也没有吃东西。然后练完琴,对女儿的表现进行了描述性赞赏。“宝贝,你今天弹琴的节奏很好,音高标准,旋律很美,我听着很舒服,家里有个爱弹筝的小美女真好。”女儿很开心,“爸爸,我以后每天都弹半个小时。”“每天都做到练琴半小时,总结为一个词就是自律,我相信你。”

【总结一下】

今天学习了描述性赞赏和代替惩罚的步骤,在孩子表现良好时,给予鼓励,做到“描述事实”“说出感受”“总结一个词”;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给予帮助,做到“平复情绪”“讲清事实”“提出期望”,持之以恒,我们会得到一个自尊自信、独立勇敢的好孩子。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