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自我介紹】1.5分鐘
大家好!我是黃才娟,是一位天賦咨詢師,終生致力於成為更好的學習促進者、主題專家和拆書家,並培養自己的領導力,很高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做TF2-1的拆書分享。
開始之前,為了方便後續的練習,我們因為人數少,就將大家圈為一組進行分組。並請范范姐當組長,主持討論。
二、【學習目標】-可被觀察到或/被測量到的行為或動作
拆書幫的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行為的改變。
期待通過今天的分享,學習者能夠說出製作整理卡片筆記盒的三個步驟。
【圖書介紹】 3分鐘
【Feature特徵】-
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卡片筆記寫作法》是由德國 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教育哲學講師申克·阿倫斯著。本書是依據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尼古拉斯・盧曼所用的一整套有關閱讀、思考、提出想法,到發表作品的工作方法。盧曼在20世紀,30年的時間裡,藉由卡片筆記的方法,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數百篇文章,許多都成為各領域的經典之作。
【Advantage優勢】
本書所介紹的卡片筆記寫作法相較於傳統筆記的優勢,在於我們可以用這個工具來思考、對話、寫作。將自己的想法、看法、靈感都做成一則原子化筆記,經由筆記之間的雙向鏈接,自然的生長出一個屬於自己個性化的知識體系。
【Benefit利益、好處】
【B1:】 盧曼卡片筆記寫作法,引爆了大家對做筆記的研究與追隨,這本書強調學習或寫作不需要吃苦,只要學會卡片筆記法,除了可以獲得終生成長的認知複利,還可以量身定做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建立自下而上的創作流程。
【B2:】 今天分享的拆頁是讓大家學習從一開始就將筆記做適當的分類與關聯後,並為它們標上索引編碼,讓散亂的筆記歸類,納入知識體系、也能夠讓我們重複使用。
【R】閱讀原書拆頁
現在請大家用3分鐘的時間來閱讀拆頁,閱讀完畢的人請打1
R原文片段: 3分鐘
【R 原文閱讀】摘自《卡片筆記寫作法》p 41-42
卡片盒是如何工作的呢?
嚴格來說,盧曼有兩類卡片盒:一類是文獻卡片盒,裡面有文獻和對文獻內容的簡要說明;另一類是主卡片盒,主要是他針對所閱讀的內容收集和產生的想法。這些筆記都寫在索引卡片上,存放在木質的卡片盒里。
當他讀到值得記錄的內容時,就會在卡片的一面寫上書目信息,在另一面對內容做簡要的筆記(Schmidt,2013)。這些筆記最終會被放入文獻卡片盒里。
接下來,在不久之後他會查看簡要筆記,並思考這些筆記與自己的思考和寫作的相關性。然後,他將轉向主卡片盒,在新的索引卡片上寫下他的想法、評論和思想,每個想法只用一張卡片,並只寫在卡片的一面上,以便以後不必把它們從盒子里拿出來就可以閱讀。盧曼的筆記通常簡明扼要,一張卡片上足可以寫下一個想法,但有時也會再加一張卡片來延展一個想法。
他在記筆記時通常會注意卡片盒中已有的筆記。而關於文獻的筆記雖然簡短,但他寫得非常認真,與他在最後手稿中筆記的風格並無太大差別:都是用完整的句子,並明確地引用他從哪些文獻中獲取材料。更多的時候,一條新的筆記會直接跟進另一條筆記,並成為一個較長筆記鏈的一部分。這時他會在卡片盒中的其他卡片上添加上引用信息,其中有的卡片相隔不遠,有的則是在完全不同的區域和相關文獻中。有些筆記是直接相關的,讀起來更像是評論,有些則包含了不太明顯的聯繫,孤立存在的筆記很少。
盧曼並不只是照抄他所讀過的文章中的觀點或引文,而是將其從一個語境轉化到另一個語境。這很像翻譯,不同的語境用不同的詞描述,但是要盡量真實地保持原意。用筆記記下「作者在某一章詳細證明了他的方法」,比引用文中任何詞句都更能充分地描述這一章的內容。
【I】拆書家講解引導 10分鐘
大家都閱讀完畢,現在我們就來開始今天的拆頁分享
【What】(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卡片筆記系統是一款非常適合用於思考和寫作的個性化的知識系統工具。它具有強大的鏈接功能,將每張卡片連結成一個知識網絡。讓我們在工作的時候能夠更有效率、有專注力和創造力的。
(大家常見的做法)
每個人都會做筆記,但是,有多少人想過“為什麼要做筆記?”,以及“如何才能讓筆記發揮作用?“沒有經過思考的筆記,往往只是安慰自己,交差了事,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浪費時間。
(不這麼做的壞處)
缺乏做筆記的目標和方法,使得我們做筆記時,沒有邏輯、脈絡和方法。事後,散亂各處的筆記,不但在急需時,幫不了我們,還可能給我們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Why】這麼做的好處
針對一般人做筆記的缺點,卡片筆記法可以給我們3個好處:
1.重複被利用
一般人們在寫筆記時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線性撰寫,但這種筆記法最大的問題就是很難重複被利用。卡片式的筆記,就可以隨著情境的需要而組合。
2.符合大腦網狀思考
寫作最困難的是將網狀的想法,用樹狀的結構,最後以直線方式來寫。卡片筆記的網狀結構,使我們在思考寫作時,不受直線的限制。
3.具有彈性的索引
當筆記越來越多時,傳統的、沒有彈性的資料夾整理方式,時常讓我們找不到急著要的資料。卡片筆記的索引是我們找資料的關鍵入口。
(反面案例)
有一次,一個夥伴,因為臨時有急事,要我第二天幫他代班,講“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的課程。我有許多這方面的資料和經驗,但是,只有半天的時間,要講出3個小時的課程,做出有邏輯、能說服人的簡報,卻難倒了我,使我在課堂上,面對著一群父母的問題,除了冒冷汗之外,只有期望時間趕快過去。
【反思】因為時間緊急,使自己亂了分寸,筆記缺乏有效的架構,資料散放在不同的資料夾中,一時不知從何找起。
閱讀了《卡片筆記寫作法》這本書後,欣喜地這正是能將我所有新舊知識相互關聯的高效筆記系統。
而且, 我找到了一款與卡片筆記盒背後原理相通的數位軟件--Obsidian, 從此開展了我的筆記新紀元。
【How】
我怎麼製作整理我的卡片筆記盒呢?有3個步驟:
1. 製作文獻卡片盒:
當我讀到對我所有觸動的觀點、想法、概念時,就用自己的話,簡潔濃縮內容,記在一頁筆記上,加上書目信息,放進文獻筆記盒裡。
2. 整理主卡片盒
在特定的時間,我會檢視文獻筆記,若與我目前的思考或寫作有關,就會超連結到相關的筆記,這張卡片就會被織入主卡片盒的網狀的知識體系中。重複卡片積累,漸漸的它就會由下而上自動的連結成一個越來越龐大的思想串,最後自動生長出一個主題。
3. 將卡片編碼 MOC
在所有的卡片筆記之上,我會建立一套索引系統,是所有筆記的知識地圖(Map of Content),簡稱為MOC。核心思想是將龐大數量的筆記分層整理成一個有序的架構。
例如,我有一則索引叫做「孩童教育 MOC」,底下串連了以下索引:
專注力 MOC
學習模式 MO
拖延 MOC
每則 MOC 索引下又再串連相關的子索引,這樣的串連關係可以無限延伸。
每則筆記都會歸於一個或好幾個MOC。以上一個反面案例為例,只要我打入關鍵字”專注力MOC"這個主題索引,所有跟專注力相關的一串筆記網就會被拉出來。
使用Obsidian 軟件能夠更視覺化地呈現網狀概念,上圖中的每一個點都代表一則筆記。其中比較大的點就是 MOC 筆記。使用 MOC 可以有效幫助我組織筆記,讓同一主題的筆記集中在一起,方便後續的利用。
【加工成正例】
(正面案例)
上一次的慘痛經驗給了我一個做筆記該有的正確概念和認知,現在,我養成了平時做筆記盒的習慣,先將筆記製作整理成文獻卡片盒和主卡片盒,並將卡片編碼 MOC,我就可以透過索引系統,快速的完成任務。
【適用邊界Where】
盧曼卡片筆記法非常適用於知識工作者,作為一個工作平台,有效率的組織腦中的知識,同時,成為我們的第二大腦,儲存知識。因為它符合筆記最重要的核心功能--關聯。
除了一般學習者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之外,還可以用在
工作上:
工作流程
整理法律條文
研究調研
寫作上:
論文寫作
寫一本書
大部頭的文章
學習上
各種學科
尤其是跨領域學習
【A1 學習者拆為已用】激活經驗(顯像提問)7分鐘
現在,我們學習了卡片筆記法的拆頁,了解卡片的製作,分類和索引編碼。
請大家回顧過去某個時候,是否曾經有過這種尷尬的場景,領導召集緊急會議,你卻找不到關鍵資料?
或者到期日迫在眉睫,你的專業論文還是遙遙無期?課程的教材編不出來,馬上要開天窗。
當時你的感覺是焦慮、挫敗還是緊張?結果你怎麼處理呢?
請大家按照剛才的分組,先在小組內討論,並請小組長主持,5分鐘後,我會請一位小夥伴來做2分鐘的分享。
【學習者案例分享】
小雲:過級日期近在眼前,但是,逐字稿還出不來就很緊張。剛剛找不到觀察家紀錄表,就很緊張。
竺燕:筆記太多常常需要時找不到。因為都是用線性手帳的方式寫,沒有連結,很難找到。領導開會時,會對我很不滿意。
Ivy:手寫太草找不到筆記。
范范姐:以前也犯同樣的問題,後來改用印象筆記,但是,索引的功能不夠強大,只能堆到大塊的類別。但是關聯性還是不夠。也用過Obsidian軟件,但是,文章移動較不方便。最後,將文檔用石墨來做,所有檔案都可以連結。
【A1+反思加工】4分鐘
今天大家學到“卡片筆記法”,接下來請大家想想,如果時間倒流回到那個場景,你會怎麼運用今天學到的拆頁的3個步驟:卡片製作、分類+索引筆記的概念,來重新整理自己的知識系統。請將你的行動或方法寫在便簽紙上,時間是2分鐘。
一會兒也請小夥伴分享一下,剛剛那個案例,你可以用什麼不同的方式處理。時間2分鐘。
我們請剛才分享的那位小夥伴吧,請你講一講。。。。。
【學習者案例分享】
竺燕分享:運用卡片一次只寫一個內容,分類,寫上索引,增加其他筆記,做對照,再歸類,最後就可以將筆記越做越好。
【結束語】1分鐘
看出這位小夥伴已經掌握了卡片筆記的精髓,
只要你運用第一步,製作文獻卡片盒,第二步,整理主卡片盒,第三步,將卡片編碼 MOC,持續地寫筆記、持續地連結,有一天當你想對某個主題的問題找答案時,就可以從一則筆記中拉出一片「筆記網」,網中的筆記內容都是對同個主題的詮釋。你甚至會很訝異自己竟然已經累積了這麼多相關的筆記。
謝謝各位,我的分享,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