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瑛子,今天进行我的TF-2-2的过级,很感谢各位老师和伙伴前来给我指导赋能。
先介绍下我自己,我现在是一名P.E.T.讲师,非暴力沟通学习分享者,同时也是一名热爱生活的背包旅行者。
【介绍图书】2"
F:这本《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是国际性缔造和平组织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的创始人。 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他发展出了这套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A:这是一本好评如潮的沟通书,相比较同类书籍而言,这本书更偏向以人为本的核心,去感受自己与他人需要,然后明确表达需求提出请求。书里的范例生动简单,通俗易懂。
B1:小到人际冲突,大到群体攻击的冲突,《非暴力沟通》都能帮助有效解决。书中所阐述的原则和方法指导我们找到一种平和的解决手段,避免大喊大叫、恶语相向、冲突升级。不仅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还能突破那些会引起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模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B2:家庭当中夫妻、亲子、婆媳之间;工作里和同事、领导、工作对象;生活中邻里、亲朋之间总会或多或少有些不顺心的冲突吧?当我们又不想委屈自己,又只能“顾全大局”时,似乎还是委屈了自己,是什么让你苦恼?不能改变的现状,还是令人生厌的面孔?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拆书片段,将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自己是那个有所选择的主体,并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
第一步:
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觉得无趣,却又不得不去做?你不想做它们,但还是去做了,因为你认为自己没有选择。请将这些事情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事视我的清单时,发现上面的事情可真不少,我恍然大悟自己为何常常无法享受生活。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糊弄自己去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
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痛恨撰写这些报告,但却每天至少要花一个小时在上面,这让我苦不堪言。清单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们上学。
第二步:
写完清单后,清楚地告诉自己:你之所以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它们,而非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出的每一件事情前加上“我选择做……”。
我记得当时我对这一步有些抗拒。我一直信誓旦旦地认为:"写临床报告不是我选择要做的事情,而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我是一名临床心理医生,当然必须要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你认同了之所以做某件事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请试着体会选择背后的意图是什么,然后以“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来表述。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认定这些报告对我的咨询病人来说用处不大,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投入那么多精力在这上面呢?最终我发现。我选择写这些报告,仅仅是因为想要获得这份工作带来的收入。意识到这点,我再也没有写过任何临床报告了。想到这 35年来,自己少写了无数的报告,我就开心得不得了!当意识到金钱是我的首要驱动力时,我立刻就想到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事实上,我宁愿在垃圾桶里觅食,也不愿再多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列出的第二项不情愿做的事:开车送孩子们上学。当我仔细思索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我发现,对于孩子们从学校收获的好处,我心怀感恩。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现在的这所学校更符合我的教育理念。于是,我还是继续开车送孩子们上学,不过心态已经不一样了。我不再对自己说:"讨厌,今天我又必须做车夫了。”因为我已经清楚地知道,这是为了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我很重视教育的品质。当然,有时候我需要在开车时提醒自己好多次,重新关注这样做的目的。
What:拆页说的是在生活当中,我们可以用非暴力沟通中的把我们认为“不得不”做的事换成“我选择”的方法,来转变自己看待事情的态度。
Why:我们面对问题时,常常会被自己的想法困住,觉得是事情或他人才让自己陷入难题。而拆页中给到的方法,能帮助我们看到自己之所以那样,是因为自己有所需求,我们是有所选择的。
How:
第一步,我们可以把困住自己的、觉得是自己不得不去做的事情罗列出来。
比如我以前常常觉得家务事是我不得不做的,会对老公有抱怨并且做的时候并不开心;有时特别想去旅行却没有假期只能放弃出行,就感觉哪都不顺畅恨不得立马别工作了……
第二步,在写下的事情前面加上一句话“我选择做”。
那我可以先罗列出自己的“不得不”清单:我选择做家务事;我选择工作……。
第三步,去思考我为何要做此事,去看见自己是因为需要,那么以“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来完成对这件事情的表述。
看到这件事是因为我选择做的,那么我是因为什么而选择呢?比如我是因为想要满足对家里整洁的需要而选择常做家务,是为了有收入以及有个人能力去适应生活而在工作等等。
Where:当自己感觉被某件事困住,迫于压力、出于义务、因为担忧、由于恐惧,或其他一些负面情绪而导致被迫去完成某件/某些事情时,所产生的不快、厌烦、恼怒的情绪,就可以用这样的转化方式,改变对事情的态度与及对它的诠释,来让自己明白我们始终都是有选择的。
预防异议:
听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觉得,哪有那么容易!
是的,知易行难,我们懂得很多道理,但事到临头又还是以前的应对方法。然而,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带给我们了太多阻碍,为什么不能尝试去练习和改变呢?总不能是用不变的方式,却又期待不同的结果吧?
或者我们又会认为生活中很多事太具体了,有太多时候就是很无奈!
的确是这样,可是也只有我们是离自己最近的那个人啊,我们是有所取舍的,那也只是因为我们的取和舍是因为我们的需要在心底衡量过了,而我们却以为自己别无选择。
也有小伙伴可能会说有些事就不可能用一个方法就能解决的!
当然了,面对时刻都在发生变化的生活和不同的需要,的确没有什么标准答案。那么,当我们可以不再认为自己是必须受外力掌控的,自己可以是自己的主人时,我们面对事情的心态会完全不一样,视角也不会囿于一个让自己更难受的局面。
【A2】分步催化应用1
今天学习到这个方法,邀请大家尝试运用起来。
各位可以设想一下,未来一个月内你会不会遇到一些场景,比如说端午节了,你特别想带孩子回娘家,而你老公说爷爷奶奶家已经安排好了得回去,你估计得极不痛快地回婆家了;比如老公得出差一个月,你每天都得接娃买菜做饭;要么就是这一个月内会有很多人情往来,得去接待朋友可是钱包有些苦不堪言……可以把你的场景罗列出来,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
(2分钟后)
现在邀请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你想到的场景。(1'm)
【学习者案例记录】
朝丽:三个场景,一个就是我不喜欢扯皮的事,因为做企业的人经常和供应商、房东之间有些扯皮的事,让我觉得又浪费时间,又好麻烦,没耐心干这个。第二个事情就是求人的事情,让我去找相关分管领导,我不知道和他们说什么,好尴尬,这也是让我不愿意的。第三个就是应酬,叫我出去应酬,我觉得好浪费时间。
【A2】接下来,根据你想到的这些场景,应用今天所学的拆页的把“不得不”换成“我选择”的方法,请思考:你将如何转换这个场景?转换之后你的感觉如何?那么,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你将如何去运用这个方法?请把你计划的目标按SMART原则写下来,
1.时间:2.地点:3.人物:4.内容:5.可衡量的结果:
以及做到与否对自己有怎样的奖惩。
3"
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你的计划。3”
【学习者案例记录】
范范:六月份要优拆的书,当时去抢时喜欢的书没了,只有不喜欢的书,就感觉没有动力,想拖延。今天的拆书学习后想到这次优拆能让分舵拿到时本年度的积分,这么一转换,就感觉被动接受变成主动了,好惊喜,想赶紧着手来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