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NO.44】合肥霸都分舵第44场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巧用影响圈,掌握主动权

开场:

【学习目标】
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我们将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关注圈转移到影响圈,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作出有效应对。
首先我们分下组,在我左手边的为一组,在我右手边的为另外一组。

【开场及自我介绍】

各位小伙伴晚上好,我是韦清霞。职业上我曾经是一名公共关系经理,今年转行至人力资源管理,就职于一家德资企业;工作之外我最主要的身份是妈妈,因为大部分的时间和心思都投入在了如何陪伴和教育孩子;最后我是我自己,一个喜欢撸铁,喜欢跳舞,喜欢瑜伽,喜欢一些可以动起来的活动的人。

【图书介绍】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片段来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

【F】这本书的作者是史蒂芬●柯维,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得到过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接见,是前总统克林顿的顾问,曾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在个人领域、公众领域以及自我提升完善方面高效能人士所具备的七大习惯。

【A】这本书在2002年《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十本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4分也就是相对其他同类书籍来说非常值得买来阅读的书籍,它被公认为不仅是企业、组织机构,更是个人获得提升的人生必修教材。

【B】它能够让你在个人方面、公众领域以及自我提升和完善方面颠覆你的认知,升级你的思维,让你用最少的时间参透高效能人士持续成功的秘诀,让你的努力价值最大化,如果你也想通过养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突破人生,可以尝试一下,好好读读这本书。

【学习目标】在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知道当遇到问题时,如何将自己的注意力焦点从关注圈转移到影响圈,先改变心态,再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措施去作出有效应对。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片段,然后我们再来一起学习,读完的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
【原文】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那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归入“关注圈”,以区别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一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一个人的关注圈与影响圈可以从他的言谈中看出端倪,与关注圈相关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

“要是我的房屋贷款付清,我就没这么烦心了”
“如果我的老板不这么独断专行……”
“如果我学历更高…..”
“如果我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而与影响圈相关的语句则多半体现了这个人的品德修养,例如“我可以更耐心、更明智、更体贴……”

把外在环境视作问题症结的想法本身就成问题,应该说是我们给外部环境控制自己的权力,这种“由外而内”求变的思维定是就是以外在环境改变作为个人改变的先决条件。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的很充实,更具有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旧约》里有段约瑟的故事。约瑟17岁就被兄弟卖到埃及,成为埃及法老的护卫长波提乏的奴隶。面对这样的遭遇,任何人都难免自怨自艾,并对出卖和奴役自己的人满腔怨愤,但是约瑟却能够积极处世,专心磨练自己,不久便倍受信任,帮助主人打理家事,掌管财产。

后来他遭人诬陷,身陷囹圄达13年之久,皆因他坚持不肯出卖自己的良心。即便身处这样的困境,他积极的态度依然不改,他从自身做起,时刻想着“我可以”而不是“如果”,化悲愤为动力,没有多久就掌管了整个监狱,后来又掌管整个埃及,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我看大家都看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片段。

【What】
这个拆页片段介绍了关注圈和影响圈两个概念,从而让我们分辨自己是在哪种心理和行为模式下,并可以通过关注影响圈从而改变自己的现状。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在工作及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挑战,这个时候,我们是怨天尤人,原地踏步,还是采取行动,主动出击,将最终决定我们人生的进程。如果我们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则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地把自己作为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做借口,结果只会使得我们的影响圈越来越小,我们的生活里受控的事情越来越少,生活状态也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How】
那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影响圈呢?我们可以从这个片段中总结出3个具体的步骤:

第一步:聆听心声,判断当下状态。当面临挑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暂停一下,分辨自己的状态是在关注圈还是影响圈。可以通过语言进行分辨,关注圈的语言往往会暴露出推卸责任的意图,比如:“他把我气疯了”,“我已经无能为力”,“他们不会答应的”“如果…就好了”,而专注于影响圈的语言更加积极主动,比如:“我们试试看有没有其他可能性”,“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可以想出有效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自己的言语判断自己的关注点在哪一个圈子。

第二步:关注影响圈,化被动为主动。如果发现自己现在处在关注圈,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关注点,告诉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与回应,把思考中的“但愿、我办不到、我不得不、要是…”这些语言替换成“我能、我要、我可以”,比如“我如何应对会更有效?”

第三步:由内而外做出积极行动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关注点的聚焦和行动,改变所能控制的,比如个人的积极行为,以点带面,再通过有效的行动,就能影响那些无法改变的因素,从而改善或解决当下的很多问题。

【案例】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公司有一个领导脾气比较差,对人比较苛刻,凡事出了错都是他人的问题,所以我一度和她关系也很僵,总觉得怎么会有这么不可理喻的人,但是工作上又不得不和她相处,使得我的工作心情因为她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后来我学习到这个方法,就试着自己去将“关注圈”转变为“影响圈”,让我们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首先,我通过和自己对话的方式,分析发现自己还处在关注圈里,总会不自觉的将我和她合作不愉快归结为对方的不可理喻。其次,工作还要继续,既然改变不了他人,我可以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将焦点聚焦在自己身上,于是我问自己:“我可以如何更好地应对,让我的工作不受到影响”。最后,我从自身开始积极改变,给自己列了几条行动方案:1. 主动改善关系。在她发言或做报告时给予积极正向回应,让她感受到我的善意;2. 积极充分准备。在与她沟通工作时,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她难以挑出刺来。3. 主动表达感谢。对她给予的建议或支持,热诚充分地表达感谢,让她接下来更愿意给予支持而非挑战。目前看来,我和她的关系有所改善,我的工作环境也不会因为她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预防异议】
有的人可能会说,很多事情本来就是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大,不是个人所能转变的。但若一味的把外在环境视作问题的症结,就很容易走入思维的死胡同,被外在环境所控制。所以当我们遇到这困境时,积极地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虽然这种激烈的思维转变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毕竟让他人或外接条件做替罪羊要容易的多,但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主动改变才能获得更多的人生机会。

【Where】这个方法通常适用于我们在遇到困境或者挑战时,过度强调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我们无法去解决问题或者走出当下困境的时候,通过这个方法的梳理,我们就可以将“关注圈”缩小为“影响圈”,从而积极地做出“由内而外”的改变,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将自己的关注点从关注圈转移到影响圈的三个步骤。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做一个情景演练。首先请大家仔细听一下我们要演练的场景:
场景:李雷毕业以后一直在教培行业工作,但最近因为“双减”政策的影响,他感觉当下的职业前景大不如前,想跳槽转行,却害怕经验不够,信心不足,感觉很痛苦迷茫,整天精神沮丧,哀叹生不逢时。作为好朋友的韩梅梅决定找他聊聊,引导他多关注自己的影响圈,提升自身的能力,制定有效行动计划,找到自己新的职业方向。
如果你是好朋友韩梅梅,你会怎么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来帮助李雷多关注自己的影响圈,提升自身的能力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两个人互相扮演角色进行演练。时间是10分钟。
大家小组分享完后,我们请一组伙伴现场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分享下。

【案例整理】
韩梅梅:李雷,你最近怎么样啊?
李雷:最近生活上很好,职业上不是特别顺心。因为我是做教育培训行业的,但是最近国家双减政策下来后,我们的职业发展道路就没有之前那么宽了。所以觉得自己的职业前景就没有很大发展,收入有很大影响,就觉得非常沮丧,也很迷茫。我想转行,但是我又没有完全地考虑清楚。所以就感觉兴致不是很高,积极性不强。
韩梅梅:哦,那你就是可以面对挑战的时候,聆听下自己的心声,判断自己的状态,判断下自己担心的原因是什么,自己的关注点在哪里,在哪个圈子。
李雷:嗯。我想你比我工作时间长。我想听听你对我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建议,能走出当下的状态?
韩梅梅:嗯,如果是因为双减政策消极沮丧,沉浸在低沉的气氛中,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差。如果我们能关注自己能够影响的圈子,我们就会有更好的选择。比如说,你现在可以自己看看自己有哪些能力和资源,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其他的工作。
李雷:嗯。
韩梅梅:就是关注影响圈,花被动为主动。比如说,你之前做过培训,你有很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有没有看下相关的工作机会呢?
李雷:就是想去看下我想转行的那个行业,它需要什么能力?我先去慢慢地锻炼自己,不着急一下子跳槽。
韩梅梅:嗯,可以看一下那些行业需要哪些能力,如果能力不够的话,也可以向身边的人咨询。
李雷:好的,那我就先去看看身边正在做我想转行的那个行业。我会更有目标,不会像现在这样像个无头苍蝇乱撞。
韩梅梅:嗯。好的。
李雷:谢谢!


好的,很高兴我们共同学习了如何将关注点从关注圈转移到影响圈的技巧。希望我们多加应用,让我们都可以用积极主动的思考方式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我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