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参加北洋分舵的拆书练级活动。我是一级拆书家高宇,今天要挑战的拆书级别是2-3。
我的分享主题是:用“十层纸 ”模型助你远离职场EMO。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的现场学习后,当你在工作中再次陷入负情绪时,可以通过简单的“十-层-纸”模型,将关注事项转入自己能控制的影响圈范围内并采取行动,最终彻底摆脱负面情绪,在职场上步步为赢。
在正式开始之前,先进行一下分组方便后面的环节。请我左手边自动为一组,右手边为一组。
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摘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
【F】这本书无疑是一本红遍全球的经典畅销书,在美国, 这本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它的作者是史蒂芬·柯维博士曾被《时代周刊》列为25位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
【A】作者在书中不仅总结了七个高效能习惯,并且详细的描述出其中的原理、行动步骤等。对比其他同类书籍,该书通俗且落地,能让读者快速把书中的知识学以致用。甚至普京总统都推荐过这本书。
【B】如果你也想要通过建立高效能习惯,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得到进化。或者想要解决当下生活与工作迷茫低效、没有目标、焦虑悲观等问题。就可以翻开这本书了(B1)。今天的拆页,页将教会你如果通过关注自己能影响的事情,去改善负面情绪,最终去实现自己的目标(B2)。
下面给大家2分钟阅读手中的拆页,阅读完毕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选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P 97-98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 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子,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时间到,我看到所小伙伴都已经阅读完毕了。
这段内容主要分享了关于关注圈和影响圈的话题。关注圈是指在工作中你会留意或者关注的事项。而影响圈是指在这其中你可以控制并影响结果的事项。作者建议我们关注影响圈的事情。
在职场中你一定见到很多人,他们会抱怨客户的态度,吐槽老板不公平,嫌弃下属不给力等。这些事情会让他们感到EMO,甚至会长时间被困扰。那么如何调整这样的负面状态,让我们将精力投入到自己可以影响结果的事件上呢?
我们可以通过“十(识)-层-纸(执)”模型去解决。
十,谐音识别得识字,代表识别问题;在当下的负面情绪中,识别自己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明确造成负面情绪的具体事件。比如报名公司内部竞聘的人会焦虑竞聘失败,担心自己会丢人。
层,代表归类圈层;判断当下遇见的问题是归类到关注圈还是影响圈。那么担心内部竞聘失败属于关注圈的事情。因为竞聘结果不确定,但是我们可以去做充分的准备,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纸,谐音执行的执字,代表专注执行;按照梳理出的属于影响圈范畴的事件,去制定行动计划并专注执行。比如我们确认了自己可以充分的准备竞聘,那就制定一套完整的计划,并去专注的执行每一步骤就可以了。而这其实也是解决担心竞聘失败最好的办法。
在UVCA时代,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遇见被情绪所困的情况。这种状态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也可能造成拖延,甚至会影响个人绩效表现。那么掌握一个比较简单易操作的模型就显得非常重要。
分享一个我自己的经历。在准备拆书稿这周,我帮一个朋友利用这个模型调整了在职场中的负面情绪。
这个朋友在公司工作了六年,整体工作业绩是可圈可点的,跨部门的同事也都比较认可他的为人。可是一次偶然机会他听说,在部门经理心里自己并不是下一位升职的人选,这与他的判断不符,所以很郁闷,觉得工作失去了动力。于是他想干脆就离职吧,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什么合适的好机会。
如果是以前的我,我可能就简单的劝说他想开点之类的,现在学了“十层纸“模型,我有更好的帮助朋友的方法了。
在不考虑他听来的信息准确度的前提下,我带领他按照模型梳理了当下状况:
一、识别问题:主要遇见两个问题,领导心中不认为他是下一个升职人选和他想换工作没有合适的机会。
二、归类圈层:这两个问题都属于关注圈的事情,而他可以调整情绪,去关注影响圈中,考虑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自己在公司中的可见性。
三、专注执行:针对如何提升自己能力和可见性,去制定对应的行动计划,并去专注执行。这样就有机会让经理调整关于升职人选的观点,同时当工作机会出现时也能顺利应聘成功。
通过梳理,朋友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具体行动,焦虑彷徨的负面情绪也渐渐得到缓解。
讲到这里,有人可能还会担心自己做不到。其实只要你愿意调整自己这种类似“被害者“思维,每次遇到问题能思考圈层和最终行动计划,然后勤加练习,这种积极的思维就会植入你的骨子里并最终改善你的工作和生活。因为人的脑子很难专注一起做两件事情。
这个模型适用于当人们遭遇具体事件并造成负面情绪时,可以用来调整情绪,更重要的是把我们带入具体执行的行动方案,最终解决问题。
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下来,我们现场实践一下刚刚分享的“十层纸“模型。请各位根据我分享的背景和问题,设计一段情景表演。
主人公小宇是一家民企的HR部门培训主管。每年第一季度都是他最忙的适合,因为要根据公司战略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以确保支持公司的发展。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公司把培训预算减掉了二分之一,但是老板要求HR推行培养高潜人才的项目。对此他觉得无比焦虑,认为这是个不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请你以小宇好朋友的身份,利用刚刚学到的模型,与他进行一次交谈,帮助小宇调整情绪,将注意力拉回到影响圈内,并制行动计划。请小组内讨论确定对话内容,编写一段小剧本,同时选出两位演员。我们随后请两组分别到台前表演一下。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讨论并成稿。
学习者案例记录:
任老师:小宇,我看你最近怎么总哀声叹气的呢
齐老师:哎,最近特别烦。
任老师:烦啥呢,跟姐说说
齐老师:疫情影响,公司把培训预算砍了一半,但是活还比去年增加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做了,太烦了。
任老师:能理解,咱现在疫情和培训预算减半这个问题,这两个你现在能影响结果吗?(识别问题)
齐老师:这两件事还真是,我在乎,但是都没有办法改结果,我们领导铁了心了。(识别圈层)
任老师:那你现在只能去考虑如何实施老板安排的培训任务了是吧
齐老师:是这样的,这个我或许还能做点什么。
任老师:想想最容易实现的第一步是什么。(专注执行)
齐老师:我可以去群里问问同行的建议,然后根据我们公司情况调整下。
任老师:好的,你现在有了第一步抓手了,情绪好点了吗
齐老师:不那么烦了,谢任老师。
感谢大家的分享,你们已经知道如何运用这个模型变身成积极主动的人。积极主动也是实现后续六个习惯的重要一个习惯。愿大家积极实践,最终成为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人。今天分享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