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 所属活动: 22.05.24 青岛五月风 青岛码头 线下过级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帮助孩子快速进入心流状态,让孩子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米娅,在正式拆书前,我用三个标签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1.二级拆书家——不断学习精进,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成长;

2.“明智万家”教育平台联合创始人——价值观:致良知,知行合一。守住教育初心,让明智之光照亮每一个家庭,让家风传承振兴每一个家族;

3.行动实践派——学以致用,任何学习得以应用才有价值。

【主题】

今天我要进行TF3-1的过级,主题是如何帮助孩子快速进入心流状态,让孩子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

【设定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辅导孩子学习时,能够(行为)使用 “进入心流三步法”,(澄清)即确认现有能力、设定合理目标、及时认可反馈,(界定)帮助孩子学习时很开心,遇到困难不哭不闹,积极应对。

【图书介绍】

  • 事件场景:今年年初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外出办事,没在家陪孩子学习,晚上九点多的时候,孩子爸给我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说孩子在家觉得作业难,不想做作业。
  • 提问:各位,你们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孩子写作业时,不论是遇到量上的恐惧还是知识点上的困难,孩子很容易打退堂鼓。
  • 影响: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一点挑战就无法继续,那么我们的孩子永远无法自主成长,这样的孩子将来就会是被社会淘汰的那一批人,沦为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 解决:幸好赵周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力》这本书。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科目积累以及成长习惯四大板块的学习力培养,内容全面而且立体,只要给孩子培养出这四大板块的学习力,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就撑起来了。而只有我们父母,才能当孩子的学习力教练。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拆页片段,来自于学习兴趣板块,你可以学会如何帮助孩子进入心流状态,让孩子不再惧怕学习,还能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为什么挑战会带来乐趣?准确地说,是难度适宜的挑战会带来乐趣这涉及一个非常普遍的心理学现象:心流(flow)。

什么是心流呢?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你尽力做一件事情,整个人完全沉浸其中,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你可能有点累,但状态很好,完全不想停下。

回忆一下,你经历过这种状态吗?可能有,你工作的时候,你做菜的时候,你健身的时候……有时会进入这种高效忘我、欲罢不能的境界,那就是了。

你见过孩子处在心流状态的时刻吗?我女儿学三轮车就是,她挑战新技能时是全身心投入的。她心里有一个目标,比如今天要做到两只手都不扶车把,还能转弯。在每一次练习时她都高度专注。三轮车会给她反馈:你做对了,就离目标更近一点;你做错了,就会摔倒。当然,不能摔得太多太狠,难度太高她就望而生畏了。

当孩子学习一样东西投入进去的时候,就处在心流状态。

有人说孩子看电视上瘾,看动画片时就是这样完全投入、忘记时间的 状态。注意,这个不算心流,因为孩子并不是在“尽力做一件事情”,他只是在被动地看。但有些孩子打电子游戏上瘾,那确实在心流状态。因为游戏设计者已经竭尽所能地斟酌过游戏的目标设定、反馈机制和难度调试,以实现让玩家快速进入并保持心流状态。

为什么沉迷游戏者众,上瘾学习者少呢?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被称为“心流之父父”,他用一张图说明了这其中的关系,即只有当技能与挑战恰好匹配时,才能进入心流状态。

当你做一件事情时,如果自身技能水平很低,这件事又没什么挑战意义,你就会觉得无聊、没劲。你可以试试拿一副扑克牌,拉上你家孩子玩比大小,谁抽的牌点大谁赢。这个游戏不需要技能,也没啥挑战,一般孩子玩个五分钟就觉得没意思了。

当你的技能大过你所面对的挑战时,你可能很快会感到厌倦。比如,给一个十岁孩子看全是简单图形没几个字的低幼绘本,他翻几页就扔下了。

当你面对的挑战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时,你可能会因为力不从心而恐慌、焦虑。很多时候孩子拒绝学习就是这个原因,他觉得自己的技能不足以应对挑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拆页中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心流。同时给出了明确的解释——心流是这样一种状态:当你尽力做一件事的时候,整个人完全沉浸其中,即使感觉有点累,也不想停下,因为自我状态极好,只想把这件事做完或者做到某一节点再停下。判断一个人是否进入了心流,有两个标准:是否主动积极在做、是否为了目标勇于尝试挑战。

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更好地理解一下这个概念。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

案例一:比如说孩子看动画,如果家长不设限,孩子可以一动不动看一天也不停下。那这算不算进入了“心流”状态?注意,这个不算心流,因为孩子是在被动地接收图像和声音,孩子的思路完全是被动画片情节带着走,没有主动积极去做。

案例二:还是拿孩子看动画举例。我们从案例一中得知,孩子看动画不属于在心流状态。但是如果孩子在看完动画后,根据看过的动画情节结合自己的想法,主动构建新的情节,而且为了最终画面的呈现,不断进行尝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主动积极地投入,而且为了目标勇于尝试,孩子这就是进入了心流状态。

案例三:再比如孩子打游戏,同样如何家长不干涉,孩子甚至可以通宵打游戏。这个确实是在心流状态了。为什么?因为游戏本身是没有情节带动的,需要孩子根据游戏设定的目标去思考如何完成任务,而且孩子在通关过程中往往不能一次搞定,需要多次尝试与挑战。所以,孩子打游戏的状态就是处在心流的状态。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解释,大家有没有对心流这个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呢?其实,心流状态有几个关键词:主动、沉浸、目标。也就是说,进入心流状态的人,工作或学习是主动积极的,并且目标特别明确,不达目的不肯善罢甘休。

【WHY】

现在大家再来想一想,我们的孩子平时学习的时候,是不是时常三心二意、心猿意马,作业磨蹭拖拉?为此做父母的不知生了多少气,上了多少火,结果收效甚微,不是孩子在学习上变得战战兢兢,甚至厌学,就是父母撒手不管,任孩子爱咋咋地。其实,这个不能完全怨孩子,无法在学习上进入心流的孩子是无法好好学习的。那么,我们如何能帮助孩子在学习时进入心流状态呢?我们接下来看看“进入心流三步法”是怎么做的。

【HOW】

第一步:确认现有能力。就是我们要明确自己具备哪些能力。这一步往往被忽略掉,而实际上,我们在判断自己是否可以完成挑战前,心里在默默衡量自己是否具备这个能力。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会进入第二步——设定目标。

第二步:设定合理目标。过低的目标会让孩子感觉无聊、厌倦,过高的目标则会让孩子感觉恐慌、压力大。只有难度适宜的目标,孩子感觉自己尽力就可以应对挑战,才会实现心流的状态。

第三步:及时的认可反馈。这种及时的反馈机制主要指的是对孩子完成阶段目标积极的回应。

举个例子来说明“进入心流三步法”具体如何使用:

有一次我家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嚷嚷着珠心算太难了,哼哼唧唧说他不想做。我当时就采用了这个三步法快速解决了问题。

第一步,确认现有能力。我跟孩子了解了一下他上课做练习的情况,孩子说上课的练习题基本都能做对。这说明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没问题,解题能力是没问题的。

第二步,设定合理目标。我问孩子为什么题明明会做,但现在却觉得难呢?孩子说七笔珠算题目太长了,而且一口气要做二十道,他觉得太难了。实际上不是“难易”的问题,而是题目的长度和数量给了孩子压力,这个压力让他很不舒服。于是,我把二十道题这个“大目标”分解成了四个孩子感觉可控的“小目标”,一次只做五道题即可。

第三步,及时地认可反馈。孩子每完成五道题,我都会肯定他做题时认真仔细,做题结果对的多错的少,这就是认可。同时还可以休息一分钟,算作一种奖励。

通过这三步,孩子就觉得很轻松,也很开心,而且在完成小目标的过程中,精力非常集中,虽然时间只有几分钟,但整个人学习时处在一个沉浸的状态。这样练习没几次,孩子很快就克服了对七笔珠算题目长度和数量的恐惧,甚至可以一口气做完二十道七笔题目。

【WHERE】

“进入心流三步法”不光适合学习,当面临压力或者挑战时,不管成人还是孩子,只要进入心流状态,肾上腺素随之飙升,破除压力和应对挑战就成为了一种乐趣。

<可能产生的异议>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对于孩子的短板学科,孩子碰都不愿意碰,还怎么用“三步法”帮助他进入心流呢?其实,孩子碰都不愿意碰短板学科,是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在短板学科上有过成就感,只要“三步法”中目标设计成孩子感觉可控的程度,那么孩子在学习时就容易进入心流,辅以积极的反馈,孩子在短板学科上很快会取得进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好,学习完心流和如何进入心流状态之后,我们就操练起来,学以致用。请各组小伙伴设想一下未来一个月内孩子或自己可能遇到的学习或工作上的挑战,比如孩子要面临的作业的压力、考试的挑战、拆书家面临的新技能点的学习、工作中某项课题的攻克等,来编一个剧本,演练一下面临压力或挑战时,如何通过“三步法”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顺利完成任务。编剧本时注意故事的六要素要齐全:时间、地点、任务、起因、经过、结果。时间5分钟。小伙伴一会可口头分享。

剧本提示:

<场景设计>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比如发生了什么事?遇到了什么困难?

<解决过程>

三步法提示:(1)确认现有能力(2)设置合理目标(3)及时地认可反馈

<事件结果>

使用三步法是否解决了上述问题?取得了什么结果?

【学习者案例】

文姨:目前这个问题比较困扰我,但是我知道就很重要,就是练瑜伽的一个情况。因为我们做健康养生行业,那么我们自己练瑜伽的话,对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很有帮助。那我学的这个就是金刚智慧体制的尼古马瑜伽。整套瑜伽体系是一个小时。那每天早上其实对于我来讲的话,就是每天要冥想、瑜伽,时间有点长,我有点起不来。而且经常有这样情况就中断。那在之前我就已经开始在拆解了,因为我们那个尼古马瑜伽除了全套一小时之外,老是针对不同脉轮和情绪已经分解成20分钟40分钟和一小时不同的片段,那我是每天早上差不多6:30开始这些早课的这个学习,那地点在我家里面,人物就我本人。那这个起因就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要训练自己的这种学之力的敏感度。那我现在在用这个三步法的话,发现第一,我是有能力完成这个事情的,第二是我是把原先一个小时瑜伽,我给它拆解成20分钟。如果最近状态不好,我先回到20分钟去做,做段时间之后慢慢40分钟,然后慢慢延长。那如果不好的话,就在就先接纳目前这个状态,就先去做这20分钟,呃,然后这个。那当我去做了之后,我会认为自己无论是身体还是思维是有一些改变或者说一天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的话,那我对自己是认可的,接纳的,以及会鼓励到自己。那当然如果说是这个及时的认可自己以及阶段性的,鼓励自己,然后最后好的结果就是我每天都在做瑜伽,虽然时间没有达到那个圆满的时间,但我持续在做这样好的。

【结语】

好,今天我分享的内容就结束了。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心流的概念以及我们如何才能进入心流状态。所谓心流状态就是一个人完全沉浸在当前工作或学习中,不知疲倦、乐此不疲。通过“进入心流三步法”能让我们迅速进入心流状态,这样的状态能让我们沉浸在学习或工作乐趣中,不再有厌倦或恐慌情绪。希望今天的小伙伴不仅能帮助孩子使用,自己也能成功运用“三步法”快速进入心流,步入成长快车道!感谢各位,我们下节课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