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燕郊星火分舵练级场4月第一期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赢得孩子,解决问题

开场:

【总目标】学习者学习完今天这两个片段后,能够学着使用赢得合作的四步骤(澄清)在营造出一个孩子愿意合作的氛围后更好的解决问题(行为),然后用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这四步(澄清)更聚焦的去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行为);让你成为带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手,并想出更多创意型的解决方案。(界定)。

【技能点】学习目标包含了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

【开场】个人介绍和图书介绍

个人介绍:现场的小伙伴们大家好,首先还是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愿意抽出时间陪我拆书晋级。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今天的晋级拆书家黎成昕,大家可以叫解毒,三个标签定位自己,我是HR,家庭教育指导师,正面管教的践行者。

拆书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一下组,便于一会儿讨论,今天人比较少我们就分一组吧

场景法介绍图书:

【场景】前两天孩子用我的刮眉刀划坏了我的笔记本电脑屏幕,这个笔记本我买回来还没到一年,平时用的很少基本像新的一样,我是一个很爱惜东西的人,把我的贵重物品弄成这样当时我就炸了,我大声的对他吼到:“你个败家孩子给我过来,为什么弄坏我的电脑?你知道换一块屏幕多少钱吗?我要剥夺你半年吃零食,买新书的权力作为惩罚!”这时候孩子的身体缩成一团,留着眼泪说,“妈妈,我错了。” 我说,“说错了有用吗?什么问题都能用道歉来解决吗?

【提问】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家遇到过这种情况吗当孩子犯错误是用惩罚、控制来解决问题?

【影响】如果我们总是用要孩子吃点苦头,受惩罚,或者羞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会对孩子的自我价值造成巨大的损伤。

【解决】《正面管教》给出了很多好的方法,可以要我们学习到怎么才能又教育了孩子,又不损伤他们的自我价值,要孩子成长成为自尊自信的人。如果你在日常教育孩子的时候想要创造一个和气的氛围,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想和孩子一起想出出色的有创意的解决问题方法,那你今天可是来对了哦。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以后,学习者能够使用赢得合作的四步骤营造出一个孩子愿意合作的氛围后解决问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面给大家每人2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我刚才发到大家手里的片段一,选自《正面管教》看完请举手示意我。

片段一

当琼斯太太得知自己6岁的儿子杰夫偷了东西以后,她也使用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找了个没人打扰的时间,让杰夫坐到她腿上。然后,她告诉杰夫,她听说他从商店里偷了一袋泡泡糖。(注意,她并没有通过问孩子是否做了什么事而给孩子设圈套”,因为她已经知道孩子做了什么。)随后,她告诉孩子,她上五年级的时候,曾经有一次从商店里偷了一块橡皮;她知道那样做很不应该,心里非常愧疚,所以觉得那样做实在不值得。杰夫辩解道:“反正小店里有那么多泡泡糖。”

琼斯太太引导杰夫讨论店主需要卖多少泡泡糖和其他东西才能挣到足够的钱来付房租、店员工资、仓储积压,以及养家糊口。杰夫承认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她和孩子还讨论了他们多么不喜欢别人来拿走自己家的东西。杰夫发自内心地说自己再也不想偷东西了,并且要去小店为自己偷的泡泡糖付钱。琼斯太太主动要和他一起去,以示道义上的支持。

琼斯太太能够赢得杰夫,是因为她没有指责、羞辱或说教。杰夫不必因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就觉得自己是个坏蛋,而且他愿意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去探讨不再那么做的原因。而且,他能够参与问题的解决——尽管对他来说很尴尬——这对他的未来的行为来说有很有指价值的一堂人生课。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他妈妈造成了一种支持的感觉,而不是指责和辩解。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大家基本上都看完了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互动问题1:原文片段里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什么?

回答: 赢得

【回应与反馈】好的,大家看到了赢得。

【what】文章讲了琼斯太太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和孩子一起弥补了偷泡泡糖的过错。

【why】在友善、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去想弥补错误的方法,可以要孩子在不产生心理抵触的情况下改正错误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我们不是“赢得”孩子而是“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

【易混淆词对比】(赢了和赢得)

“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意味着使孩子成为失败者,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

“赢得”孩子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意味着获得了孩子心甘情愿与你的合作。
【案例对照】

我给大家举5个例子,大家来判断是不是在赢得孩子。

1.孩子觉得英语单词很难,不想背了。妈妈说,“都1个小时了就那几个单词你都背不下来呀?(这个是赢得孩子吗?)

答:(这个是在贬低孩子,属于赢了孩子。)

2、孩子踢球踢碎了领居的玻璃,家长要孩子以后再也不要踢球了。(这个是赢 得孩子吗?)

答:(这个是在惩罚孩子,还是“赢了”孩子。)

3、玩好的玩具再不收起来,我就给你扔掉了(这个是赢得孩子吗?)

答:(威胁孩子,属于赢了孩子)

4、乖孩子你要是写完作业,我就给你买冰淇淋。(这个是赢得孩子吗?)

答:(这个还是在用冰淇淋控制孩子,属于赢了孩子。)

5、你作业都没写完就想玩手机妈妈可以理解,同时妈妈不能答应你。妈妈也有过追剧耽误了学习的经历,我们可以一起讨论怎么样可以有效的管理好手机的使用时间。(这个是赢得孩子吗?)

答:(表达出对孩子的理解,理解同情孩子但是不宽恕孩子,还给孩子举了自己的反例,在好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属于赢得孩子。)

【how】那么,我们赢得孩子合作的4步骤是什么呢?

1、 表达理解:表达出理解孩子的感受。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 同情非宽恕:表达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理解孩子的感受,但不是认可或宽恕孩子的行为。可以告诉孩子,你有过类似的行为,这样效果更好。

3、 告知感受:告知孩子你的感受,可以是你类似行为的感受,也可以是对孩子这件事的感受。真诚友善的进行了前面两部,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的了。

4、 关注解决:问孩子为了避免将来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办法?如果孩子没有想到,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和孩子达成共识。

【where】上述的方法里如果第一步和第二步基础打的很好可以省略第三步哈,这种赢得合作的方法其实不只是适用于孩子,大人也一样适用,谁都希望被尊重,在被尊重理解的情况下在去解决问题,就没有那么多矛盾冲突了。

【举个应用的例子】

我儿子的老师打电话给我说我儿子在学校踢了老师。儿子回来后我询问具体情况,得知是他上课和同学说话,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口,下课的时候老师本来想教育他,结果他去上洗手间不在门口,老师就想要他去办公室罚站,他觉得丢脸就不想去,老师非拉着他去,他就往地上坐,误踢到了老师。可以看出老师一直是想“赢了”孩子。那我应该做的是“赢得”孩子。

1、 表达理解:孩子我可以理解你,你是不是当时觉得在楼道罚站已经很丢人了,去办公室罚站更丢人是吧?

2、 同情非宽容:我很同情理解你的感受,但是我不认可你上课说话和处理老师要求你罚站时你所做的行为。我小的时候也有过一次迟到了被老师罚站的经历。

3、 告知感受:当时我也觉得很丢脸,脸都红了,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后来我再也不敢迟到了。因为我再也不想那么丢脸。虽然我不再迟到了,但是被老师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惩罚的感觉太糟了。

4、关注解决:那为了避免将来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办法?孩子说,“我给老师写一封道歉信,要老师原谅我,并且除了老师允许的发言,不再在课堂上讲话了。下次犯错误我要积极的承认改进。我不激怒老师,老师就不会惩罚我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小剧本】

我们已经学习过赢得孩子合作的四步骤,接下来呢,是我们一个应用环节。

请各位编一个关于赢得孩子合作的小剧本,这个故事发生在未来2周的某个场景里,需要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其中一方在对话中要清晰体现,我们刚刚说起过的赢得孩子的四步骤。5分钟之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你的剧本。大家好好想想你的对话如何体现出你这四步哈。

好,小伙伴先决定好你的具体场景哈,然后在用赢得孩子合作的四步骤编对话形式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逐字稿)

学习者场景:我们家两个孩子有年龄差,有时候喜欢同样的玩具,两个人之间就会有一些摩擦,然后弟弟就总是先哭,一般这个时候我就不自觉的去批评老大,老大就很委屈,觉得明明是轮流的,弟弟不遵守游戏规则。

学习者:(表达理解)刚才妈妈没有问原因弟弟哭了就直接批评了你,想让你让着他,你是不是觉得比较委屈?

孩子:点点头,解释道,“明明都是说好的游戏规则,他不遵守游戏规矩。”

学习者:(同情非宽容)妈妈很理解你的感受,因为弟弟比较小,他规则意识还不是特别的强烈,可能不能够完全的按照你的规则进行?妈妈也是老大,我小的时候有一次跟你舅舅争东西,不小心把你舅舅推到地里屁股扎流血了,我也觉得委屈,本来是带着他玩的好好的,他也是不遵守游戏规则,然后我还挨打了。

学习者:(告知感受)当时我也觉得你姥姥偏心。

学习者:(关注解决)为了避免以后会出现同样的情况,我们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孩子可能说,“如果以后还有这种情况,我就让他几次,但是他一直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时候,我还是要强调要他遵守规则的,或者咱们可以提前告知弟弟,跟他说明规则,怎么玩儿解释一次。或者咱俩玩儿,给他举例演示一下,再给弟弟几次机会,这几次机会弟弟可以不遵守游戏规则。”

拆书家反馈:很好,晁儿分享的这个案例很生动呀。

非常感谢小伙伴们的分享,通过他们的演练,我们学习了怎么才能赢得孩子合作解决问题。那刚才的重点侧重在赢得孩子,创造孩子愿意合作的氛围上,没有侧重对问题的解决上,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下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具体要运用什么方法。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A1量表自测】

在学习今天的第二个拆页内容之前,大家先一起来做评估我们解决孩子犯错的问题时的方式的小测试。

下面的每句话,如果完全符合你的情况,你总是这样的,请打6分;如果完全不符合,你从未这样,打1分;大家根据符合的程度来打分。给大家2分钟左右的时间。

满分30分,你们得了多少分?

得分大于等于22分的小伙伴请举手,你们太棒了啊!你们在解决孩子犯错的问题时已经注意到了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要孩子承担相应的后果,更关注问题的解决。分数在16分到22分之间的小伙伴请举手,你们在这方面做的也很不错哈;得分低于16分的小伙伴,可能之前做的不够好不过也没有关系,我相信今天来到这里的小伙伴都是很爱孩子的,只是我们之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没有更好的方法去处理,我们用的方法可能对孩子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还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要孩子变得叛逆或者讨好,那我下面的拆页,就是专门给大家提供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我们快来一起学习下面的内容吧。

请大家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我刚才发到大家手里的片段二。

片段二:

在五年级一个班的一次班会上,老师让同学们做头脑风暴,对两名因为没有听见。课间上课铃声而迟到的同学讨论逻辑后果,下面学生列出的后果清单。

1.让他们俩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2.让他俩放学后留下,他们上课迟到了几分钟就留几分钟。

3.扣除他俩明天课间休息的时间,他们迟到几分钟就扣除几分钟。

4.取消他俩明天的课间休息。

5.向他们吼叫。

然后,老师要求大家忘掉逻辑后果,为有助于迟到的同学准时回到教室的解决方案做一次头脑风暴。下面是他们列出的解决方案清单:

1.大家可以一起大喊:“打铃啦!”

2.迟到的同学可以在靠近电铃的地方玩。

3.迟到的同学可以注意别人什么时候回教室。

4.把电铃调得更响一些

5.迟到的学生可以选一个好朋友,提醒他们该回教室了。

6.打铃的时候,大家可以拍拍那两个迟到的同学肩膀。

两个清单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前一个不论看上去还是听上去,都更像是惩罚。它关注的是过去,以及让两个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第二个清单则无论看上去还是听上去都更像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它关注的是帮助这两个学生在将来做得更好,其焦点在于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换句话说就是,第一个清单是用来伤人的,第二个是用来帮人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1问:这个片段中上下两部分方法各自都是基于什么前提设计出来的?

答:上面是基于逻辑后果提出的方法,下面是基于问题解决提出的方法。

2.问:如果使用,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个更像惩罚,是伤人的。第二个是真的在解决问题,是帮人的。

【what】

文章通过例举孩子们讨论如何解决两个迟到孩子的问题,要我们直观的看到了基于逻辑后果提出的方法与基于问题解决提出的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要我们体会到了惩罚的伤害,和关注问题解决带来的帮助。

【why】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可以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用合理的方式更好的解决问题,帮助到别人。

【HOW】我们怎么来操作呢,具体的实施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有如下4步:

1. 相关: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本身相关,比如:孩子弄坏了东西就应该想补救的方法,而不是要孩子罚站。

2. 尊重:不要责难,羞辱孩子。比如:给孩子贴冒失鬼,败家子等标签,要孩子去体验痛苦,觉得只有唤起孩子的羞辱心孩子才能不再犯错。

3. 合理:要孩子承担相应的过后,而不要放大或缩小承担后果。

4. 有帮助:想出的方法本身是可以真正解决问题的,有利于孩子成长。

【例子】

上周我的孩子踢球的时候把别人家的玻璃打碎了。 我是这么做得:

1.相关:损坏了别人的东西就应该赔偿,赔偿和损坏玻璃是有相关性的,所以我要孩子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来赔偿给领居。

2.尊重: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责备,羞辱,惩罚,没有让孩子去体验痛苦,而是和孩子商量要如何解决问题。

3.合理:我并没有借题发挥,而是在正常的范围内,要孩子承担该承担的责任。

4.有帮助:事后我们总结了整个事件,孩子知道了因为损坏别人的东西就应该赔偿,自己的承担这个后果,所以以后要选择开阔的地方踢球,他还考虑到了要避开行人,防止伤人等踢球的注意事项。对他都是有帮助的。

【适用边界】其实这个方法并不是只适合教育孩子,在我们做领导管理下属,或朋友犯错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和他们讨论出一套问题的解决办法。你还有可能想出更有创意的解决办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明确解决问题】接下来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今天学习的方法,我们运用微行动学习法来现场解决一个问题,请现场的小伙伴先想一个之前孩子犯错误时候你和孩子解决问题的场景,当时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解决的,有没有用我们学的这四个步骤去做哪?为什么没有这样做?给大家2分钟时间。

拆书家:好,现在谁来给我们分享一个之前孩子犯错误时候没有正确处理的场景。

学习者场景:最近在疫情期间孩子都在家里上网课,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小动作很多,老是自己偷偷的玩,最后功课没学会,不会做作业。然后我就吼他,打他,没收手机,要不就是说教一通。

拆书家:好的,那大家觉得这个问题是否是个典型案例,有没有一起探讨的价值?

学习者这是目前都会遇到的典型案例,值得讨论。

讨论问题本质

1. 好刚刚我们明确了要讨论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用微行动学习法,尝试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经验,讨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启发式问题互相追问?可以问原因?问感受?问过程?问方法?问结果?问优点?问缺点?问责任?等等。时间3分钟,一会请人分享。

原因1:情绪控制:当我们自己有情绪的时候,沟通就成了情绪发泄。

原因2:自动化反应:家庭中固有影响造成的自动化反应。

原因3:不尊重:因为我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拆书家引导:好,我们来看看第一点情绪控制,如果这个错误是你的领导或者是你的客户犯得你会情绪失控,把他劈头盖脸的教育一顿吗?

学习者反馈:那肯定不会,我会想办法控制情绪。

拆书家引导:为什么在领导或客户的时候你能够控制住情绪,和自己孩子的时候你就控制不住情绪了?

学习者反馈:因为和孩子之间地位不平等,不尊重孩子,所以没有去控制情绪。

拆书家引导:好,第二点刚才说到的自动化反应是因为我们的家长就是那么教育我们的,那我们的家长为什么要那么教育我们那?

学习者反馈:思想的原因,我们中国人之前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拆书家引导:对,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是什么?

学习者反馈:不平等不尊重孩子。

拆书家引导:所以说,我们刚才讨论出来的3个原因中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者反馈:我们家长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讨论明确本质】

好,刚才我们大家提出了三个原因,经过讨论得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自动化的反应,其实这两点归根结底都是我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所以本质就是: 我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讨论解决方案

好,现在问题的本质我们都找到了,我们进入讨论解决方案环节,首先用2分钟时间讨论出一个解决目标,大家觉得这个问题解决成什么样子我们就满意了。一会儿请人分享。

学习者目标:在和谐的氛围下,要孩子自己想出解决的方法,能够保证上网课的效果。

现在大家在来讨论一下我们要如何行动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把解决方案的关键词写到便签上。时间5分钟,一会儿请人分享。

【分享讨论结果】

请大家派代表讲解你们的成果。

学习者分享:

在我们和孩子都没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做:

1. 相关: 网课上孩子因为没好好听课不会做作业,告诉孩子我现在比较忙没时间重新给你讲,要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作业问题。

2. 尊重: 我会对孩子说,“妈妈可以理解你,谁的注意力都不可能一直集中,我上课的时候也有过走神的情况,走神了随时拉回来就可以了,妈妈也不会就因为你上课走神没有听到这一部分,不会做作业就批评你,但是以后你要注意这个问题。”

3. 合理:在正常的范围内,要孩子承担没有好好听课的后果。

4. 有帮助:我和孩子一起讨论能想到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她可能会说,“我下课了打电话问我们学习好的同学这些题怎么做。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是录播课我就先暂停,调整一下注意力再继续,直播课我就用手机先录一下重难点,课下再加深印象,还是不会我就问老师。慢慢的逐步养成自觉好好听课的习惯。”

拆书家:好,那这样解决大家满意吗?

学习者:满意。

【回应与反馈】

解决方案:

感谢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给出的解决方案,今天大家提出问题,讨论了问题的本质原因,给出的解决方案给我新的思考和启发,很多都是我以前没有考虑到的,在讨论中,也让我们更深入体会了关注解决问题方法的应用。再次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A2特定任务】

时间问题,今天我们就不在现场进行A2的演练了。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请在未来一两天内,找出你要应用的一个场景,可以是和孩子解决犯的错误,也可以是帮助下属或同事朋友解决问题,都可以。应用关注解决问题这个方法,从而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学会了,体会一下这个方法带给人的帮助。然后把过程以及结果写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对话内容,在微信上反馈给我。我回去收作业哦……

学习者场景:最近因为疫情期间孩子在家里上网课需要手机我就给他了一个,自从那时候起他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开始玩手机,因为这个我没少批评教育他。

学了关注问题解决的方法后我回家就试了试。

学习者:孩子你玩手机耽误了学习,妈妈不惩罚你,但是你以后是不是会承担相应的后果?(相关)

儿子:什么后果?

学习者:长期下去你耽误的课程多了,你就要花更大的力气追赶学习的进度,那个时候会很吃力,如果追赶不上你可能会失去很多更好的学习机会,还可能做不了你想做的工作。你想那样吗?

儿子:妈妈我不想。

学习者:妈妈刚才责怪你了,对你态度不好,妈妈和你道歉,妈妈刚才没有控制好情绪对你吼了。现在我们和解好吗?(尊重)

儿子:好的。

学习者:手机上面的视频,游戏都很容易要人上瘾,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现在爷爷奶奶们也是一样,但是手机也给我们带来了便捷,所有我们要合理的使用手机对不对?(合理)

儿子:是的妈妈。

学习者:那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以后我们要怎么样控制用手机的时间好吗?(有帮助)

儿子:好,孩子说,“妈妈,我只要一拿到手机就控制不住自己了,没有拿手机的时候我就会干别的事,学习,看书,画画,玩-----。我觉得你应该把手机藏起来,只在老师发课程的时候给我,课程上完你就收回去,就像我们上课时候一样,上课给我,下课拿走。”

学习者:好的,那我们就这样说好了,按照老师的课表来,上课我摆脱姥姥发手机,下课要姥姥拿走,需要用手机和老师沟通的时候你再和我说。

儿子:好的,妈妈你不上班的时候多陪我到外面玩玩,也能减少我玩手机的时间。

学习者:好的,儿子我很高兴你能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非常感谢小伙伴们的演练和配合,今天的两个片段,我们分别学习了赢得孩子的合作4步骤和关注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两个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在和气的氛围里讨论出真正帮助别人的好方法。

希望我今天的带拆可以帮助到大家,掌握了这两个关键方法,可以改善和孩子,下属,朋友的关系,让大家在更和气的环境下能有更创意更出色的方式解决问题!

再次感谢大家今天的聆听和配合,我今天的带拆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