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方法》 所属活动: 如何用不伤人的沟通方式,化解冲突。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学会结构化倾听,发起建设性沟通

开场:

【自我介绍+分组】

大家好,我是哈哈,今天我用3个爱好标签介绍自己,爱玩乐高,爱看柯南,爱听故事。因为今天是线上分享,所以待会我这边就会操作分为两组讨论。

依旧先介绍下拆页书籍《沟通的方法》。

【FAB图书介绍】

F:作者,脱不花,一位19岁创业,没上过大学的终身教育公司CEO。这是脱不花“自我追问”出来的一本沟通心法,更是写给大家的职场沟通指南。

A:这是一本得到APP立志要出齐的“职场四大名著”之一。很多人认为沟通是强势主动一方“搞定”弱势被动一方的有限游戏。但是这本书会告诉你,沟通是场无限游戏。

B1:本书一共拆解了18个沟通场景,提供了几百个具体案例和方法,充满了各种具体情境下可以快速调用的小工具。

B2:不同于其他沟通类书籍教你怎么说话,本书在开篇教我们的是沟通要从倾听开始。先听再说,然后把沟通双方的共同目标往具体落实。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会结构化倾听,发起建设性沟通。

接下来将近1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将学习两个片段:

片段1——结构化倾听,学会画三个框,把信息往里装。共识一下学习目标,我们在学习了这个片段之后可以清楚的区分沟通对象在表达的情绪,事实和期待,顺利化解对话冲突。

片段2——建设性沟通三步法,把沟通双方的共同目标落实到具体行动。共识一下学习目标,我们在学习了这个片段之后可以把双方的沟通目标从方案想法,转化出具体行动步骤,找到立即可执行的最小化行动。

总结一下,这两个片段的逻辑顺序,通过片段1的结构化倾听,,我们先学会听话外音,抓到对方需求。进而发起片段2的建设性沟通,找到可执行的最小化行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阅读手上的片段1内容,请读完的小伙伴在评论区扣1。

发现没有?要从一句话里完全听明白对方的意思,其实很困难。你需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经验,对当下的语境有判断,还需要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尤其是听懂对方接下来的期待。

所以,我建议你在学习倾听之前,先调取一下你以前看过的那些福尔摩斯、名侦探柯南之类的记忆,牢记一个意象一一侦探。事实上,别人在表达时,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隐藏一些信息。我们应该像侦探一样倾听,全神贯注,把所有隐藏线索都挖掘出来,攥在手里。

那么,线索怎么找呢?有个很重要的方法,叫结构化倾听。别被这个概念吓住了,我已经帮你把这个大词儿翻译成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就是学会画三个框,把信息往里装,然后你就能看清楚,想明白,做正确。

■结构化倾听

结构化倾听,是指你在接收到对方传达的信息以后,要习惯性地在头脑里画三个框,分别放三件东西:沟通对象的情绪、事实和期待。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时间到,我继续为大家带来分享。

【what】

结构化倾听,其实就是把对方话中的信息按照情绪、事实、期待来分门别类的放置。

【why】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在人际沟通中,“倾听”与“说”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真正有效的沟通就是要从对方提供的有限信息里准确地抓取重点,让耳朵和大脑实现“听话听音”的效果。

【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上我们会认为,我只要听你把话讲完,我就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了。

对于沟通对方而言,你确实是个合格的倾听者,但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需要倾听。

因为如果有人来找你抱怨吐槽,你的倾听可能会让自己成为对方的情绪垃圾桶。这也是倾听和结构化倾听的区别。

结构化倾听,是一种倾听能力,帮你分辨出对方话语中的情绪,事实和期待,节约自己的情绪资源。

【例子】

举个自己的例子,有次刚好在接待个带了亲友团的客户。手上又要帮客户整理资料,嘴巴和脑子又要随时回答亲友团的提问,有点手忙脚乱的。

这时候领导突然给我打电话问:你现在忙不忙?

没来得及过脑子,我张口就说:领导,我现在在给.....要不我待会给您回电话?结果领导“哦”了一声,就把电话挂了。

当下的我,没当回事,等给领导回拨回去之后,领导说,“没什么事,本来有个新任务想让你去跟,看你老是这么忙,我安排其他人了。”听到这,我才意识到,我没有听出领导的情绪和期待。

【how】

在自我案例剖析之前,我们先来看下文段会怎么做。

结构化倾听,我们把对方说的话分成3个框:情绪,事实和期待。来细化一下。

1. 响应情绪

找到路标词。像“总是,老是,经常,每次,永远”这类词,给它定位为“情绪路标词”。

这类词出现的时候就可以放到情绪框,同时要明白对方是在宣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跟他争辩,安抚好情绪。

2. 确认事实

还原4个W。这里也有一些标志词,“我觉得,我判断,我认为”这类从主观推论出发的陈述,很可能不是事实。

我们要做的就是用4W还原实际场景:who(人物)、when(时间)、where(地点)、what(事件)。放到事实框。

3. 明确行动

判断真期待。在前面把情绪和事实装好了之后,就能看清楚对方的期待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的期待翻译成可实施的行动。让对方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也按你的期待做了,请放心。

这样方式的沟通,一定会很顺畅。

【正例变反例】

结合以上步骤,如果运用结构化倾听,我会这样去改进前面的做法:

在领导问我“你现在忙不忙啊?”的时候,可以判断出:

1.情绪:没有传递负面情绪,不用安抚。

2.事实:4W中,who(人物)--领导,when(时间)--现在,where(地点)--电话中,what(事件)--有事情要跟我说。

整合一下就是,领导现在在电话中有事情要跟我说。

3.期待:给予领回应,让他说事情或者安排新任务。

综上,我只需要回答:领导,您请讲。

【where】

这种方法什么时候适用呢?只要你想继续和对方进行顺畅交流的时候,或者想要提升人际交往友好度时都可以。

【异议】

但有些时候,对方只说了一两句话,很难根据这么少的信息画框怎么办?

那我们只要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对方重述一下结构化倾听获得的信息,请对方确认下即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近期有没有因为没听懂对方的话外音而产生误会,或者错失机会的时候?

比如,闺蜜和男友吵架了,声泪俱下的找你吐槽,已经安慰了半小时的你,因为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样的话回答她而头疼时;

比如,刚两天前批评自己的领导突然打电话关心你的工作,并且想要给你安排新任务,惴惴不安的你接了电话,不知道如何回应的时候;类似这些没听懂对方话外音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注意只要说清楚事情的时间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2分钟时间到后,我会把大家移出讨论区,现在开始。

时间到,请丁老师分享一下自己的案例。

举我最近发生的一个例子。近期我发起了一个人生调查,发给了生命中的50个人,问他一个问题。其中有个人回复的大概意思是,之前我承诺的事情,好像没有完成,就是这样一个场景。

【A1+】

感谢丁老师的分享。

如果回到当时,运用结构化倾听:

找到路标词,响应情绪;

还原4个W,确认事实;

判断真期待,明确行动。

你会怎样和对方进行沟通呢?

我们继续请丁老师分享下当时场景下对方语言中的情绪,事实和期待部分,并且分享下你会如何回应对方的情绪,事实和期待。

他说的事实是,我3年前答应他的一个事情没有做到,但是他没有具体说是什么事情。推测了他的情绪是抱怨,埋怨我。期待是希望能够履行我的承诺。

针对这个问题之后,我了解了一下,我回复了他。首先我是个信守承诺的人,但是人总是会有遗忘的时候,如果有遗忘,请他及时的反馈给我,到底我3年前哪件事情答应他没有完成。

一方面安抚他的情绪,告诉他我会信守承诺。其次,回溯他三年前他到底哪件事情答应了没有做。最后,陈述了期待,如果确实是我忘记了,我会继续履行当时的承诺。

感谢丁老师的分享。

刚才我们已经通过片段一——结构化倾听,已经听懂了对方的话外音,知道了对方心里的期待,抓到了对方的需求。

那接下来,通过我们第二部分内容——建设性沟通三步法,就可以把对方的期待和需求从方案想法层面转化出具体行动步骤,找到立即可执行的最小化行动。

把彼此的沟通目标往具体行动落实一点,问题解决一点。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手上的片段2内容,请读完的小伙伴在评论区扣1。

通过一则案例来看。

我们公司有一个叫作企业服务部的部门,这个部门的工作,简单来说是对企业端( toB )销售,说服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源批量米购得到 App 的课程,给员工做内部培训。了解 toB 销售流程的话,你应该知道它的沟通特别漫长:客户不光要了解得到 App ,了解课程和学习方式,还要评估自己的员工到底需不需要课程,需要哪些课程,评估完后还要领导签字批准等。所以,从最初建立联络到完成销售,经常要花费一年半载的时间。

可以想见,这种长程合作对沟通的要求非常高一一拿开放性来说,要不断跟客户扩大共识,减少彼此的认知盲区。以目标感为例,要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方案,并且让他们认可。当然,二者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建设性一沟通导向行动,让对方拍板。

假设你是我们企业服务部的同事,你会怎么说服客户签约呢?

我的同事在介绍方案以后,会见机发起“最小化行动”,告诉客户:“咱一边评估着,一边先推进点儿工作。你们人力资源部多少人?让你们全公司试用课程,这我做不到,但是给人力资源部试用,我是有权限的。我选了五门课程,你们试听一下,看这五门课程哪门最适合你们公司。”这么一句话,双方关注的焦点就从“这个项目要不要做”转变为“选哪一门课更合适”,沟通也从想法评估进入行动层面,销售成交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当然,如果对方还没有下定决心签约,我的同事也不会叫停手上的动作。他们会在接下来的沟通里拆解可持续的行动阶梯:“下一步,我会为您汇总一份您部门的学习数据报告,基于此设计一套专属学习方案,再来向您汇报。”

这么做是为了让客户在你设计好的路径上不断前进。每个行动阶梯,都是你再次发起沟通的好机会。哪怕你推荐的五门课程都不合适,没关系,还会有新的课程持续开发出来。只要你和客户的沟通不关闭,你就可以不断“拾级而上”。而且,你没多做一个动作,对方拒绝你的心理成本就会更高一点,因为对方同样在付出行动,销售方案里也凝聚着他的心血。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时间到,我继续为大家带来分享。

【what】

建设性,是一项把沟通导向行动的能力。只要是可以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沟通,都可以叫做建设性沟通。比如,把问题解决一点的沟通,把共同目标往具体操作上落实一点的沟通。

【why】

因为沟通的最终目的是双赢。建设性沟通的作用就是要是把“理论”的想法转化成“落地”的实践。

【不这么做的坏处】

其实,建设性每个人心里都有,但还处于模糊的概念。只要当你进入这场沟通,就代表着有推进事情发展意图。不过,更多时候,我们的下意识会让我们使用些负面词汇。比如,“烦死了”,“钱不够”,“时间不够”,“没意思”等。

而这些词语的出现,除了传递负面情绪,对推进问题的解决,项目的前进并没有任何的帮助,甚至会造成沟通冲突,影响人际关系。

【例子】

文段给我们很好的展示了一个to B端的例子,为了更好的帮助伙伴们的理解,也更贴近伙伴们的生活实际,接下来我们意译一个to C端的例子。

之前做销售的时候,意向客户大部分都是需要自己在展厅中获取。

有一次,我关注到一个客户在一款产品前看了很久,在了解对方需求之后,加了微信,也推荐了几款更适合对方的产品。一个小时之后,收到了客户的反馈信息,说,太贵了,我再看看。

因为我收到信息的时候,手上刚好在忙着另一个客户事情,看了一眼就把手机放一边了,内心os是,“现在在忙,晚点再回”。

但是等到想起来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是3天后了。那时就赶紧联系了客户,结果客户说,在前一天已经在另一家门店下单了,就是我推荐的其中一款产品,成交价格也没有比我的报价低很多。

听到这个结果,瞬间感觉自己从头凉到了脚。

对比文段,同为产品类销售,批量采购,客单价较高,都需要和客户建立持续沟通。从建立联络到完成销售,都需要从获取联系方式,了解客户需求,方案选择与修正等等过程,这些都是和客户进行的阶梯式深入的建设性沟通。

【how】

在自我案例剖析之前,我们先来看下文段会怎么做。

有3个关键行动,最小化行动,持续跟进,即时反馈。针对这3步,我们细化一下具体步骤:

1.最小化行动

在这一步,我们把“我想”的层面转化到“我要”的行动方案层面,并且需要找到不需要消耗意志力的可执行最小化行动。

就像文段中的同事引导,问题从“这个项目要不要做”转变为“选哪一门更合适”。

同时,这里也有两个小技巧。

如果你没有话语权,是个旁听的角色,那就成为那个“拿起马克笔的人”。

马克笔——可以是会议时抓起马克笔,在白板上做记录的动作。也可以是单独沟通时,同对方就沟通内容做再次共识的动作。

如果你有一定的话语权,那就记得请说这句话,“来,我们抓抓落实。”

2.持续跟进

这一步,我们把“我要”的层面转化到了“我来”的行动层面,意味着我们要把行动拆解成一层层持续向上的阶梯。

就像文段中的同事引导,问题从“选哪一门更合适”又转变为“设计专属学习方案”。

同时,这里也有两个小技巧。

如果你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那就请记得说这句话,“请您再给我提点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用了这句话,那请万分重视对方的要求,因为这样的回合多了,他会觉得你很懂他。

如果你已根据对方需求有大致方案时,拆解方案时要注意转移关注焦点。把“我要不要选你”转化成“我要选择哪个方案”。

因为你每多做一个动作,对方拒绝你的心理成本会更高些。

3.及时反馈

不断反馈,及时调整。

在这里,文段中的同事基于客户的不断信息反馈,就有了不断的沟通机会。

建设性沟通的关键,是抓行动与落实。不断反馈,让对方对接下来每一步都有掌控感。及时调整,把对对方的承诺看得特别重要,这样双方才能形成行动共同体。

【反例变正例】

如果回到之前的场景,运用建设性沟通三步法,我会做如下改进:

在关注到客户关注这款产品很久之后,我会主动上前了解和对方建立沟通,了解需求做展厅现场产品推荐之后,会在客户离开前加微信,然后定时闹钟一小时,给客户发方案。

然后,发送完方案后,会这么说,“,说,“您好,刚刚跟您聊了这么久,也知道了您最看重的是......为此,我特意花了一个小时时间给您制定了您的专属方案,特别推荐您看下方案二,看完有任何不满意的随时联系我,给我提提要求哦”。

只要客户开口了,顺势捡起要求,说:好的,您的要求我收到了。我们马上落实,然后和您约个时间,再向您汇报一次。

这样,我就有了下次见面的机会。

最后见面时,我会说:您上次给我提的要求,我落实了一下,情况是这样的......说完之后,再补充一句,“您再给我提提要求吧?”

不断让对方看到你的付出,拒绝的成本心理就会更高。

【where】

这个方法什么时候可以使用呢?只要这件事不是自己一个人能独立做主完成的情况下,都是可以适用的。包括平级间,上下级间。

【异议】

会不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有人借着提需求跟我狮子大开口,提些不合理的要求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明白,对方的需求不是我们问了才有,是他本身就有的。

而且,对方有问题,有需求才是成交的前奏。当然,对方什么都不提,也就只能说明他没有合作意愿,确实不用浪费时间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就是我们场景演练的时间。虽然你可能不能马上游刃有余,但可以初步感受下建设性沟通带来的好处。给大家设计了这样的场景:

有一天,客户向木作销售小杨提要求,“你提供的这个全屋定制方案从样式到材质使用都蛮吸引我的,还是进口的,就是价格太贵了。这样方案材料都不变,你给我打个6折”小杨一听,这要求就不合理,因为物价在上涨,六折估计要亏本。但如果直接回复说不行,又怕自己太强硬客户跑了;说行,自己又担心要亏本。如果你是小杨,运用建设性沟通,你会怎么回答客户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演练,一位扮演客户,一位扮演小杨,8分钟后,我将会请一对伙伴来进行展示。

好的,时间到,请张老师和郑老师来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解决小杨的问题的。

第一步,

客户(张老师):你这个方案看着还可以,但是价格太贵了,我不能接受。

小杨(郑老师):好的,丹丹这样,你看我们微信也有,我再回去核算一下方案,稍后晚点回复你。

第二步,持续跟进

小杨(郑老师):丹丹老师,这个是我们所有成本核算出来的价格,您看一下。

客户(张老师):我关心这个价格你能不能再给我降降。

小杨(郑老师):我们这些东西,包含了我们这么多的服务和优质材料,对不对?那除了价格之外,丹丹老师您还有什么需求吗?

客户(张老师):你这个细节做得还是蛮到位的,但你这个成本这么高,我也没办法和我的老板交代,采购方面我要和领导层沟通,我一个人拍不板。你再多给我讲讲细节的。

小杨(郑老师):这样,现有的我们都是用的进口的,我再给你换一个方案,国内材质,但是品质可以达到进口要求的,我再给你另一个报价。两份报价,您对比选择一下。您看怎么样?

客户(张老师):这个可以。

小杨(郑老师):那我明天报价出来后,我明天再跟你联系,反正一切都听你的,怎么样?

客户(张老师):嗯,可以。

感谢张老师和郑老师的精彩演绎。

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的一周或者一个月内,有没有用到建设性沟通三步法的地方?

比如,想约一个迟迟约不上的客户的时候;

比如,因为疫情隔离家中的同事进度缓慢,影响到下一环节你的时候;

比如,假期中需要制定有孩子认可度的假期计划的时候。

类似这样需要发起建设性沟通的情境,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先思考一下,在身边找张纸或者在聊天区记录下来。

好的,时间到,接下来请在小组内分享,你会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8分钟时间,现在开始。

时间到,继续请张老师分享下你的问题和预备的解决方案。

张老师:之前听到有位老师家里小孩在背三字经,回来后就憧憬着和儿子每天背一句论语或者三字经啥的,这个事情想跟他达成共识,落实下来。最好是成为一种氛围的营造,不是强制性的。

哈哈:如果根据刚刚学到的建设性沟通三步法,会怎么来推进这个事情呢?

张老师:我和老公已经达成了共识,主要是儿子。第一步的最小化行动就是我们给儿子营造了一个氛围,让他当老师,我们当学生。这样互换角色,游戏化场景。

第二步,持续跟进。做每日学习跟进表。

第三步,及时反馈。如果孩子表现好,及时奖励他小红花。

好的,感谢张老师的分享,也让我学到了一招。

最后,我们总结下今天学习的内容:

片段1结构化倾听,它的三个框分别是,情绪,事实和期待。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路标词,响应情绪;还原4个W,确认事实;判断真期待,明确行动。

建设性沟通的三步法,分别是找到最小化行动;持续跟进;即时反馈。

相信你已经感受到结构化倾听和建设性沟通的魅力了,也找到运用他们的门道了,希望它能成为你解决问题的一个小工具。以上是我今天的全部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感谢大家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