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下午好,我是二级拆书家叶丹。我还是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新女性财富规划导师,拆书家,新自媒体人。今天我拆页的主题是“聚焦影响圈,积极赢人生”,级别是3-3,用时大概是50-80分钟。
【学习总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在遇到麻烦问题时,能够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改进自己的思维模式(行为),运用“聚焦影响圈”四步法和”扩大影响圈“”的三步骤 (澄清),聚焦影响圈中力所能及的事情,确保自己采取积极正确的行动,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界定)
【场景介绍法】(3分钟)
(场景)
上周三和老公说了周四晚上7点,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直播课,让他务必早点回来做饭陪娃。可是周四晚上已经临近6点了,老公还没有回来,大宝小宝在家里鸡飞狗跳,大宝要学习,小宝要人陪他玩,自己还要做饭,马上七点我还要听课……想想就焦头烂额,开始毛躁起来,明明说好了却被突然这样打乱了计划。
(提问)
大家有遇到类似的这些令你烦心的事情吗?(互动)
如果回答有,可以回应:看来烦心事在生活中出现的比较多。
如果是没有,非常棒,看来你是一个情绪非常稳定的人
遇到这些烦心事时,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呢?是抱怨环境抱怨他人,把焦点聚焦在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上,还是积极思考“自己可以通过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个局面呢?”
(影响)
通常如果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外界的环境或他人的问题时,就容易把自己当成受害者,陷入消极情绪,久而久之,会被环境左右,不仅没有推进事情向积极面发展而且也让周围的人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彼此的关系。
(解决),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中讲到一个重要的思维工具——“关注圈与影响圈”,就是教会我们通过聚焦影响圈提升自己处理问题的效率。让我们在面对外界的种种问题时,我们更能够理性的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行为,去影响或者改变周围环境,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学习目标一】: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在遇到烦心事时,能够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行为),运用“聚焦影响圈四个步骤” (澄清),聚焦影响圈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处理问题的效率。(界定)
今天的学习会有讨论环节,本来是要分组,因为今天人数不多,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就分成一个组讨论。下面请打家阅读第一个片段,读完的伙伴举手向我示意。时间2分钟。
关注圈与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Circle of Concern),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 3-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Circle of Influence,见图 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 3-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 3-6)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I讲解】
【WHAT】
互动:我看到大家已经基本上阅读完了。我想请问大家,这个拆页主要讲两个圈,请问是哪两个圈呢?
回答:关注圈和影响圈。
反馈:非常正确哟。
这个拆页重点讲述的是关注圈与影响圈。关注圈就是那些所有我们格外关注或者感兴趣的事情,而在这个圈子里,有些事情我们能控制的,有些事情超出了个人能力控制范围。而“影响圈”就是这些事情中,能被我们影响和掌控的那一部分。而狭义的关注圈就是指这些事情中我们所不能控制的那一部分。所以一般来讲,影响圈和关注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被掌控。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
大家来看看以下几个例子属于关注圈还是影响圈呢?
1、 4月团队销售业绩不理想。请问这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呢?关注圈,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2、 上司不理解自然不认同自己,请问这是关注圈还是影响圈呢?关注圈,关注对象是别人。
3、 公司部门的规划还未十分明确,我不知如何开展工作。关注圈还是影响圈呢?关注圈。超出了自己能力范围。
大家一眼就能判断出哪些是关注圈,哪些是影响圈。我总结下,影响圈有三个特点,①关注对象是自己②可以控制③力所能及。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这两个概念。
积极主动的人关注点在影响圈,会主动营造有利环境;而消极被动的人关注点在关注圈,选择被外界条件环境所控制。
【Why】:
通常很多人遇到麻烦时,习惯性的把时间和精力聚焦在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上,抱怨外部环境抱怨他人,这只会让我们越来越焦虑,否定自己,失去掌控感。只有我们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影响圈上,专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才能获得更加积极的能量。
那如何聚焦影响圈呢?根据原文的内容和书中相关知识点,我提炼出四个步骤。
【How】
第一步:列出问题。 包括事情发生时,列出当下的事实,感受,想法。
第二步:分析问题,根据自己的行为能影响的程度将这些问题分为3类
1、自己的事(直接控制)。
2、别人的事(间接控制);
3、老天的事(无法控制)
第三步:找影响圈,就是找到自己能控制的那部分
其实通过第二步判断问题就可以找到那些我们可以直接控制的事情,这就是影响圈。至于别人的事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控制,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选择调整改变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别人。这也是影响圈。比如孩子不爱阅读是关注圈,我们可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打造读书角,每周全家集中固定阅读时间,这就是影响圈。面对老天爷的事,看似也是关注圈,比如天下暴雨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选择接纳和放下,将关注圈转移到了影响圈。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无论是那一种类型的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者心态,积极面对,找到自己的影响圈。
第四步:聚影响圈。
找到影响圈后就是行动,把主要精力聚焦在做自己能控制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上。
(举例)
再回到开篇我举的自己的例子,我当时是怎么做的呢,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先调整了下情绪回到正常状态。开始运用聚焦影响圈四步法:
1、 列出问题:我列出了当下所有的事实,感受,想法。
① 老公没有及时回家
② 大宝学习要我辅导
③ 二宝要我陪他玩积木
④ 我想要早点吃晚饭
⑤ 我7点要上课
⑥ 心情烦躁焦头烂额
2、 分析问题:
自己的事:④⑤⑥
别人的事:①②③
3、找影响圈。
梳理出这六个问题,经过分析后,面对自己的事④⑤⑥。我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老公晚回,这个事情已成事实,就只能接受这个现状。然后想想自己可以做哪些。可以现在去煮饭。提前调适好听课设备。
面对别人的事有①②③, 我可以选择间接控制,就是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人。我可以和大宝二宝老公做好沟通。并想好要沟通的内容。比如告诉大宝学习需要自己独立完成,二宝需要自己玩,确认老公到家时间。
4、 聚影响圈
想到这些后,我一下子有了方向,首先调整了自己的情绪状态,老公晚回,这个事情已成事实,就只能坦然接受这个现状。然后开始行动去煮饭。同时在煮饭期间我提前调适好了听课设备。还和大宝沟通了一下,作业需要自己去独立完成,不会的题目先空下来,等晚点妈妈忙完了再统一解答。和二宝也沟通了一下,妈妈现在么有时间陪你玩。需要你自己玩一会积木哦。同时还给老公打电话确认了下到家的大概时间,这样方便我安排事情。
后来我饭做好。我们都吃完饭了,时间已经是6点50了。这个时候老公也回来了。这次其实我通过很好的自我调节,聚焦影响圈,从而避免了一场嘴角之战。老公也很惊讶我这次怎么没有像以前一样劈头盖脸的一顿数落。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Where】
聚焦影响圈可以用在遇到棘手问题时,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行动,化阻力为动力,推进事情发展的情况。但当一个人如果一直是处在消极的情绪里面,他自己也没有动力,也没有人能够帮忙的时候,也就不适合了,只能先处理好情绪。
【A2】
(指令)分享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如何聚焦影响圈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大家现在可以思考一下,在你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的生活或者工作中,和谁?最有可能会在什么场景下用到这个知识点呢?在未来可能会用到的这个场景里。你怎样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呢?
(编剧本)大家编一个小剧本或者故事,在这个剧本中,要有人物,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人物都做了那些事或者说了哪些话?一定要用到我刚才讲到的如何聚焦影响圈的方法。
每个人独立编写5分钟,只需要写关键词,目的是让大家把这个知识点在脑子里用一遍。5分钟后我请大家来分享自己的小剧本。
【过渡】
我们刚才学会了如何聚焦影响圈。那现实生活中,往往找别人的问题很容易,找自己的问题却很难,积极主动的人有选择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无法控制的环境问题,我们也可以选择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或者行为习惯,去影响甚至改变环境。这就无形中扩大了我们的影响圈。那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去扩大我们的影响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个片段。
【学习目标】
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在遇到无法控制的他人问题时,运用扩大影响圈三步法(澄清)改变自己的思想行为(行为),做出积极主动的行动,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扩大影响圈(界定)。
[A1]大家自测提问设计
在开始之前,先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测试,这个测试能够帮助你了解自己在遇到问题时,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注圈还是影响圈。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分。打分的时,只需凭借第一感觉选择就好,不需要过度思考。
自测量表内容:
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个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1~5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非常符合。打分完成后,将以上6项自测分数的合计数加总起来,写在“合计”一栏。算好分数的小伙伴可以开麦告诉我。好,我们现在开始,时间为1分钟。1分钟之后,我们开始解读这个自测量表
I解释自测题解释:
【与学习者互动】
好,我看到大家都做完了,请大家对照自己的分数,我来解读一下。这个自测表满分30分。
得分在24分及以上的请举手
厉害了,说明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遇到挫折和焦虑,你能够把注意力聚焦在影响圈,积极的采取行动来让事情发生改变,让个人影响圈越来越大。那今天来这里学习,可以看看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得分在18到24分之间的呢?
得分在18分到24分之间的小伙伴,说明大部分情况下你能把关注点放在影响圈,积极主动的去做事,但是偶尔也会消极被动,陷入焦虑情绪。扩大影响圈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还有一段可以提升的空间。
得分18分以下的伙伴请举手。
18分以下说明你更多的注意力在关注圈,遇到事情容易焦虑,离养成主动关注影响圈的习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帮助大家收获这方面的能力。
测试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所以大家不要因今天的测试,就认定自己是某类型的人,因为测试也并不代表永远不变,随着个人学习、成长、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第二个片段,读完后向我示意一下。
【原文片段R2】
“如果”和“我可以”
一个人的关注圈与影响圈可以从他的言谈中看出端倪,与关注圈相关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
“要是我的房屋贷款付清,我就没这么烦心了。”
“如果我的老板不这么独断专行……”
“如果我学历更高…..”
”如果我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而与影响圈相关的语句则多半体现了这个人的品德修养,例如“我可以更耐心、更明智、更体贴……”
把外在环境视作问题症结的想法本身就成问题,应该说是我们给外部环境控制自己的权力,这种“由外而内”求变的思维定视就是以外在环境改变作为个人改变的先决条件。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有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旧约》里有段约瑟的故事。约瑟17岁就被兄弟卖到埃及,成为埃及法老的护卫长波提乏的奴隶。面对这样的遭遇,任何人都难免自怨自艾,并对出卖和奴役自己的人满腔怨愤,但是约瑟却能够积极处世,专心磨练自己,不久便倍受信任,帮助主人打理家事,掌管财产。
后来他遭人诬陷,身陷囹圄达13年之久,皆因他坚持不肯出卖自己的良心。即便身处这样的困境,他积极的态度依然不改,他从自身做起,时刻想着“我可以”而不是“如果”,化悲愤为动力,没有多久就掌管了整个监狱,后来又掌管整个埃及,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我知道这种激烈的思维转换并非人人能及,毕竟让他人或外界条件做替罪羊要容易得多。但是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应该为自己营造有利环境,而不是坐等好运或噩运的降临。
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只顾着揭发对方的过错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这种强调“错不在我”的做法本身就证明了你是个连自己都无法保护的受害者,自然更谈不上影响对方。不断的指责不但无法使人改过迁善,反而会令人恼羞成怒。
真正有效的策略应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也就是先改进自己的缺失,努力成为模范丈夫或妻子,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与支持。我们当然也盼望能感受这份苦心,进而改善自己的行为。不过对方的反应如何,并非重点所在。
除了好丈夫、好妻子,我们不妨试着做个好学生或好职员。如果遇上实在无能为力的状况,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情仍是上上策,不管快乐或不快乐,同样积极主动。有些事物不是人力所能控制,比方说天气,但我们仍可保持内心或外在环境的愉悦气氛。对力不能及之事处之泰然,对能够掌握之事则全力以赴。
【I讲解】
【what】
扩大影响圈的核心就是遇到问题时,首先要打破“向外求变”的思维定视,开始向内求,想想自己怎样做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好。重心在影响圈的人通常都是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行事,而非主观感受,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变得有影响力。
【How】
具体要怎么做呢?原文中也给出了一些方法,大家能找出哪些呢?
学习者A:先改变个人的行为
学习者B:由内而外的改变
刚才大家都提到一些做法,那我根据原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也提炼了 一下,关于如何扩大影响圈,我总结出来三个步骤:
第一:觉察:觉察当的时想法和感受背后的原因
第二:调整:把“由外而内”的思维调整为“由内而外”的思维。就是把“如果...就...”转换成“我可以...” 。
第三:行动:把“我可以……”的内容转化为行动。通过改变自己的行动来影响改变环境。一次行动远远不够,需要有意识的进行这样的刻意训练,久而久之,我们才会养成聚焦影响圈的习惯,从而不断扩大影响圈。
【Why】
毕竟一般人都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控制,遇到问题就先归咎于外部环境。这样做的后果就只会让我们陷入无限的抱怨中,更不会有自我觉察,就不会有大的成长,更别说影响他人。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对自己的人生付起责任,通过自我不断的调整改变,久而久之,扩大了影响圈,提升了自己影响力。
上周五老公做早餐,儿子看到是面条就说不想吃。当时听得他这么说,我就有点情绪,刚准备开始数落他一番时。耳边突然有个声音在提醒我,不要生气,有话好好说。我沉默了三秒钟。察觉自己当时的想法就觉得儿子不该挑食。做什么吃什么。背后的原因其实无非就是担心儿子挑食影响身体健康(觉察)。察觉到这个后,我就开始调整,本来想的是“如果你不挑食就好了”,转换下思维就是,我可以告诉他,爸爸做的面条很好吃。(调整)并且装作特别好吃的样子。表现出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把想法变成行动)结儿子果然就也和我一样开始吃得津津有味。通过调整我自己的行为,从而去影响了孩子的行为,扩大了我的影响圈。
自从学习了如何扩大影响圈的思维模式后,我现在遇到很多问题时,也都是有意识运用这三步法来扩大影响圈。通过坚持做影响圈中的事情,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Where】
当我们遇到棘手他人问题有了负面情绪的时候,都可以运用这套方法论迅速调整自己到积极主动地状态,确保我们采取正确行动。适用前提依然是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才可以。
A3【微行动学习】
1.明确问题
当自己遇到外部他人问题时,如果运用扩大影响圈三步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现在请各位小伙伴在组内进行一个分享。分享一个自己遇到棘手问题时习惯性抱怨他人的情景。当时是卡在哪里了呢?给大家5分钟时间。
讨论过程:
真真:老师经常找自己反应孩子的学习问题,自己习惯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没有想过孩子有什么问题需要什么帮助。习惯对孩子发脾气。
拆书家叶丹: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
苗苗:老板不及时审批邮件,总是需要提醒才审核,而审核的时候又不检查,会抱怨老板为什么不早点审核。
拆书家叶丹:你是觉得老板不配合对吧?
苗苗:是的,所以很烦躁。
凉面:放学了,小孩没有按照约定先做作业,而是去看电视,在心里会认为孩子不自律。
拆书家叶丹:所以你认为这也是孩子的问题对吧?
凉面:是的
拆书家叶丹:看来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负面案例,也都能马上想到。这三个问题我总结了下分别如下:
真真:老师和自己反应孩子学习状态不好,习惯性的发脾气认为孩子没有好好学习。就没有想过孩子需要什么帮助。
苗苗:发邮件让老板审批,老板经常不审,觉得老板不配合很烦。
凉面:和孩子约定好放学回来先做作业,孩子回来没有做,就觉得孩子不自律。
你们觉得这三个问题,哪个更具有代表性呢?或者说最想帮助哪个伙伴解决她的问题呢?(达成共识)
苗苗:我觉得真真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值得深入讨论
凉面:我也觉得真真这个问题不错,正好我也有时会有这方面的困惑。
拆书家叶丹:好,既然大家都能达成一致意见,对真真的问题感兴趣。那接下来我们就以真真为案主,一起来针对她的问题进行讨论。。真真的问题是老师经常找自己反应孩子的学习问题,自己习惯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没有想过孩子有什么问题需要什么帮助。习惯对孩子发脾气。
2.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接下来,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大家思考并讨论,是什么原因让真真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请凉面做一下做好记录
讨论过程:
拆书家叶丹:请真真把这个问题在详细描述一下。
真真:昨天晚上做线上课程作业,平时只错一两题,结果昨天所有题目全错,就质问孩子,你在干什么,知道自己不该这样说,但情绪上来就止不住自己。就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也不问什么原因。又要赶着上课。没有时间纠错,就担心孩子新课跟不上。当时就没有来得及思考,惯性认为孩子不爱学习。
拆书家叶丹:好,那接下来讨论下出现这个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真真:惯性思维,想法不积极。不信任孩子
拆书家叶丹:想法不好,思维惯性,这是一个本质吗
苗苗:统称思维定式。
真真:觉得虽然在孩子旁边但并没有给予帮助。
苗苗:虚假的陪伴。
拆书家叶丹:苗苗总结非常倒位。
真真:孩子其实爱学习,出现问题一味否定。
凉面:除了思维定势,没有帮助他,还有没有其他的呢?
真真:可能还有一个就是我过于追求结果,现阶段状态不好,理解错误都很正常。太追求结果了。
凉面:你觉得全错的原因是什么呢?
真真:对题目不理解
凉面:为什么对题目不理解呢?
真真:因为他才一年级,认识的字不够
凉面:为什么他认识的字不够
真真:阅读少了
凉面:为什么阅读少了呢?
真真:我陪伴不够。
凉面:我们只是探讨,有没有这个可能性。
拆书家叶丹:探讨出几个本质或者原因。
苗苗:还有没有可能自己有其他情绪,遇到孩子一点问题就爆发出来了。
凉面:第五个自己有情绪。
拆书家叶丹:自己有情绪。对,这都是你们所推断的,还有吗?
凉面:总结一下就是1、思维定式 ,2、没有帮助到他 3、过于追求结果 4、陪伴少 5、自己有情绪
真真:我觉得自己有情绪可能是他打扰我了。
苗苗:哦。。本来看文章好好的,结果一个0分出来。打断了你
真真:对对,中断我看东西,觉得他打扰我了。引发了我的情绪
拆书家叶丹:刚才凉面记录了大家讨论的内容,也总结了五个原因,请凉面分享一下讨论结果。
凉面分享讨论结果
本质:
1、思维定式
2、没有帮助到他
3、过于追求结果
4、陪伴少
5、自己有情绪
3.明确问题本质3分钟
接下来,请案主真真来看看,以上这些原因哪个是最根本的原因?
真真:思维定式
4. 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好,案主真真认为让自己有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思维定式问题,现在请大家继续小组讨论,给大家5分钟时间,讨论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有什么具体方法和措施?讨论后请伙伴来分享。请记录员进行记录。(先讨论出解决目标是什么,即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样子就算满意了。再讨论如何行动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讨论过程:
苗苗:真真,你觉得讨论到什么程度就算解决了你的问题。
真真:孩子出现任何不好的情况,我第一反应不是发脾气,而是理解孩子的感受。
凉面:哦。。。第一不是发脾气。
真真:我能观察到我的情绪。悬崖勒马,拉住情绪。
拆书家叶丹:目标是什么
苗苗:表现出来的行为不是批评。
拆书家叶丹:你觉得解决到这个样子,就是遇到孩子的问题不批评,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对吗?
真真:嗯嗯
苗苗:可以
拆书家叶丹:那怎么去达成这样一个目标呢?通过怎样一个行动可以去做到这个样子?
苗苗:我觉得可以设置一个暗号,遇到问题的时候肯定会发脾气,很难忍住。那么把发脾气这件事换成其他形式。用暗号表达自己的情绪。
拆书家叶丹:就是让孩子也接收到自己的情绪。
凉面:可以描述事实,我看到你的卷子都是错的,我感到难过。我希望你认真审题。
拆书家叶丹:还记得我们讨论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当面对老师反馈孩子不好行为时,做到不对孩子大声喊,而是去关注孩子情绪。
凉面:可以停顿几秒钟。
真真:我发现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拿着手机写日记的时候,我是在关注圈,容易发脾气。我没有拿着手机看书,可能就不会烦躁。
拆书家叶丹:你们讨论问题有点偏了,还记得你们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吗?
真真:思维定式的问题
拆书家叶丹:思维定式要解决到什么程度呢
凉面:当时不发脾气,关注孩子的情绪
拆书家叶丹:当孩子有些不良行为,你不发脾气。关注他的情绪。目标是这个吗?
凉面:目标是改变思维定式、
真真:这个思维定式里面会不会有我不重视孩子的情绪的可能,就是我习惯批评他,不重视他,虽然爱但是缺乏尊重。
苗苗:我的感觉是不是可以换个角色。比如孩子在看电视,突然让他去学习,他情绪会抵抗。做一些他不是特别爱做的事情时,让他去学习,他就不会那么抵抗。所以孩子找你的时候,你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里,你有比关注孩子更关注的事情,比如你写日记看手机更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吸收到的内容,而不是把孩子放在首位。这样很难做到,也不是说不好,只是说被打扰让我们会有情绪。所以目就是当孩子叫你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发脾气,而是关注他的情绪。
真真:那下次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就做一些让我不那么专注的事情。
苗苗:对,做一些可以让自己抽离出来的事情。
拆书家叶丹:还有吗?
凉面:所以第一步是定暗号,第二步是深呼吸秒。第三步是。。。。
苗苗:做不那么专注的事情,做零散的工作。我觉得这应该是第一个。
拆书家叶丹:你们可以把这个步骤念一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本质问题,看是否需要精进一下。
苗苗:我们做一个情景模拟,假设我是你的孩子,我在写作业,你没有写日记也没有刷手机,你是正在洗衣服做家务,那这个时候孩子叫你,“妈妈,我的学习成绩出来了”,然后你过来看一下,经常做的题目全部错了,这个时候你习惯性会怎么样?
真真:。。。。。
拆书家叶丹:就是孩子没有考好,你想象那个场景,你会有什么反应?
真真:老师没有找我耶!
拆书家叶丹:所以她的问题是老师找他才会有后面这些情绪反应。
真真:对,老师不找我,就没有那么大的反应。
苗苗:那现在问题就是孩子表现不好,老师又找你的时候,就会触发你的情绪
拆书家叶丹:所以你的目标是什么,解决到什么什么程度就满意了。
真真:面对孩子表现不好,即使老师找自己也对孩子不焦虑
拆书家叶丹:怎样表现你不焦虑,不生气不发火不批评?
苗苗:不大声喊
真真:对,不大声喊。
拆书家叶丹:所以还是要围绕这个问题来讨论,就是当面对老师反馈孩子不好行为时,做到不对孩子大声喊,而是去关注孩子情绪。
苗苗:和孩子达成默契,当察觉到自己情绪的时候,有个释放窗口,之后通过做其他事情平复情绪,释放处理,然后再和孩子讲。先释放,平复,和孩子沟通。这三步骤。释放方式你会有哪些?
真真:运动,卫生
苗苗:去卫生间刷下马桶,然后再回来和孩子讲话。或者做其他小的事情。很快就可以做完,然后做几个深呼吸。这样会不会好点?
真真:可以出去走一走。
凉面:对,就是情绪不要马上发出来
苗苗:不要对孩子发出来。
凉面:释放,平复,解决问题
真真: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重要,属于孩子时间,不要做自己的事情,可以做卫生,这样孩子找我的时候,我有精力应付。然后面对孩子问题,首先不是批评,而是了解情况,说出自己感受。
苗苗:你自己总结下这样做可以吗?
真真:挺好的。
凉面:这三步就是
先释放情绪:可以通过做其他事情去转移注意力。
确认自己平复情绪。
处理当下的问题
拆书家叶丹:这样做能解决吗
真真:可以可以。
这个环节讨论比较久,那把掌声送给大家,下面请一位代表凉面分享讨论成果。
5.分享讨论成果
凉面分享讨论结果:
1. 先释放情绪:可以通过做其他事情去转移注意力。
2. 确认自己平复情绪。
3. 处理当下的问题
反馈:我来总结下,关于今天我拆解的第二个片段,大家就真真的问题深入探讨出而这个问题的本质又是思维定势.最后大家就这个问题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综合讨论成果,最终形成了这个非常完善的行动步骤。大家觉得有收获吗?
【A2】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掌握第二个片段的关键知识点,我给大家布置个小作业,在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内,你可能会和谁去分享关于这个第二个片段的相关知识点呢?同事,闺蜜,老公都可以。去跟他聊一聊关于如何扩大影响圈聚焦影响圈的问题,你分享的越多,你掌握的内容越牢。也请大家在便签上写下你想分享具体的内容,给大家5分钟时间,5分钟后我会请一个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分享:
明天晚上晚会分享给团队小伙伴,更关注自己,如何积极主动去做一些事情,分享关注圈和影响圈,团队小伙伴的关注圈就是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状态。我做不好都是因为别人对你怎么样,聚焦影响圈就是我能通过做哪些事情可以让自己变好好一点。找出哪些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根据可以控制的拟定出自己的行动计划。
【总结】
最后我整体来总结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个片段,第一个篇段是关于如何聚焦影响圈,第二个片段是关于如何扩大影响圈。先聚焦后扩大,遇到一些问题时,我们只有不断的有意识的刻意练习,久而久之,我们就能很好的通过改变思维模式,聚焦影响圈,改变自己行为习惯,去改变或者影响身边的环境,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圈,让我们成交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够学以致用,去接纳我们不能改变的,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感谢大家积极参与陪伴,今天的拆书分享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