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乾小阳,按照咱们拆书帮的惯例,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通信行业从业人员、羽毛球爱好者、在路上的拆书家。
今天我分享的拆书片段是《非暴力沟通》书中的一个拆书片段,主题是在日常沟通中表达自己的感激。
那什么是拆书?什么是拆书帮呢?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它的目的是以提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成人学习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场景。拆不是拆成碎片,而是将知识进行内化。
拆书具体分为供个人学习的RIA便签学习法和供组织学习的现场拆书。
个人学习,通过运用RIA便签学习法,让人读一本致用类图书,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通过找出对自己有启发、有价值的片段拆为己用。这里R是指原文片段,I是指学习者对片段的理解;A有两个部分,分别是关联经验和实践应用。
而组织学习,依靠RIA现场学习(又叫拆书家现场带拆),由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成一场现场培训,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形式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是一个非营利性的青年自组织, 其使命是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也欢迎更多爱学习、爱读书的小伙伴们加入拆书帮,我们一起在拆书的路上“打怪升级”。
今天的拆书片段来自《非暴力沟通》一书,作者是这本书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了人们如何是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人们在沟通上的常见盲点,并提供了许多简单实用的谈话、倾听和行动技巧,搭配的丰富对话情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的掌握这些技巧。
今天拆书页来自原文片段《非暴力沟通》P177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感激时,我们只是为了庆祝他人的行为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不是想得到任何回报。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在表达感激时,这三个部分的先后次序并不重要;有时,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微笑或者说声“谢谢”来表达这三个部分。然而,如果我们要确保对方能够明白我们的意思,那么,用语言具体地描述这三个部分是值得的。以下是我和一个非暴力沟通研讨班参加者的一段对话。在对话中,我试图理解他为什么要赞扬我。
参与者:(在研讨班结束后走近我):“马歇尔你真了不起!”
马歇尔:我想知道你为什么这么说。
参与者:为什么呢?
马歇尔:在我的一生中,人们用各种各样的话来评价我。这对我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我需要更多的信息来理解你的评价。
参与者:什么样的信息?
马歇尔:首先,我想知道,我做了什么,你认为对你的生活有帮助?
参与者:哦,你聪明过人。
马歇尔:也许这又是一个评价。我还是不清楚我做了什么对你有益的事情。
她想了想,然后拿出笔记本,指着其中的两段话说:就是这两点,你今天在研讨班提到它们。
马歇尔:哦,你很欣赏这两个观点。
参与者:是的。
马歇尔:听到这两个观点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参与者:我感觉一阵轻松,对将来更有信心了。
马歇尔: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个观点使你什么样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参与者:我没法和儿子沟通。他今年18岁了。我一直盼着能有办法和他沟通,你今天的这两个观点给我很大的启发。
这样,我就知道了我所做的事情、她的感受以及她的需要。我很高兴自己帮助到了她。如果她一开始能够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感激,她也许就会说:“马歇尔,当你提到这两个观点时(让我看她的笔记本),我很欣喜,感到将来有盼头了,我一直在寻找和儿子沟通的办法,这两个观点给我很大启发。”
好,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已经完成阅读了。
我们在工作中常常听到一句话“好胳膊好腿儿,不如一张好嘴儿”或者领导评价一个人也常常会说到“干得好不如说的好”。所以表达非常的重要,而当一个人经常把感谢的话表达出来,通常会让被感谢的人感觉到特别舒服,从而带来非常好的结果。认真的对人真诚得表达感谢,会让彼此的感情更深厚。在同事之间,表现为彼此更亲近,工作更好推动;亲子之间,表现为彼此更需要,感情更深厚;夫妻之间,表现为彼此更和谐,感情更融洽。
那没有办法帮助我们更好得表达感激之情呢?答案是:有的。
WHAT: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如何教会我们表达感激呢?我们通过真诚的语言,表达感激之情。这种表达是没有功利性的、不求回报的。
WHY:
我们为什么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形式来表达感激呢?我们中国人表达感谢通常内敛和含蓄,表达感谢时通常只有一句“谢谢”。而被感谢者往往会觉得不明所以。非暴力沟通式的表达,关注细节和带给自己的心情改善,会让被感谢者清晰得感同身受。
HOW:
具体怎么来实践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是有步骤的,步骤不分先后顺序,通常会有三个步骤:
1、 我们要想一下,对方做了哪些事情,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得到改善。比如你观察到了哪些事儿,或者听到什么话?这些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想一想,我们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你内心需要什么,比如信任、关爱、理解等等。
3、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感觉到了什么情绪。
WHERE:
这种方法普遍适用于工作、生活中,尤其是同事对你有了帮助,这种真诚得表达更能拉近彼此的关系,增加团队凝聚力。
我其实是一个羞于表达的人,尤其是男人表达感谢会更加含蓄。男人与男人之间更很少表达感谢,父与子之间的表达更是如此。父爱如山,爱往往是生活中沉默表达。这确实需要从思想和行为进行改变。
或者我可以先从我跟儿子之间进行改变。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我们的家庭聚餐。大家在点餐,我岳父抱着外孙,外孙坐在他的腿上。
我的岳父指着菜单上一个菜问孙子,“你知道这个菜叫什么名字吗?”
孙子说:“我肯定知道啊。”
岳父问:“你没吃过,你咋知道这是什么菜?”
孙子说:“我认字了,那不是写着猪毛吗?”
一桌人不禁莞尔,那个菜是红烧猪尾,他只认识“毛”,以为“尾”的下半部分是毛,就读成了“猪毛”。
岳父说“好的,我们就上一份“猪毛”。”
这个场景当时大家笑笑就过去了 ,小孩也不知道大家为什么笑。但是其实我应该感谢他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我可能会对他说:‘感谢你,让我重拾幽默感’。
我想在今天会这样对儿子表达感激。
计划在今天晚上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我会用“感激三步法”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激,我会对他说:
“钻钻(我儿子的小名),你还记得上次咱们跟姥爷一起吃饭你点菜的事吗?你错把“猪尾”读成“猪毛””。
“你的这个小插曲,大家听了,都很开心。你知道吗,在陪你慢慢长大时,我的内心也变得柔软,像孩子般天真快乐”
“知道吗,因为你的陪伴,让我忙了一天工作后,在陪伴中我获得身心的放松。真的很开心,谢谢你!”
我的分享完了,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