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拆书帮把知识拆成你的能力!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重庆筹备分舵线下拆书练级活动。大家好,我叫徐晶晶,一个亲子阅读推广者、一名童书爱好者,也是一位终身学习者,我希望自己能通过拆书帮进一步提升,把更多好书带给更多学习爱好者。
今天我要带大家一起学习信息解码的基本规律,小伙伴们在完成今天20分钟的学习后,以后的处理各类信息时,能从更加客观、多维的角度去解读,提升自己的认知层次。
今天的拆书活动需要分组,大约3-6人为一组。
用FAB法介绍图书:
F:今天的拆页选自《精进》,本书的作者采铜,在出书之前是知乎“大神”, 被网友公认为“知乎精神”的代表,《精进》这本书于2016年出版后,采铜凭此进入亚马逊中国年度新锐作家榜,而本书也成为个人成长类书籍的经典,在各大平台和读书会中被反复推荐。
A:市面上大部分成长类书籍给人的感觉都是看起来很有用,但是放下书就没用了,而《精进》这本书更像一本实用指南,作者为大家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只要依循书中的方法反复磨练,便可以日益精进,找到实现自我的那条成功之道。
B:如果你也渴望活出自我,成为一个更厉害的人,不妨学习书中的方法,从一个小的方面开始改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会学习到信息解码的基本规律,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处理各类信息时,能用更加客观多维的角度去解读,提升自己的认知层次。
【现在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有读完的学员请举手示意】
原文如下:
摘自《精进》127-128页
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解码的基本规律
解码的过程和结果因各人视角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也有基本一致的规律可循。为了说明这个基本的规律,我们来想象一只在玩具店里经常能见到的“会说话的小黄鸭”。这只会念儿歌、会讲故事的鸭子在不同人的眼中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1.在孩子眼中,他关心的是“小黄鸭说了什么”,于是他听到的是儿歌、故事。即孩子关心的是最直接的信息。
2.在家长眼中,他们关心的是“小黄鸭是什么”,首先他们会把它定义为一个玩具(而不是一只“鸭子”),然后他们可能会对这只鸭子的娱乐性、教育性、安全性、性价比等做出评判。也就是说,家长关心的是价值和意义。
3.在玩具工程师的眼中,他们关心的是“小黄鸭是怎么做出来的”,他们会思考和设计小黄鸭有哪些功能模块,会想它的电路结构以及声光效果。也就是说,工程师关心的是结构和实现。
事实上,在我们的学习中,也面临着“会说话的小黄鸭”的问题。大多数学习者,可能经常扮演的仅仅是一个“孩子”的角色,他们只关心这本书、这篇文章说了什么,传递了哪些显而易见的知识。而只有少数人,才会从“家长”的角度,去审视构成这些内容的材料,对它们进行本质和属性上的概括,评价它们的价值和意义。而只有非常少的人,会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去研究,把学习材料作为一个观摩与研究的范本来分析,将其拆开来看个究竟。能坚持去做第三层次解读的人想必是不简单的。漫画家几米就是其一,他自述学画的经验,是遇见“任何书里的任何图”都要拿来看,然后仔仔细细研究它们的细节,揣摩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画、这么去表现。乃至像英文的刊物如Times、Business Week之类,里面的漫画即便他不能完全理解内涵,但也会特地拿来研究里面的技法;像日本女性杂志中专门教人敷脸化妆的小图,他也从中挖掘了许多,类似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表现动作的要领。而这样图解的修炼方式几米坚持了至少十年。
因此,简单地说,解码不外乎下面三个层次:
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伟大的艺术作品,常常有很深厚的内涵和很精巧细微的技法,不论你在哪个或深或浅的层次上解读它,它都能呈现出美妙的意味,但如果你不做一番细心的努力和挖掘,就只能尝到最表层的那一小部分味道。
【原文讲解】
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快速浏览各类信息,甚至对很多好文章、好书存而不阅,最后只是做了一个信息的搬运工或者囤书匠。在《精进》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解码”这个概念,来区别我们平常的信息阅读和理解,不同于浅层次的阅读和理解,解码是对信息的深入观察和探索的过程,而且因读者的视角和背景知识不同,解码的结果千差万别。
书中以玩具为例,从儿童、家长和玩具设计师三个角度作了解码过程对比,得出了解码的基本规律,我把它总结为“字价结”三层视角,即字面视角、价值视角和结构视角,从这三个不同视角,逐渐深入递进去解码。
1、第一层:字面视角,也就是书中举例的孩子视角,了解事物原本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即,它说了什么?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2、第二层:价值视角,即家长视角,思考事物的意义和价值,即,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
3、第三层:结构视角,即创作者视角,对事物的形式和结构形成洞察,研究其内容表达的手法等,即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有时候,也会去思考创作者为什么要创作这个内容?其背后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字价结”三层视角解码方法可以在阅读中、观影后,或者工作生活中遇到一些需要做深度思考的事件时运用,经常练习可以训练我们深度学习的能力,逐步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
【案例分享】
我在做童书推广的时候,会尝试让自己站在孩子和家长两个不同的视角去看同一本童书,并思考这本书带给孩子的快乐和乐趣有哪些?家长为什么愿意让孩子看这本书,或者家长希望孩子从这本书里领悟到什么。不过我却很少站在一个童书创作者或者童书出版社编辑的角度去思考。
2019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一次新书发布会,听到了一个从事儿童教育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转型做儿童作家后,分享自己创作新书的原因和思路,让我深受触动。后来我每次跟别人推荐书籍,也会尽量讲讲创作者背后的故事或者这本书的创作历程,我发现增加了一个视角,不仅仅是家长更接受我推荐的书籍,而且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看了《精进》这本书后,我知道自己是误打误撞采用了“字价结”三层视角的解码方法来解读童书,非常庆幸,所以我要将这个方法扩大适用范围,不仅仅在自己的本专业内。
我家每周都有家庭观影活动,下周,我计划使用“字价结”三层视角的解码方法来做一次影片分析,分别从孩子、家长和创作者角度来评价,并将自己的分析结果反馈给老公和女儿,也慢慢影响孩子跟我一起学习这种解码方法,经过反复训练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
【预防异议】
可能会有伙伴觉得,所有的信息都这么去解读,累不累啊?而且会不会存在过度解读的情况呢?
是的,信息解码并不适用于所有场景,比如你跟朋友聊天,朋友给你讲了一件事情,你开始用解码的方法去“深度解读”,那可能就是过度解读了。所以,我们主要把它运用于学习中,包括阅读、观影、新闻事件等方面,不要过度用在日常生活的交流和沟通中,以免发生沟通误会。
【显像提问】:请大家想像一下,在未来两周,你可能在什么场景下遇到需要做信息解码的事情呢?,比如在拆书帮的图书分享环节;跟家人或朋友一起看完一部影片后讨论交流时;或者在朋友圈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想要转发或收藏时等等。请大家想想可能会遇到哪个场景?在小组内分享并确定一个场景,场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需要解码的信息,时间2分钟。最后,我们会请1-2名代表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组代表A:在家里跟孩子一起看了一个新闻事件的文章或视频后,和孩子一起探讨新闻事件背后的信息。
小组代表B:朋友圈看到一篇好文章,要转发或分享的时候。或者自己觉得做得好的公众号、视频号分析。
【加工应用】:感谢小伙伴的分享。非常好,我们每个小组都选择了一个场景,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步,按照“字价结”三层视角,写出将信息解码方法应用到场景中的具体计划。讨论完了,我会邀请每组1名小伙伴,分享你的计划。您是如何运用“字价结”三层视角去解码信息的。时间为3分钟。大家听清楚我的指令了吗?
学习者案例记录:
投票决定,使用B的场景分析。
小组代表C:自己一直很喜欢的一个公众号,做的特别好,而且粉丝群体很多。使用“字价结”三层视角来分析,首先这个平台的文字很美,文章话题都是像C这种爱学习,关注个人成长的人喜欢的话题;其次,从价值角度来看,文章内容有一定的深度,看了会引起同感同时又能让读者觉得有新的收获。最后,从平台运作角度去看,平台的对象选择、话题选择都是做过市场分析和调查的,而且发布的不同文章,之间也有信息关联,如果读者读到一篇不错的,就会自动去关注同类信息,从而让读者一直停留在这个平台上。这对自己如何做公众号有了很多提示,也让自己思考自己的集中方向。
【结语】:好的,谢谢小伙伴的精彩分享。希望各位小伙伴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字价结”三层视角的解码方法,应用在日常的学习和思考中,学会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以上就是我本次分享的内容,谢谢各位的积极参与与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