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想成为三级拆书家的春春,很高兴参加拆书训练,我是一名中学老师,同时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非常认同终身学习的理念,所以参加拆书帮学习,期待在拆书帮跟优秀的伙伴们一起学习,精进自己。
在开始内容之前先介绍下什么是“拆书帮”。
首先,什么是拆书?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通过把图书的拆页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方法;拆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并把拆页的知识关联到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到具体的运用中。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拆书法是便签法(即RIA法),让学习者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拆书法是拆书家通过“RIA现场学习法”把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的方法。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是公益性的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下面进入到今天分享的拆书内容部分。
【主题】:“问”中学、“玩”中思——心理课中的有效提问
【片段来源】:心理课怎么玩——心理教师实战进阶手册》P46
在心理课中,通常会有心理游戏、团队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发现与感悟,但有些学生可能只对活动内容本身感兴趣,忽略了活动后面的分享与反馈这一关键部分。如果教师在活动后的分享环节不做任何提问设计,只是简单请学生谈感受,尽可能把自己的所想所思所感表达出来。这样的提问方式可能给学生创造了过多“放飞自我”的空间。
我们可以采用经典的“4F动态引导反思法”来设计心理课话动分享环节的提问。它源自英国学者罗杰斯(Roveer Crecmwasy)提出的”动态回顾循环"(Active Revicwine Cxcle)的引导技巧。该方法归纳出四个“F”的提问重点,包括:Fact(事实)、Feelings(感受)、Findings(发现)、Future(未来)。
【What】(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个片段介绍了心理活动课的有效提问包含的四个内容,即问基本事实、情绪感受、活动发现、未来启发。
【Why】(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
心理课与一般的文化课不同,非常注重每一次活动后的感受与体验,教师有效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自我成长;否则学生泛泛而谈,活动课流于形式,只有热闹和好玩,对学生触动不大,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学习拆页的方法,对提问内容进行设计。
【How】(具体怎么做呢?)
如何设计有效提问呢?
1、Fact (基本事实):问学生活动的基本事实,比如活动如何实现的?出现了什么状况?情况怎么样等。以学生为中心,描述自己的经历。
2、Feelings (情绪感受):问学生活动过程中、活动结束后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情绪变化?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3、Finding(活动发现):问学生活动中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炼经验和心得。
4、Future(未来启发):问学生活动中的发现对实际生活有什么启发。从事实到感受到发现,最后把发现的经验转化为对今后生活具有指导意义的知识,完成课堂价值的提升。
【where】(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适用于心理活动课、观影课等体验式课堂提问及家庭教育;不适用于知识点讲授、实验课等灌输知识、直接呈现知识的场景。
【A1】(激活过去经验)
大四实习的时候,带初三学生做了两次团体辅导,每次活动结束后的分享环节,我都问:“有什么感受?”。学生在一片欢乐中回答:“没有感受!”。我有点着急的接着说:“怎么能没感受呢?再想想!”并期待的等着学生说出我预设的主题内容。然而并没有,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有多远扯多远,最后我自己尴尬又生硬的自己说出来,感觉跟我理想的课堂少了很多意义感和启发性。还对活动课产生了“我搞不定”的印象。
直到后来工作以后,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把“有什么感受”分解成了“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这些你感觉怎么样?”、“然后呢?”、“今后我们该怎么做?”……活动课的分享环节才好转起来。
【反思】
反思大四的实习,因为我的问题太笼统,没有涉及拆页提问的四个内容,导致无法给学生引导,课堂的价值感打折。工作之后活动课之所以好转,是因为我细化了问题,用到了拆页提问的三个内容:Fact( “你看到了什么?”)、Feelings (“看到了这些你感觉怎么样?”)、Future(“今后我们该怎么做?”),这三个问题使学生聚焦在主题上,形成有效回应,促发学生有了思考和感悟。活动也就有了意义感。
学了今天的拆页,我发现还可以让提问更有逻辑、更顺畅。就是在感受和未来启发之间加上活动的发现,通过问学生的Finding,让学生自己探索经验,生产有触动的“知识”,再自然过渡到这些经验和知识对今后生活的启发。
【A2】 (规划未来应用)
背景:
快开学了,往年开学前我都会带表弟妹和侄子侄女们看个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看完之后会一起交流,之前的交流都比较笼统,感悟较少,对影片的“教育意义”提炼的也不是很充分。学了拆页内容,打算换个交流方式。
目标:
带小朋友们看完电影后运用拆页内容主持一个观影讨论交流会,内容包含对每个人提问4F的内容,记录每个人的观影收获与感悟。
步骤:
1、Fact (基本事实):比如问这是一部关于什么的电影?主角遇到挫折的时候做了什么?你印象深刻的情节是什么......引导他们进行电影事实的描述,其他人专注的倾听,为后面的分享做好铺垫。
2、Feelings (情绪感受):看完有什么感受?观影过程中有什么情绪变化?你更喜欢谁?为什么......鼓励他们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从事实层面到感觉层面。
3、Finding(活动发现):从影片主角的经历中,你发现了什么?收获哪些经验和技巧……通过这个问题引导他们从感觉到发现,探索电影的个人意义。
4、Future(未来启发):如果把电影和实际生活相联结,这个电影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有什么打算或计划......通过这个问题从发现到感悟,引导他们把经验转化和应用在未来生活中,升华电影的“教育意义”。
交流会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这四个问题进行重组和变化,确保交流会轻松、自然、有趣又流畅。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4F”提问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