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伙伴,大家下午好。我是Jenny老师。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二级拆书家、园长妈妈、户外爱好者。很高兴大家的如约相伴,今天我想借着《断舍离》这本书,跟大家一起聊聊断舍离的基本方法。
【场景介绍法】
【事件】不知道在座的小伙伴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打开衣柜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衣柜里塞着很多明显不会再穿的衣服,你明明知道需要丢掉,却因为这样活着那样的原因而不舍得,这最终导致了每到换季的时候,满柜子的衣物却还是没有衣服穿
【提问】家里面不管是封在柜子里的,还是摆在台面上的,都显得满满当当,试想一下,你疲惫了一天下班回到家,对于这样的家居状态,你会不会觉得更疲惫呢?会不会觉得你的生活特别的拥挤呢?
【影响】有些东西看起来很小,很零散,但是数量一多,也会占据我们很多家居空间,并耗费我们的精力去收拾,在我们找寻找需要的物品的时候也会变得异常困难。这样的的情景极大地影响你的心情,让你无法享受惬意的生活,生活一团乱麻。
【解决】所以为了获得舒适的家居环境,为了能让我们精神饱满,我们也要学会断舍离。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这本《断舍离》,教会我们断舍离的机制,我们要怎么断掉我们不需要的购买欲,舍掉我们不需要的物品,最后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达到离的状态。很多听过断舍离的朋友可能会说,断舍离很简单,就是让我们扔东西,其实不然,从深层次来看,断舍离是一种活在当下的人生整理观。所以,我们今天就通过两个片段一起学习一下断舍离中的真正内核。
(学习目标一: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
今天片段一的学习目标是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后,大家可以选择物品或者收拾房间的时候,并用断舍离收拾法的步骤(澄清),判断(行为)这个物品是否是我当下的必需品(界定), 舍弃不需要的物品。
片段二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断舍离的分类舍弃的步骤(澄清),让大家在“扔不掉”“纠结”的时候,对无用的东西进一步分类(行为),从而克服舍不得、扔不掉的执念(界定),更深刻的施行断舍离。
下面,请大家看第一个拆页,出自《断舍离》 P29。
从关系轴和时间轴看物品
在断舍离里,收拾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里,我必须首先明确给出收拾的定义。
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个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大吃一惊?对照这个定义,回想平时的生活,恐怕绝大多数人都在漫不经心地收拾,从来没考虑过“当下的我”与物品真正的关系吧?如此一来,倘若关系轴或时间轴是错位的,那么即便收拾了,也没办法区分出生活必需品和没用的破烂儿。别人送给自己的东西,虽然用不着,但也丢不掉;某样东西,总觉得迟早有一天能派上用场,但那一天直到今天还是没到来,明明知道这个东西毫无用处,但就是一直放在那不想扔,诸如此类的东西,就是关系轴或时间轴错位的产物,即在考虑如何处理这些东西时,我们把轴线错位在了物品与他人,不确定的未来和已经成为过去的过去上。
【I环节互动】小伙伴们基本都看完了,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原文中作者提到了“收拾”,作者的“收拾”跟我们平时的整理房间、大扫除、擦、扫、清洁是一个意思吗?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对。不一样。原文中作者对断舍离式的“收拾”提到了两个维度,大家找找分别是哪两个?
学习者:我与物品的关系轴和当下这条时间轴
拆书家:非常棒!大家找的非常准确!
【概念对比】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理解的整理收纳是日常收拾,并不是断舍离式收拾。日常收拾就是把用不上的东西放进垃圾袋或者扔进储藏室,那不过是把东西改变一下形态换个地方存放而已,是移动。而断舍离要做的,是把用不着的东西扔出家门,彻底断了它们与自己的关系,只留下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由此得出,断舍离式收拾是一个筛选的过程,筛选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关系轴,一个是时间轴。
【概念辨析】大家帮我辨析一下下面几个清新是断舍离式收拾还是日常收拾?
1. 换季的时候,把过季的衣物收起来,当季的衣物整齐正在衣柜里,请问属于断舍离还是日常收拾?
学习者:日常收拾
拆书家:是的!他虽然是以当下为时间轴了,但是没有从自身“我”的角度出发,关注自己还需不需要、喜不喜欢。所以它是移动和整理,并不是断舍离收拾。
2. 我把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请问是断舍离,还是日常收拾?
学习者:日常收拾
拆书家:是的!他既没有以当下为时间轴对物品进行筛选,但是没有从自身“我”的角度出发,关注自己还需不需要、喜不喜欢。所以它是日常收拾,也就是打扫,并不是断舍离收拾。
3. 当下我不穿的衣物,洗干净之后,捐给贫困山区,属于断舍离,还是日常收拾?
学习者:断舍离。
拆书家:是的!他以当下为时间轴对物品进行了筛选,然后从自身“我”的角度出发,关注自己还需不需要、喜不喜欢。他当下不喜欢不需要的,他进行了处理,所以它是断舍离。
通过以上的概念辨析,我们总结出,断舍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学习者:时间轴、关系轴
拆书家:没错,两要素必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how】我们从断舍离的概念上,我们梳理出断舍离的核心步骤:
1. 问关系: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我需要这个物品吗?这个物品适合我吗?
2. 问时间:当下的我是否真的需要。这个物品当下是否有用,而不是这个物品过去经常用,或者将来用不用得到。
3. 做判断:以上两个条件只要有一条不符,那么就该被断舍离。
【例子】书架上,我有一堆草草翻了几页就因为对内容不感兴趣而打入冷宫的书,这些书还很新,所以一直放在书架上。但是我的新书还在源源不断的进来,导致我书架没有位置了,于是就变成了横着堆放的一摞一摞的状态,看起来很杂乱。在我了解断舍离以后,我把这些被打入冷宫的不受宠的书,重新搬出来,罗列到表面进行筛选,首先问自己:我需要这本书吗?这本书我喜欢吗?我的心内回答是不需要、不喜欢。第二,当下甚至未来的几周里会阅读吗?我的内心回答是:不会,因为不感兴趣懒得读。最后我做出判断,它们该被断舍离。于是乎,我把它们挂在二手书平台上售卖。
【预防异议】有人可能会说,我平时也老扔东西,我在不断地进行断舍离,可是感觉东西还是很多啊。那你有没有考虑过原因呢?有没有从源头上施行断舍离呢?购物时三思而后行,当下我不需要的东西就请进家,只添置必需的物品,从源头上“断”。
【适用边界】我们生活在物质泛滥的年代,很容易囤积物品,商业模式和广告模式发达的时代,很容易受折扣的诱惑买买买,商场的赠品,朋友旅游带回来的纪念品等等,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我们断舍离的。除此之外,消耗你精力的无用社交、对某段感情、对生活的冗繁的事项我们都可以施行断舍离。
(学习者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结果、有对话的故事;学习者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断舍离的场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为了帮小伙伴们一起练习一下今天的方法,我们来演练一下。请大家编写一段小剧本,未来一周或一个月内你可能发生的某个场景,你会亲身应用或者教别人应用我们刚才总结的三步骤,自己设计出一个有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故事要包括今天总结的断舍离的3步骤。比如说,下个月淘宝618优惠大放送,满200减20,你要不要凑够200的物品,凑个满减优惠;或者周末在家的时候,你跟老公抱怨家里怎么这么乱啊等等。时间5分钟,5分钟之后我们邀请一个小伙伴上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淑媛的分享
主题: 处理阳台上的杂物下
时间:下周日
地点:阳台
场景:周日收拾家里阳台,阳台上有很多我老公留下的包装箱,放了很长时间了,所以确定收拾一下
人物:我和老公
事件内容:学了断舍离的三步骤,我先问问我老公和这些包装箱的关系,我说:“老公,这些包装箱你还有用吗?”(问关系)
老公:“先留着吧,以后还能退换货。”
我:“那咱们看看,当下咱们还用得着吗?我看这个空气炸锅箱子时间已经过了质保期和维修期了,也没办法退换货了。”
老公:“那就没用了。”
我:“那咱们把它扔了吧?”
老公:“行,那就扔了吧或者卖废品”。
最终结果:扔了或者卖废品。
反馈:非常好的剧本分享,这个剧本事应用到了我们所学的“断舍离”的三步骤,筛选出了必需品,并作出了判断。请大家给淑媛掌声鼓励!
总结:在片段一中,我们学习了“断舍离”的三步骤来筛选必要物品,让我们在以后收拾物品时,让物品保持优胜劣汰的自然循环,留下适度的量,确保留下的都是精挑细选过的,那么就会将物品的丢弃程度降到最低。以往总是到处塞东西,把东西堆了又堆,接下来必要扔了再扔,如果我们身边留下的都是精心筛选过留下的必需的物品,那么我们的居住空间放着的都是自己最重要的东西了。这就是不收拾的收拾法的最终状态。
前文我们提到断舍离的三步骤,问关系、问时间、下判断,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我在收拾的时候,我觉得都有用,觉得都不能扔,会抑制不住的“好可惜啊”“良心不安”之类的感觉。虽然断舍离看起来简单,但做到完全的施行断舍离似乎还有一些难题尚未解决。所以,接下来,我们再学习一个好方法,叫做“分类舍弃法”。教你在做不到完全断舍离的时候,先对物品进行进一步分类,然后在处理。
【量表】开始之前,请大家填写这份简单的量表测试,看看你对于断舍离的认识有多深?以及我们日常应用断舍离的能力是否强。每道题根据自身符合情况打1-6分,1表示很不符合,5分表示非常符合。1分钟的时间。
【互动】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
这个金字塔图就是我们现在与过去及未来的一个分区图,大家从图上看看是现在使用中的比重大,还是过去及未来不使用的比重大?
学习者:过去和未来不使用的比重大
拆书家:这个金字塔就好比我们的空间,空间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下面的“不使用的物品”堆积得越来越多,你觉得可用的空间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学习者:小
这个金字塔底层的物品,其实就像河里的沉积物一样,我们比作河里的小鱼、买入的物品比作上游流下来的泥沙,逐渐沉淀下来,大多数的我们一边不断买买买,让上游的泥沙沉积,一边又不愿意打开阀门泄腐朽的沉积物,时间一长,你觉得你的生存环境会舒服吗?
学习者:不舒服。
拆书家: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控制上游的阀门,一方面要清理这些沉积物。
此外,东西越多,人就会陷入“必须要管理”的状态,逼着自己去收拾,可是人一旦忙起来,就怎么收拾都收拾不完,如果东西很少,再没有时间,也会觉得收拾相对轻松,毕竟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下面我们来重点讲一讲“分类舍弃法”如何进行?
【how】分类舍弃法三步走:
第一步:圈定重灾区。找到你最忍受不了想要断舍离的区域,可以从书架、衣柜、抽屉、甚至是橱柜等局部范围开始。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使断舍离不因为艰巨而产生畏难情绪,我们小步前进,先局部再扩展。
第二步:分三类初筛。要舍弃的物品分三类:哪些是不用的东西、哪些还在用的东西、哪些充满回忆的东西。
比如:我家书房里放着的多年没有放过的风筝、橱柜里商家搞活动赠送的一套茶具,这些就是完全不用的东西。像餐厅里没有靠背的圆形铁凳子,每天吃饭虽然用,但是确实不舒服,也不喜欢,因为它还能将就用,所以一直没有扔,这就是还在用的东西,但是确实“将就”的状态。充满回忆的东西,比如别人给我的泛黄的明信片、“退休的”闹钟、初高中的教材。
第三步:对分类做相应处理。
★完全不用的东西:扔、赠亲友、售卖、捐赠
★还在“将就”用的东西:表示感谢并告别,你很优秀,你值得拥有更好的、自己真正喜欢的。
★充满回忆的东西:扔或不扔不强求。或许你还是不舍得扔,也许不扔的理由多余扔的理由,那么为了让它不占据咱们日常空间,给它们找个固定的家,只要不要影响你的生活和心情就好。像前男友/女友留下的,让你看见就勾起伤心往事的,拿出勇气,赶紧扔了,别为难自己。
【预防异议】到这里,有的小伙伴可能还有一个疑问,完全不用的东西,现在虽然没用上,但是将来用得上啊,这个“当下”的时间范围如何界定。这个我们可以简单的用“物品的使用周期”来作为参考标准,比如有的东西每天都在用,有的东西一周用一次,有的东西一个月用一次,你可以贴一个对它分类时的时间标签,到时候再次发现的时候,还没用上,那就不用犹豫了,因为你没有真正的想过用它。像那些超过一年你都不曾用过的,就考虑直接处置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行动的学习。
【明确问题】(发散)截至现在,我们学习了断舍离的分类舍弃的方法,这施行三步骤过程中,你觉得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或者说你觉得这三步中,哪一步最难?我们分为两组,大家讨论一下,选出你们组认为最难的一步,小组中每个人都要发言。我们回顾一下三步骤:第一圈出重灾区;第二,分三类初筛;第三,对分类做相应处理。2分钟的时间。
(学习者分组讨论2mins)
拆书家:好,我看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那我们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讲一下你们讨论出的结果。我们列到白板上。
白板内容:
一组(乐雪):第二步“分三类初筛”最难
二组(简爱):第三步“对分类做相应处理”最难
拆书家:好的,简爱你可以说说为什么觉得第三步“对分类做相应处理”最难?
简爱:因为完全不用的东西,好决定,扔或赠人;在“将就”用的东西扔了觉得可惜,不太好决定;充满回忆的东西因为有感情有纪念意义,所以也很难判断,不太好处置。
拆书家:所以说,你也是在分类的过程中难易下判断,归根结底还是分类的过程出现了困难,对吧?
简爱:对。
拆书家:那么其实你实质上也是第二步“分三类初筛”上遇到了困难。看来大家都一致认为第二步“分三步初筛”最难。(收敛)
【找案主进一步澄清问题】好,我想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你遇到什么问题,觉得“分三类初筛”难?乐雪老师。
【学习者案例记录】:
乐雪老师:我觉得分类舍弃第二步里,充满回忆的东西我很纠结,不知道怎么抉择。我有一个旧手机,虽然现在不使用了,但是里面有很多聊天记录、照片、工作记录,我舍不得删,手机也舍不得卖。
拆书家:通过乐雪老师的分享,舍弃有回忆的东西真的很难,大家可能也容易遇到这样的难题。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充满回忆的东西”很难舍弃这一现象,它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什么根源造成了它成为一个问题?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一起来讨论一下。(发散)
(学习者分组讨论5mins)
拆书家:好,我看大家讨论的差不多,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分享一下?
1组:思无、乐雪、梓璇
有感情;有回忆;有触动;有纪念意义;有特殊价值
2组:简爱、淑媛、艾莉
(1)有纪念意义
(2)收藏价值
(3)舍不得
拆书家:大家讨论出这几个原因,还有没有需要补充我们看看其中有没有能够合并的,比如有感情、有触动?
一组学习者:可以合并,因为触动也是感情,都可以归到有感情。
拆书家,那我们把这俩个合并成“有感情”。
拆书家:好,关于这6个原因,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我们再来进一步追溯看看,根本原因是什么?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这6个原因之间,实质属于共性原因呢?
学习者乐雪:有回忆。因为有回忆才会有感情,才觉得它有纪念意义,才会舍不得。
拆书家:好的,大家都同意乐雪的观点吗?
学习者:同意
【进一步引导讨论】
好的,大家都同意乐雪的观点,通过激烈的讨论认为“有回忆”这个问题是造成难以舍弃的本质问题。大家同意吗?(收敛)
学习者:同意
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本质,那么我们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乐雪老师,对于有“有回忆”这个难题,你认为解决到什么程度算是解决了呢?(找案主确认)
乐雪老师:我觉得能帮我找到方法来处理这个手机,最好是有步骤。
拆书家:您看,您是要找到一个方法或者步骤来处理这个手机是吧?
乐雪老师:是的。
拆书家:那我们接下来就一起讨论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发散)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
一组(思无、乐雪、梓璇):
第一步:给有时光记忆的东西安个家
第二步:分类,分出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第三步:喜欢的留下来,比如做成照片相册、把有意义的电子资料导出来放U盘存储。不喜欢的,扔掉。
二组(简爱、淑媛、艾莉)
第一步:定好、坏
第二步:好的精选一下,留下来
第三步:处置:好的——还有用的送人或者售卖;不好的——售卖
拆书家: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我们形成了这六步,那我们一起看看这六步之间有没有能够合并的步骤?
经过讨论,我们合并成了三步。请问这三步,大家都认可吗?
第一步:分类:喜欢的、好的;不喜欢的、坏的
第二步:处置:留、不留(扔、卖、赠)
第三步:给留下的物品安个固定的家。
通过一路的追问、讨论,两组共同讨论出这三步解决问题的步骤,乐雪老师,你能尝试用这三步解决你的旧手机里有回忆的内容吗?
乐雪老师的分享:通过这三步,我知道我的旧手机里的内容如何处置了,首先我把里面有珍藏价值的人物照片下载下来做成相册,一些风景照片,没什么用了,我就删了。
【总结】非常感谢大家积极地参与,我们通过微行动学习的方法,提出了“分三类初筛”中因为有纪念意义而难以抉择这个普遍性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即找到了问题的本质,又找到了一套解决方案,我们讨论出“给回忆安个家”的三个步骤:(收敛)
第一步:分类:喜欢的、好的;不喜欢的、坏的
第二步:处置:留、不留(扔、卖、赠)
第三步:给留下的物品安个固定的家。
大家真是太棒了,都给自己鼓鼓掌!
【布置作业】接下来,我给各位小伙伴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回去以后,用今天自己所总结的““给回忆安个家”三步骤的方法,选择自己想要断舍离的区域,尤其是你那些充满回忆的东西,进行一次彻底的断舍离。
目标:丢弃对自己意义不大的物品,留下自己真正喜欢的、必需的。
要求:
1. 断舍离收拾整理前后的清单
2. 分享断舍离施行过程中的内心感受、遇到的困惑,以及最终的结果。将以上内容周五前发到我们廊坊拆书帮会员群或私信给我。优秀者,将获得我们下一次拆书活动免费入场券。
【强有力的结尾】
好,我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断舍离的使用方法。在第一个片段中,我们学习用断舍离收拾法来判断东西是不是我当下需要的,舍弃不需要的物品。第二个片段,在舍弃东西出现“舍不得”、“扔不掉”、“断不了”的纠结时,通过“分类舍弃三步骤”摆脱这种纠结和拧巴。最后大家通过微行动,进一步找出了最难步骤“分三类初筛”的具体解决办法,助力我们更好地践行断舍离。
我想说 ,当你致力于把身边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都替换成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时,你的生活每天都会被快乐环绕,而你也会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好了,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剩下的,就让我们在生活中一起一步步实践啦。相信富有的人生,从断舍离开始!
【活动后学习者作业反馈】:
思无
1、整理前的清单:
旅行的明信片、从第一次坐飞机至今每一次的机票、大学时的教材
整理后的清单:
明信片
2、当我周日大扫除的时候,在床底箱子里发现了这些我保存了很多年的东西,有很多回忆和纪念意义,所以总是没舍得扔掉。当我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时,我发现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翻阅过它们、看过它们,它们一直默默的待在角落里,我也似乎忘记了它的存在,它们已经落满了灰尘,而且有的已经泛黄了,我内心有些内疚。所以我决定运用断舍离拆书活动里学到的方法处置一下它们。
给回忆安个家三步法:
第一步,分类,看看哪些是我还喜欢的,经过我的筛选,我觉得我旅行时的明信片是我目前还喜欢的。
第二步:处置,我喜欢的明信片,我准备留下;机票以及大学教材我觉得没什么用处了,而且也没办法送人,旧的都发黄了,我准备卖废品。这样床底就能清空了。
第三步:给回忆安个家。我把留下的明信片装在一个相册,把它们装里面,放在书架上。
经过以上三步,我觉得很轻松,尤其是在发现床底干干净净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