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 所属活动: 2022年1月20日线下晋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知觉检核

开场:

哈喽,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晋级者,吴韬,三个标签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房地产策划、3岁孩子的父亲和三级晋级者(修改内容)。下面开始我3-2的晋级。

分组

那么下面我进行个简单的分组,这边4位小伙伴为一组,这边4位小伙伴为一组。

事件

大家来看这张图,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类似的场景。晚上睡觉了,老公躺在床上,背对老婆,一言不发。妻子心里不太高兴,这货今天不对啊,晚上也不说话,肯定是今天晚上我说买了件2000块的衣服,他就生气了,哼,小气鬼!越想越气,“你就是不爱我,出切,不要挨到我睡”,而此刻,丈夫在想什么呢?“哎呀,她才买了衣服,情人节该送一个什么合适呢?”

提问

如果你是丈夫,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影响

你看,如果丈夫受了多大的冤枉,如果丈夫稍微有点情绪,等待这两口子的肯定是一场激烈的吵架,如果这种吵架次数多了,那夫妻关系的肯定会出现问题,甚至可能破裂。

解决

那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呢?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沟通的艺术》。他的作者是罗纳德•阿德勒和拉塞尔•普罗科特,这本书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沟通的心理学原理和具体案例,可以说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实用类沟通书籍,本书初版至今已经超过30年了,一直在沟通类书籍的必读清单里,可以说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学习目标

(确定目标并说出来)

当然书里也给我们介绍了如何避免上面这种冲突的办法,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通过本次RIA现场学习,在对方行为没有符合我们预期的时候,大家可以运用知觉检核四步法沟通,并正确的解读对方的行为,避免误解对方。(修改内容)同时,今天在现场我们可以根据模拟的情景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现场对话演练。

那么在正式是学习之前,请大家做一个小练习。请大家拿出手中的自测量表,给自己进行一个小小的测评。如果完全符合自己的情况,得6分。如果完全不符合这样的情况,得1分。一共5道题,时间一分钟。

好了。感谢大家完成自测。按照30总分。如果你的总分在21-30分,那么说明你是一个能够以事实为据依据,善于审视自己的沟通高手。如果你的总分在11-20分。说明你在很多时候做的很好的,不过仍然有进步空间。如果你的总分在1-10分,那么恭喜你,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会受益良多。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项工具,它并不假设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因为它的目的是相互了解,所以这个迈向沟通的检核需要彼此协力合作。除了得到更精确的知觉外,这个检核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知觉检核采用更谦恭的途径表达或暗示:“我知道没有其他线索的帮助,我不够格对你下判断。”而非直接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请问大家,拆页里讲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什么

回答:知觉检核

WHAT:

对,知觉检核这个概念有点晦涩。说直白一点,就是我们在人际交互过程中,会对别人的行为进行解读,解读他为什么会这么做。那解读的是否正确呢?我们需要向当事人询问,我这样理解对不对啊? 这个过程就是知觉检核。

再请问大家,拆页原文说,知觉检核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增加互相了解,得到更精确的知觉,较少对方的防卫。

对,说明知觉检核还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人际关系的摩擦。

WHY:

知觉检核本质上是检核的自己,避免自己的单方面的主观判断误解了对方。很多时候,我们如果用第一印象来笃定的评判他人却误解了对方,非常容易导致对方的反感,产生冲突。因此啊,如果在生活中不会运用知觉检核,很有可能会成为社交圈里那个容易惹人讨厌的那个人。

HOW(细化原文步骤)

那么按照拆页的思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有以下四步。

第一步。铺垫缓冲。知觉检核很可能被对方理解为一种质询。所以知觉检核首先要顾及对方的面子,因为我们检核的是具体事情,所以我们可以在大方向上,肯定对方,这样表明一个态度,我不是在否定你这个人,我只是就事论事的讨论这件事。第二,表明自己只是想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比如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今天的作业,我们可以先说,爸爸一直觉得你是挺爱学习的孩子,爸爸没有批评你的意思,只是想确认一下爸爸的理解是不是对的。

第二步,描述行为。我们需要以事实为依据,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对方的具体行为。

第三步,解读行为。说出两种或以上对于这种行为的解读,比如说“你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你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还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这样的话术。这样可以弱化对自己观点的笃定性,为下一步铺垫。

第四步,请求澄清。以一种尊重对方态度,以询问的方式请对方确认你的解读,如果都不对,就可以真诚的请对方说出,自己真实的理由。

对方告知了我们真实的理由,知觉检核就结束了。后续的解决问题的事情,不在知觉检核的业务范围了。

EXAMPLE:

比如我们前面举的妻子误会丈夫的例子。如果按照这个步骤,妻子就可以这么说

第一步,铺垫缓冲。 妻子从背后抱着丈夫,说今天同事王姐说,他丈夫天天晚上在外面喝酒,不回家。我觉得遇到一个顾家的丈夫,每天晚上都有你陪我,感觉很幸福。但今天我有个特别困惑的地方,想问一下你。

第二步。描述行为。今天从吃晚饭开始,你就没怎么说话,现在晚上你也背对着我躺着。

第三步。解读行为。是因为吃晚饭的时候,我告诉你买了2000多的衣服,你有点生气了。还是最近工作太忙了心情不好?

第四步,请求澄清。你可以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作为妻子我特别希望能帮到你。

你看妻子如果这么说了,误会是不是很好的规避了自己误会丈夫呢?

WHERE:

当然,我认为我们并不是对所有事,都要进行知觉检核。最容易用到的是对方行为没有满足我们预期。这个时候我们往往有情绪,所以第一个大前提是,我们缓一缓,等情绪过去,带着情绪的沟通大多是无效的。

其次这种方法适合于我们要避免对方产生情绪谈话,比如例子中对方本身看起来情绪不太好的情况,再比如对子女教育,对下属沟通,还有对那种需要维持表面和气又不熟的关系啊。 当然我理解也有不适合的情况,比如对上级,这种方法不太符合我们的文化语境,对陌生人很难进行缓冲铺垫,直接从第二步描述行为开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为了让我们更熟练的运用这样的方法。下面我们设想一个案例来练习一下,假设老王儿子刚读初三,父亲老王周末要参加同事的婚宴,儿子不愿意去。于是就和儿子小王商量,你今天在家,自己做饭,做完饭把碗洗了,收拾干净就是了。可是父亲老王回家,儿子在卧室里,看见有在家做饭的痕迹,但吃饭的空碗还摆在桌子上,厨房也没有收拾。

下面就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这个案例,讨论一下,具体的事实是什么?儿子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的?父亲老王可能对儿子的行为做出哪些解读?这些解读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又是不成立的?讨论时间3分钟。

好,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选一位小伙伴扮演父亲。一位小伙伴扮演儿子,根据讨论的内容按照知觉检核的四步法进行角色对话的演练。

时间5分钟。最后,我会请一组小伙伴来展示他们的对话。

学习者洪琪、潘冰

洪琪:儿子,今天我出去了,你自己做饭吃了,我心里特别高兴(铺垫好处)。我今天回来,就看到你的碗没有洗(描述行为),你是不是有什么事下去玩了,还是你准备过一会儿再洗呢(解读行为)?妈妈想听一下,你这个碗什么时候洗啊(请求澄清)

潘冰:你这么问我,我现在就洗了呀。

洪琪:真的很高兴。

反馈学习者:做的非常好,表扬儿子,描述了事实,做出了两种解读。儿子没有情绪了,他都不需要澄清了,自己愿意配合的解决这件事了。我们拆书帮有个理念,叫拆为己用,方法没有绝对的,适合你,就是最好的。

【A2】,

催化应用

我们所有的学的知识,大家一定要尽可能的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那么下面我就安排一个小小的任务。请大家在下周的以内,在对方的行为没有符合我们预期的时候下,运用知觉检核的方法对身边的人进行沟通,避免误会发生。(修改内容)之后请大家复盘一下,你运用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做得更好。请在下周末的时候,把你事后复盘的大致内容。通过微信发送给我。

学习者余盛莲

今天我们酒楼茶坊部的同事跟我办公室拿水进来的时候把水壶放得很重,我突然感到她肯定对我有怨气,本想用一个玩笑话问她:“我得罪你了吗?别把水壶磕碎了。”想到昨天你讲的知觉检核,就想着用一下。我先做了一个铺垫缓冲:最近客人挺多的,辛苦了。接着描述她刚刚的行为:你刚刚放水壶比平时重了些。然后解读行为:你是因为最近太累了,没注意到。还是因为你妈妈生病时中途离职,比我们少拿了工龄工资心里不舒服呢?最后请求澄清:你看能不能告诉我原因呢?我看能不能想办法帮你?然后同事跟我说:自己兢兢业业上班,因为母亲得癌症才离职,结果几年的工龄都做废了,自己当时走得是很着急,但也是情非得已,领导都 不人性化一些……还好我没有用以前的沟通方式,不然她肯定对公司,对我更多更多抱怨,甚至影响其它同事的工作情绪。

结尾

好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的分享接近尾声。最后再总结一下,今天分享了知觉检核的4步骤,分别是铺垫缓冲,描述行为,解读行为,请求澄清。 记得刘慈欣说,毁灭我们的从来不是弱小和无知,而是傲慢。很多时候,人际关系好像也是这样,关系最容易出现冲突的时候,就是我们傲慢的坚信我以为的就是我以为的时候。所以学会自我怀疑,进行知觉检核,从来都不是对自己的否定,而是让自己拥抱更广阔的世界。每次的知觉检核,都值得被肯定。

感谢大家的参与,感谢观察家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