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伙伴,大家好!我是陶然,是一名斜杠培训师。感谢大家和我一起在拆书的路上共同学习成长,我今天拆的级别是3-3, 选取的【主题】是“关键对话的识别与应对”,来自于《关键对话》这本书。用时为50-80分钟,我们先进行分组方便后续进行小组讨论,面对面的2人为一组。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开始前想问问大家在生活或工作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
看到团队成员拖后腿影响进度时,你忍不住愤怒指责;
面对他人不同意见时,你突然变得暴跳如雷;
另一半做了不称你心意的事情时,你选择用冷战的方式应对……
(提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呢? 有的请举手
(影响)当一个个观点迥异、充满风险和激烈情况的对话暗礁出现时,如果不能合理应对,可能就会带来不必要的甚至沉痛的损失和代价。
(解决)而如果我们能提前识别出对话中的风险和隐患,并及时进行处理,将会收到我们想要的对话效果。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关键对话》这本书,就为我们分析了什么是关键对话以及如何来应对关键对话。
【学习目标】
通过今天的拆书学习,大家能够判断识别(行为)出“关键对话”,并能在对话中使用“控制想法四步法”(澄清)制定(行为)一个具体的行动方案(界定)来管理情绪,从而避免陷入关键对话。
下面给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手中的原文片段,阅读完成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
我们经常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大脑缺血思维混乱的状态下,我们选择的应对关键对话的策略恰恰是最无法帮助我们实现目的的策略。我们成了自己最可怕的敌人,对这一点却又浑然未觉。
举个例子来说,你的另一半最近越来越不关心你,你知道对方的工作很忙,可再忙也要过二人生活嘛。你有意无意地暗示过对方几次,但对方始终没有积极回应。最后,你决定不再给对方增加压力,你选择了缄默以对。当然,因为对这个结果多少有些不爽,你开始找机会用各种冷嘲热讽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哟,又回来晚了?我现在见网友的机会都比见你多啊!”不幸的是(这一点正是我们把问题变得弄巧成拙的原因),你越是冷嘲热讽,对方就越讨厌和你在一起。而对方越是不愿和你在一起,你就会变得更加气恼,更加讥讽,如此这般下去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换句话说,你的行为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你面对更加严重的、不愿看到的后果。你陷入了一个充满不健康影响的、自我伤害的怪圈而无法自拔。
(I讲解)好,我看大家基本都读完了,这个片段讲到了我们通常处理关键对话的场景,有没有似曾相识啊? 没错,经常出现。
接下来,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我们能够运用“三有法”来识别出一场对话是否属于“关键对话”。
【What】
(提出概念+举例辨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关键对话”。你们觉得什么情况下的对话是关键对话呢?(互动)
学员:谈判
学员:调薪
学员:吵架
感谢大家积极回应,看来大家会觉得结果比较重要的对话是关键对话对吗?那到底什么是关键对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是怎么定义的。
【强化讲解概念】【互动】
我们一起来看下拆页中的案例,你和另一半出现了什么问题呀?
他工作很忙,而你希望什么?(互动)对,希望他的陪伴,想过二人世界。
但你多次暗示,对方有没有反应啊?(互动)没有。这里出现了一个小分歧。
于是你心里爽不爽?(互动)不爽!
你是怎么表达不满的?(互动)说了一句什么冷嘲热讽的话?“哟,又回来晚了?我现在见网友的机会都比见你多啊!”对!这里很明显已经带情绪了。
这样的对话能解决问题吗?(互动)不能。
没有处理好,会不会带来不良后果和影响呀?(互动)对,一定会。产生误会 、抱怨不满,情感不合,如果长此以往,有可能。。。
对!伙伴们都说出来了,这个对话中,双方的观点有分歧还带有不好的情绪,如果不处理好,一定会让两人陷入不愿看到的后果。
我们再通过几个案例来看看是否属于关键对话:
【正反例辨析】
(反例1)公司进行岗位调整,领导找你沟通工作安排调整的事,你觉得还不错,欣然接受。这是关键对话吗?不是,没有意见分歧。
(反例2) 公司进行岗位调整,领导找你沟通工作调整的事。你因为早有所闻,所以很平静地表示不同意,让领导另做安排,这是关键对话吗?不是,有意见分歧但没情绪冲突。
(正例) 公司进行岗位调整,领导找你沟通工作调整的事。你不愿意调岗,并且看到原来的岗位被平时表现不如你的同事顶替了,你觉得实不能忍,情绪激动地扬言说要越级去找老总理论,这是关键对话吗?是,有意见分歧有没情绪冲突,搞不好饭碗都没了,有严重后果,这是关键对话。
总结一下,书中所指的关键对话,就是一场有观点分歧、有情绪冲突、有严重后果的对话。我们把关键对话的特点称为“三有”,即“有观点分歧、有情绪冲突、有严重后果”(板书)。
举个我自己来识别关键对话的例子。前几天我和婆婆边吃饭边聊聊最近热播剧《人世间》。聊着聊着,我们就“孩子该不该留在父母身边”起了争执,她说该留,我说孩子要有出息就该放手,翻起了旧帐,我们越说越激动,我觉察到自己开始有不满情绪了,心想,他儿子没啥大出息就是被他们束缚了,她们就是自私,想儿子在身边养老;她呢,也开始音量提高,还说起了“别人家的孩子”,我越听越生气,这时我识别出两人观点有分歧,情绪上也有冲突了,我暗自想,如果再继续下去,就要上纲上线把我老公也牵连进来上演家庭大战了,确认了这个严重后果。我意识到,这即将从一个普通对话升级为关键对话了,我通过判断关键对话,并迅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Where】
这个识别关键对话的方法可以在谈话过程中进行觉察,以便及时进行处理;也可以用于重要谈话之前的预判,以便提前做好相应准备;也可以用于反思过往的对话失败的原因。
【预防异议】讲到这里,也许会有小伙伴提出疑问:先识别再确认,是不是考虑的时间会很长?其实这两个步骤,是一个觉察的过程,随着运用次数增多,会越来越敏感和熟练。
【不这么做的坏处】
如果我们在沟通时,对于关键对话毫无觉察,用普通对话的方式处理关键对话,很容易导致沟通失败,错失良机,造成不良后果。
【A2催化学习者应用:编剧本】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三有特征来判断对话是否是关键对话,我们一起来实际操作一次,接下来进行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环节:编剧本。
请大家设想未来的一周,你在工作或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个符合三有的关键对话的场景,比如:工作上需要出面协调一个棘手的事、或者感觉到家人有些不好的苗头,想和他沟通一下等等。
请大家编写一个关键对话的小剧本,几百字即可,设计出关键对话时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双方的对话、动作等,我准备了一个表格供大家参照编写,大家将故事摘要写在表格中即可。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剧本。
通过这个片段,我们学习到了如何通过三个特征来识别关键对话,大家会发现,观点不一致的对话很多,而一旦在对话时带了什么就很容易上升为关键对话呀?(情绪)没错!因此,如何通过管理情绪的方式控制关键对话显得尤为重要。
玛利亚的经历
玛利亚是一位创意文案人员,她现在感到很烦恼。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她和同事路易刚刚和老板开完创意审核会议,在会议上两人应当共同演示一起构思的创意。令人气愤的是,玛利亚会间出来休息了一下,路易趁这个工夫自己完成了演示,把两人共同提出的策划说成是自己的功劳。等老板询问玛利亚的意见时,她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这件事让玛利亚感到既羞辱又愤怒。首先,路易的做法很龌龊,把她的功劳据为己有。其次,整个会议成了路易一个人的表演秀,自己成了无足轻重的人。玛利亚觉得路易是在故意贬低自己的贡献,因为她是整个创意团队中唯一的女性。
玛利亚简直烦透了这套“男性至上”的逻辑,她该怎么办呢?她不想表现得过度敏感,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她都沉默不语,埋头做自己的工作。不过,有时候她也会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冷嘲热讽地唠叨几句,以此表明自己的立场。例如:
“你想要那份打印文件是吧,没问题,要不要再给你来一杯咖啡和一块蛋糕啊?”她翻着白眼扬长而去。
面对玛利亚的风凉话和讥讽,路易感到莫名其妙。他不知道对方为什么气恼,很快对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和对自己充满敌意的行为感到讨厌。结果可想而知,两人再次合作时谁都没有好脸色,这样怎么能做好工作呢?
【技能点:A1量表自测】
在正式开始咱们第二个拆页分享之前,大家先用1分钟时间做一个小测试,根据自身情况来打分。1分表示很不符合实际情况,6分表示非常符合实际情况。做完以后看看总数是多少?大家测试完毕可举手示意我。
【互动询问】这个自测题大家都打了多少分呢?
【解释量表意义】做这个测试,是想了解一下你在面对不顺利的对话时,大多数时候的反应是怎样的
如果你的得分在:
0-10分之间,这是个很不错的分数,说明你很冷静,不会被情绪带偏,你的人际关系肯定也不错;
11-20分,说明在沟通不顺时有一定的应对措施,不过还有提升空间;
21-30分,那恭喜你了,今天你来对了,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如何更好的进行关键对话吧。
接下来这个片段,将一起来学习如何通过控制想法来管理情绪,从而避免形成关键对话。
【简单互动、控场】
这个片段讲了玛利亚她认为被同事抢了功劳之后的处理和表现,虽然这个片段中没有很多对话,但是很显然玛利亚和同事在一段时间内的对话都不会太正常,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段时间的对话是不是属于关键对话。
他们有没有意见分歧?(有,一定是有的,她认为是两个人一起完成的工作,同事则说成自己独立完成的;一个让他做事,一个不愿意做)
有没有情绪冲突?(她已经完全进入到情绪冲突中,要么沉默要么攻击)
有没有严重后果?(有,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了,有可能产生敌意,关系恶劣)
很明显属于关键对话。
我们说对话高手,既不会成为情绪的俘虏,也不会隐藏或压抑自己的情绪,他们会驾驶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当出现强烈情绪时,会通过认真分析的方式 影响和改变自己的情绪,通过控制情绪,进而有机会选择或能带来良好结果的行为方式。
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为分析一下人们行为的产生。
我们听到或见过什么(所见所闻),从而产生了感受,当有了这样那样的感受,于是选择展开不同的行动。
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见闻是会有完全一样的感受吗?显然不是,事实证明,在他人的行为和我们的感受之间实际还存在一个中介环节,这个中介环节就是在观察到对方行为之后,在产生某种感受之前,我们在大脑中构思的想法,对观察到的见闻赋予某种意义,猜测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还会加上自己的判断,在这些想法的基础上,我们的身体开始对情绪做出响应。这里要补上一个“想法”。想法才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基础。所以,只要控制了想法,我们就可以避免它的影响了。
如何来控制想法呢?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从行为方式开启的四步倒推法。
第一步:关注行为。关注自己是否表现出沉默或暴力的应对方式?我们看看拆页中,马利亚因为有了受伤的感受,采取了什么样的行为?(“沉默不语”和“冷嘲热讽”攻击)
第二步:确定感受。是什么情绪让自己做出这种行为?当玛利亚知道两人共同提出的策划被同事说成自己的功劳时,她有什么感受?(既羞辱又愤怒)
第三步:分析想法。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她认为同事抢了他的功劳,不想表现出过度敏感,所以沉默,可又心里不爽,所以攻击)
第四步:寻找事实。这种想法的形成有何依据?我们再看下拆页,马利亚认为同事把两人共同策划说成了自己的功劳是她听见的吗?她那会儿在不在啊?她会间休息不在,那同事有没有这样说呢?只是她的猜测,所以同事对马利亚的行为感到莫名其妙。他不知道对方为什么气恼。当发现这些都有可能是误会时,你要是马利亚情绪能不能得到缓解了?能的。
【应用案例】
回到前面我和婆婆发生争执的场景,我也尝试使用这四步法控制想法从而控制我的情绪。
关注行为:我发现我已经带有情绪,并且正在用暴力(提高音量、翻旧帐等)方式沟通。
确定感受:我此时愤怒而且委屈。
分析想法:之所以愤怒是因为觉得老公是被父母耽误了的人才,还可以有更大抱负,所以感到委屈。
寻找事实:老公在他父母身边,我们的孩子从小老人带大,老人为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老公才能专心工作,否则别说更大抱负,可能连目前的成绩都没有。
想到这里,我会发现,自己的想法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主观臆断,当我意识到时,便会从不好的情绪中走出来,不良情绪得到了控制,可以返回到普通对话中来。
【1.明确问题】
【互动提问】讲到这里我们能够识别出关键对话了,也知道想控制关键对话要从控制自己的想法开始,现在想请伙伴们在小组内进行轮流分享,讲一讲曾经因为自己的臆想产生情绪和行为的关键对话。给大家5分钟时间,结束时将请出一位伙伴进行分享。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有没有某一次符合三有的关键对话,当时是因为自己的臆想形成的?
梦名:曾经有一次自己外出旅游2天,那时还有前男友,他2天没发信息联系,我自己在想你不给我发,我也不给你发,我觉得他不在乎我,也不关心我,这是我当时猜测的。回去后就发毛了,你怎么回事,2天都没关心过我。实际情况是那几天他家里紧急有事在处理。
好,特别好,我们一起来看她这个案例,
她是希望男友发信息联系,但男友有没有联系她呀?(学员:没有)
她的感受如何呢?(学员:她觉得是男友不在乎她)
没错,而实际是这样吗?(学员:不是)
实际是什么原因呢?(学员:因为他家里临时有事要处理耽误了)
那他的这个所谓不在乎是想像出来的还是真实的呢?(学员:想像出来的)
结果呢?(学员:就成前男友了)有点小痛痛哦。
好,非常感谢伙伴的分享。这确实是一场由臆想引出的关键对话。
那接下来我们将以梦名这个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好不好?让梦名成为案主,一起来针对他的问题进行讨论。(学员:好!)
大家还是按照分组进行讨论,并请做好记录。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的本质】
接下来,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大家思考并讨论,是什么让梦名当时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男友不在乎她这个想法。请先各自在便签纸上进行1分钟的书写,写完后进行组内分享,请记录员做好记录。大家想到什么说到什么都可以写下来。
还是请伙伴来分享一下,你们觉得是什么导致了梦名产生男友不在乎她的想法,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学员娟分享讨论结果:
1.确实2天没联系,这是事实
2.没主动询问对方情况,双方都没主动问
3.自己猜测
4.想被对方关注
5.没表达需求,没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期待
好,我来小结一下,
大家说的确实2天没联系,这是事实,我们把它提炼为:没联系(板书),认同吗?(学员:认同!)
当对方没有联系我们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主动询问呀?(学员:没有!),那我与上没询问(板书);
当对方没联系我们,我们也没主动询问,这时开始什么了呀?(学员:瞎猜),没错,瞎猜测(板书);
瞎猜的背后是我们期待什么呀?(学员:关注),对,求关注(板书)
那我 想求关注有没有表达出来呢?(学员:没有),没表达(板书)
所以,大家看到,没联系、没询问、瞎猜测、求关注、没表达造成了梦名产生男友不在乎她的想法。
是这样吗?(学员:是的)
【3.明确问题的本质】
接下来,请案主梦来看看,以上这五个原因哪个是让你产生想法最根本的原因?
梦名:我觉得是自己瞎想瞎猜测。
是猜测吗?(确认)如果没有这条,就不存在关键对话了对吗?
梦名:是的。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好,案主梦认为让她产生想法的原因是自己猜测,现在请大家继续小组讨论,给大家5分钟时间,讨论一下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有什么具体方法和措施?讨论后请伙伴来分享。请记录员进行记录。
伙伴们在小组内讨论激烈,提出了很多解决的方案:
1. 冷静下来,先反问自己,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和可能,而不是自己猜测的样子 2. 直接问他 3.发个朋友圈让对方看 4.关心对方,主动付出爱 ,主动出击,你关心他他也会关心你,问你在干什么 5.提需求,让他知道我想让他发信息 6.给朋友打电话,侧面打听他的情况
【5.学习组代表讲解讨论成果】
好,大家讨论很激烈啊,请位伙伴来分享一下。
雅兰分享讨论结果(避免产生猜测的方法):
1. 冷静+反思,反思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2. 直接问,找事实
3. 提需求,让他知道我想让他发信息
4. 关心对方,主动付出爱
好,感谢小伙伴们的分享,通过讨论,大家给出了很棒的行动方案,特别赞!我来小结一下:
我们要怎么来避免猜测呢?(学员:当你知道事实就不会乱猜了)
那要怎么来知道事实呢?(学员:直接问,找出事实)
没错,也可以想想这个阶段,他有没有其他事情在忙,反思其他可能;
同时我们需不需要表达自己的需求呀?(学员:需要,要表达出来,我是在乎你的,2天不联系,我很不开心,要让对方知道你的诉求)
也要主动一些,刚才有位伙伴说的特别好,爱是相互的,要想对方关心自己,也要关心对方来付出爱,让爱流动起来,付出才有回报。
当做到这四点了,我们就可以避免猜测了。
到这里,大家找出了产生想法的最本质的原因,又细化出4个解决办法,
当我们用这些方法避免了猜测会不会再产生不好的想法呢?(学员:不会了。)
没有这些不好的想法,还会不会有不开心的感受了呢?(学员:不会了。)
那当我们没有不开心了,会不会再出现冷战或攻击呢?(学员:不会了。)
大家会发现,当我们调整了这些不好的想法,我的感受也会发生变化,从而避免了不好的行为,从而改变关键对话的结局了。
特别棒!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 !
【A2催化学习者应用:事后复盘】
那接下来还有个小小的作业,我们已经学习了“控制想法四步法”来解决关键对话,方法归方法,能否用起来是关键。
那接下来的一周里,有没有一个场景有可能会用到这个四步法,比如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曾经出现过的关键对话的场景,如果再发生类似的情景,我们怎么通过改变想法来改变关键对话呢?
大家来写一写这个场景,可能是因为你的臆想带来的关键对话,大家先写写这个场景,再写一写你怎么用这个四步法来调整这场对话。
【强有力的结语】
那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的要点,大家还记得有哪三个特征的对话才是关键对话吗?
(学员:有意见分歧、有情绪冲突、有严重后果。)
非常好!那控制想法四步法是哪四步?
(学员:关注行为、确定感受、分析想法、寻找事实。)
关键对话,大家一定都会遇到,希望大家以后多尝试使用“三有法”和“控制想法四步法”,通过识别关键对话和控制想法来掌控对话,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陷入关键对话。
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谢谢大家!
【学习者后续复盘反馈】
娟分享:
我有个工作室,经常有人约好时间迟到,我就会很生气,打电话语气很差,甚至影响生意,是三有关键对话。通过控制想法四步法的学习,我发现有些是自己的想法,觉得他们故意不守诚信等等不一定是事实,再遇到这种情况,我先冷静下来问他原因,是不是有事情发生,直接问她,而不是猜测他们是主动性迟到,或不重视;同时也把课程安排进行调整,不再太满,给他们留出时间和空间,从而避免关键对话。
雅兰:
妈妈总让多吃多吃,我很烦,觉得妈妈什么都要管,就是想控制我,所以经常怼过去吵起来,语气语调都很不nice。
现在会找到背后的事实,妈妈并不是要控制我,而是为了我的健康,是对我的爱,通过控制想法,我发现妈妈想控制我是我自己的猜测,而不是事实,就不再有那么多情绪了,以前的愤怒变成有妈妈爱我,我很开心,行为上我也会语气缓和地说我已经吃好了,夸夸她,避免了关键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