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
我是这一场的拆书家冬青。冬天的冬,青春的青。冬青是一种夏天小透明、冬天最坚强的常绿植物,也是最常见的绿化带植物。
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
PPT软件应用培训师、周末开车族、拆书帮城市之光分舵会员。
其中第一个标签PPT软件应用培训师,就是那个大家非常熟悉的OFFICE办公软件。是我最早的商业化讲课的主题,虽然我后来也讲很多其它的课,但是依然最喜欢讲PPT。
第二个标签,周末开车族。反映了我现在的工作生活状态,我平时上班都是坐地铁,只有周末带孩子去不同的公园或郊区才会开车。
第三个标签,是拆书帮城市之光会员。
说到拆书,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它与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假如我们在学校学管理,那么学校会先教我们管理的概念是什么、管理学有怎么样的发展史、管理学有哪些流派和大师,然后才讲到管理的一些具体的内容。这就是典型的以知识为中心。
但是实际上,我们自己想要学的,也许只是如何让下属更有积极性、如何解决员工冲突,如何授权等等的非常实际的问题。我们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而去看书去学习,就是以我们自己、也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而“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是拆书法的精髓。
适合个人拆书的方法有“便签学习法”;适合群体一起拆书的方法叫“RIA现场学习法”。
如果大家对拆书感兴趣,或者希望进一步了解,可以咨询你能联系到的拆书帮会员。拆书帮是拆书法实践者的社群,在全国各地都有分舵,会定期组织群体拆书活动,通常是每周安排一次。
以上是拆书和拆书帮的介绍。接下来我们进入拆书的环节。
【图书】《沟通的方法》
【页码】:14-15页
【原文】:
每年罗胖(罗振宇)跨年演讲的筹备期间,我们合作的设计师都要接一个大活儿,就是设计罗胖身后那块几十米高的大屏幕上要展示的几百页PPT。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所以每年我都要给他提需求。
比如,我是这么提的:“今年的跨年演讲要延续我们往年的设计传统,视觉符号要保持住,我们的符号化要强。另外,我要提前告诉你一声,罗胖的稿子可能给得比往年要晚一点,你要做好准备。还有,今年这个屏幕特别大,跟以往的规格不一样。都说这种屏幕很难搞,特别容易出问题,一定要注意,干万不能出事故。”
你说,我说得够细吗?好像还行。但是,这对设计师来说,一个不小心,全是废话。他必须把我说的这些信息进行结构化,才能“翻译”成对他的设计工作有用的东西。
假如你是这位设计师,你能捕捉到这段表达里面的事实、情绪和期待吗?可以的话,来对我做个确认。
假使你的回复是“花姐不用着急,保证没问题”,那我可就担心大了,你轻飘飘一句话就把这么重要的事给糖塞过去了。你要是把我说的话完完整整地重复一遍呢?也不行。因为我还是没法肯定你是不是确实理解我的意图了。
你需要跟我做个反向叙述。
首先,响应情绪。还记得前文介绍的情绪路标词吗?我说到“千万别”这个词,就说明我是带着情绪的。你要先回应这个情绪:“今年屏幕确实特殊,我们明白您的担心,我们也很重视。您放心,我们会多试几个方案,然后跟您汇报。”你看,一句话就安抚了我的情绪。
其次,确认事实。我上面表达的事实,其实就一句:“我们要延续往年的设计传统。”对此,你可以这么确认: “花姐,您说要延续往年的设计传统,您看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年仍然保持字要大,头像要大,暖色系,设计元素要简单的设计标准?”这就确认了事实。
最后,明确行动。我在当中说了:“罗胖的稿子会给得晚一些。”我的期待是什么,怎么让我肯定你确实理解我的期待了呢?就是把我的期待转化成你接下来的行动。你可以这样说:“稿子给得晚,您能给我一个大致的时间吗?往年我们用三个设计师来做这个工作。如果今年情况紧急的话,我可以多调两个设计师一起来为这个工作做准备,您看行吗?”
这就是明确了一个行动,也是我期待设计师做出的行动。到这一步,我才能真的放心,你是考虑过这件事的重要性和紧急性才做出的安排,而不是跟在黑箱里一样,只回答一句“你放心,没问题”。
发现了吗?一个倾听高手,自己听懂很重要;把自己听懂的信号传递给对方,给对方掌控感,让双方的沟通达成共识,也很重要。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好的,我看到大部分伙伴已经读完了拆页,那我来说说我对拆页的理解:
WHAT:
这里面首先有一个关于PPT设计的沟通场景。作者脱不花,找了一个PPT设计师,说了一堆她关于PPT设计的要求。但是由于她讲话带有明显焦虑的情绪,语言明显没有经过有效的组织,虽然好像说了很多,但是又好像什么也没说。
这就是我们普遍碰到的沟通问题:有时候对方说的每个字都是中国字,但是我们就是不知道对方到底说什么、到底想要什么。
WHY
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可能也留意到了,在沟通中,人们可能因为不擅长、或者没来得及做情绪管理,结果讲话脱口而出,以至于词不达意。即使是脱不花这样的职场精英也不能例外。
HOW:
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尽可能从对方的讲述中明白对方真正的诉求呢?脱不花推荐了一个方法。分3步:
第一步,安抚情绪。就是先要对对方的情绪表示理解;
第二步,澄清需求。就是跟对方确认如果就事论事对方真实的诉求是什么;
第三步,确定下一步。就是接下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或者我们做什么。
A1(自己的相关经验)
接下来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我家小孩最近参加了一个每周二晚上的课外班,我接他回家路上有个超市。之前连续好几次他都要在超时买零食吃,我都答应了。但是上一次我没同意。
他就说:“爸爸你前几次路过这里都给我买了好吃的,今天为啥不行?我就要你现在给我买好吃的!我就要!”然后声嘶力竭、满地打滚,有没有孩子大家都能想象到。
我当时尝试了几种回应:
第一种回应:“爸爸着急回家,赶着回一个邮件。”结果不行。
第二种回应:“前几次是刚好爸爸要去那个超市买菜,就顺便给你买了吃的。但是今天没有别的东西要买,没要耽误时间。”结果又不行。
第三种回应:“前几次你吃的那些零食都不健康,而且妈妈也觉得影响了你回家吃晚饭。所以以后不能再给你买了。”结果还是不行。
A2(规划自己的运用)
现在我学了脱不花老师的这个方法,下周二我再接孩子课外班回家时,如果他依然为买零食耍赖,我就可以换个做法:
第1步:安抚情绪
“前几次路过这里我确实都给你买好吃的了,只有今天不给你买,所以你觉得特别不高兴是吧?”
第2步:澄清需求
“你在学习上花了额外的、更多的时间,所以希望爸爸明确地奖励你,对吗?”
第3步:明确行动
“这样,你回家,我教你做蓝莓酸奶,你喜欢吗?冰箱里既有蓝莓,也有酸奶,做成蓝莓酸奶可好吃了。”
这,就是我的行动计划。我觉得这个做法会比原先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