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所属活动: 2022年2月26日 线上晋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任静。接下来我将通过三个标签来请大家进一步认识我,分别是爱学习、企业培训老人、拆书帮新人。

首先是爱学习,工作之余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看书、学习,学习使我获得的最大收获是:遇到过很多厉害的前辈,帮我开拓视野,指点迷津;通过学习使我在很多领域有了更系统的知识储备,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取用。

其次是企业培训老人,我从13年毕业至今9年时间一直从事企业内人才赋能及人才发展工作。目前在阿里本地生活做培训经理。

最后,作为一名拆书帮新人,希望能有更多学习机会,向各位前辈们交流学习。虽然今天是我第一次参加拆书帮认证,但我有信心也有决心自己一定可以坚持到三级拆书家认证,谢谢大家。

【图书介绍】

Feature:

今天要带大家拆的这本书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编著的一部管理学著作,1966年首次出版。距今已经有56年的时间,到现在仍然被管理者广为传阅,内容之经典大家可想而知。

Advantage:

书中提到,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而且卓有成效是每个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

书中认为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且能够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所以,我一直认为这本书对于提升普通员工的认知和引导员工认清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Benefit:

这本书最独到之处不仅仅在于对管理者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而且奠定了从行为角度研究管理者的现代领导学的学科基础。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有关书籍的介绍就到这里,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看下我发给大家的拆页。请大家主要阅读有背景颜色的部分,完成阅读的小伙伴请在聊天框中发送数字“1”

拆页原文:片段来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根据我的观察,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然后他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最后,再将“可自由运用的时间”,由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这三个步骤,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

· 记录时间;

· 管理时间;

· 统一安排时间。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时间是一项限制因素。任何生产程序的产出量,都会受到最稀有资源的制约。而在我们称之为“工作成就”的生产程序里,最稀有的资源,就是时间。

时间也是最特殊的一项资源。在其他各项主要资源中,资金一项实际上是相当充裕的。我们很久以前就已经了解到,制约经济增长与经济活动的,并不是资金的供给不足,而是对资金的需求不大。此外另一个限制因素是人力,但总还是可以雇到人才,尽管要雇用到足够的优秀人才并不容易。只有时间,是我们租不到、借不到,也买不到,更不能以其他手段来获得的。

时间的供给,丝毫没有弹性。不管时间的需求有多大,供给绝不可能增加。时间的供需没有价格可资调节,也无法绘制边际效用曲线。而且,时间稍纵即逝,根本无法贮存。昨天的时间过去了,永远不再回来。所以,时间永远是最短缺的。

时间也完全没有替代品。在一定范围内,某一资源缺少,可以另觅一种资源替代。例如铝少了,可以改用铜;劳动力可以用资金来替代。我们可以增加知识,也可以增加人力,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已失去的时间。

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时间,时间是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任何工作都是在时间中进行的,都需要耗用时间。但是对这项最特殊的、无可替代的和不可或缺的资源,绝大多数人却都以为可以取用不竭。有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段文字向我们说明了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是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并介绍了管理时间的三步骤。

【WHY时间是我们做事情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是一项稀有资源,没有替代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是我们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的基础。

【HOW

1、记录时间:首先清楚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对时间进行统计。

2、要事第一:减少非必要花费时间的事务,让自己的时间能够用在重要的事情上。

3、化整为零:将零散的时间集中成连续性的时间,用来处理一些重要不紧急的事务。

【WHERE

本书中一直提到的管理者,并非通常意义的“有下属的人”才是管理者,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综上,以上介绍的掌握时间的三步骤主要适用于知识工作者、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员。

不适用于偏体力工作的人员,例如工厂中操作机器的工人,他们的工作性质是流水线的工作,工作内容固定单一,每天的时间花费都固定在单一的事务上,不适用于以上的步骤。

【EXAMPLE

举个我自己的小例子,我之前参加AACTP讲师大赛,其中有一道笔试题是有关于我业余时间如何分配。我记得我当时回复的是60%的时间用于陪伴孩子、30%用于个人学习提升、10%用于运动追剧等个人娱乐。这是我的主观感受,更多的可能是我的理想中的计划。当我真正记录时间时会发现,我其实有80%以上的时间都在陪孩子,留给自己的学习提升、休闲娱乐的时间少之又少。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请每个人想一个你过往经历过的时间管理的实例,可以是成功的或失败的都可以,并在小组内分享。分享环节4分钟。

具体要求:

1、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饱含情感/情绪、关键细节/行为)

2、反思: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不够好,哪些地方可以如何做得更好。

【A2】

今天我们学习了掌握时间的三步骤,请每个人写一下接下来的应用计划。

那么,我要温馨提示下大家,做计划≠表决心,需要符合SMART原则呦,稍后我会将SMART原则发给大家,如果有不清楚这个原则的小伙伴们可以做参考。

这个环节的时间我们计划用3分钟。

我们请1位同学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