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大家好,欢迎参加拆书帮的拆书活动。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扫地僧。我的三个标签是培训师;国际正面管教讲师;超级奶爸,一对龙凤双保胎的父亲,在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做父亲的责任。现在开启本次拆书活动,让我们一同学习、一起成长!
一、开场(1分钟)
在亲子关系中,教导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们花很多精力养育孩子,让他们的行为规范,但是,有时候,我们的态度越强烈,他们越是反抗。
“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面对孩子的行为,做父母的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是的,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凉可就是要打光脚,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到吃饭的点了可就是还要看电视,就是不愿意做作业……等等,全是怎么说都不听。
无数家长为此烦恼,家里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可是没用,火药味越发浓烈,问题却解决不了。
二、图书介绍(1.5分钟)
【F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今天跟大家一起拆解的这本书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该书是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销售3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世界。全球已有20多万个亲子团队在使用这本书作为家长培训教材。它是让家庭和睦、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父母必读书籍。
【A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与同类育儿书籍相比,本书操作性强,思路清晰,非常的接地气,而且书中配有简明的漫画和用于巩固的练习题,把孩子的情绪具体化,能够让我们更清晰的看清如何行动。
【B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B1(这本书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
养孩子是长期复杂的过程,有时会让父母抓狂与焦虑。比如孩子不搭理你,你也猜不透她在想什么;比如无论怎么讲道理,孩子就是不肯配合;比如明明是为孩子好,他却总和你对着干……而熟练运用本书6个方面的30种技巧,却能帮你灵活应对多种情况,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B2(拆页片段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鼓励合作五技巧、描述性赞赏三步骤这两种沟通方式,引导孩子可以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进而提升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心。
【学习目标1】通过片段一的学习,家长在遇到孩子行为不当时,可以运用“鼓励合作五技巧”,引导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并可以把学习的内容现场演练出来。
好,现在请大家阅读下原文片段,时间2分钟。看完的小伙伴可以在公屏上回复1。
(R原文片段一:)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P56-57
我们成人从这几页纸的话语里,就已经经历了这么多感受,那么,想想真实生活中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替代吗?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和我们配合,而不至于伤害他们的自尊,也不会让他们有逆反的心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家长少付代价,又好操作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非常有帮助的五个技巧。不是每一个技巧都适用于每个孩子,也不是每个技巧都适合你自己,这些技巧也不是每次都见效。但是,这五个技巧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台,而互相尊重正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 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 提示。
3.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 说出你的感受。
5. 写便条。
第一个I
【承接语】【what】孩子在做出一些不当行为时,家长有时会用责备、谩骂、威胁、命令等方式希望孩子改变,比如有时我们会说“你的脏手印又弄门上了!怎么老这样……说了多少遍了!”“把屋子弄这么乱,还是人住的不?!”“我数三下,你还不穿好衣服,我就丢下你走了。”但这种表达往往效果往往不明显。
该片段提供鼓励合作的五技巧,可以引导孩子和我们配合,而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分别是描述、提示、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说出你的感受、写便条。
【why】【不这样做的坏处】如果孩子长期在责备、问罪、谩骂、威胁、命令的环境中,会怎么样呢?会不会因为担心被骂而拒绝迎接挑战?会不会总是怕得罪他人?会不会也经常谩骂、威胁、命令别人呢?大家一定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没有尊重的沟通通常是无效的,构建尊重的平台,耐心的引导,正是合作的开始。
【how细化行动步骤】那么,具体怎么做呢?原文总结了鼓励合作的五大技巧
1、描述。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当人们不断指出孩子做错时,孩子往往会有抵触情绪,而不太愿意去做应该做的。如果大人只描述问题,孩子就能有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
2、提示。当我们给孩子们提示的时候,他们往往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孩子接受提示比接受谴责容易的多。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孩子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
4、说出你的感受。孩子愿意听到父母的真实想法。父母通过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会变得更诚恳,同时也不会伤害别人。
5、写便条。有时候,文字比口头说更有效。
举个例子,有几次,孩子洗澡出来,把湿的毛巾随手放我床上。我一进卧室就看到,说他"你怎么又把湿毛巾放到床上了?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怎么老是不听!"
有时候,也会威胁他说:“在放我床上,我就揍你!”
跟他说了好多遍,他还是经常把湿毛巾随手放在床上。让我恼火,好像他是故意与我做对似的。
(How 原文拆页的建议: 反例变正例):
恰好,刚学习了赢得合作的5个技巧,我决定现学现用。昨天,孩子又把湿毛巾放在我床上,我平静的对孩子说“毛巾把我的床弄湿了”。而不是以前用的威胁或者啰嗦。他明显感觉一愣,然后边说“好的,我知道了”一边把毛巾放到洗衣机中了。我使用的技巧就是描述。
我还可以接着说:“湿毛巾应该放进洗衣机。”这是使用提示技巧。
如果他不理我,还在想别的事情,我可以提高嗓门:“包包,毛巾。” 这是使用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假设他还不动,而我的火气开始往上窜,我可以再大声:“包包,我不想晚上睡在湿乎乎的床上!”这是表达感受。
如果我想歇一歇,不想说话,也可以写一张便条,放在他的书桌上,“湿毛巾放在我床上,让我很生气。”
鼓励孩子合作的5个技巧,不是步骤。可以根据你遇到的情景,使用一个或几个。
(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
【预防异议】这五个技巧适合鼓励孩子合作的场景,不是全部都适合你,也不是每次都见效,但是它能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起相互尊重的氛围,相互尊重是正式合作的开始。
【适用范围】
这五个技巧不仅适用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中,它同样适应于成人,比如朋友、亲人、同事关系中。
【A1显像提问】现在,请各位回想一下,在过去的半年内,当对方出现不良行为时,想要纠正却失败的案例。比如你想让孩子起床后先喝一杯水,每次回家先洗手,睡觉前要刷牙,不要边玩闹边吃饭等。比如你想让你的家人吃完饭把自己的碗洗干净,或者洗完澡把脏衣服放到洗衣机里;但总是都要催好几次,或者用指责、威胁、命令等方式沟通,效果不佳。
请将过去失败的经历写下来,时间、地点、对方什么行为、我们是怎么沟通的,并在组内轮流分享。时间2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华:昨天吃饭的时候,我家女儿在饭桌上老是玩手机,给她讲又不听,我非常生气,弄的大家都难受,现场很尴尬的。我当时是这样说的:“不要玩手机了,吃饭就吃饭!一天到晚玩什么手机,这手机就一直放不下!”搞的我女儿也很生气,家里气氛很难受。
【A1+】根据刚才大家分享的案例,如果下次你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如何运用学习到的鼓励孩子合作的技巧呢?请把具体事件与沟通方法写下来,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时间4分钟。
【分享】接下来,我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下,再遇到类似的场景,你怎么用鼓励孩子合作的技巧?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华:下次再遇到女儿吃饭看手机的情况,我会这样说:“崽,我看到你吃饭时候在看手机,你吃饭看手机不利于消化,我心里有些不开心。”以后这样说,如果没有用,我还可以写一个便签,放在她的床头,让他自己去看。
【反馈】感谢小华的分享,在分享中,使用“鼓励孩子合作的技巧”中“描述”与“说出你的感受”的技巧,非常棒!
(拆页一 的分享到此结束。)
【过渡语:两个片段的逻辑关系】
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鼓励孩子合作的技巧,它帮助我们在遇到孩子行为不当时,引导孩子纠正不良习惯。那么,当孩子做出良好行为时,我们要有效的鼓励赞赏孩子,通过描述性赞赏的正向反馈,帮助孩子持续坚持好行为,养成好习惯。第二份拆页就是如何赞赏孩子,所以这两个片段是递进关系。
【学习目标2】
希望大家在完成第二个片段的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针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行描述性赞赏,引导孩子坚持好行为,强化内在动力,并能够把描述型赞赏的三步骤,现场演练出来。
请大家阅读我刚才发的拆页2,阅读完毕之后,请在聊天区回复1。时间为3分钟。
【拆页2】
(片段二)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P183-184
参加了吉诺特博士的前几次课程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越表扬孩子,孩子越拒绝。他告诉我,评价事物的词语比如:“挺好”,“真美”,“太妙了”会让孩子产生和我们刚才练习里一样的不舒服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我从他那里学到了有益的赞赏来自两方面:
1. 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
2. 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
我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实践这个理论的经历。我四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是些铅笔涂鸦,放在我眼前,问:“画得好吗?”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非常好!”但是又马上意识到:不行,我得描述。我开始纳闷:怎么去描述一张孩子的涂鸦呢?
我说:“你花了一个圈,一个圈,又一个圈……一个拐弯,一个拐弯,又一个拐弯……点,点,点……线、线、线!”
“咿”他狂点头。
我说:“你怎么会想到要这么画?”
他想了一会儿,“因为我是个艺术家!”
我心想:“这真是个历史性进步。成人描述之后,孩子真的就会赞赏他们自己。”
通过下面的漫画,你可以看到更多使用“描述”技巧的例子。
what: 在原文片段中我们看到了两种赞赏方式:一种是评论事物的赞赏,我们称为评价性赞赏;另一种是描述性赞赏。
评价性赞赏是针对一件事或者行为表达的好的观点。常用的语言有“你真乖。”“真漂亮。”“很好看。”“真不错。”等。这种语言比较空洞,虽然孩子有时可能也会开心,但没有持续性。
描述性赞赏是在赞赏别人时,注意表达出你看到的细节和你的真实感受,把所见所感描述出来。在家里经常得到有效赞赏的孩子,比起那些得不到赞赏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感觉会更好,更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也更乐于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
描述性赞赏的优势在于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到事件的细节中去,父母的焦点在哪里,孩子的注意力就在哪里。比如孩子写作业慢,先进行观察,有多慢?写完一份作业需要多少时间?正确率如何?将观察结果客观地不带任何评价的告诉孩子。我发现你今天花了25分钟完成了语文的抄写作业,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相比上次30分钟的抄写有5个错别字,你这次在时间和正确率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样孩子就会清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也能感受到自己努力过程的美好,下次也就更加愿意将力气花在努力的过程中。
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成人的肯定,这对他们的自尊和自我认同非常重要。从我们日复一日对孩子细微处的描述,孩子们也在不断地增加他们内心的力量,提升自信与自尊,也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强化内在动力。
why(不那么做的坏处):
(一般人的做法)(坏处)
有效赞赏,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自尊与自信水平。而赞赏,也是需要谨慎。我们有时候在赞赏孩子时,习惯使用“你真棒”“你很乖”“很不错”“真漂亮”等评论性的言语。这种评论性的赞赏,除了感觉不错以外,有时可能还有有如下误解:
比如:
孩子拿来一幅画给我看,问我:“我画的好吗?”
我说:“多好的一幅画呀!”
她问:“怎么好了?
我说:“怎么好?多美呀......太漂亮了。”
她说:“哦......你根本不喜欢......”
误解1:赞赏可能会产生被否认的感觉。
比如:傍晚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你热了一罐鸡汤和一些鸡肉,还做了点快餐米饭,客人说:“你真会做饭。”你可能会想:她真的觉得我很会做饭?她要么在撒谎,要么就是不懂美食。
误解2:赞赏可能会产生怀疑。
误解3:赞赏可能会产生敷衍的感觉。“他说我聪明绝顶,这太夸张了吧?”
误解4:赞赏可能会带来压力,可能会引起焦虑。“他说我弹琴很棒,下次若是弹不好,就不棒了。我现在弹琴开始有些紧张了。”
有时候,我们越是大肆表达我们的赞赏,他们可能还不领情。
(反例)
上周末,我们家举行大扫除,我们也让小朋友积极参与,培养孩子养成自我整理的习惯。平时乱放的衣服、杂乱的书、玩具都进行整理分类,打扫卫生,经过2个小时的整理,孩子把自己的房间整理的很舒适。我看到以后,也很高兴,顺嘴就开始表扬“豆豆包包真棒,很不错,你们可以下楼玩了。”孩子听到也很开心,下楼出去玩。但事后,我思考,孩子并没有培养自我整理的习惯,他们也并没有从赞赏中得到有效的肯定与鼓励,赞赏很空洞,一次良好的行为没有办法持续,以后房间可能还是依旧脏乱。
【意译案例,给出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学习了描述性赞赏后,昨天我们家又开展了一次大扫除,孩子们把房间整理好、卫生打扫好,跑到我面前,问:“爸爸,来看一下,房间干净吧?”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太好了!”但是又马上意识到:这样赞赏不行,我得使用描述性赞赏。我开始思考:怎么去描述孩子整理好房间呢?
我说:“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整齐的放在书架上,衣服也叠好分类放到衣柜里。”
她喜笑颜开:“嗯,是呀是呀”。
我说:“你怎么这么厉害呀?”
他骄傲的说,“因为我就爱好整洁!”
我心想:“这真是太棒了。我描述之后,孩子就会真诚的肯定自己。”
how【细化原文的行动建议】
那么,如何更好的进行描述性赞赏呢?我们其实可以分下面三步来进行,比如我赞赏孩子自己洗衣服:
第一步,描述所见。描述自己看到的细节,闪光点。只需要说出事实,而不是评论做的好。这一步可以从两方面看:
(1)可以描述你看见的结果:“衣服洗很干净,这个彩笔画的颜色都不见了。”
(2)也可以描述你看到的行为:“我看到你用肥皂不断搓脏的地方。”
第二步,描述所感。正面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一步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1)孩子的行为与结果带给我的感受:“看见干干净净的衣服,感觉很清爽。”
(2)我对孩子行为的看法:“觉得孩子长大了”
第三步,一个词总结。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我想,这就叫做‘热爱卫生’。”也可以理解为下定义,让孩子明白当前行为的特点,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建立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听到我对她描述性的赞赏,特别高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自己说:“是的,我特别热爱卫生。”
预防异议:可能有些家长会疑惑,我现在学习不同的赞赏方式,但有时候还是会忘记,脱口而出“太棒了!”或者“真好!”怎么办?
其实,我们不必压抑自己的第一反应。如果你是真诚地在说“太棒了!”,那么孩子能从你的声音情绪中感受到你的热情。你可以在你的第一反应后面,用“描述”来补充对孩子的赞赏,真诚的描述所见所感。
适用边界:关于描述性赞赏,不仅使用于孩子,同时也适用于朋友、亲人、同事等成长沟通。当然,有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1、赞赏要适用孩子的年龄与能力。你对一个3-4岁的孩子说“我看到你每次都认真吃饭”,他会觉得被肯定。但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那就会感受到被羞辱了。
2、关注孩子的自尊,避免提及他过去的弱点或失误。尽可能的用一种纯粹赞美的方式,表达在关注孩子,是发现他们的优点。
3、“我从来没想到你考试能及格,你这次居然及格了!”这样表达就会让人不舒服。
4、避免比较。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失败上。我们成人有种强烈的欲望,就是希望通过比较让孩子自动成长。
“你都能自己独立吃饭了,弟弟还不会”“你都能自己收好玩具了,姐姐还经常到处乱放”。经常出现这样的赞美,会让比较者和被比较者都产生压力,还会让亲子关系“如履薄冰”。
A3【给出具体场景】:
拆书家提问设计:我们学习了描述性赞赏的三个步骤,来设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小明同学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平时放学回家,写作业总是比较磨蹭。一会儿吃个苹果、一会儿又喝个水,一会儿又上个厕所,致使作业经常做到很晚才完成。有一天,小明同学放学回到家就开始写作业,语文作业有写字、背诵古诗;数学作业预习课本与每日口算;体育作业有300个跳绳。小明同学非常认真高效的完成,不拖拉、不磨蹭。
【给出清晰指令】:
我们选出两位小伙伴,一个人扮演家长,一个人扮演小明同学,家长与小明同学进行沟通。樱子扮演小明同学,小华扮演家长,对小明同学及时完成作业表达赞赏,希望小明同学持续良好行为。运用描述性赞赏的三个步骤,并现场演练。
大家先交流、讨论5min,把对话内容先写下来,然后,我们邀请小伙伴给大家分享他们的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演练2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明同学:(高兴的说)爸爸,我作业全部做完啦。
家长:(开心的说)好棒呀!我看到你一回到家就写作业,语文作业背古诗很快完成了,字写的特别漂亮。数学口算也做完了,体育300个跳绳都完成了,厉害,真不错呀!
小明同学:是呀,我今天表现很优秀吧。
家长:我看你很认真的在背古诗,字写的很工整,你今天的表现,我感到特别开心。你高效认真投入的写作业、背古诗,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专注!
小明同学:(开心坚定的说)嗯,是的,我就是一个专注的孩子!
【拆书家回馈与反应】【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拆书家:听了这两位小伙伴们的分享,非常棒,小华与樱子在角色扮演中,运用了描述性赞赏的三步骤:
第一步:描述所见,描述了小明同学高效认真写作业,完成作业很工整,并且还完成了300个跳绳。
第二步:描述所感,爸爸描述了自己的感想,看到小明同学及时认真完成作业,效率很高,非常开心。
第三步:一个词总结,爸爸总结小朋友这个行为叫“专注”,小明同学听到这样的总结,也很高兴,慢慢就会形成很良好的价值观。
非常棒!我们把鼓励的掌声送给他们,走一波,666!
A2【分步催化1—指向未来的显像提问法】【联想特定情境】:
拆书家提问设计: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大家现在试想一下,在未来一个月里,家里的孩子可能会有什么行为让我们忍不住赞赏一下呢?比如连续每天做30个仰卧起坐、比如吃饭没有剩饭、比如主动承担家务、或者弹了一首优美的钢琴曲、画画课上表现优秀得到全班表扬等。或者你的同事解决了一个超级棘手的任务,让你非常开心。(请注意:本环节大家只需要讲述时间、地点、对方的具体行为)
思考讨论3min之后,邀请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姣姣:时间是明天晚上,地点是在家里,我与孩子约定看电视20分钟。孩子如果看电视到了20分钟,准时自己就把电视关掉了,这个行为我很开心,想要赞赏她一下。
分享者樱子:我想到的是,下个月的17日,我们家小朋友持续1个月每天练习钢琴30分钟,这个行为特别棒,我想要赞赏他。
拆书家:好的,非常棒!姣姣分享的是明天小朋友若是按照约定主动把电视机关掉,情不自禁想要赞赏她;樱子分享的是未来一个月,小朋友持续每天练习钢琴30分钟,特别想要赞赏他,非常棒的分享。
【分步催化2—学习者加工未来场景中的应用】:
那么,针对刚才我们分享的场景,孩子有良好的表现,使用描述性赞赏,大家把具体的三个行动步骤与赞赏话术用文字写下来,写完后内部先讨论,时间5分钟,之后邀请小伙伴给大家做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姣姣:明天晚上,小朋友若是按照约定看电视20分钟后,主动关闭电视,我会这么说:“哇,宝宝,我看到你准时按照约定,看完20分钟电视,就主动上前把电视关闭了,我特别开心,宝宝真是一个守信的孩子!”
分享者樱子:未来一个月,孩子每天坚持练钢琴30分钟,我就会这么对他说:“这个月,我看到你每天都有认真练习钢琴30分钟,我感觉特别开心,你让我学习到了什么叫做坚持。”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
拆书家:哇!太棒了!感谢!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分享的小伙伴!通过上述的分享,姣姣与樱子已经熟练的运用了我们今天所学的描述性赞赏三步法,描述所见、描述所感、一个词总结,学习力非常棒!
【强有力的结语】:
好了,今天的拆书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倾情参与。希望通过今天的拆解,大家在遇到孩子行为不当时,可以运用“鼓励合作五技巧”(描述、提示、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说出你的感受、写便条),引导孩子纠正不良习惯。并且当孩子做出良好行为时,运用描述型赞赏的三步骤(描述所见、描述所感、一个词总结),有效肯定孩子,帮助孩子持续良好行为,树立信心,强化孩子内在动力。期待,通过持续精进,不久的未来,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家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