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伙伴们!晚上好,我是二级拆书家Mary萍,很高兴又有新朋友加入啦,同样,我也想对我的老朋友们说,嗨!,我们又见面了!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分享的内容是我们的升级打怪的第三境界,TF3-1。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TF3-1分享后,伙伴们能学会在工作或生活中区分感受和想法并用具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下面我们先分组,按人数我们分成2组。
事件:工作中,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你的同事说,你真棒,但是我从来不了解你的感受;生活中,当你爱人和你唠唠叨叨,你却没明白啥事,呆呆的看着她,她火透,骂你就是个木头。
提问:听了这些,你的心里会不会觉得很委屈?我明明说了呀,同事怎会不了解呢?作为爱人的你,是不是很迷茫?我明明在听的呀,怎会说我是木头呢?
影响:慢慢的,你会认为,这个同事真是难相处,渐渐的疏远了她。作为爱人的你觉得另一半真不可理喻,听她(他)唠唠叨叨,还不如拿着手机刷微信呢,你们的夫妻关系日益淡漠。
解决:学会了区分什么是我们的想法和什么是感受,建立丰富的词汇库,并用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我们的感受就可以解决这些烦恼,促进我们的亲情,工作也将更加顺畅。
《非暴力沟通》P39-P40
我常听到这样的声明:“我不想误导你,我男人真的很棒,但是我从不了解他的感受。”有一次,一对夫妻一起参加了一个研讨班,期间,太太对先生说:“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先生的反映就真的像一堵墙: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太太气坏了,转向我,嚷道:“看!他总是这样。坐在一边,闷声不响。和他过日子,就像对着一堵墙。”
“你是不是感到孤单,希望先生多给你体贴呢?”我问道。在她表示认同后,我试图说明,“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这种话很难提醒她先生留意她的愿望。一旦认为自己受了指责,他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这样,双方的关系甚至更加疏远。例如,如果他感到伤心、沮丧,不作任何反应,在妻子的心中,他就会真的像一堵墙。
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有一次,瑞士一家大公司的技术部门找到了我。他们面临的难题是,其他部门的人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其他部门的职员在接受调查时说:“我们不喜欢请教他们。那就像和一堆机器说话。”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鼓励技术部门的职员更经常地表达感受。后来情况有了好转。
阅读了刚才的片段,我们了解到在沟通中:
1.我们要学会区分感受和想法;
2.表达感受对我们的重要性:
a.在生活中,表达我们的内心感受有利于促进亲情;
b.工作中,表达我们的内心感受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怎样区分感受和想法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案例:半个月前,生产部经理反映,测试班有2个员工和班长长期不和,以至于现在带着情绪工作,不愿意加班。我让这两名员工在公司培训室等我。当我推开门时,她俩停止刚才相互的交谈,安静下来。我说:“你们好呀”,她俩默默的看着我,面无表情。我有点尴尬,但没好意思说出来。“最近工作怎样?”我问道。“还好”,她俩回答道。突然一个员工说:“你今天找我们,是觉得我们有什么做的不好吗?”呃。。我说:“没有啊,事实上,我非常高兴,今天可以有机会和你们说说话了,刚才,我向你们问好,你们不说话,我真尴尬啊”她们听了,不好意思的笑了,说:“知道了你要找我们,我们心里好紧张呀!”听了这话,我们都笑了起来,接下来我们的谈话非常顺畅。
案例中“你今天找我们,是觉得我们有什么做的不好吗?”
大家看看,这个“觉得”是她们的想法还是感受?觉得是她们评价她们的工作表现,没有表达感受。
当她们告诉我“知道了你要找我们,我们心里好紧张呀!”这句话就清楚的表达了她们此刻的感受,紧张。
既然表达内心的感受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就需要建立表达感受的丰富词汇:“很好”、“很差”这样的词组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际的状况。例如,如果我们说“我感觉良好”,“良好”这个词所表达的感受可能是高兴、轻松、欣慰或别的。为了更好地沟通情感,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
例如:兴奋、喜悦、甜蜜、兴高采烈、感动、开心、满足、陶醉、心旷神怡、无忧无虑等词,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你帮我了的忙,我好开心啊!
害怕、难过、担心、紧张、心神不宁、心烦意乱、沮丧、绝望、尴尬、筋疲力尽、委靡不振这些词可用来表达我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没能去武汉拆书帮年会,我很难过。这次晋级没有我,我很沮丧。
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还有下面这句也是:
你帮我的忙,我很高兴等等。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以下的情形:1.有强烈的感受,但自己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2.同事、亲人由于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常被列为难以相处的对象,没什么人愿意和他们打交道。
下面我们分组,每个小组各,编一个我们学会区分想法和感受并越来越善于表达感受的剧本。
请大家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等。把摘要写在便签纸上,时间是5分钟。
为什么要用编剧本的方式设计呢?从心理学角度,编剧本是心理对照,让自己在脑海中过一遍,就像运动员在脑海里想练习的动作如同真实的练习一样,可以提高在工作或生活中实践的成功率。
5分钟后,最后将请一个小组给大家讲讲他们的剧本。(5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起因:一位员工因为自己的业绩好,要求老板给予加薪
经过:
员工:老板,老板,我觉得你要给我加薪了!
老板:呀,你真直接!说下理由呢?
员工:上办年,我的业绩就一直很好,下半年,我有信心提高3成。
老板:哦,你的业绩的确很不错,正好,公司最近在考虑给部分业绩好的员工调整薪水,不过,要等一段时间。怎么样,说说你此刻的感受?
员工:太好了,能考虑调整薪资,我太开心了,谢谢老板!
老板:哈哈,你开心就好呀,好好干。
结果:员工顺利加薪,当他说出内心的感受—开心的时候,老板也很高兴。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
要:锲而不舍的了解,设身处地的共情;不要:否认对方的感受,不请自来给建议。
今天我的TF3-1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