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hDy1n6c0UIF65cSTd9guw
提取码:4o7v
【视频导入】王菲怼记者?!
片段二学习目标:学习者能认识课题分离并现场讨论(行为)人际关系的烦恼,并参与“认、确、搭”三步法研讨出解决方案(界定)。
《被讨厌的勇气》原文片段一【P80-81】
哲人:得到别人的认可的确很让人高兴。但是,要说是否真的需要被人认可,那绝对不是。人原本为什么要寻求认可呢?说得再直接一些,人为什么想要得到别人的表扬呢?
青年:答案很简单。只有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有价值”。通过别人的认可,我们能够消除自卑感,可以增加自信心。对,这就是“价值”的问题。先生您上次不也说过吗?自卑感就是价值判断的问题。我正是因为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所以才一直活在自卑之中!
哲人:那么,我们用一个身边的例子来考虑一下。比如,假设你在工作单位捡了垃圾。但是,周围的人根本没人注意到这一点;或者即使注意到了,也没有人说一句感谢或表扬的话。那么,你以后还会继续捡垃圾吗?
青年:这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啊。如果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感谢,那也许以后就不会再继续去做了吧。
哲人:为什么呢?
青年:捡垃圾是“为了大家”。为了大家流汗受累,却连一句感谢的话都得不到。如果这样的话也许就不想再做下去了吧。
哲人:认可欲求的危险就在这里。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别人的认可呢?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受赏罚教育的影响。
青年:赏罚教育?
哲人:如果做了恰当的事情就能够得到表扬,而如果做了不恰当的事情就会受到惩罚。阿德勒严厉批判这种赏罚式的教育。在赏罚式教育之下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没人惩罚,我也做坏事”。是先有了希望获得表扬这个目的,所以才去捡垃圾。并且,如果不能够得到任何人的表扬,那就会很愤慨或者是下决心再也不做这样的事情。很明显,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想法。
青年:不对!请您不要把话题缩小!我不是在讨论教育。希望得到喜欢的人的认可、希望被身边的人接纳,这都是非常自然的欲求!
哲人:你犯了一个大大的错误。其实,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青年:您说什么?
哲人:你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也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青年:不不,这是非常自私的论调!您是说要只为自己着想、自以为是地活着吗?
哲人:在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你就活在自己的人生中。要说为谁活着,那当然是为你自己。假如你不为自己而活的话,那谁会为你而活呢?我们最终还是为自己活着。没理由不可以这样想。
青年:先生您还是中了虚无主义之毒!您是说人们都可以为自己活着?这是多么卑劣的想法啊!
哲人:这并不是虚无主义,而且正相反。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青年:什么意思?
哲人: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
而且,请你记住,假如说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A、小丽非常愤怒:我做了所有前端的调研工作,为什么得不到经理一句的表扬,更加没有认可,我做了这么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B、小丽反思:我做了所有的前端的调研,虽然没有得到这个项目的负责权,但是这个过程当中我所有学习、挑战都是我沉淀下来宝贵的经验。
互动提问折返概念:请问如果你是小丽你会选 ?B。为什么不选A呢?
A小丽愤怒、痛苦,得不到经理的认可、肯定(表扬)获得不到自己的价值感。过于强求就会适得其反,同时过于寻求别人的认可也是我们不可控的。
B小丽是看见自己过程中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这是一种自我认可,是我们自己可控的:①不代表盲目自信②不代表放弃自己
折返边界:《被讨厌的勇气》告诉我们的真正勇气是自我认可,而不是向外过度寻求别人的认可(表扬)。所以自我认可相较于寻求别人认可更容易做到。真正的自我价值就是能做到自我认可看见真实的自己——我做到了什么?
(现场发挥关联1-1拆的认可)请小伙伴们一起回想一下刚才秋香拆的“认可”,第一完全认可孩子,就会有被敷衍的感觉,第二有部分不认可,就会出现强调做得不好的部分,第三完全否认就会觉得我没有价值感。这是一样的道理,来自父母的认可很难。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还没有能力判断的时候,总是在寻求父母的认可,孩子觉得我很棒,我有价值的。在这里只是想温馨提示一下爱学习的伙伴们,对于孩子,需要父母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价值以及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学会欣赏做到的自己。
折返逻辑:把过于寻求别人认可的目光转向自我认可,可以描述自己做到了什么,接纳自己已经做到的价值。
(步骤)所以自我价值的第一步:需要坦诚面对真实的自我。
【案例】2小丽明明工作已经很努力,但总会以姐姐的标准对自己提更多的要求。
A、小丽想,姐姐能做到的我一定也做到,要不别人怎么看我,怎么姐姐行我不行,再苦再累又怎样,
B、小丽想:我是我,我不是姐姐,别人怎么看那不是我能左右的事。我可以为更优秀的自己而努力。
A小丽寻求别人的认可,害怕引来别人不好的评价(失去别人的好评),这是自己不可控的也是不切合这际的。
(步骤)所以自我价值第二步:提升实现更好的自我。
折返边界:当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被别人干涉活成别人的标准,舍弃真正自己的时候,需要扭转学会欣赏自我,认可自己的价值。
折返逻辑:获得被讨厌的勇气,我是我,我有我价值,从喜欢自己开始。
(步骤)自我价值的第三步:尊重当下并欣赏自我。
3.尊重当下并欣赏自我,对自己有正向循环的评价。
给大家举个例:故事背景:未来的一周我很苦恼,我很想接新项目,如果成功我会非常开心。可是搞砸了对我这个经理很没面子,还影响部门绩效,通过三个“自我”的方法写出小剧本(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
小小说:我想去负责新项目,可是又觉得冒险,万一失败了,部门的绩效就没有了。
大大问:新项目就是证明你能力行或不行?
小小说:①坦诚面对真实的自己。不以过去盲目自信,一定会成功,或者做得不够好的,所有的经验都可优化用于以后的项目。
大大问:新项目害怕失败而退缩吗?
小小说:②提升实现更好的自己。那也只是会影响部门绩效,但不会害怕失败退缩放弃这个挑战项目,而是如何能做得更好。
大大问:那新项目遇到困难还会喜欢自己吗?
小小说:③尊重当下并欣赏自我,列出项目做得好的地方,并欣赏自己。
还有就很多时候时孩子是通过父母的认可、肯定满足他的我很棒,我最棒了。这是需要父母合理的认可,不是直接表扬结果,说一句你真聪明你真棒,而是学会看见孩子过程的细节,表扬要具体!
在未来我们公司还可能每次培训时会有满意度调查,就学员满意度调查,未来可能会出现某一次我觉得自己讲的挺好的,结果满意度调查很差,而且肯定是存在的一种可能对吧可能他就说老师少玩点游戏、多给点干货,或者说还有些人就觉得老师干活少一点,多活跃氛围。
也不管怎么做,可能总得有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但这时候我看到可能就感觉自己很伤心,我那么努力准备那门课,还怎么这个效果没有达到这个预期?正好我就想起来今天是听了红莲的分享,所以
首先要一个坦诚面对真实的自我。对自己有真实的认知。可能我就想我这个课的评价,到底它是好还是不好,学员的反馈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或者只是个人的偏好问题,还是说真的是我课程的问题。所以它真实的去看待这件事情,还可以找我的同事来磨课,或在旁听的同事,也可以问问他们的感受。
第二个,提升自己。当然我听了别人的这种想法,我可能也要未来我磨自己课程的时候,可能要注重不同的学员的反应,可能有些人喜欢干货多一点,有些是喜欢沟通活跃一点,我肯定要综合的去提升自己,让自己的课程打磨得更好。
第三个,尊重当下并欣赏自我,还是给自己点鼓励,其实我现在还是做的挺好的,只是这批学员比较要求高一点。我相信下次我要把他们搞定。
好,好。谢谢沛华的分享。掌声鼓励一下。因为非常用心准备了课程,想不到学员满意度不是很理想。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运用3个自我认可的三个步骤,可以让自己从心理、从精神层面可以先跳出来,获得自由。
好,其他小伙伴呢?还有吗?哦,好的,有请求小菊。
爱好者小菊的分享
我分享一下未来一个事情,可能最近我要做一个商业运营方案,有可能面对客户会有不满意的一个情况的出现,我觉得我这个方案做的不够完善,没有达到他的需求或怎么样。
首先我要坦诚面对,那边的自我的话对可能我对客户的需求没有做前的一个精准的对标。其二对市场的调查,还有我同事整理了一些资料,我没有做一个完整的一个整合的是我的描述性没有达到我们想要达到更细致、更让贴合客户的一个需求这一方面。
接下来我就可能对对第二点就是提升自我,切合实际的一个期望,对于现场客户的一个反馈。因为我会觉得在这一次对我也是一种提升,我又反观一下自己,通过他在反馈反醒自己哪方面做了真的能够不完善,我在寻求别的一些支持的一些支撑,对这个方案进行一个完善,运营了下一次的一个发策划当中。
第三点尊重、欣赏自我,毕竟我对这一行还不是很专业,我也是一个学习的一个阶段。不过这些事情我可以觉得我现在做的已经还不错的,对我一个小白一个生手来说做的已经很好了。这对我来说可能这是给我一个进步的一个阶梯。
1. 好朋友遇到问题,我第一时间想各种办法帮忙。
2. 没能陪在年迈父母身边,我感觉很对不起他们。
3. 我帮了他的忙,他却连一声谢谢都没有说。
4. 为什么我工作那么努力,上司却不认可我。
5. 孩子做作业不懂,我为此感到焦虑。
看到大家都做完了,下面我来解释一下这几道自测题
首先问下大家
10分以下的伙伴请举手,(都没有)这个分数段说明你能在人际关系做到课题分离,是一个比较自由的人。
10-20分的伙伴请举手,(全部举手)这个分数段说明有时可以做到课题分离,还有进步的空间。
20分以上的伙伴就没有了,这个分数段说明你经常不能做到课题分离,人际关系给你造成很多的烦恼。
片段二
学习地图:
什么是课题?
什么是分离?
我们怎么做到课题分离?
拆页二:P84-85课题分离
【原文】哲人:例如,有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不听课、不写作业甚至连教科书都忘在学校。那么,如果你是父母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青年: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地让其学习呀!上辅导班、请家庭教师,有时候甚至还可能会扯耳朵。这就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吧。实际上我就是这样长大的——做不完当天的作业,父母就不让吃晚饭。
哲人:那么,我再问你一个问题。被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强迫学习,那你最终喜欢上学习了吗?
青年:很遗憾,没能喜欢上学习。为了学校或者考试的学习只是应付而已。
哲人:明白了。那么,我就从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开始说起。例如,当眼前有“学习”这个课题的时候,阿德勒心理学会首先考虑“这是谁的课题”。
青年:谁的课题?
哲人:孩子学不学习或者跟不跟朋友玩,这原本是“孩子的课题”,而不是父母的课题。
青年:您是说这是孩子应该做的事吗?
哲人:坦率说的话,就是如此。即使父母代替孩子学习也没有任何意义吧?
青年:哎呀,那倒是。
哲人: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与此相对,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如果这样的话,那肯定就避免不了冲突。因此,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青年:分离之后再怎么做呢?
哲人: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仅此而已。
青年:……仅此而已吗?
哲人: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青年:我还是不太明白,究竟如何辨别“这是谁的课题”呢?实际上,在我看来让孩子学习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几乎没有真心喜欢学习的孩子,而父母则是孩子的保护人。
哲人: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如果孩子选择“不学习”这个选项,那么由这种决断带来的后果——例如成绩不好、无法上好学校等——最终的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也就是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青年:不不,根本不对!为了不让这种事态发生,既是人生前辈又是保护人的父母有责任告诫孩子“必须好好学习!”。这是为孩子着想,而不是妄加干涉。“学习”或许是孩子的课题,但“让孩子学习”却是父母的课题。
哲人:的确,世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是,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也就是说,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正因为察觉到了这种欺骗行为,孩子才会反抗。
青年:那么您是说,即使孩子完全不学习,那也是孩子自己的课题,所以要放任不管吗?
哲人:这一点需要注意。阿德勒心理学并不是推崇放任主义。放任是一种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的态度。而阿德勒心理学的主张不是如此,而是在了解孩子干什么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如果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请阅读完的小伙伴们举手示意一下。好,我们再给10秒的时间稍为等一下还没阅读完的小伙伴。好,时间到,还没阅读完也没有关系,请跟随我一起拆解学习。
(在这里需要提醒一下的,能做到这一步的,是已经有勇气做到片段一第一步对自己有真实的认知,做到了自我的关系,才能有勇气尝试用课题分离走向我和你的关系。也就是你的课题交由你决定,我的课题由我负责任。)
A学习者拆为己用:学习者拆为己用:
【括号内容是交了便签后与分享者确认的】
1、倾听、回应
2、拥抱
3、深呼吸
拆书家提示:这样总结归纳大家觉得可以吗。
学习者们:可以
拆书家回应并反馈:感谢大家的参与,这次微行动就到这里了。通过聚焦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再谈论解决方案,我们发现团队的智慧是无穷的,这个过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启发有收获。课离分离不是说学习就能做到,但是需要我们有勇气去尝试,一次又一次尝试从自我先开始。
同时,大家发现了没有,我们平常说的处理问题前先处理情绪,回归到最后还是先处理情绪。
【A2】催化应用-布置任务
接下来今天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帮助大家学习致用: 请各位小伙伴今天回去以后,有可能在未来的一周内,担心或者出现什么样的场景给你带来烦恼,如果用课题分离的“认、确、搭”三步法,你将如何提醒自己先把精力集中在要面对的问题呢?
然后把过程以及结果写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对话内容,在微信上反馈给我。 拆书家提问:这个作业环节我有表达清楚,是否需要我再做补充。
两天后学习者 发来的A2案例:
学习者华华的分享:在未来一周工作会很忙,熬到可以下班,可是同事会习惯拉上我给我找些事,我感到很愤怒。不留下来同事又会在背后议后。
通过学习课题分离,我可以这样做
1、认主人。完成我的工作,我是主人。她的工作,她是主人,而不是把我也当主人。
2、确边界。我的工作我需要下班前完成。她的工作她有责任自己想办法完成。
3、搭桥梁。
①、倾听她的请求,并且耐心回应她她我完成自己的工作很累了,已经没有办法再她,这样只会越帮越忙,出错率高。
②、抱抱她,或者拍拍她的肩说声加油。
③、给自己一个深呼吸,稳定自己的情绪。
【回顾+结束语】
(回顾+两个拆页关系)好的,我们来总结和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一共学习了两个拆页。
(1)第一个拆页“自我价值”,可以不为了获得赞美、害怕失去、自我否定,而过度寻求他人的认可。我们可以运用3个自我做到认可自我实现自我欣赏自我,
(2)第二个拆页“课题分离”,我们可以用三个步骤“认主人、确边界、搭桥梁”。实现真正的我和你的关系
(3)我们发现,想要过自己想要的样子,并且获得好的人际关系,是先做自我认可,主动承担自己的课题,你的课题我不帮你做决定,我的课题我主动承担,也就是说我们常的说问心无愧的担当。
(4)拆页关系:所以,今天的两个内容可以是递进关系,在一个场景里同时使用会更系统更完整。
(5)适用场景:这个方法适用于家庭,交友、工作等人际关系。
(结束语)最后,我们回到今天课程的开篇,今天学习的片段是:自我认可与课题分离。我想此时此刻大家都找到了答案。不管是做到自我认可还是课题分离,我们都需要内在是一个有力量人。才能更好的把所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增进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愿我们做一个终身成长学习者,内心充满力量。我的人生我做主!
这是我与大家拆解学习的《被讨厌的勇气》谢谢大家的支持和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