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力》 所属活动: 【NO.127】拆书帮天津北洋分舵拆书练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用开放式问题提升人际关系

开场:

大家好,我是丑丫,原名姚春洁。目前算是全职妈妈,绘本馆合伙人,个人爱好不甚明显,比较随性,还没找到自己很特别的特长,师父说自我介绍好歹来3个标签,所以快些拆到3-3,好再加标签呀!

现场看到有一些新伙伴,所以正式学习之前,首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拆书法和拆书帮。

在这里,拆书并不是把书拆开,而是使用“RIA便签法”即阅读拆页、讲解引导和拆为己用为学习工具,用来让学习者提升能力、解决问题,拆书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从而来规划出具体的运用。

拆书法可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应用就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拆书法应用是要将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从而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的方法。

所以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接下来再来简单介绍一下“拆书帮”。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即拆书帮俱乐部。分舵为非盈利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好了,拆书法和拆书帮的简单介绍就先到这里,接下来是我们本次学习的正式内容了。

这次我选择的学习主题是使用开放式提问,增进日常沟通成效,提升人际关系。给大家带来的拆页选自《提问力》第21页至22页内容,该书作者是赵周老师,李真前辈,邱恩华前辈。拆页已发到各位手中,很短,请大家在2分钟内阅读完成。读完的伙伴请抬头示意我,谢谢。

原文

从本章开始微信上那种令人尴尬的聊天场景中,不难发现,发起聊天者期望的效果是愉快的交流,但尴尬的是,两方都没有进入深度交流的能力(也可能是一方没有这个意愿)。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促进人际关系的提问技巧之一,是就对方比较熟悉的话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开放式问题。

(1)提问的方向是对方熟悉的话题,而不是自己热衷的话题。这样对方才有话好说,有话想说。

(2)提问要具体,不要过于宽泛,问得太宽泛,对方就会感觉无从说起,只能简单概括地回应,然后两人就无话可说了。

(3)要多提开放式问题,因为太多封闭式问题会导致谈话枯燥,对方可能会感觉自己在接受审讯或盘问。而开放式提问不是一两个词就可以回答的,它会令对方感觉到,你对他们说的话很感兴趣,想了解更多。

开放式提问示范

“上次你说你父亲住院了,现在怎么样了?”

“那件事那么难,你是怎么做到的?”

“关于……你最喜欢什么?”

“我有个某方面的困惑,知道你在这方面很有经验,所以想听听你的意见。”

总之,要有区分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的意识,要能刻意扭转只是表达或者只提封闭式问题的习惯。在希望促进人际关系的场景,就对方比较势悉的话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开放式问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到大家都已经完成了阅读,对内容有了初步印象。这部分我们主要是在讲如何进行恰当的开放式提问。那么关于提问,我们可以分为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其中开放式提问的问题就像是一个命题作文,而不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回答者需要思考和解释后才可以给出答案,而不是简单的用“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来回答。

[WHAT]而恰当的开放式提问可以帮助我们进入深度交流,提升人际关系。

[WHY]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有时会陷入沟通怪圈。要么将日常的聊天直接“聊死”,没说两句就无话可说,使氛围冰冷尴尬,要么是在花费了时间“沟通”后发现,彼此还是不清晰对方诉求。这种沟通不仅对工作毫无益处,也使得彼此关系停滞不前甚至可能倒退。作为对话主导者,提出恰当的开放式问题,既可以避免尴尬的沟通氛围,又可以推动谈话内容向着预期的方向进行,进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那么在交流中如何进行恰当的开放式提问呢?

[WHO]我们可以分成三步来做

第一步:提问对方熟悉的话题——提出的问题是对方擅长,至少是熟悉的方向,使对方愿意多说几句,如此还能使对方感受到被尊重,愿意被倾听,建立和谐的沟通氛围。

第二步:提问要具体——给对方一个明确的“点”,让对方轻易的就知道提问者想知道什么。这样方便话题的展开与传递,是对方有说话的“开头”。

第三部:提开放式问题——所提问题具有发散性,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或者可以回答明白的,一定要将所问的内容组织成开放式问题。

[WHERE]这样的提问方式适合于日常的客户沟通,亲子交流,朋友聊天、聚会等时间相对富裕的场景,而不适合用在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正式会议场景和有时间限制的演讲中使用,比如,今天的拆书学习就不太适合,因为不容易把控时间和谈话主题,导致无法控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在书读到这个部分,尤其在提到尴尬的聊天场面时,我瞬间就想到了年前的一次经历。

A1

去年年底(时间),我们本地的大学女同学8个人(人物)做了一次小范围聚会(起因)这个年龄档口,绝大部分同学家中都有“神兽”,有两位还是插孩子上课的功夫,跑来约个会。平日里各自忙碌,难得凑在一起吃个饭聊个天。还都得卡着时间不能“自由”太久。聚在一起,除了甩开娃的轻松感就是可以聊天了。大家可以彼此交流一下生活感悟,工作信息,个人未来规划。

不过女生聚在一起很自然的就聊到了孩子,先生,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不客气的说,都是一副“中年妇女”的模样。

桌上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打算要孩子么?”(有一位同学还没有孩子),“什么时候要老二?”“孩子现在学着什么呢?”……再之后便是吐槽自家老公的“不作为”,其中穿插了各种“训导”。也许是因为许久没见,大家的工作生活都不像之前彼此会有些交集,好在以往的熟悉度是有的,所以初期的聊天也没有什么陌生感。只是之后的话题总是纠缠在八卦和吐槽,说多了又会有一种“怨妇”感,所以没两句气氛就会冷却下来。(经过)

八卦和吐槽的话题容易很快结束,在还没有想到下一个话题之前,大家就会……沉默或者去加入另外一小组的话题。当大家冷下场的时候,我负责的任务就是请大家一起举杯喝酒,喝完吃菜,顺便想想接下来聊点什么。(结果)

在整个聚会上我一般会提的问题是:工作怎么样?最近忙吗?大多说情况下不会再提其他问题,听她们说。过程中既没有引导话题的深入,也没有避免“聊死天”的尴尬。最后感觉,话题聊的不尽兴,对彼此接下来的生活和工作也没有益处,然后对彼此的了解也没因这次聚会而加深。(反思)

所以,基于上次聚会沟通交流的失败经验和反思,我决定接下来首先在工作沟通中使用开放式提问来推进话题深入,从而提升人际关系。

A2

在绘本馆的工作当中,是一定要和家长打交道的。在接下来4月、5月的绘本馆活动时主动与会员家长沟通,提出恰当的开放式问题,了解家长需求,保持客户黏性。(目标)

(一:)首先是找到一个彼此都熟悉的话题

来馆活动时,会员家长一般会有换书的需求,选书的困难是通病,不知道面对这么多书,接下来该读哪些。比如像大朔妈妈每次都会因为不知道该挑哪本书而要我代劳去挑选,在选书过程在可以就这个话题展开交流

(二:)其次要提出问题的具体“点”

依据书的内容形式来提问,喜欢想象力丰富、好玩的书还是喜欢故事性强的书?

(三:)最后是形成发散性问题,进行开放式提问。那么我可以这样来做主动提问:大朔妈妈,大班的宝贝可以多些接触有内在逻辑和故事情节的书了,就是字比较多,你读起来可能时间长些。

这本《巴巴的故事》和上次宝贝借的《大脚丫和水晶鞋》那本有点类似,都是故事性很强的书,上次那本书你们一起共读的感觉如何?宝贝的反应怎么样? (行动)

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大体引导家长说出在共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期望,了解在家庭亲子阅读中,对于这一类绘本共读时,孩子的接受程度,家长的阅读情况。家长的回答除了可以用来推荐适合的书目进行接下来的阅读还可以看到家长的阅读状态和家长对接下来的阅读期望,方便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引导话题深入,以此可以保持持续性的客户黏性。(期待)

结语

以上是我本次拆书活动学习的全部内容:用三步来形成开放式提问,并在沟通中,使用恰当的开放式提问增进日常交流,助力人际关系的提升。

非常感谢大家花费时间来参加我的第一次拆书活动。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前辈和伙伴提出建议和意见,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