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邓娇,微信名为邓小米,大家可以叫我小米或英文名Jocelyn。
说起我的三个标签:第一,我是一名心理学专业爱好者,大学专业就是应用心理学,从TVB的推理片《迷情家族》结下情缘,到09年第一次入门后,对这门学科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第二,我是一名工作12年的HR老鸟,职场兜兜转转从外企到民营再到国企,依旧在HR的这个赛道里挣扎;第三,我是一名佛系的自我端水大师,这个端水体现在用生活的感性去平衡工作中的理性,用生活中的慵懒去中和工作的繁忙,换句话说就是不苛求自己,随性而为。
认识拆书帮是一次机缘巧合,源自于对好友陈燕方朋友圈的关注,她每日的深度分享让我不禁好奇,是什么样的神奇组织可以让人掌握如此快速阅读和提炼知识的能力,秉承与好友一同学习进步的理念,我加入了拆书帮。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各地均有拆书帮分舵的设立,这是一个良心的公益性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拆书帮的核心方法论就是“拆书“,这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两种;个人学习主要应用RIA便签法,组织学习就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中一个片段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活动,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我们成年人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平常工作已够忙了,根本没时间看完厚厚的一本书,或者书看完后记不住里面的内容,甚至是尽管我看过了书但我们根本就不会用。其实,成年人的学习最关注的便是学以致用,若我们能学会使用一两个的观点或技巧来改善工作或生活,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已发挥出来了。
接下来我将运用RIA便签法来拆一个片段,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看一下我们今天的片段。看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向我示意一下。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一个两步走的方法,就能够增强默认策略的效果。他们把这个方法叫做“增强版主动选择”。“增强版主动选择”第一步是对默认设置做个小调整:人们面对的不再是“要么接受,要么放弃”,而是可以在两个选择中真正挑选出一个。
在一个实验中,凯乐和同事们把一组教职员工分成两组。两组人得到了一个打流感疫苗的机会,这不仅能保护他们的健康,还能替他们节省每个月的健康保险费用。
第一组(“接受或放弃”组),面对的要求很简单:“如果今年秋天你想打流感疫苗,就在此处打钩。”但第二组面对的不是一个替他们做好了的默认选择,而是一个主动二选一的机会:“今年秋天我要打流感疫苗”,或者“今年秋天我不打流感疫苗”。
结果显示,比起“接受或放弃”组(愿打疫苗的人占42%),主动选择组有更多人(62%)愿意打疫苗。这个实验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虽然接受或放弃的方法有道理而且有效,但再做一个小小的调整——请人们主动做出选择——能够带来更大的成效。
但研究者们并不满足,他们还想知道,能否把主动选择的方法在提再升级一下?他们在说服科学的另一个基本原则中找到了答案,这个原则就是损失规避。也就是说,人们有避免失去的强烈倾向。研究者们把这个倾向运用起来,测试了主动选择的升级版:向人们指出,如果他们不采取行动,就会损失什么。
这一组的受试对象需要在以下两个选项中挑一个:“今年秋天我会打流感疫苗,因为我想降低得流感的风险,并且节省50美元。”或者“今年秋天我不打流感疫苗,即便者意味着我得流感的风险可能会提高,而且无法节省50美元。”
把主动选择跟具体的损失结合起来,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造成了极大的差异:75%的人要求打疫苗。
无论你的目的是什么,两步法的关键都是一样的。首先迈出一小步,构思两个选择,让受众从中主动挑一个。然后,再多往前迈一小步,把你想让他们选的那个选项包装一下——向他们指出,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就会损失什么。
我看到大部分的小伙伴都阅读完毕了,那么接下来的时间我将使用RIA便签读书法来讲解一下我的理解、经验及规划应用。
本片段介绍了一种通过细节设置从而影响他人选择的方法,学名叫做“增强版主动选择”。
在这个个人IP盛行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想提升自己的个人影响力,从而积累更多的人脉、创造更多的价值。然而在这个多元价值观的社会,想要影响一个人、尤其是影响一个人的选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假设你是一个网红主播,像李佳琪这样的大咖,虽然已经有这么多年的粉丝积累及IP品牌沉淀,在产品介绍和推广的时候依旧会反复推敲文案细节,并且会不断通过复盘去验证这些细节设置对营销结果的有效性。
所以,想要影响其他人的选择是需要进行精心的细节设计的,倘若只是给出单一的非此即彼的选项,对方一经选择就已经结束了此次链接,结果无法更改,他的选择是否是你想要的结果只能全凭“缘分”,这如果是在商业推销中根本无法保证业绩的达成,为此销售员会被老板责备没有目标感,甚至因为销售技巧能力不足、业绩不佳被淘汰。
利用“增强版主动选择”这种技巧,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引导的方向,并通过有目的的设计选项,让对方陷入我们的“圈套”中,从而选择我们期待的结果。
那怎么来进行设计引导呢?主要有两个步骤:
1、以双代一,即用“两个选项”代替“唯一的选项”。这样做是为了缓解非此即彼带来的“逼迫感”,在感官上建立“你不是只有一种选择”的认知,从而降低选择者的窘境和排斥感,并且将对方引导入“两个选项中到底哪个更好”的比较中,从而促成主动选择。
2、强调损失:人性本能会趋向规避损失,若倾向于希望对方达成A项选择,则可在A项选择中加入一些额外的利益点,在B选项中说明如果不选择A/选择B,则还会有一些利益损失点。当人们认识到如果不选择A,他将会失去什么的时候,自然会趋向选择A选项。
【A1】
增强版主动选择这种方法其实是金融的惯用技巧,我的车险是每年4月初到期,从2月初就有保险销售人员开始给我打电话了,今年也不例外,其中有位车险销售人员的电话是这样的“邓女士,您好,我看您的车险马上就要到期了,不知道您这次是想购买100万还是200万的三者险?“看,她并没有问我要不要买,而是根据她的目的直接让我在她设置的选项中做二选一的选择,看似给了我做主的权利,实际上已经给我的选择范围画了个框。
接着推销员又说“如果您购买两百万的商业险,现在正好搞活动,可以有个返现优惠,最后价格可以达到跟100万的差不多,但是享受的权益肯定是比100万多很多的;如果你购买一百万的商业险,则不享受任何优惠返现的活动。”哦,趋利避害的设计,请问若是你听了你会做何选择?听了肯定瞬间被引导选择200万商业险。
【A2】
这个方法我觉得除了在商业推销中屡试不爽,在需要引导他人协助或者做决定方法也是非常好用的,目前呀,基于我们公司5年规划,有着业务轻资产输出的需求,董事长对学院有着很高的期望,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年提炼沉淀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于是我们打算开展一个内训师项目,希望在6月30日前让景区运营管理人员参与内训师课程开发,目标至少5门课。
【行动步骤】
1、 用“两个选项”代替“唯一的选项”
根据与景区总经理沟通的课程体系框架,确定重点课题,并与五大部门负责人去沟通,让他们选择是自行带队开发还是指派人员开发课程,从而确保重点课程有人开发,不会开天窗。
2、 强调损失
课程开发结束通过评审后,将课程开发师的荣誉与管理晋升挂钩、并告知如果选择不进行课程开发,可能将错失管理梯队中欧培训的机会,再次引导他们去进行课程开发。
【结语】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下面让我们再次来回顾下“增强版主动选择“的两个步骤,1、以双代一,2、强调损失。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分享,大家都能学习到如果通过细节设计影响他人选择的小技巧,或者能在日常生活中识别这种技巧,帮助自己做更客观理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