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大家上午好!
我是祁凡格,我的三个标签是:金融从业者、理财爱好者和MBA研究生。
为方便讨论,我们先来分下组。这边两个人一组,这边三个人一组。
【技能点1:给学习者分组】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片段来自赵周老师的《提问力》。在这一信息过剩的时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维方式,高效能人士总是善于通过提问来解决问题。书中分析和讲解了多个经典的提问模型和方法,结合大量工作、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帮助我们培养提问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快速的实现自我提升。
本次选的片段来自书中的P102-P103,通过“积极提问”帮助我们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
下面,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来阅读手上的原文片段。读完的小伙伴,可以向我举手示意。
工作后的抱怨
“为什么时间这么紧?”
“怎么老把他们的事给我们干?”
“要不这个汇报到晚上再写吧”
“我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等…
婚姻中的抱怨
“为什么你不替我考虑一下?”
“我工作都那么累了,哄孩子这事应该你干吧?”
“等到孩子再大些再说吧。”
“我当初娶的要是另一个就好了…
这些话,我们都耳熟能详。每天都会听到身边的人说,自己也会说。一方面,抱怨、推诿、拖延;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怀才不遇,遇人不淑。这样的表现,可以称之为“受害者心态”。而类似心态导致的结果,包括成长很慢、情商较低、给人的感觉是不够正能量、做事不靠谱,职场路和人生路都越走越窄。
每个人都知道这样并无益处也无意义。但怎样改变呢?
仅仅跟人说“你不要抱怨,你不要想着别人的责任…”这样是没用的。其实,提问本身就是一个很巧妙的切入点请关注自己提出的问题。你把一些常见的提问,改换为另外的提问方式,这样看似小小的语言的改变,却能带来巨大的思维方式的转换。
答案就在问题之中,或者说,提问的方向决定了答案的质量。我们给出如下的“积极提问三原则”。
第一,少问“为什么”,多问“如何”“怎样”。回顾一下安东记录下来的那些问题——“怎么计划总会变?”“为什么材料都不能按时交?”“为什么事先不通知?”……很多都是“为什么”开头的。提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规划行动,也不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只是抱怨、责怪别人而已。类似地,“什么时候管理层才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啊?”也不是真的要了解进展和时机,而只是牢骚罢了。所以不是“为什么”这三个字不好,而是很多时候抱怨、推诿、拖延的心态会通过“为什么”这样的说法表达出来。但是,如果把提问换成“怎样”“该如何”,把关注点放到行动方案、解决问题上,比如“要实现这个计划现在需要做什么?”“怎样确保材料尽可能按时交?”“通知下来了,时间很紧张,咱们该如何做?”,等等。
第二,提问中要包括“我”。原因是,提问中说到“他”“他们”“你们”“谁”……,这些人做什么、想什么,其实你都管不了。你总是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上,那八成会怨天尤人。你唯一能控制的人是谁?是自己。所以提问中最好把“我”放进去,这样能保证行动性。“现在我能做些什么?”“我该找谁去请教,就不至于束手无策了?”
第三,问题中一定要有动词。动词意味着行动意味着你把关注点放到下一步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我们会发现,一个消极抱怨的问题,可能对应多个积极主动问题。如:“为什么钱不够花”,可以对应“如何增加理财能力”“怎样挣更多钱”…
【技能点2:选书与选拆页】
好,我看大部分小伙伴已经读完了。
WHAT:工作和生活总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困难,面临很多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抱怨,有了不满的情绪,做起事来难免推诿又拖延。而片段就是教我们用提问的方式,转变消极情绪,积极采取行动的方法。
WHY:我们疑惑的时候会提问,失落的时候会提问,抱怨的时候也会提问,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提问会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同的问题带动不同的思考,以我为主,关注行动的问题,会让我们将思考的方向转向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
WHERE:当我们对一些人和事不满的时候,可以运用积极提问,转变思维方式,积极应对问题。
HOW:当我们抱怨的时候,不如用以下三个步骤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问题:第一,将“为什么”转化成“如何”“怎样”这种关注行动方案的词语;第二,让行动的主语从“他们”转换成“我”;第三,问题中要加入采取行动的动词。
A1: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有一项工作任务是去年年初总行就布置下来的,我觉得这是历史原因形成的,完成起来很艰难,就在心里暗暗抱怨“之前的人不尽责,为什么现在是我来收拾烂摊子?”,“做这么艰难的一项工作,为什么就我一个人,连个帮手都没有?”,这么想来,真的是太不公平了,那我就能做多少做多少,结果就是,处理进度远低于总行要求的时间进度,作为经办人员,我被领导批评了,之前积累的好印象也打了折扣。
A2:学习了这个拆页之后,针对这项工作,我转变提问方式,“为什么是我来收拾烂摊子?”第一步,将“为什么”转化为“如何”,第二步将我作为主语,第三步加入采取行动的动词,就将这个问题转变成了“我要做哪些工作才能有效推进这项工作?”;同样的,“为什么我连个帮手都没有?”转化之后就是“我怎么样才能争取到领导的支持?”
你看,提问方式变了,思维方式就跟着变了,转变了思考的角度,我就有了新的努力的方向。后来我采取清单式管理的方式,逐户督办,同时,向领导申请暂时移交身上的其他工作,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最终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完成任务目标。
【技能点3:拆书家讲解引导】
【A1激活经验】
请大家回忆一下,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让人生气的时刻:看到孩子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忍不住向他吼道“你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好好写作业?”;看到老公出门没把门口的垃圾带走,脱口而出道“为什么不随手带走垃圾,维持家庭卫生都是我一个人的事么?”;领导布置了新的工作任务,暗自抱怨道“为什么又是我的工作,一天到晚忙到爆炸......如果有这样类似的觉得别人不应该这样去做,对方的行为让你很生气的经历,可以写在便签纸上,并在小组内分享,这里我们只分享类似的经历即可。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时间结束后,我们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下他/她的经历。
下面把时间交给大家。
……
好的,时间到。看大家刚才讨论的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用1分钟时间,请一位小伙伴出来做下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魏家望
分享内容: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经常和项目所在地的监督管理部门直接沟通。最近的项目是在一个县城,这个县除了我们公司是外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他的都是本地公司。作为对接的人员,我经常接到通知去做很多额外的工作。去年中旬的时候还被安排去乡镇评估危房的事,当时接到通知就很不情愿,暗自抱怨:为什么什么都让我们公司去做,明明和业务不相关,说好的减轻企业负担,改善营商环境呢?
【技能点4:激活学习者经验】
【A2促化应用】
好,谢谢家望的分享,下面请大家试想一下,在未来的一个月内,当你很生气,忍不住开始抱怨的时候,你会如何使用刚学到的“积极提问”来转变提问方式。
下面给大家1分钟时间,请大家在便签上写出接下来一周可能会出现的场景,利用我们讲到的“积极提问”的步骤进行提问方式的转变,写出相应的行动步骤,注意不要泛泛而谈,要具体可行。
……
好,时间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通过转变提问方式,变被动抱怨为主动行动,希望大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想到“积极提问”。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技能点5:催化学习者应用】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魏家望
分享内容:学习了今天的片段,我决定改变消极应对的思维,“为什么什么都让我们公司去做”就可以转化为“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既完成县相关部门的工作,又不耽误自己的工作?”,我准备下周向领导做个汇报,系统梳理一下目前额外的工作有多少,哪些是比较消耗时间的,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非必要的,根据是否影响本职工作提出对应的建议。
【技能点6:整理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