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拒绝暴力沟通,让沟通充满爱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开场:

大家好,欢迎参加拆书帮龙城分舵线下拆书活动。我是宋亚伟,资深会计师、衣橱管理师、二级拆书家。为方便后面练习,先做一下分组,从我右手边,两人一组,最后的三人一组。

【场景法·介绍书籍】

事件场景:上周日带女儿逛街,刚出门儿,女儿说:“妈妈,我累了”。“累什么累,刚出门就累,要么别去了”。女儿被我一通吼后,不再做声,闷闷不乐地走在后头。

再来一个场景,“妈妈妈妈,我考了100分”,“100分有什么好炫耀的,不要骄傲!” 孩子高兴的神情顿时消失了。

提问:

这样的场景,熟悉吗?

回应:嗯,熟悉的

是的,当我们一次次忽略孩子的感受后,孩子还会了解自己的感受吗?那怎样才能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呢?

影响:如果我们继续沿用过去一直的做法,忽略、否定孩子的感受的,不但无法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还有可能使对话演变成争吵,影响到亲子关系;

解决:我今天带来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为我们分享了,如何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拆书学习后,能够运用接纳感受三步法(行为),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界定),能够接纳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自己解决问题,减少争吵,提升亲子关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A1自测】

在阅读拆页前,我们先做一个自测。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描述,按自己实际情况给自己打一个分,然后将分值加起来,看看总分是多少;(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5分表示完全符合,请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的分值)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

1、我总是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诉说;

1 2 3 4 5

2、我从不否定孩子的感受;

1 2 3 4 5

3、我总是会说出孩子的感受;

1 2 3 4 5

4、我从不急于给孩子提出建议;

1 2 3 4 5

5、我总是会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

1 2 3 4 5

【解释自测】

都写好了吗?总分是多少呢?

这个自测表,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是否承认和接纳孩子的感受;

如果总分高于20分,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很棒的父母,不但有很好的管教技巧,也和孩子建立了彼此尊重,你和孩子关系融洽,你能接纳孩子的感受。看看通过今天的学习是否有新的启发。

如果总分在10~20分之间,那么说明,你有渴望改善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孩子,继续努力加油哦!

如果总分低于10,那么祝贺你,今天你来对了,虽然你和孩子之间经常争吵,但今天的分享,将给你带来帮助和启发,有助于改变现在的状况。

这个自测表比较简单,只有五个题目,测试结果,仅供大家参考。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手中的拆页,给大家2分钟时间,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

【TF3-2拆页】来自《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P22-P23

儿子:我真想打迈克尔一巴掌!

父亲:孩子,你生气了?

儿子:我真想狠狠地打他那张肥脸!

父亲:你这么生他的气啊?

儿子:你知道那个坏家伙干了什么吗?在车站他无缘无故抢走我的笔记本,扔到了垃圾箱里!

父亲:嗯!

儿子:我猜他怀疑是我在美术教室把他捏的鸟弄碎的。

父亲:你这样想啊。

儿子:是啊。他哭的时候,一直盯着我。

父亲:哦。

儿子:但不是我弄碎的。真的不是我。

父亲:你知道不是你。

儿子:我不是故意的。那个蠢德比把我推倒在课桌上的时候,我根本没办法。

父亲:德比推了你。

儿子:是啊。好多东西都掉地上了,但只有那个鸟碎了。我没有故意摔碎它,他捏的鸟挺好的。

父亲:是,你真的没有故意弄碎它。

儿子:没有。但他不相信我。

父亲:你觉得你告诉他真相,他也不会相信你吗?

儿子:我…我应该告诉他,不管他信不信。我觉得他也应该向我道歉,不该把我的本子扔到垃圾箱里。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大部分伙伴已经读完,没读完也没关系,请听我继续讲解。

【What】

拆页中的父亲没有提任何问题,孩子竟然把事情的原委都告诉了他,他也没有给孩子任何建议,孩子自己找到了解决方法。他只是用心听了孩子说话、回应了孩子的感受,却对孩子有极大的帮助。这件事发生在这位父亲刚刚参加了“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的讲座之后。

【Why】

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呢?这是因为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不认同孩子的感受,像我开头讲的两个情景“刚出门就累了”“考了100分不要骄傲”等等。当孩子的感受不断地被否定时,孩子会感到困惑和愤怒,争吵或是憋着,然后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感受,越来越不自信。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帮助,深入孩子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一旦他们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就能集中精力来应对出现的问题。

【How】

那怎样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呢?那就是接纳感受,三个步骤:

第一步:用心倾听。跟孩子交流时,不要把自己定义为高高在上很有经验的家长,放下身份,平等地尊重孩子,用心倾听孩子代替心不在焉。

第二步:说出感受。描述感受的词语有80多个,当孩子找你诉说时,辨识出他的感受,说出他的感受;有时候会说错,没关系,孩子会给你纠正的。

第三步:简单回应。不需要提问,不需要给建议,只要“哦”“嗯”“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词语就够了。

带大家辨识几组场景,看看是否符合接纳感受?

1.“妈妈你能放下手机吗”“没事儿,你说,我听着呢”你边看手机边听孩子说事情。

这符合接纳感受吗?不是,这是心不在焉,正确的做法是,放下手机,全神贯注的倾听;

2.“妈妈有人偷了我的橡皮。”“你确定不是自己弄丢的?”

这符合接纳感受吗?不是,这是在提问题;正确的做法是简单回应,“哦?”

3.“我的小乌龟死了。”“别难过,宝贝。”“别哭了,不就是只小乌龟吗?”“别哭,我再给你买一个。”

这符合接纳感受吗?不是,这是否定孩子的感受。你这样说孩子往往哭得更凶。正确的做法,说出他的感受,“你每天都照顾小乌龟,给它喂吃的,现在小乌龟死了,你一定很难过。”

4.“爸爸,我们的测验推迟到下周了。”“那你可以清闲几天了。”“不,我不高兴。同样的功课还得再学一个星期。”“哦,你是希望赶快考完。”“对了!”

这符合接纳感受吗?是的,对符合了接纳感受的三个步骤,用心倾听;说出感受,简单回应。

开头说的场景我现在会这样做

“妈妈,我累了”“哦”“没事的妈妈,我可以坚持”“好,需要休息跟妈妈说。”

“妈妈,我考了100分”“哇哦,恭喜你!努力有结果了”“我还会考更多的100分的”“我相信你,加油!”

【Where】

接纳感受三步法适用于小孩子大孩子同龄和长辈,跟我们关系亲密的人都适用,接纳感受是与人共情的基本功。

【预防异议】

你可能会问,如果我接纳孩子所有的感受,是不是说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对的?是不是溺爱孩子?只有当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被许可时,才是溺爱。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着允许他做你不能接受的事情。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被理解了,他们也就比较能够遵守我们设立的界限。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好,该你练习了。

【情景】今天,你的另一半小王,在单位被老板安排做一项额外的工作,并且要求当天完成,小王知道应该赶快去做,但是一连串的急事让他把老板交代的工作忘得干干净净。这一天小王忙得连午饭都没吃。

当同事们都准备下班回家时,老板来找小王,小王向老板解释,今天实在太忙了。老板打断他,生气地大吼:“我不想听你的解释!我花钱用你不是让你整天坐着无所事事!”小王正要再解释时,老板说:“别说了!”然后径直朝电梯走去。

回到家,小王因为心里很郁闷,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你。

你们接下来会怎么聊呢?请运用接纳感受三步法,跟朋友交流,小组内练习,过会儿请一组伙伴给大家展示,时间6分钟,现在开始。

(6分钟后)请王老师和丁老师一组为大家展示你们的对话。

丁老师扮演小王,王老师扮演小王的另一半:

丁:气死了,忙成狗还被老板骂成无所事事!

王:哦?你很生气。

丁:嗯,我忙了一整天,午饭都没吃,还被老板吼,真是气死了!

王:哦。

丁:哎,工作难做的,也怪我,一忙起来,真的一点儿都没想起老板的事儿。

王:嗯。

丁:我应该先做老板的事情,谁让他是老板呢。

王:对的。

丁:下次再有这样的事,老板排第一,其他的等等再做。

王:嗯,老板第一,吃饭第二,其他的靠后。

丁(开心一笑):就你最明白。赶紧吃饭,气消了,真饿了。

王:好滴,开饭。

感谢两位的精彩演绎,通过接纳感受让另一般缓解了情绪,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A2催化应用】

拆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请大家想一下,未来一周内,你打算在怎样的情景里用到今天学习的接纳感受三步法(用心倾听、说出感受、简单回应)呢,比如你一年级孩子今天在学校卖了同学奥特曼卡收了200元,再比如你的闺蜜跟你抱怨老公不做家务等等。请用1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写下关键词。

(1分钟后)请郑老师请告诉大家你的计划情景:

郑老师:女儿因为苏州的疫情,迟迟没有开学,跟老外上网课,时差问题苦不堪言,经常抱怨,下次女儿再抱怨就使用接纳感受三步法。

很好,感谢郑老师分享。预祝成功。

【作业】现在布置一个作业,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请你实施你的计划,在你写下的情景出现时,运用接纳感受的三步骤完成沟通,把完整的故事和对话通过微信发给我,我讲清楚了吗?

郑老师课后发来的作业反馈:

女:烦死了,每天要搞这么晚。

郑:嗯。

女:啥时才能结束啊,我都变夜猫子了,你们睡得那么香,我还在上课。

郑:嗯。

女:你看你看我黑眼圈都出来了。

郑:我看看。

女:怎么办啊?

郑:还真是。

女:明天不要喊我吃早饭,我要补觉。

郑:好的。

女儿没有吵闹去学习了,接纳感受真管用。

【结语】回顾一下接纳感受三个步骤:用心倾听、说出感受、简单回应,熟练运用,你会有惊喜发现,期待大家的反馈。今天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