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本次是线上过级2-4,按照线上2-4过级标准执行。
<*《拆书预备表》提前_1__天发送给了观察家__王丽___。*>
本次线上拆书不超过6人,在线4人,不分组。
【自我介绍-75字30秒】
大家好,我是武小茉,我的三个标签,一个是资深的会员,目前在升级打怪中。第二个是日更新人,最近买了一个写作课,在挑战日更公众号。第三个是视觉笔记爱好者。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是实用类图书*>
<*片段1是what片段,片段2是how片段,片段1是识别评判者状态,片段2是转换评判者状态,属于递进关系,总内容未超过4页*>
【学习目标1】
通过本次现场学习,学习者可以在自己处于负面情绪中时,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情绪、态度等信号,识别自己是否处于评判者状态
【学习目标2】
通过现场的学习,学习者在识别出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时,能够使用ABCD选择法,转换自己的视角,客观地选择下一步行动。
【图书介绍】
今天分享的片段来自这本书《改变提问,改变人生》,是这个封面。这本书在拆书帮官网上有30多条的拆书记录。
F-特征:
这本书的作者是梅若李•亚当斯,集高管教练、演说家及企业顾问于一身,现任探询学院院长及首席提问官,提问式思维法的首创者。从书名也能大概知道是讲提问的书,具体是怎么通过改变提问,实现改变人生的呢?一会儿我们一起来看下。
A-优势:
豆瓣评分8.2,与其他同类型书相比,整本书的内容用了故事来串联,读起来会比较有意思,主人公是本,相当于我们就是本,很容易有带入感。而且它还兼具实践性,是基于作者数十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影响了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做出改变。书中提到了,每天阅读这本书,会有不同的收获。
B-利益:
B1本书利益:
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类似这样的提问:“为什么我这么懒?”,“为什么他们那么烦人?”因为一点小事,对自己或者他人进行消极的评判或者否定,阅读这本书,可以让你学会转换提问思维,从而选择更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自我消耗,缓和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B2片段利益:
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的,对他人或是自己进行一些消极评价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你是怎么做的呢?是选择忍耐,觉得自己改变不了他人,也改变不了自己,然后下次还是出现同样的问题,还是说,觉得没办法忍受对方了,大吵一架,然后不说话。这些方法都不会让彼此的关系更好,反而更糟,今天的片段会教给大家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大家识别出自己是否处于评判者状态,而且可以通过ABCD选择法来转换视角。
“有些信号能帮我们识别自己是否处于评判者状态,而我们很难去呵斥它们,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反应和情绪。还记得我跟那个主管的事儿吗?正是我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给我提供了线索,让我认识到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也就是我总结的那些跟评判者有关的情绪和态度——厚自薄他、自高自大、贡高我慢还有自我防卫。举个例子,你可能在想:‘我定是要给那家伙一点儿颜色看看’或者‘也许那样才会让他长点儿记性,下次他就会乖乖听我的’或者‘那个谁谁谁可真是个缺心眼儿’。我发现,每次自己处于负面情绪中时,肯定是有评判者问题和评判者态度在作祟。一旦我观察到自己内在的这种状态,我就可以改变内心的提问,很轻松地扭转我的小乾坤,获得大不同的结果。”
这个片段说的是评判者状态,评判者状态其实是说我们
<what>
对于一件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想法,有时候我们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有进行一连串的提问,当我们用负面评价、负面提问提问的时候,就跟容易进入到评判者状态。评判者状态不是评判他人,就是在评判自己,所以一般就是会贴负面标签,问负面的问题,抱有负面的态度和负面的行为等。它是对事情的反应,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就是我们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评判者状态了。
那评判者状态呢,它其实是有一些信号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识别评判者的信号,来知道自己进入评判者状态了。
<why>
几乎每时每刻,我们都可能会进入到评判者状态,因为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嘛!那评判者状态呢,它主要就是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评判他人,会觉得这个人不行啊,这个怎么这样啊,就给他贴一些负面的标签,那就会破坏人际关系。
而且我们处于评判者状态时,很容易跟对方处于一个对立面。那如果评判自己的话,就会让我们看事情更消极,可能会推卸一些自己的责任,原本该我们承担的,我们觉得是对方的锅(原因),这样做的话对结果没有好的作用。
识别出自己是评判者状态,就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是可以有其他选择的。在我们做事的时候,可以相对来说更理智一些,能够更客观的看待事情,从而能够做出一些好的选择。
<*技能点——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
<how>
那具体来说怎么识别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呢?
1、看身体反应。注意呼吸、身体姿势以及身体各个部位的感受。
处于评判者状态时,身体发紧,跟紧张的时候,状态差不多。
同时身体的部位也会有感觉,比如当他人评判你时,会感觉自己受伤很重,身体发沉,呼吸不上来,呼吸困难,好像溺水等反应。
包括身体姿势,正常情况下我们是舒展的状态,评判自己时想要蜷缩一团。
2、看情绪。情绪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积极的情绪,一类是消极的情绪,处于评判者状态时,我们是是消极的状态,会产生生气、愤怒、厌恶、厌烦等比较消极的情绪。
3、看态度。处于评判者状态时,态度其实是很难好的,比如傲慢,觉得对方怎么那么笨,不想搭理人,或者是评判自己,觉得自己可太懒了。会产生一些厌烦、排斥、冷淡等,表现出来是不好的态度。
<*技能点——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
一般来说,因为我们处于评判者状态是一种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所以如果放任它发展的话,可能会影响人际关系,比如跟同事、家人、爱人、朋友等出现人际紧张,严重的影响正常的工作或生活。如果能够学会识别评判者状态,相当于是带了一个放大镜,去看自己在跟他人接触的过程当中的一些行为、态度,能够使我们看到自己对于他人或者自己做出的评判,我们就可以作出一个更好的选择。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识别自己的评判者状态,我觉得也可以识别他人的评判者状态,但只是识别,不能帮别人改变,因为改变是自己做出来的,我们只能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他人。
<*技能点——贴近实际的例子*>
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例子:上周三的时候,我们室友的电费都由我统一缴,然后有一个新搬来的室友,她就看到了我们居住的那个群里有5个人,实际上是不止5个人住,减去房管,还有5个人。
然后新来的室友跟我说:应该收5个人的钱啊,我俩私信,我跟她说不知道那个人是谁,但是我知道那个人没在这而住,我不能收人家钱啊。
但是我那个室友呢,她就一直想明白在群里的人是谁,坚持跟我说让我收5个人的钱,意思是说那你就收5个人的呗。
在室友的一再坚持下,我开始在办公室吐槽这个人了,我就觉得这人怎么这么抠门,有毛病啊,在群里的那个人根本没住,让我收人家的钱,人家会给我嘛,而且4个人的电费与5个人的电费就差5块,至于的嘛!感觉她很斤斤计较。
跟她聊天,因为是微信聊的,她也看不到我,我也看不到她,反正搞的我一肚子火气,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人。
当时其实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评判者状态了,现在回想的话就发现我已经在评判别人了。
1、看身体反应。我感觉到在凳子上坐不住了,想跟同事吐槽,觉得她很烦,认为她的想法不合常理。在回微信的过程中都感到气压上升,想怼她、骂她一顿。
2、看情绪。很烦她,不想搭理她,还有上面第一步说的给她贴的不好的标签。
3、看态度。因为不想搭理她,她还是一直说,我就态度很不好的说你去问房管好了,因为是文字,所以说话的语气看的不明白,但我说的时候是怼的态度了,你如果想弄清楚,不要问我呀,去问房管!
感觉跟她聊的我很生气,后面我的态度也实在好不起来。
听到这里,小伙伴们有没有什么疑问?有疑问可以现在提出啊,没有疑问就继续了。
好的,看来大家是没有疑问。
<*技能点——给出了 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
其实我自己在准备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疑问的,我当时会有的一个疑问,就是我刚才举的例子也是过去发生的,然后我后来用这个片段去对照的,其实当我们情绪上头的时候,有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评判者状态了。
那识别评判者状态,它其实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事情,一开始我们确实可能会等事情发生过了,才意识到自己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已经过去的时候,才意识到,哦,原来我刚才是一个评判者状态。
但是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再经过不断的刻意练习,就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自己,就是自我观察的能力。这样的话,我们就可能慢慢的练到,在一开始要进入评判者状态,就及时的识别出来,然后我们就可以采取不同的选择。
【A1:激活学习者过去的经验】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下,你最近对某个人或者自己感到恼火、想要发脾气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可能是对方忘记了你的生日,又或者是自己参加某个考试,认真准备了,却因为粗心大意没通过而进行的自我评判,在组内和小伙伴分享你的案例。
现在同学分享:
前两天有那么一个事儿,就是我在跟踪的一个项目,甲方比较细,比较懂,属于也不特别细的,然后在合作过程中,整天都让我提心吊胆的。前两天开了一次会,我不知道为什么,因为他平常就是每次都那么细,导致我就非常紧张,我一念我的发言稿,声音就变得非常非常的紧张,我自己听的都紧张,那种是紧张到变声了,读不下去了。
但是我在开别的项目会的时候,从来不会这样,就唯独这一个,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紧张到那种程度,那场会议下来,我都没怎么听,就是对自己表现极其不满,然后就是没怎么听。其实紧张的话,每个人都会紧张,是正常的事。但是我当时就比较沉,钻到牛角尖里,觉得我紧张,表现不好,怎么这样的,然后就不再继续往下了。当时就是在评判自己,没评判别人。
拆书家反馈:嗯,现在分享的案例,我觉得是符合评判者状态的,评判的是自己,对自己当时的表现做了评判。
现在分享的时候,可能有一些细的点没注意到,我们这个片段里的方法,我刚才讲的时候,有点按照123步来说的,但其实并不是说这三个点同时都有才是评判者状态,就比如说我情绪不好,就极有可能是评判者状态了,需要我们去对照。
这就是说如果我们符合识别评判者状态的一个点,不能表示我一定是评判者状态,如果我们有两、三个点符合,那肯定是评判者状态了。越多的信号,越能让我们更好的去识别评判者状态。
只有一个信号,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
<A1+>
好的,看到大家已经想到自己的案例了,接下来,我们来运用一下子刚才学到的方法,如果让你回到过去,如何识别评判者状态?
现在同学分享:
我看看。
1、看身体反应。身体的反应和情绪的话都是紧张。我的声音都已经变了,那肯定是身体反应。
2、看情绪。情绪的话就是我已经很紧张很紧张了。
3、看态度。就是渐渐感觉后面的会议我都听不进去了,我一直在思考,我刚才也别的尴尬那个事情。
拆书家反馈:嗯嗯好的,我觉得你刚才又补充了一点,就是说声音也变了,这在我刚在举的例子当中是不包含的一个身体反应,但他也是身体反应的一种,另一个就是你刚才提到的,到后面有点把自己封闭起来,抗拒接受更多的信息了,有点在把自己保护起来的一个感觉。
【过渡】
好的,那我们刚才通过现在同学的例子,我们其实已经能够知道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是什么样子的,以及评判者状态挺常见的。那么识别评判者状态以后,我们要怎么做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片段2,用ABCD选择法,把评判者状态进行一个视角转换,客观做出下一步行动。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阅读下原文片段,读完了可以用软件中的举手示意我一下。
“就在那段时间,有一天,我和萨拉与斯坦和亚历克莎共进晚餐。我们当时在讨论学习者/ 评判者材料,亚历克莎就鼓励斯坦去质疑一下自己的假设,再用转换问题来评估一下他的投资决策。她建议斯坦用‘ ABCD选择法’来考虑这件事,就是我之前说要告诉你的那个工具。斯坦答应试一试。这一试之后的效果令他非常震惊。ABCD选择法是这样的:
A觉察
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这样有用吗?
B深呼吸
我是否需要退后一步、停一停,用新的视角来看这件事?
C好奇
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其他人、事情本身)?我遗漏了什么?
D决定
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
<what>
好的,我们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没有读完的话,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下这个片段。这个片段提供的是一个工具,就是ABCD选择法,它其实是通过一系列,分成了4大类的问题,通过这样一个一个有逻辑的转换问题,把自己从评判者状态中拉出来。
<why>
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的是评判者状态,其实除了评判者状态,我们还有一个学习者状态,可以看下这张选择地图。
遇到一件事情,我们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想法,以及我们有什么样的念头,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个是我们可以去选择的。
如果我们是一个被动接受的样子,对发生的事情做出反应,那我们就可能会无意识的处于一个评判者状态,这种状态会让我们失去理智,除了给自己或他人贴上负面标签外,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但如果我们选择识别这种状态,并且做出积极的调整,就可以让自己处于一种学习者状态,我们就可以撕掉对自己或他人的负面标签,不断的完善自己,更好的成就自己。
学习者状态就是我们可以从这个事情当中学习什么,通过这个事情我们有什么样的发现,而不是让自己去贴一些负面的标签,贴负面标签这就是原来的评判者状态。
就像评判者状态,我们不做选择,就是被动的接受,我们去反应的话,最后就跟进入沼泽地一样,陷入评判者的泥潭。
<人们一般的做法>
然而大多数的我们,是没有意识去做这个选择的,依然是默默的无意识处于评判者状态,这种情况下,我们被动的接受,最后就像进入沼泽地一样,陷入评判者的泥潭。
<*技能点-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
然后就是我们在里面自我否定或者是否定被人,会采取一些消极的行为,比如说因为我又懒又馋,然后我就什么都不做,我就躺平。因为躺平更符合我又懒又馋的这个标签,评判自己的话是这种。我们顺着评判者状态,就是会更加的一路滑下去,越来越退步。
如果我们评判别人的话,别人就可能会跟我们吵架,他会觉得你给他贴了这个标签,他肯定不服。然后就会跟我们吵架,我们的关系就会变差,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都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我们就是把自己从评判者状态中拉出来,具体来说就是我们上一个片段已经学会了,首先的第一步就是要识别出自己已经是一个评判者状态了,识别出来之后呢?我们就是可以选择。
<*技能点——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
<how>
就是运用片段中提到的ABCD选择法,
<*技能点——贴近实际的例子*>
听完步骤之后,大家可能有点懵,我再来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一个月前,我们部门来了个新同事,前2天快到中午时,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大概就是开通的某个项目到什么时候截止啊?我怎么跟研发说出报告的事啊?这之类的。我当时就觉得有点不想搭理,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吗?用很不好的态度说,就那么做啊。
我刚好学习了“ABCD选择法”,可以试着用这个角度来看待,具体如下:
<where>
适用于我们识别到自己在评判他人或自己时,转变自己的状态。
<*技能点——给出了 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
可能有学习者会有疑问说,这个方法有4个步骤,实操起来很麻烦啊。实际上不这么做会更麻烦,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处于评判者状态时,通常你都是怎么做的,大吵一架还是生气到不想说话,这些对于解决问题有帮助吗,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用这个ABCD选择法,虽然开始会麻烦一点,但是一旦熟练了,就能够快速的觉察、改变自己的评判者状态,作出有利的下一步行动,长期下来,自己的情绪更好了,沟通顺畅了,人际关系和谐了,刚开始麻烦一点也是值得的。
讲到这里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没有疑问我们就继续下一个环节了。
光说不练,光听我说也没用,还是得演练一下,才知道大家对这个方法掌握的怎么样。这个场景我也就不念了。一会儿请现在和番茄给我们演练一下。先给你们2分钟看一下这个场景。
【A3】场景演练
小王与小李是室友,小王睡的比较早,睡前跟小李说,让她帮忙给手机和充电宝充下电,结果第二天醒来发现,发现手机只剩下20%的电了,而今天马上就要出门参加考试,在外面充电也不方便,就很生气,觉得她怎么能这样呢,太不靠谱了,答应的事也做不到。
好在小王刚好跟小张学过ABCD选择法,他在生气、给小李贴负面标签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了,深呼吸,想想小李就是这种马虎的人,自己这么跟他生气也不能把电充满。而且自己在小李玩游戏正入迷的时候跟他说让帮忙充电,左耳听了,右耳就忘了。重点还是想想怎么补救吧。首先是尽可能少的不玩手机,然后是到考试地点后,上周边的小店租一个充电宝,赶紧充一下电。把思路捋顺之后,小王没有浪费时间继续跟小李纠结,赶紧收拾下自己的物品就出门了。
请大家两两一组,一人扮演小王,一人扮演小张,演练一下用ABCD选择法转变小王的评判者状态,缓和小王对小李这种行为的不理解。
现在扮演小王,番茄扮演小张,以下是演练场景。
小王很生气,跟小张抱怨了一下。
小王:我现在很生气,为什么让小李给我手机充电,小李忘记给我充了,手机只剩一点儿电,然后我今天要考试,我马上就要考试了,我出门都没办法导航了,也没办法刷公交卡了,小李这太坑人了,有小李这么坑室友了吗?真是的
小张:小王啊,我上回跟你说过那个ABCD选择法,你觉得你现在是处在一个评判者状态吗?觉得小李做的事情怎么这样,是这样的吗?(A觉察:觉察自己是否处于评判者状态)
小王:嗯,对,他让我带着没有电的手机出门,所以我觉得他很讨厌。
小张:然后你现在有一些情绪,对吧?(A觉察:觉察自己是否处于评判者状态)
小王:嗯,对
小张:可能是不开心,可能是比较气愤。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像刚才说的那样,你可以先深呼吸一下。
先深呼吸一口气。这个时候试着去想一想,能不能换个角度去看这个事情,还有没有别的角度?有可能你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那也有可能你的想法和实际的情况是有区别的,有一些东西你没有看到,所以你可以先深呼吸一下,看看有没有别的角度去看这件事。(B深呼吸:多深呼吸几次,让激动的情绪缓和下来再转换视角)
小王:别的角度?别的角度就是我应该,这么重要的事情,我自己去做,我真的应该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一个这么不靠谱的人?
小张:或者说这个事情对你很重要,最好是你应该自己干,是这个意思吗?
小王:嗯,对。
小张:或者说你应该从自己的角度去把这个事情给完成,对吧?
小王:嗯,对,是的。
小张:这是一个不同的角度,那我们可以接着去探索一下后面的东西。比如说在你看这个事情的刚刚的想法里面,有没有遗漏的东西?有没有一些你原来深呼吸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内容?这个事情真的和你最开始说的那样,有没有更多的一些细节,你其实没有注意到的。(C好奇:思考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小王:额,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就是小李其实一直都是一个比较马虎的人,小李是个马虎的人是个事实,但是我又很期待他去帮我做一些事情,是这样,我就属于有点强人所难的感觉,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还想让他帮我充电。
小张:嗯,所以你觉得他马虎是一个
小王:客观事实
小张:就是经常会出现类似的事情,是吧
小王:嗯,对
小张:那听完前面那几步,你接下来会做什么样的一个决定呢?(D决定:决定下一步行动计划)
小王:决定就是以后不找他充电了,自己充。而且我现在生他的气也解决不了问题,我再想其他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去租一个充电宝或者是怎样的。
小张:嗯,以后这种事情自己干,另外一个就是还可以找别的方法,出来觉得他做的不对以外,还可以做的事情去解决那个问题,把关注点放在解决事情上,对吧?
小王:嗯,对,没错。
小张:好的。
我们这个对话结束了。
拆书家反馈:好的,谢谢番茄和现在的演练,我觉得我在设计这个案例的时候,某些点我都写出来了,番茄和现在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把这4个步骤都运用上了,而且做的特别棒,说明你们两个已经掌握了这个方法。
接下来的话就是看之后怎么运用,经过刚才的A3演练,现在和番茄已经把这个方法掌握了。
【A2】催化应用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在未来的一个月或者一周内,你可能会遇到什么事,让你进入评判者状态呢?例如:另一半说好下班后去取快递,结果你到家后一看,他忘记了取快递的事就算了,还一个劲儿在那儿玩游戏,然后你蹭的一下子火就上来了。让同事整理一下文档发你,结果弄的乱七八糟不能用,还得自己重来一遍。想一下自己未来可能会遇到的情景,并把自己可能会产生的评判的想法也一起写下来。
我们请番茄来分享一下:
番茄:工作有一部分,需要对接加盟对接老师,因为加盟老师的很多问题是我们会处理的,未来一个月内的某一天,有个老师问我们电平是什么意思,然后电平呢,其实是我们课里面最最基础的一个概念,就相当于数学课的,为什么1+1等于2的问题,我会血压升高,觉得有些恼火,想怼他一顿。如果这种基础问题不会的话,是没办法给孩子上课的。
拆书家反馈:有这样的一种场景,就是你说的客户问你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就会可能进入一个评判者状态?
番茄:对,没错。
A2+:如果运用今天学到的ABCD选择法,你会怎么做呢?
拆书家反馈:好的,我觉得番茄的分享很完整,已经把自己可以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按照步骤写出来了。就是刚在切换角度的那个,我觉得很有用,因为我之前也是这种,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如果用这个方法的话,就会切换到对方的角度去看到你问题,帮我们把思路拓宽一些,不是原来的单一角度了。
<*技能点——强有力的结语*>
那我们今天的这两个片段呢?基本上就已经学习完了。
片段一是教我们怎么去识别自己是处于评判的状态的,然后片段二就是当我们识别出来自己是评判者状态的时候,我们用ABCD选择法,可以做一些不一样的选择,就是它其实就包括我觉得那个D选择的这个决定,它其实能够帮助我们去想,原来可能就是指示的我要选A,然后现在的话我可能会选一个B呀、或者一个C啊,甚至于帮我们拓展出来了不同的选择。
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其实还是挺好用的,重点还是要去实践。今天的这个分享大概就到这儿。
<*技能点——拆书实际录音5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