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Jenny老师,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园长妈妈;户外爱好者;晋级中的拆书家。今天我给大家拆解的书籍是《断舍离》,今天的主题是“给生活做减法,从断舍式收拾法开始”。
【事件】
下面这些场景是否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
有句俗话叫“破家值万贯”,老一辈人就教导过我们要勤俭持家。于是,常常家里到处摆放得满满当当、衣柜满满当当、厨房满满当当,比如孩子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结婚时候的礼服、用过的旧手机,想清理,但是拿起来的时候又觉得哪个都舍不得扔。家里的旧物一直在,新物还在不停地进来,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堆的到处都是,就算添置了新的柜子、收纳箱,还是很快就被塞满。
【提问】
我们经常会疑惑,面对家里堆积的越来越多的东西的情境,想找最需要的东西总是大海捞针一般,当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是把东西分类收纳起来,还是下决心扔一波?
【影响】
我们分类收纳起来放进整理箱,东西并没有减少,等再翻箱倒柜找的时候又会让家里越来越乱,增加收拾的工作量,分类整理看起来起到了效果,但是好多根本用不到的东西却依然占据着家里的空间。扔扔扔,再买买买,看起来旧的东西是走了,但是新的东西又开始囤积起来,为了扔而扔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它最终还是一个恶性循环。
【解决】
那有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日本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这本书中,提到一个方法就是断舍离的收拾法。《断舍离》这本书中提出了新的思路,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筛选出当下适合自己的物品,改变家居环境,改善生活面貌。学习了今天的片段,在想要收拾家的时候,学习者能够按照“断舍离收拾法”(澄清),果断在扔与不扔之间下决断,扔掉(行为)那些不需要的(界定)旧有物品。好,我们现在就开始一起学习这种神奇的断舍离式收拾法。
下面给大家1-2分钟的时间阅读第一个拆页,阅读完后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一旦了解了它的机制,你就能在瞬间燃起斗志,下定决心大干一场。因此,我非常有必要先说明断舍离的含义。
平日里,我们想把房间整理干净,一般会从哪里下手呢?想到要整理房间,我们脑子里浮现的往往会是整理、整顿、扫除(扫、擦、刷)这些词。需要注意一点,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收拾,和“整理、整顿”有一种微妙的差异。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能体会到两者之间的这种微妙差异。
在断舍离里,收拾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里,我必须首先明确给出收拾的定义。
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我们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
已经有小伙伴阅读完啦,好,请把注意力回到我这里。
【讲解概念】原文中提到了收拾,整理这些词语,好像我们并不陌生,大家觉得一般什么时候我们会用到这些词语?或者大家理解的收拾整理是什么意思呢?
学习者回答:大扫除、扔垃圾、摆整齐。
没错,大部分情况下,日常收拾只是把物品归置好、摆放整齐,不过是把东西改变一下形态,换个地方存放而已,却从不考虑这个物品跟我有没有实际关系,我当下是否需要,那原文中给到我们的【断舍离式收拾法】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收拾是一个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其中有两个维度分别是什么呢?对,关系轴和时间轴。也就是说,当下的我,现在还需不需要、喜不喜欢这个东西?
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例子,大家来判断一下他们是断舍离式收拾还是日常收拾?
【对比讲解】
(1)换季了,把过季的东西打包整理,当季的都拿出来放在合适的位置,方便他日后的取用。这是断舍离式收拾吗?
学习者:不是
我:因为主角是物品还是我?
学习者:物品
我:对,虽然也关注到“当下”,但是关系的主角是物品,虽然也关注到当下了,把这个季节需要的东西全都掏出来了,也没管自己到底用得上用不上,所以这只是日常收拾。
(2)之前买的很贵的高跟鞋,好几双,但是已经好几年没有穿过了,扔了又舍不得,装好鞋盒收进鞋柜。这是断舍离式收拾法吗?
学习者:不是
我:对。虽然也都装好盒子,摆的整整齐齐,没有关注到“当下”需不需要,如果当下穿不上,那么就成了无意义的囤积。
(3)孩子小时候的餐椅、三轮车、婴儿车、婴儿床、小时候的玩具都收拾到地下室,毕竟还挺新的,现在虽然用不到,扔了怪可惜的,还是先收起来吧。这是断舍离式收拾吗?
学习者: 不是
我:对,这个既没有以“我”为中心,没有关注到“当下”需不需要,已经成为历史老物件的东西,你不管收拾到哪都只能光是占地方,这还是囤积,因为没有下决心扔掉,所以不是断舍离式收拾。
大家是不是发现断舍离式收拾法有一个关键性的要点,大家说是什么?
学习者回应:物品与当下的自己的关系
就是跟自己的关系,自己是不是需要?现在是不是必需的?
断舍离式收拾法的要点就是物品和自己的关系是什么?(关系)物品是不是现在需要的?(时间)
如果我们以物品为中心,只是把他整理归类收拾好,方便取用而已,不用管是不是现在需要,那都是整理,不是断舍离。
【How】
我们从断舍离式收拾法的概念和要点可以归纳出断舍离的核心步骤,我称之为筛选物品的灵魂拷问三步法:
第一问:问关系
这个物品跟我有关系吗?
丢东西犹豫不决、无法判断时,问自己3个问题:物品不见了,我会愿意买同样的物品吗?搬家的时候我会愿意带去新家吗?如果能再次选择,会买这件物品吗?
第二问:问时间
这个物品是当下需要的吗?现在用不上,什么时间可以用上?3个月?6个月?1年?
第三步:做决定
根据关系和时间,作出结果性动作,对于已经有的物品可以做出或保留或丢弃,或捐赠,或送人,或转卖的行为。
我们来看看怎么做才是真正的断舍离式收拾法呢?
我举个亲身案例:
比如2020年10月份的时候,买了两套滑雪服和一些滑雪工具,当时这些物品整整占据了我一个小柜子,当时想等着冬天到了,我就去滑雪场学习滑雪。如今这些滑雪装备,我除了买完回来在客厅里试穿了一下,至今两年过去了,我一次雪都没滑过,如今我怀了二胎,滑雪于我真正变成了遥遥如期的事。我用断舍离筛选物品的灵魂三问帮自己决断,我先问问自己,这套装备如果丢了,我还会不会再买一套?我的答案是:不会。第二,问时间,我当下用不用得上?显然刚怀孕的我三年之内都不可能用上了。第三,做决定。东西没少花钱,我决定把她赠给需要的人,于是我打算把她送给爱滑雪的姑姐,让它在最适合的地方发光发热。所以我清空了衣柜,一身轻松,也获得了姐妹的感激。
现在看来,小伙伴觉得这灵魂三问哪一步最难?对,做决定最难。这需要小伙伴鼓足勇气来做“告别”。
【预防异议+讲解】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这个东西太贵重了我舍不得扔掉,也舍不得送人,这就是我们又把物品当主角了,也有人可能觉得这件衣服我迟早还会穿的呀。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在扔东西的时候,我们跟那些要扔掉、赠送、捐赠、曾经一直使用多年的旧“心头好”来一次告别,说上一句“谢谢”,而对那些还没完全用到完甚至根本没用到的东西说句“对不起”,也做个告别,我们就能更快的断舍离。还会有人问这个当下怎么界定,并不是具体指当下这一刻,而是根据每个人自己的情况来定义的,比如我就觉得半年以内的都算现在会用的,但是有些年老的会觉得一年甚至两年以内都算现在,所以这个定义是因人而异的.不过我们一般建议不超一年。
【适用边界】
断舍离不仅适用于物品,我们在行为、思维上,也应该减少外界干扰、删繁就简,学会专注,也适用于自己的社交,在社交方面,我们也应该放弃低效无意义的社交,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真正值得的社交和关系上。而今天我们重点讨论入门级的断舍离——从物品的断舍离开始练习。
【应用+现场展示】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那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演练一下。
相信大家通过刚刚的学习已经对“收拾”的概念有了清晰的理解,也知道如何进通过灵魂拷问筛选物品了吧。现在,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的一周里可能发生的一次收拾的对话场景,比如:说服妈妈收拾衣柜,跟伴侣讨论家里闲置大物件的去留,跟孩子一起收拾他的玩具……请大家设想一下类似的场景,假设自己现在是一个编剧,来编写一个剧本,剧本要用对话的方式来编写,内容要用到今天讲的断舍离筛选物品的灵魂拷问三步法。给大家每人4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稍后我请一位小伙伴跟大家分享 。
要求:写明这个剧本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对话经过建议写关键词。
好的,时间到,哪位小伙伴可以分享一下他编写的剧本呢?
好,郭建兄来分享一下。
以下是郭建兄的分享:
【拆书家点评反馈】
感谢郭建兄的分享,灵魂拷问三步骤非常的清晰,问关系、问时间、做决定。掌声送给郭建兄。
【结束语】
丢掉不必要的物品,扔掉看得见的东西,就能改变看不见的世界。家里的空间变大,心里的容量也扩大了。通过断舍离过上悠闲舒适的生活,这是我们所期待的,活在当下,是从学会减法开始的。当我们开始简化自己的生活,就能清空内心的负累,洞见幸福的真谛。今天的“断舍离式收拾法”就是我们改变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