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Jenny老师,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园长妈妈;户外爱好者;晋级中的拆书家。今天我给大家拆解的书籍是《断舍离》,今天的主题是“摆脱‘舍不得’的心魔执念,轻松断舍离”。
【事件】大家生活中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 当房屋居住了一年,几年,几十年,我们会发现家里物品越堆越多,空间越来越小且越来越乱,你有一天终于下等决心收拾一番,把没用的东西扔掉。可是当你真正去清理时候,发现很多东西虽然没用可是真舍不得丢,比如不会再骑的旧自行车,早已被淘汰的手机和mp3,衣柜里五年前的裙子,十年前的T恤,书架上放了多年还没有看完的书。
【学习者互动】 各位小伙伴有遇到过这种情景吗?这些东西也许都没有坏,所以在想要扔掉的它们的时候,你总觉得它们还是有用的。
【提问】我相信大家都很喜欢舒适整洁的房间,都知道应该将破烂扔掉,可是为什么会有明明想扔却又扔不掉的东西呢?
【学习者互动】 各位认为舍不得的理由是什么? 因为可惜,因为没时间,因为有感情等等。 理由看上去很多,本质只有一个,就是我们内心的执念。
【影响】如果一件东西你用不着,不喜欢,那么不管它价钱是多少,它对你来说都是没用的累赘,如果你还勉强去适应它,就变成了“为物所累”,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只能与破烂为伴,只能过这种杂乱拥挤的生活。
【解决】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今天的这本书《断舍离》就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帮你解决断不了、舍不掉、离不开的难题,过上简单精致的生活。今天的这个片段主题就是当我们遇到“舍不得”的难题的时候,通过判断垃圾、处置垃圾、自我鼓励的方法,让人们回顾觉察自己的内心,最终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果断“舍”和“离”,轻而易举地清理掉垃圾。
我想先邀请大家做一套自测题: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表示很不符合,6表示非常符合)
解释自测题(I):
刚刚的自测题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面对废旧物品时的心理状态。6分以下的伙伴请举,7-12分的请举手,13分以上的请举手。
6分以下的伙伴处理废旧物品的能力很强,希望以后能听到你们的宝贵经验。
7-12分,说明你对废旧物品的处理能力有上升的空间。
13分以上的伙伴,你还不太擅长处理废旧物品,今天的线上拆书你来值了。
下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一个拆页,阅读完后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总而言之,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因此要采取的行动是……
断=等于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达到这样的状态。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和单纯的扫除收拾不一样,并不是以“很可惜呀”,“还能用啊”,“不能用了吗?"等等来作为虑的重点,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换句话说,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用,所以要留下来,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重要,主语永远都是自己,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现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需的物品,通过这个过程,你可以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如此一来,不仅是居住环境,就连整个人的心灵都轻松舒畅了。
到今天为止,我已经以断舍离为主题做了近8年的讲座,亲眼所见的令人生出现加速度变化的学员已经也不计其数了,他们所做的事,看起来只不过是一个劲儿的扔掉没有用的东西而已,然而断舍离的不可思议之处,就在于它会带来的行为的改观,有时候甚至会让人生出现重大的转折,换工作迁居,搬家,结婚,离婚,再婚等等,这简直就像是打开了盖子,把不知不觉间封存起来的内在力量释放出来了一样,也像是制造一个契机,让每个人都能够回归原本的人生态度,还像是点燃了可以让人的生命炙热燃烧的导火线,也就是像扣动了扳机似的,这就是断舍离的有趣之处。
【学习者互动】
原文片段中,对于收拾的概念,跟你平常理解的收拾,例如整理/扫除一样吗?
学习者:不一样,和我理解的完全不一样。
是的,作者对于收拾的定义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舍弃不必要的物品的一项工作。而我们平常所说的整理术的收拾是整理、整顿、扫除的意思。比如办公桌或房间太乱了,我们会说需要收拾一下,仅仅是把物品归类,摆放整齐,然后进行打扫而已。
在断舍离收拾的过程中,作者提到了两个维度,一个是关系轴,一个是时间轴,大家回原文找一找,关系轴是以谁为中心呢?
学习者:以自己为中心
时间轴是什么时间?
学习者:时间轴是现在。
对!断舍离中的收拾,要着眼于当下,以及自己是否真正需要。筛选出必要的,舍弃不必要的。
你有没有过一件东西,你也觉得它用不着了,却还是留了下来?
学习者:有。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这个舍弃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也需要很大的魄力。
【why】为什么许多物品明明已经是垃圾了,可我们还是留下它?是因为内心附加在物品之上的想法也就是执念。比如,这个物品当初很贵;它当初来之不易;它还能用;它储存着我的回忆等等,诸多执念决定了这些垃圾留下来占据我们的生活空间,影响了我们的心情。
【How】那么该如何摆脱“舍不得”的执念呢?建议采用脱离“舍不得”执念的“十二字箴言”。
第一步,判断垃圾
判断一个物品是不是垃圾,关键点有两个:主角是我,时间是当下。
思考问句是:我当下需要它吗?我现在喜欢它吗?它适合我吗?
如果我现在不喜欢、不需要,那么它就是垃圾。
而我们平时错误的思考方式是:这个物品很贵,很新,将来可能有用。把物品作为主语了时间放在了将来。所以导致垃圾留下来。
第二步,处置垃圾
当我们判定这个物品是垃圾后,“舍不得”执念依然会跳出来阻碍我们把它们清理出家门。如何摆脱扔掉物品的内疚感呢?也不一定都非要扔进垃圾桶处决,我们还可以为它找个合适的去处,内心与物品做郑重的道别。如果东西没用完,或者还挺新,我们可以送人、卖掉、捐赠;如果东西已经很旧,但是已经不用了,我们对物品表示感谢“谢谢你的贡献,谢谢你的陪伴,我现在有更好的物品陪伴”,然后说“再见”。
第三步,自我鼓励
体会一下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了自己的那种感觉。并鼓励自己说:我很爱我自己,我值得拥有更美好的东西。
为了帮大家更好的理解这“十二字箴言”如何用,我下面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举例说明】
上周末的时候,收拾家里,收拾鞋柜的时候,意外发现鞋柜竟然满满当当放不下了,看了一下鞋子的种类,有四五双是多年以前买的高跟鞋,其中有两双甚至还是2013年的鞋了,然而因为工作原因以及我是扁平足的原因,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穿高跟鞋了,现在穿的都是舒服的运动鞋为主,而且总逮着两双舒服的一直穿。我在想,为什么我明明只穿这两双运动鞋,却还在留着那些已经很多年不穿的高跟鞋了呢?因为我当时的出发点是这个高跟鞋还很新,万一我哪天有场合需要了呢。对,这就是问题的症结,这是我对物品的深深地执念。我把物品当作主角,我把时间指向了未来某一天,而不是关注当下。
当我运用了脱离执念的“十二字箴言”,顺利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一步,判断垃圾。我把主角换成我自己,把时间轴关注到当下。运用这个问句:我当下喜欢它吗?需要它吗?很简单,我当下不需要它了,由此判断它就是垃圾。
第二步,处理垃圾。它是垃圾但依然可以物尽其用,我决定把它捐赠。当我把它放入捐赠箱时,内心默默地说:谢谢你的陪伴,谢谢你。
第三步,自我鼓励。我很爱我自己,我值得拥有更好的东西!
当我完成这三个步骤以后内心感觉特别轻松。结果一鼓作气,整理了两大包衣服、鞋子打包放进小区捐赠箱,家里一下子宽敞了起来,而且我一下子轻松了不少,心情也跟着舒畅了起来。
【预防异议】听到这里,可能会有小伙伴产生疑问,我自己实在舍不得,下不了手怎么办?比如小时候看过的书,用了很多年的皮包,我让别人来帮我扔行不?答案是不行,收拾的目的不是扔这个动作,而是通过整理我们跟物品的当下的关系,来提高对身边物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意识,提升我们的判断力,这也是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过程,所以一定要自己去亲身体验这个过程。
【适用边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适用于很多地方,比如用不上的东西,一些无用的社交,一些心头杂念,一些坏习惯。而对于刚刚接触断舍离的我们来说,建议选择物品的时候从身边的日常生活物品开始,选择范围也建议从类似一个卡包、一个抽屉这样的局部开始,在践行断舍离的过程中不断精进,再去扩大范围。
【应用+现场展示】
【A3】通过我的讲解,为了让大家学以致用,请各位伙伴在现场做一下的脱离“舍不得”心魔执念的演练,两人一组。
请各位想象一下你正经历下面的场景,然后根据今天所学方法进行一场断舍离演练。请各位听好:你是小王,本周末大扫除的时候,发现橱柜里还有一套三年前买家电时商家赠送的一套茶具,至今还没有开封,占了一个橱柜,但是家里人觉得扔了多可惜啊,想着万一哪天家里来客人了,能用上这套茶具呢?这个时候你想起了今天学习的内容,你会怎么运用脱离执念“十二字箴言“进行一次断舍离,对这个一直没派上用场的赠品茶具进行处理呢?我们来重申一下“十二字箴言”:第一,判断垃圾,当下的我还喜不喜欢,需不需要?第二,处理垃圾,扔?赠?捐?第三,自我鼓励,我爱我自己,我值得拥有更好的。
请大家角色扮演一下刚刚的场景,以及得出最后的处理结果。时间4分钟。稍后我会邀请一组小伙伴与大家分享。
【学习者角色扮演】:
悠然:这个话题对于我特别有感触,我跟我婆婆之间就会经常遇到关于扔不扔的问题。
(悠然扮演:小王 薇薇扮演:婆婆)
悠然:这个茶具扔了吧,在咱家这么多年了,也没用上。
薇薇:扔了多可惜啊,还挺好的呢。
悠然:既然我们这么多年都没用上,现在也不用,以后也不会再用了 ,所以它对我们没有用处,而且既然是赠的反正咱们也没花钱,也不可惜,我们不如把它送给别人吧,等以后真正需要的时候再买一套好的。
(拆书家出面提醒:第三步自我鼓励。)
悠然:我很爱我自己,我值得拥有更好的茶具。
薇薇:行,听你们年轻人的。
拆书家:所以这套赠品茶具的处置结果是?
悠然:送人
【拆书家点评反馈】刚才用了脱离“舍不得”执念的十二字箴言,你想象一下当你对多年也用不上的东西进行了断舍离,你是否觉得轻松了不少?
分享者悠然:是的,变得轻松了不少。
【A2】(1分钟)
接下来我给各位伙伴布置一个作业,请你回去后,用今天所学的脱离“舍不得”执念的十二字箴言,选择自己的家里衣柜、书房、办公室桌面、电脑甚至是自己的一个抽屉进行一次彻底的断舍离,目标是丢弃自己自己不用的物品。
要求:1、记录你断舍离的内心过程;2、分享你的最终的结果。将以上记录星期五前发到我们今天的拆书群里或私信给我。
【学习者作业反馈】:
学习者思无老师的作业:快换季了,我正好整理一下衣柜,把当季衣服掏出来,我衣柜中的物品有以下:
夏天的背心,有一些是我去年老穿的,品质好而且舒服。有一些已经好几年了,很旧,但我一直没扔,其中有两件新的,一直没穿过的T恤,当时买一赠一时入手的,还有大学时候的军训服,以前一直舍不得扔。
我按照“十二字箴言”对我的衣柜进行收拾,具体按三个步骤一步步问自己:
第一步:判断垃圾
这里面哪些是我今年还喜欢的,还需要的?经过筛选,我留了了常穿的且质量较好的,那几件很旧的去年也没有穿的我就判定为垃圾类;大学时的军训服,也没啥用了,我现在穿不着了,也可以判定为垃圾类。那两件的T恤去年一直没穿过,因为有点瘦了,今年也可能穿不上,所以也判定为垃圾。
第二步:处置垃圾
需要扔的:那两件很旧的背心、大学时的军训服装扔进小区衣物回收箱
需要转赠的:全新的、一直没穿的T恤拿回老家留着老人干活的时候穿
第三步:自我鼓励
我很爱我自己,我值得拥有更好的,今年夏天,我如果需要买夏装的话,我决定不买促销的廉价货了,只买耐穿经看得,品质好的。处理完衣柜之后,我觉得轻松不少,心情也跟着舒畅了。
【结束语】清理房间的过程也是你整理内心的过程,你的生活环境,很大程度上就是你内心的折射,清理掉一些家里用不上的东西,处理看得见的东西,改变看不见的内心世界,该扔的时候果断地扔。总之,扔掉垃圾和累赘,扔掉噬人的负能量,别让生活,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