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米娅,在正式拆书前,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我是一名六岁男孩的宝妈,在儿童英语启蒙和亲子教育方面有着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目前主攻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希望未来能成功做一名家庭教育的价值传播者。
【主题】
今天我要进行TF2-4的过级,主题是如何用积极暂停法平复情绪并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对方思考,重新做出决定。
【总的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学习后,学习者可以在和身边的人发生争吵时,使用“积极暂停法”,通过提前告知、离开现场、自我冷静三步,让自己不激动、不动怒,再使用“启发式提问法”,通过问对方这么做的原因、这么做的后果,以及新的决定三步,引导对方重新进行思考。
【图书介绍】
[F特征]
《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作者是简.尼尔森,她是教育学博士,也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这本书告诉我们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能让家长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的心态,培养孩子的社会品格和生活技能。。
[A优势]
这本书是全球畅销书,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传播,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与其他同类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系统地为我们介绍了“正面管教”的方法以及小工具,而且通过细化场景,让书中的理论更加落地;辅以生动的事例,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让读者拿来就用,使得本书实用性和操作性更强。
[B利益]
[B1] 你是否因不懂得如何管理孩子头痛不已?你发现强硬的惩罚和一味顺从的娇纵都没有办法让你和孩子好好相处。你是否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方式来解决你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你是否急需科学方法帮你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读完本书,将帮你重新审视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让你清楚地了解正面管教的重要性,掌握正面管教的多个工具,享受正面管教带来的改变,让你逐步消除紧张的亲子关系。
【B2】当与孩子有分歧时,你是否在交流的过程中因为孩子不听话而崩溃发飙?你是否因为孩子并不采纳你的建议而无可奈何、不知所措?今天的第一个片段会告诉你如何使用积极暂停减少发飙,让自己冷静下来。 然后用第二个片段中的“启发性提问”来引导孩子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重新做出正确的决定。
【片段1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片段一的学习后,学习者可以在和身边的人发生争吵时,使用“积极暂停法”,通过提前告知、离开现场、自我冷静三步,让自己不激动、不动怒。
下面我带领大家一起读一下原文片段。
“积极的暂停”对于冷静期的作用,我们已经提到过几次。记住,冷静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等到能接通你的“理性大脑”,以避免你用“爬行动物脑”去解决冲突。所以,某种形式的撤出是有益的。不要只考虑让孩子去做一会儿“暂停”,父母首先撤出冲突会更有帮助。
在你撤出之前,要先向孩子解释你打算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年龄很小的孩子会从你的行动而不是言语中了解这一点。)这种解释可以在家庭会议上做,也可以单独进行。你可以告诉孩子们:“当我生气的时候,我会去找个地方让自己平静下来,直到我的心情好起来并能和你们一起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这对你的孩子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WHAT】
这个片段讲的是在解决问题前,如果双方状态不佳,可以选择积极的暂停,让双方感觉好起来再着手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我们称之为“积极暂停法”。
<通常的做法>
很多时候,在遇到问题的情况下,尤其孩子状态不好,比如哭闹、拒绝沟通,父母因为急于解决问题无法保持冷静,结果与孩子闹得鸡飞狗跳、不欢而散。
<反例>
下面我举一个自己曾经不懂得用“积极的暂停”的反面例子。
今年一月份的时候,我下班回家,发现家里客厅到处都是玩具,孩子并没有在玩。很明显,孩子玩完玩具后没有收拾就去干别的事了。看到满地乱糟糟的样子,我顿时有一丝不快。喊来孩子后,问他今天的作业完成没有,让他拿来给我看看。结果孩子一脸不快,嘟囔着:“真是烦死了,天天都要写作业……”我马上就反击到:“天天吃饭你觉得烦不烦?”然后我们娘儿俩就唇枪舌剑,直到孩子哇哇大哭,生气地把我推开,跑到自己房间去了。
【WHY】
[不这样做的坏处]:
像我上面的反例,不懂得使用积极的暂停,双方很容易越吵越激烈,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伤害两个人的感情。
【HOW】细化行动步骤
不懂得使用“积极暂停法”导致我和孩子不欢而散。那“积极的暂停”具体要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具体步骤:
第一,提前告知。告诉孩子现在我有什么样的情绪,需要离开调整一下。
第二,离开现场。双方各自离开,选择去一个自己感觉舒适的地方。
第三,自我冷静。在暂停的时间里可以选择反思,也可以选择做点其他的事,让自己平静下来,接通“理性脑”,有助于下一步解决问题。
<把反例变正例>
通过使用今天的“积极的暂停”,那天的事情其实我可以这样做:
当我和孩子开始发生冲突时,我就已经开始生气了。(提前告知)这时我应该告诉孩子:“我现在感觉有点生气,需要暂时离开,平静一下再和你谈。”(离开现场)然后,我应该马上离开刚才争吵的地方,去其他房间待一下。(自我冷静)在其他房间,我可以做点什么事让自己放松一下,冷静下来,比如收拾一下房间或者看看窗外的风景。
【WHERE】
[适用的条件]:
积极暂停法适合亲子之间发生分歧引发争吵的情况下使用,在亲密关系、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发生类似情况下使用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可能产生的异议>
听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在气头上突然暂停这太难了。其实这只是因为我们不习惯而已,而且在开始使用的最初几次可以请身边的人帮忙暂停。多次练习后就可以独立使用“积极暂停法”了。
【线上分组】
因为今天线上参与的人数不足6人,所以我们就不进行分组了。
【A1】激活经验
[A1-回忆经历]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最近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你都做了什么?是一直不停地和孩子争吵,甚至拍桌子动手还是选择让彼此先暂停一下,冷静后再谈?
下面请大家回想一个具体的场景,然后组内交流,2分钟后请一位小伙伴分享。分享时请注意故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好,现在请健君老师分享一下。
健君老师:上周三,在我们疫情防控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例密接病例需要调查,我刚完成上一例密接病例的调查,感觉比较疲惫,想休息一下。另外一名同事没有考虑到我的情况,想把这一例安排给我做,我心里马上就很不满意,虽然没有发生言语上的冲突,但是我把情绪明显表现了出来,双方心里都感觉不舒服。
[A1-反思加工]
其实,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一般不会产生非常激烈的言语冲突,但是会伴随一些情绪产生。非常感谢健君老师刚才的分享。现在请各位思考一下,根据刚才拆页中关于积极暂停法的建议,假如再遇到类似刚才的场景,你会怎样做呢?下面请大家组内交流,2分钟后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小提示:积极暂停法的三步:提前告知、离开现场、自我冷静。
好,现在请健君老师继续分享一下。
健君老师:如果回到当时,应该结合三步法来做。第一呢就是要告诉同事我刚刚处理完一个病例,身体还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需要调整一下,缓一下再接手其他工作。这个时候,我就应该离开现场,到室外调整一下。然后就不会发生那天不愉快的结果了。
【拆书家反馈】
非常感谢健君老师的分享。我们看到健君老师能成功把“积极暂停法”用在和同事的冲突上,相信他今天一定备受启发!
【小结】
好,我们第一个拆页就学习到这里。我们只需记住,“积极暂停法”能让我们停止争吵,在平复情绪后继续进行有效沟通。
【点出两个片段之间的关系】
通过第1个片段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当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使用“积极暂停法”先让双方冷静下来,以避免在气头上做出错误的行为,说出伤人的话等不良后果。那么双方都冷静后,接下来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思考,引导孩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第2个片段。这两个片段是递进关系。
【片段2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和孩子产生分歧的情况下,学会使用“启发式提问法”,通过“问原因、问后果、问决定”引导孩子自我思考,重新做决定,避免冲突和争吵。
下面我带领大家读一下片段二。
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是,我女儿有一次告诉我,她打算在一次聚会时一醉方休。我倒吸了一口气,说:“跟我说说看,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她说:“很多孩子都那么做,而且看上去他们喝醉了都很开心。”
我克制住想要对她说教的冲动,问道:“你现在不喝酒,你的朋友们是怎么说你的?”她想了想,说:“他们总是说多么钦佩我,多么为我骄傲。”
我接着说:“你认为你喝醉了酒,他们会怎么想或怎么说?”我能看出她在思考,之后她说:“我敢肯定他们会感到失望。”
我跟着又问一句:“那你觉得你会怎么想你自己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她更费思量。她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大概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她随即又加上一句:“我想我不会那样做的。
如果我不知道启发式问题,以及帮助她探讨她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的价值,我也许就忍不住会强加一个惩罚性的后果给她,比如对她禁足。这很可能会促使她偷偷摸摸地去喝醉,而不是相信她可以和我讨论问题。最大的损失将会是她没有机会去探讨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去发现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WHAT】
这个片段讲的是在和孩子产生分歧的时候,采用一系列启发式的问题来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思考,思考可能导致的后果,并重新做决定。我们称之为“启发式提问法”。
<通常的做法>
在平时,很多父母和孩子有分歧时,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是一顿说教,并没有耐心倾听、引导孩子。
【WHY】
[不这样做的坏处]:
按照通常的做法,孩子不仅不愿意听,还常常会和父母对着干。
【HOW】
那遇到生活中父母和孩子想法或做法有分歧的情况,片段二中建议怎么做呢?
第一,问原因。向孩子问清楚这么做的原因,以免误会孩子。
第二,问后果。以孩子的想法为出发点,引导孩子思考如果这样做给自己带来的后果。
第三,问决定。在引导孩子思考可能的后果后,让孩子自己来选择最终要怎么做。
<意译案例>
对拆页中加粗的案例我用我身边的例子对启发式提问法做进一步的诠释。
就在上个月的时候,孩子从外面玩耍回家后气呼呼地对我说:“妈妈,我想买一只水弹枪。”我一看他生气的样子,猜测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就问道:“家里有一只枪了呀,还是很厉害的98K。为什么还要买枪呢?”孩子说:“家里的枪不能发射子弹,小朋友的水弹枪能发射子弹,他们拿水弹枪打我,打在我手上很疼,我也要反击!”(对应拆页二第一段)
我停顿了一下,看了看他带回来的水弹,问道:“仔仔,你还记得冬令营妈妈带你参加的军训吗?当时我们也是使用的这种水弹枪,教官嘱咐咱们什么了?”孩子想了想,说:“教官让每个人都戴上了头盔,而且不能朝人的头部射击,因为水弹可能会伤到眼睛。” (对应拆页二第二段)
我接着问:“水弹枪打在你手上你觉得疼,那打在别的小朋友身上他会不会疼呢?你们在外面玩都没有戴头盔,如果再不小心打到眼睛上呢?” (对应拆页二第三段)
我接着又问:“那你现在还要买水弹枪吗?”之前的分析显然让他想到了可能的后果,他低声说:“妈妈,我不买水弹枪了。”随机他又说:“因为我不想打疼小朋友。” (对应拆页二第四段)
【WHERE】
[适用的条件]
“启发式提问法”适合当双方就某一问题产生分歧时,而其中一人的做法或想法明显不当,另一人可使用这种方法引导对方主动思考发现问题。亲子和成人之间都适用。
<可能产生的异议>
在实际生活中,有人可能会觉得“启发式提问法”不容易应用,因为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往往会伴随急躁的情绪,而这种方法同样需要提问者也冷静思考。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如果当时提问者不够冷静,就可以使用片段一的“积极暂停法”先缓解情绪,双方平静下来后就可以进行启发式提问了。
【A3】现场演练
[A3-场景设计]
现在,我给出这样一个场景:
妈妈给孩子买了一块儿童手表,手表里有支付宝支付功能,妈妈打算让孩子进行财商学习和训练后再教他使用支付宝进行电子支付。有一天,孩子发现了手表里的支付宝,就跑来问妈妈:“妈妈,你可不可以帮我开通支付宝?”
[A3-小组讨论]
现在,我们两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个人扮演妈妈,另一个人来扮演孩子。
请扮演妈妈的小伙伴使用拆页中的“启发式提问法”对扮演孩子的小伙伴,询问孩子要开通支付宝的原因是什么,在没有经过财商学习和训练的情况下,自由花钱会有什么后果,最后再问孩子的决定。
演练步骤提醒:
讨论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组小伙伴,来进行现场分享。
[A3-当众展示]
看小组讨论非常地认真,那就请刚才在小组讨论的小伙伴公开分享一下。有请健君老师和模糊的正确老师。
【学习者案例】
健君老师扮演妈妈,模糊的正确老师扮演孩子。
妈妈:小模糊,你怎么想起来要开通支付宝呢?
孩子:我看同学都在买干脆面、水弹枪,我想用支付宝买更方便一些,我也想和爸爸妈妈一样能用支付宝买。
妈妈:哦。你知不知道支付宝开通以后花钱容易不受控制,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你现在还不能掌握。你需要先进行财商的学
习和训练后,才能开通支付宝,不然的话,你会不知道怎么花钱的。这样,你先报名参加个儿童财商班,学完之后看看你学习
的情况,再决定开不开通支付宝。可以吗?
孩子:可以。
拆书家引导:小模糊同学,你要对“妈妈”的话有所思考,不要直接说可以。你觉得妈妈给你分析得有没有道理?你说说自己的见解。孩子:噢。假如我不进行财商学习的话,我会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有可能买一些其他没有用的东西,浪费了钱。
拆书家引导:那你的决定是什么呢?小模糊同学
孩子:我决定等我进行财商学习之后,有了管理钱财的能力,再找爸爸妈妈开通支付宝。
【拆书家反馈】
非常感谢两位小伙伴的现场演练,非常不容易,大家也是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你这个例子非常贴切地说明“启发式提问法”在孩子消费这件事情中不仅得到很恰当的应用,而且实施的效果也很不错。
【A2】催化应用
[A2-设想未来场景]
上面学习到的“启发式提问法”可以应用到两人有分歧,尤其是其中一方做法有问题的情况。比如,亲子之间的话题(男孩沉迷打游戏、女孩过度化妆、孩子想尝试抽烟喝酒、写作业墨迹等),夫妻、朋友或同事之间的话题(项目方案的选择、与邻里或亲戚矛盾的处理、夫妻矛盾等)你在生活中会遇到哪种场景?
下面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一周将会遇到的场景,然后进行组内交流。2分钟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模糊的正确老师,这次你来分享吧。
【学习者案例】
模糊的正确:我还是以上次孩子不遵守规定时间继续游戏的场景来说吧。
拆书家引导:模糊的正确老师,你现在不是回忆,而是设想未来你可能会和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冲突,你要想未来,而不是回忆过去。模糊的正确:未来还是会和孩子产生到时间不守承诺这样的冲突。
拆书家引导:好,那就设想一个具体的场景。
模糊的正确:后天周四,中午幼儿园放学了,孩子到姥爷院里玩,规定了玩到十二点半回家。这个时候还是下午一点要上课。我们约
定好十二点半就离开去上课,结果到点了孩子还是不肯走,我就会首先问他为什么不想走,孩子可能会说没玩够,想继
续玩。然后我就会给他分析一下后果
拆书家引导:模糊的正确老师,现在是你在设想场景,你现在不用想怎么解决。你刚才说的是孩子到点不想走是吗?
模糊的正确:是的。
拆书家引导:这个时候就是你和孩子可能会产生冲突了,对吗?
模糊的正确:对,这时我和孩子就可能会产生冲突了。
拆书家引导:好的,那你这个场景就设想完了。至于接下来冲突怎么解决呢?这是下面场景应用的内容。可是暂时先不说。好的,谢
谢你的分享。你太棒了!
[A2-在未来场景的应用]
刚才模糊的正确老师分享了这个周四他可能会和孩子产生的冲突,现在请各位想想看,在刚才设想的场景,面对对方提出的想法,你如何应用片段二所学的“启发式提问法”引导对方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决定?你会耐心听对方说他要这样做的原因吗?你会引导对方思考可能的后果吗?你会问对方他自己的决定吗?
好,下面请大家组内交流自己的具体计划,5分钟后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
模糊的正确:孩子,现在已经到了咱俩约定的时间了,十二点半了,你为什么还不走呢?你有什么事想跟爸爸说吗?孩子可能会说,
我想再玩一会,我还没玩够呢!我会跟他说:“孩子,你看咱下午还有课呢,你如果迟到的话,你忍心让老师等你吗?
况且你上课如果及时到了,老师还给你准备了小礼物,你想得到小礼物吗?”孩子会说:“我想得到小礼物,我现在就
走。”
拆书家引导:你能把孩子思考的过程说一下吗?
模糊的正确:我觉得孩子会想:如果我不及时去的话,老师会一直等着我,迟到的话,今天的小礼物也得不到了。我还是赶紧跟爸爸
走吧!
【拆书家反馈】
非常感谢模糊的正确小伙伴的分享。模糊的正确老师他清晰地展示了“启发式提问法”的三个步骤:问原因、问后果、问决定。通过“启发式提问法”引导对方进行思考,根据可能的后果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强有力的结语】
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今天学习了在双方有分歧产生情绪问题的情况下,使用“积极暂停法”缓解情绪,平静后,再通过“启发式提问法”由一方“问原因、问后果、问决定”引发另一方主动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从而重新做出正确的决定。相信小伙伴们在今后的沟通中一定可以通过使用“积极暂停法”和“启发式问题”来控制好情绪,并引导对方自我思考,重新做决定,实现比说教更好的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