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孙颖,很高兴参加本次拆书训练。我的三个标签:
1. 我从事HR工作将近20年。如果你有劳动关系、社保方面的问题,欢迎来找我一起探讨。
2. 我业余时间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方面的书。如果有相同爱好的小伙伴,我们一起来畅谈古今
3. 我还是个手工爱好者。喜欢绘画、手工制作。经常幻想能成为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从业者。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它所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它把学习者的经验和具体的运用与知识相关联起来。分为两种应用——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通过几张便签的书写,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与主题培训一样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是非盈利性青年自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目前,我们在全国主要大城市包括台湾省在内,一共有54家正式分舵和16家筹备分舵,我们杭州雷峰塔筹备分舵也是其中之一。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语文应该怎么学》中的片段,主题是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深入学习古代文学。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如果阅读完了请给我个提示。
片段:《语文应该怎么学》P194
语文新教改以后,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学习难度变化?家长们放心,虽然小学三年级就有文言文了,但是小学阶段整体难度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诗词、文言文都进入较早而已,早进入的这一部分的难度真的不大。
所以我给家长最重要的建议就是让孩子在学习古诗词、文言文的时候从以下两点入手:
第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背景。教每一首诗、每一篇文章,孩子读懂了的时候都要求他知道这首诗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文化背景比文本本身还重要,因为文本特别简单。
第二,了解文学脉络。不但孩子需要了解基本文学的脉络,家长也要稍微有所了解。中国历史分为哪几期?文学史又分为哪几期?家长必须要先知道这些通识性的东西,做到心里有数,之后才能引导孩子掌握。
【WHAT】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尤其语文地学习:如何打底子,如何把握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古诗词、掌握应试技巧和准确快速找到答题点。这个片段就是教家长如何通过两点方法帮助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文学的。
【WHY】
“双减”落地后,辅导孩子的重任又一次回到了家长身上。可是自己要怎么辅导孩子,家长们其实内心一片迷茫。语文该怎么辅导,尤其是加大了比重的文言文、古诗词的辅导。《语文应该怎么学》一书中的这个片段,帮助家长学习在大语文时代,如何配合学校去帮助孩子夯实语文基础,如何掌握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文学的学习方法,如何使语文的学习事半功倍。
【HOW】
1、认知古代文学的背景。文言文、古诗词产生的年代距离我们较远,孩子可能很难对文章理解透彻。对文章产生的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等的了解,可以帮助孩子设身处地的思考:作者的所思所想、文章产生的原因,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文章。
2、了解古代文学的渊源。文言文、古诗词产生在中国古代,某一类型的文学形式的产生有它的历史渊源。为什么这篇文章是这种表现形式,那篇文章又是那种表现形式,是有原因的。了解了这些原因可以帮助孩子理顺思路,更容易记住文章,进而运用这些知识。
【WHERE】
对于一些抽象类偏重记忆的知识,比较适用此种方法。而对于理科,偏逻辑操作类的学习就不太适用了。
【A1】
上周孩子背诵古诗《江雪》。我给他讲解了诗的大概意思,然后让他背诵。很快他就能背下来。但是他背诵的过程一直是笑嘻嘻,满不在乎的样子。我们知道这与这首诗本身的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风格和基调是不相符的。当时我无法向他表述这种情感,因为我对这首诗的背景也知之甚少,所以这件事就此放下了。
【反思】
现在回想一下,我觉得应该使用《语文应该怎么学》片段中提到的:首先自己学习古诗本身产生的背景,它的历史渊源和表现形式。然后帮助孩子学会这两点方法,帮助他理解透澈,让孩子更有深度地理解、熟诵,进而运用相关的知识。
【A2】
目标:这个周末背诗的时候,帮助孩子在了解背景和渊源的基础上,熟记古诗《江雪》。
在我自己先学习了本诗本身产生的背景,它的历史渊源和表现形式。之后:
首先,我会给他介绍《江雪》作者柳宗元的生平、性格,为什么他会写出这样一首诗。柳宗元所处的年代、社会背景环境。
然后,我会给他介绍《江雪》这首诗是什么类型诗,表现的是什么风格。再对比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所写诗的风格。诗的风格与诗人性格之间的关系。
我想通过这样的介绍,他应该能理解这首诗的意境,真正背诵这首诗。并且还可以由此衍生熟悉其他一些相关的古诗,及更多的历史典故。
以上就是我本次的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