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的时间。我是金雪菲,名字里雪花芳菲的意思,但是实际上我是最炎热的夏天出生的。因为我妈妈非常喜欢雪,所以给我起名字“雪菲”。非常高兴在拆书帮认识大家。
我的2个主要标签:专业保险经纪人,对整个市场的所有保险产品优缺点都非常了解。从资产配置、财富管理的角度,长期陪伴,用保险、理财、基金、房产等方式多元赋能;
理财达人:自己配置了100万的储蓄险,正在实践一个20年定投200万的计划。
终身经营、持续成长:立志用50年的时间为1000个客户提供高质量保险理财服务;持续的个人成长是最好的售后服务,努力成为每一位客户身边的贵人。
感谢大家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拆书学习。
我们今天的主体是:如何更好地学会反思.
学习目标:希望通过今天的拆页,针对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学会高效的6步法反思步骤。帮助我们察觉问题,并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
FAB 法介绍本书:
今天的拆页内容来自于这本书《心智突围》,作者是武汉大学的青年作家Windy Wu.
F:无法自律、学不进东西、做不好工作、找不到目标.......等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源于心智系统的失灵,本书围绕本书围绕定位、认知、心境三大主题,精准绘制成长地图,为我们提供了随机世界的生存指南。
A: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是8.1份,这里的部分文章受到几百家主流知名媒体的转载和推荐。作者是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青年作家,把自己多年对工作、生活的深入思考进行了系统的总结,逻辑严谨又非常通俗易懂。
这本书涉及到很多的神经学、认知模型,但是读起来完全不枯燥。
B:因为有作者的很多实践的案例,如果我们也有“无法自律、找不到目标、或者做不好工作”对于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境的我们,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书中介绍的很多方法可操作性都非常强,拿来就可以直接用。
反思应该成为日常的习惯,因为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陷入惯性的思维和行动中而不自知,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掉到同样的坑里,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反思的过程分为如下几步:
回顾事实
回顾让自己有感触、疑惑、痛苦等特别感受的事情,最好能够把
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楚,可以采用6W2H要素法来回顾事实。
(注:6W2H:What, Why, Who, Whom, When, Where, How, How
much, 可以参考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
记录思绪
在记录基本事实的同时,写下自己当时的思考过程,以及相关的
情绪反应。
发现问题
根据思考过程和情绪反应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是有问题的。
归因改善
发现问题之后进行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针对问题,如何纠正错误的行为?
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如果换一种思考方式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关联迁移
我过去还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这次反思发现的解决方案,可以迁移到生活中的哪些场景中去?
还有哪些类似的思考方式和认知方式可以供我参考?
行动对照
在第二天反思的时候,对照反思记录,想想自己有没有改进。
----在整个反思的过程中,关键是记录和思考,根据以上流程通
过撰写反思日志可以把整个反思过程记录下来。一方面,记录会让你
的思考客观化,因为思考只停留在脑子里往往无法清晰化,就像有的
人思绪繁多,但是真要他写下来却无从下笔。只有把思考写下来,
你才能获得反思的支点,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评估。
why: 反思是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帮助我们不断检视自己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不断发现其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正,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
反思应该成为日常的习惯,因为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惯性的思维和行动中不自知,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掉到同样的坑里,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
晚晴名称曾国藩,资质平平,却成就了一番工业,为世人所赞誉。他从29岁就开始写日记,“吾日三省吾身”,于他而言,写日记的过程就是相当于自省,读当天的所思、所想、所行进行全盘的检查和反思。
what:这个拆页介绍了一种非常高效实用的反思的步骤和思路。从记录事实到自己的情绪、感受,到察觉发现问题,再分析原因、行动对照,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适合什么人群:适合想要不断进步的人,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人群,或者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想要不断寻求突破的人。
how:
1、回顾事实,可以用6w2H要素法,把让自己有感触、疑惑、痛苦等特别感受的事情,理清来龙去
2、记录思绪,记录事实的同时,写下自己当时的思考过程,以及相关的情绪反应
3、发现问题:根据思考过程和情绪反应,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是有问题的
4、归因改善:发现问题之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深层原因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
5、关联迁移、:我过去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么?这次反思中发现的解决方案可以迁移到生活中的哪些场景
6、行动对照:在第二天反思的时候,对照反思记录,看看自己的行动是否有改进。
Where:适用边界:适用于真正想要实现个人成长的人,大部分人如果生活中遇到一些困惑,可能只会简单停留在情绪表达或者抱怨、指责的状态,而无助于发现原因解决问题,反而用心观察,会发现这个问题还会反复出现。
A1:
比如去年10月份的时候,我在辅导我家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孩写作业的时候,发现她写作业很慢,一个字写错了/不好看总是反复擦掉重写,导致她的作业总是要写很久,甚至会耽误睡眠时间。她自己呢写不好也很着急,还会自己写着写着发脾气。
每次面对她这种行为,我就直接发火了或者下命令不允许她继续涂改,写完拉到。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一场作业写得鸡飞狗跳,孩子委屈地哭了,我也一肚子气觉得这娃怎么这样。
最后在我们双方都很不爽的情况下,作业总算完成,但是第二天,这种情况还会再出现。
那根据这个反思模型,我来反思整个过程,
首先,回顾事实:事实就是她在写字的过程中,希望一次就写出漂亮完美的字,于是就反复地修改,结果写作业很慢,耗时很长。
而我又觉得写出漂亮的字又不是一天就可以实现的,不必急于一时,所以我也对她不耐烦,
记录思绪:这个过程中,面对她的执著和长时间写作业,我有点不耐烦。我也希望快点写完,她可以去睡觉。
发现问题:她想要写出一手好字,却有点急于“现在”就写好。
我并未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而是表示:“为啥要纠结这么点小事”,导致她情绪更加低落。
归因改善。问题的原因是:我和她的认知不同步。孩子作为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她还没有理解写出一手好字不是一天甚至一次作业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日复一日的反复练习才可以的。她没有建立这种时间与目标的关系的概念。而我也只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觉得这件事情很简单,可是对于她来说确实很难理解的。
我的不耐烦,也表示我不理解孩子想要“变好”的心情,所以导致她情绪更加低落。
关联迁移:
这么一想,我发现她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比如刚开始学习拼音的时候她也不会(班级里其他同学上过幼小衔接拼音基本都会了,而她没学过。)所以一段时间她对于上语文课(或者测试)很紧张。本质上问题是一样的。孩子希望实现一个好的结果,但是却并不知道这个好的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做到。所以导致她当下非常紧张、焦虑。
最后,行动对照。
于是第二天我就这么跟她讲的::“言言,妈妈理解你想要像其他小朋友写出漂亮的字,但是这个漂亮的字不是说我写一次作业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反复的练习,你看就算妈妈已经30多岁了,也一直在写字,妈妈也不能说自己的字就和书上一样,对吧?所以我们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可能是一个月,或者2个月,每天都花一些时间来练习,然后这一个月/2个月内你要能够接受自己的字依然写的不完美,会有错误或者歪歪扭扭,1个月以后你再来看自己写的字和现在肯定不一样,好不好”?
解决了本质的问题,安抚了她的情绪,她理解了实现目标需要一点时间,就没有再出现每一次写得不好都要反复擦掉的情况了,反而用非常积极的态度来跟我说,:“妈妈,你看我是不是进步了”。
如果不按照这个反思模型来做的话,那就会出现我们家这种写作业鸡飞狗跳的事情发福出现,一而再再而三地掉在同样的坑里
A1+:以上就是我对这个反思模型的拆解。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过去的1周或者1个月内,有没有哪些困惑或者感受、情绪,反复出现的问题,比如和孩子相处中遇到的问题,和上司谈话未达到预期呀,甚至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困惑都可以。
我们有2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并记录在发给大家的便签纸上,5分钟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分享组内的发言。
//
拆书讨论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星星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她说发现经常出现,在完成领导交代的事情时,总是被领导挑剔细节,觉得很委屈。
A1+: 那接下来针对我们刚才提到的困惑,用我们今天介绍的反思模型与步骤进行一个拆解,试着找到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案。3分钟之后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分享。
星星的分享:
回顾事实:按照领导的要求做项目,在实施的环节,有一些细节问题,领导说没按照他的意思做。
记录思绪:星星觉得有点委屈还有点不爽,明明是领导自己根本没说这些细节,反而责怪她
发现问题:沟通不同步,领导以为自己说了,结果实际上没说。导致执行的时候出现不一致。
归因改善:既然是沟通的问题,领导可能只是想要做一个事情,但是并未想得那么细致,又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可以在领导交代任务之后,自己先把任务做个分解,把一些需要待确认的细节罗列出来,统一跟领导讨论确定,然后再实施。
关联迁移:星星觉得这个问题经常出现,和这个领导好多项目的沟通都出现这种问题。
行动对照:按照归因改善的方法,自己在下一个项目之前先做分解与细节梳理,然后跟领导探讨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