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拆书帮重庆山城分舵第292期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发送“我-信息”

开场:

【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美嘉,我是一枚家庭教育指导师,非暴力沟通的信奉者、正面管教的践行者。欢迎大家来到我的3-1拆书现场。

【学习目标】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你孩子的某个行为对你造成了影响并引发了你负面情绪的时候,能够运用 “我—信息”法,向孩子传递出以我为主体的三要素(行为、影响、感受)信息。

【场景介绍法】

事件场景:星期三晚上,我下班非常累,累到不想吃饭的那种,我就洗漱躺在床上想休息了,我们家果果就来床上跳来跳去,我对果果说:你不要在床上跳。果果安静了30秒钟,又开始跳,我就翻身不理她,只想休息。她看见我不理她,直接跳到我身上来,我当时很生气,我对她说:下去,真烦人。然后果果就哭了,她哭了我就更烦躁,然后就发生了“母女大战”。

提问: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发现孩子的某个行为对你带来负面情绪时,是怎样来做的?是大声呵斥?还是和对方吵一架?如果你还没有孩子,想一想和伴侣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影响: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因为一些小冲突没处理好,导致一天、一个星期都难受,孩子也觉得委屈,可能会感觉是自己不好,长此以往也许会影孩子的性格,甚至走上歧途。你的伴侣可能会觉得你无理取闹,甚至断送一段亲密关系。

解决—图书: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书《P.E.T父母效能训练》,它给我们介绍了沟通最重要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听、如何说和如何用“双赢法”去解决冲突,帮助我们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虽然它是一本亲子沟通书籍,但里面介绍的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沟通,还适用于和夫妻、朋友、同事之间的沟通。

解决—片段:当孩子的行为对我们造成了影响,引发了负面情绪时,我们要学习的拆页,会告诉我们一种“我—信息”的信息传递方法,助力亲子沟通,让孩子理解自己。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G先生是一所高中学校的校长,他给我们讲述了这个富含戏剧性的故事:

几个星期以来,我一直在痛苦地忍受着一群男孩的行为,他们一直无视某些校规。一天早晨,我从办公室的窗户往外看,他们一边抽烟一边悠然地穿过草坪,这是违反学校规定的。我决定采取行动。由于刚刚上了关于“我-信息”的PET课程,因此我跑出去,开始对他们抛出一些我的感受:“我对你们这些家伙简直失望透顶!我已经尽了全力帮助你们完成学业。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份工作当中,而你们这些家伙的所作所为就只是打破一条又一条校规。我费了很大力气,才为你们争取到了合理的关于头发长度的校规制定,但是你们这些家伙根本就不遵守这些規则。现在,你们还在抽烟,这也是违反校规的(行为)。我真想辞掉这份工作,回到常规的高中去工作,因为在那儿我多少还能有一些成就感。在这里,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影响)

当天下午,G先生居然看到那群男生前来拜访,这令他大吃一惊。“嘿,校长,我们一直在想今天早晨发生的事。我们不知道你会生气,因为你以前从来不发脾气。我们不希望这里换校长,他一定没有你好。所以,我们决定再也不在校园里抽烟了,我们也会遵守其他校规。”

G先生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后,带着男孩们走进了另一个房间,他们都顺从地理了发,好让头发的长度符合学校的规定。G先生告诉PET班上的同学,关于这次事件最有意义的一点是,这个自愿的剪发过程,学生们都乐在其中。“我们都玩得很高兴。”他说。男孩们与他的关系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变得更亲近了。他们在离开那个房间时都成了朋友,这种温暖的感情和亲密的关系,通常是共同解决问题产生的结果。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概念讲解】

拆页中我们看到了在校长需求满足面临威胁的时候,校长使用“我-信息”发挥的神奇作用。

那么什么又是“我-信息”呢?

“我-信息”就是“发出一个以“我”为主体的,包含具体行为的描述、对我产生的影响及感受的信息。注意这个概念包含4个关键点,分别是:

1、以“我”为主体

2、对对方具体的行为描述

3、对方行为对我的影响

4、我的感受

我们来看以下案例,以便更好的理解。

【例1】

你能不能快点吃饭,像个乌龟,慢吞吞的,送完你上学,我上班都要迟到了。这是不是“我-信息”呢?

不是,这里只是泛泛而谈让对方吃饭快点,还带了对孩子的评价和指责。“我-信息”是以“我”为主体,也就是以我开头,对对方具体的行为描述要是客观事实,而非主观评价,比如我看到你吃饭已经花了半小时,现在7:40了还没有吃完早饭。(引出知识点逻辑1、2和步骤1:描述行为)

【例2】

我看到你将这些玩具都倒在了地上上,等会你爸爸回来肯定会很生气打你,你赶快收拾好,不然我给你爸爸说,而且晚上不让看电视了。这是不是“我-信息”呢?

也不是。这里以我为主体描述出对方具体行为后,是用爸爸的感受和不让看电视来威胁。“我-信息”是要描述对方行为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发了我哪些负面感受,而不是用别人可能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或情绪来进行威胁。比如妈妈上午才整理好了房间,现在我需要又整理一次沙发,这让我感到疲惫、烦躁、生气。(引出知识点逻辑3、4和步骤2、3:阐明影响、述说感受)

刚刚通过举例讲了概念要点,那么如何才能够发出“我—信息”表达法呢?

一、描述行为。以我开头,对对方不可接纳行为客观的描述,注意:这里是客观描述,不能带有评论、指责。常用的表达:我看到/我听到/我闻到XXX。例如片段中校长说到:“我对你们这些.....,你们还在抽烟,这也是违反校规的。” 这里就是以我开头,在客观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抽烟

二、阐明影响。阐明描述的这个行为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实际的影响。比如花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阻止了自己想做或需要做的事情,造成了身体上的不舒服等等。例如片段中校长说到:“我真想辞掉这份工作,在这里,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这是在阐明影响,学生违法校规的行为校长觉得自己很失败。

三、述说感受。以我开头,说出含情绪的词句。例如,我感到失望、怨恨、受伤、伤心、担心、焦虑等等。例如片段中校长说到:“我对你们这些家伙简直失望透顶!”这就是在以我开头表达感受,用到了“失望”这个情绪词。

回到篇首我给大家分享案例,如果在未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我想休息,而果果在旁边跳来跳去,我运用“我-信息”三步法应该怎么做呢?

一、描述行为。“果果,我看到你在床上跳来跳去,还跳到我背上来”

二、阐明影响。这让妈妈的背很疼痛,也无法休息。

三、述说感受。这让我感受很伤心和烦躁。

连起来就是:果果,我看到你在床上跳来跳去,还跳到我背上来,这让我感受到很伤心和烦躁,因为妈妈的背很疼,也无法休息。

果果在接收到“我-信息”后,可能就会停下来,让我好好休息。

【预防异议】可能有小伙伴会说,我发出了我信息,对方也不一定会改变他的行为呀?是的,我们发出“我-信息”的目的在于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给父母造成的那些负面影响及感受,进而为改变自己的行为带来可能。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适用于你想要孩子知道: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对父母造成了影响及负面情绪时,比如孩子每天玩了玩具没有收,父母因此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去收拾而感到疲惫不堪;孩子使用你的电脑超过了约定的时间,导致你无法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孩子将音乐声音开得很大,导致你没法听清楚别人的谈话……亦或夫妻、朋友或同事间,也可以运用此方法来更好的表达自己,让对方明白他的行为给你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做出改变。如果是遇到紧急情况关乎生命安全之类的,就不适合用“我--信息”沟通法,直接进行制止就可以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听到看到都不是你自己的,只有做到才是内化成了自己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实战一下。

【教学习者编剧本的A2】

请每个人独立编写一段小故事,一个可能在未来的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以内,你孩子的某个具体行为会引发你负面情绪的场景。需要设计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 、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记得用上我们今天分享的“我—信息三要素”哦,将可以使你产生联想的关键词写在我给大家的故事框架表里即可,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设计的故事。

【学习者童伟案例记录】

背景:儿子只画画不做作业,准备于明天早上在客厅对儿子发送“我信息”

爸爸:儿子,我看见你只顾画画,而没有做作业。(描述行为)

儿子:沉默

爸爸:如果你不完成家庭作业,老师会找我问话,我觉得要解释半天,还不知道如何说,会很浪费我的时间(阐明影响)。而且你这样子让我很担忧,很难受(述说感受)

儿子:好的,我吃完早饭就开始做作业吧。

【结语】

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我—信息”三要素,一描述行为,二阐明影响,三述说感受。希望大家可能灵活运用,让自己的亲子关系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