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拆书帮重庆山城分舵第270期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应用“双赢”的解决办法处理冲突

开场:

一、自我介绍

各位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是美嘉,是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非暴力沟通的践行者,也是一名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拆书家,今天挑战的等级是2-4。

二、学习总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场RIA现场学习以后,在我们和对方相处的过程中,学习者能准确判断出谁“处在问题区”,并且在我们有一方或是双方“处在问题区”时,能应用“双赢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分组

待会有讨论环节,我们先分一下小组,涛涛和陶老师一组,卷福和童老师一组,涯高和梅梅一组。

四、图书介绍

F:我今天的拆页选自《PET父母效能训练》,作者是托马斯·戈登,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沟通专家。本书旨在向父母传授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主要是解决家庭冲突,让每个人在冲突中实现双赢。

A:不同于其他亲子沟通类书籍,这是一本备受推崇的家教经典,以33种语言在50多个国家出版,豆瓣评分9.1分。

B1: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不管你说什么孩子都不听,那这本书会教给你:怎么说孩子才会听的沟通秘诀,你有没有遇到孩子什么都不愿意给你说,把沉默是金发挥的淋漓尽致的时刻,那这本书里会告诉你怎么听孩子才会说的沟通方式。

B2:大家害怕冲突吗?会不会一遇到冲突,就瞬间不理性,大吵大闹呢?今天的拆页会教给大家怎么在冲突中去判断出谁的需求没有满足,并且学会用双赢的方法解决冲突,让我们的需求都得到满足,两个片段是递进关系。

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片段,

五、片段一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场RIA现场学习以后,学习者可以根据需求四象限,判断出谁“拥有问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1.【R】阅读片段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片段,阅读完后举手示意我。

好了,我看大家都读完了,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片段。

2.【I】便签

What:本片段介绍的是问题归属原则,这里的问题是一个中性词,没有褒贬之分。它指的是谁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谁就有“拥有问题”。

Where【适用边界】: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解决亲子关系之间的需求冲突,也可以解决夫妻或者你想长期保持良好关系的朋友之间的需求冲突,但不适用于解决价值观冲突,如对某事的看法、观点等。

why:不那么做的坏处】我们习惯给孩子讲道理、给建议、喜欢孩子都听从我们的安排,我们分不清责任归属,不知道是谁用有问题,父母一直在指责或干涉孩子的事情,想改变孩子,孩子又觉得父母不尊重自己,误会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差。【反例】例如:星期三晚上9:00,我给果果说还看最后一节小猪佩奇你就自己关电视,我们要洗漱睡觉了,他说好。我在洗漱,一集播放完了,他没有关电视,我在卫生间提醒他,他说还看最后一集,我没有回应,实际上我有一点情绪了,一集又播放完了,他继续没有关,这时候我也洗漱好了,我已经很有情绪了,出来直接关了电视,他就哭了,我一下子就爆发了,大声的吼他:明明是你说话不算数,还好意思哭。【正例】如果我能区分问题的归属,首先看孩子的行为被不被我接受,孩子一直看电视的行为不被我接受;其次看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我不接受孩子的行为我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但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没有不良情绪,也只想看电视,那孩子的需求是得到了满足的,最后综合来看,我的需求不被满足,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由此得出孩子不关电视不洗漱,是我“拥有问题”,需要孩子来满足我的需求,那我可能就会好好的和孩子沟通,就不会迁怒于孩子。

【预防异议】:你可能会说,这个好麻烦呀,问题直接去解决就好了嘛,如果没有去理清问题归属,可能我们会把孩子出现的一切行为归结为“熊孩子”,不利于长期的良性亲子关系的维护,并带领孩子也学会理清问题的归属,是父母的协助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一个重要基础。

既然找到问题归属这么重要,那我们如何去划分呢?

how:

(1)区分孩子的行为是否能家长接纳。问自己真实感受,孩子的行为是可接纳的还是不可接纳的。

(2) 针对行为判断亲子双方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a 当孩子的行为能被我们接纳的时候,我们的需求是被满足的状态,就只需要去判断孩子的需求是不是被满足了。

b 当孩子的行为不被我们接纳的时候,我们的需求是处于不被满足的状态,也需要去判断孩子的需求是否被满足了。

(3)确定问题归属。根据以上两步选择其中一个区域匹配,确定谁拥有问题,注意:只有一个选项。

【例子周五的晚上,孩子又在看小猪佩,看了1个小时就到了9:00,我想她早点洗漱睡觉,我用这个行为窗先将问题进行归属。

(1) 区分孩子的行为是能否我接纳。孩子9:00还在看电视的行为是我不能接受的。

(2) 针对行为判断亲子双方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在不被接纳区我的需求是没有被满足的,也就是我希望孩子关电视洗漱早点去睡觉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但孩子此刻的需求:看电视是得到满足的,他也没有不良情绪,

(3)确定问题归属。根据我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而孩子的需求是被满足的,确定是“父母拥有问题”

3.【给出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学习到这里,大家对这个片段的理解还有什么问题吗?

卷福:谁来判断行为是可接纳还是不可接纳行为?

回答:孩子的父母。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4.【A1显像提问】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最近一周,你和孩子或者伴侣、亲密的朋友有没有发生冲突。例如:你想伴侣在家少看电视,给孩子做榜样,但星期天又看了一下午的电视让你们发生了不愉快;或者孩子违反了某项规定让你很生气;或者你想孩子快点完成作业过程中你们发生了冲突。或者其他你和对方发生的冲突情境,请将具体的时间、和谁,具体事件记在卡片上。

把自己写下来的事件在小组内分享,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我将邀请1位伙伴分享。

好的,时间到。有没有小伙伴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最近遇见的冲突,掌声有请。

【学习者陶春芳:】读高一的儿子将手机偷偷的带到学校,手机被老师没收了,儿子想妈妈给老师打电话拿回手机,但妈妈不愿意给老师打电话,两人之间发生了冲突。

谢谢陶老师的分享,

5.【A1反思加工】

通过陶老师的分享,我们不难看出,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类似的例子,自己生气了,然后爆发,或者给别人建议,让对方不想和自己继续聊天,然后自己又特别委屈,如果给你一次机会,时光倒流,让你再回到那个时刻,你会如何运用今天的三个步骤去确定 “谁拥有问题”呢,并在组内进行分享,给大家3分钟时间。我将邀请1位伙伴分享。

好的,时间到。有没有小伙伴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用这三个步骤去确定好了问题的归属,掌声有请。

【学习者陶春芳:】

(1)区分孩子的行为是否能家长接纳。孩子带手机去学校的行为不被我接纳;

(2)针对行为判断亲子双方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我不接纳孩子的行为,因此我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需要我打电话给老师,我没有打,孩子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

(3)确定问题归属。我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孩子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因此我们是属于双方处在问题区。

【拆书家反馈】谢谢陶老师的分享,非常清晰的应用了应用了需求的四象限,得出了双方都拥有问题。

过渡语

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对都掌握了如何去确定问题的归属,明确“问题的归属”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的条件。那当我们一方或者双方处在问题区的时候,也就有有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就需要我们需要去识别出这个需求,然后找到满足这个需求的方案,下面的片段会给出一个普适性的具体做法。

片段二的学习目标

希望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轮RIA现场学习后,当我们一方或都拥有问题时,使用“双赢的方法”来寻找需求,找到双方都认可的解决方法,并制定执行解决方案的计划。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片段二

父母与孩子之间面临一个需求冲突的情况。父母请孩子一起来寻找某种能令双方接受的解决方案。亲子关系中的一方或双方,可能会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他们会仔细地评价这些方案,并最终找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最终解决方案。在选定解决方案后,不需要再去说服谁接受,因为双方都以及接受了它。由于没有人对这个决定持有异议,这种方法不需要使用任何全力来迫使对方服从。

让我们再回到“雨衣问题”的冲突案例里来,正如我们的当事人父母所描述的,他们是这样使用第三法解决的:

简妮:再见,我去学校了。

家长:宝贝,外面在下雨,你还没穿雨衣呢。

简妮:我不需要雨衣。

家长:我看雨下得很大,我担心你会感冒。

简妮:嗯,我不想穿我的雨衣。

家长:听起来你是一点都不想穿那件雨衣。

简妮:是的,我讨厌它。

家长:你真的很讨厌你的雨衣。

简妮:是的,它真的很难看。学校里没有人穿那样的雨衣。

家长:你不想穿得与众不同。

简妮:我当然不想。每个人都穿着很酷的雨衣。

家长:我明白了。嗯,我们遇到了一个矛盾。你不想穿你的雨衣,因为它很难看,但是我肯定不想让你感冒,然后落下功课。你能想出一个让我们两个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皆大欢喜?

简妮:(停顿)或许我今天可以借一下妈妈的旧雨衣。

家长:那件旧雨衣?

简妮:是的,它很酷。

家长:你认为她会让你今天穿它吗?

简妮:我会问问她。(几分钟后穿着妈妈的旧雨衣回来了,袖子太长,但是她把它卷了起来。)妈妈说可以。

家长:你喜欢它?

简妮:当然,它很好。

家长:好吧,我确信它能使你淋不到雨。所以,如果你对这个解决方案感到满意,那么我也就满意了。

简妮:嗯,我要走了。

家长:再见。祝你今天在学校度过快乐的一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1.【R】阅读片段

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片段,读完了举手示意我。

2.【I】便签

What:本片段介绍的是:当我们和孩子的需求都没有被解决的时候,有一种能同时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方案——“双赢”的解决方法。

Why:大多数父母认为,当冲突出现的时候,家长应该拼命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方案:我都是为了你好,父母比你懂得多,按照我说的做不会错的,所以我们无视孩子的需求,一直都在为孩子做决定——家长赢、孩子输。或者认为我们应该满足孩子的要求,当我们提出自己需求的时候,如果孩子拒绝,家长就应该退让或者放弃需求,让孩子做主——孩子赢、家长输,这大概率就会养成“我爸是李刚”的坑爹娃。不管是孩子赢家长输还是家长赢孩子输,总有一方或者双方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但“双赢”的解决办法在寻找方案的过程中并没有使用权威(命令、威胁等方式)所以就少了很多敌意,并且决定由双方共同探讨得出,所以双方都有愿意执行的动力,同时让孩子更感受到被爱。

Where: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双方没有情绪的时候,但想解决需求问题的时候使用,还适用于和父母、和伴侣,以及你想建立长期良好关系的同事中,因为这个方法是让双方需求都得到满足的双赢状态。但是不适用于特别紧急需要直接指令、执行类的冲突中,例如:制止小朋友玩火、制止小朋友打人等,同时不适用是价值观冲突。

【意译案例】:

看到这个故事,我就想起了我和侄儿的一个例子了。

有一次我要请侄儿一起出去旅行,结果针对要去哪里产生了意见分歧,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我:咱俩再商量下这次出去旅行到底去哪儿吧!

侄儿:我不要在国内游!

我:可是出国游太贵了,我担心我的钱不够我们两个人去玩。

侄儿:嗯,我不想在国内玩儿!

我:你确实不太想在国内旅行。

侄儿:是的!我讨厌在国内游。

我:你真的很不想在国内游

侄儿:是的,既然旅游,就得出国,同学他们都是去国外旅游。

我:你不想和同学们与众不同

侄儿:我当然不想,我也想和他们聊天我去了国外哪些地方

我:我明白了,我们遇到了一个矛盾,你不想国内游,因为你不想和同学之间没有话题聊,但是我也不想把钱都花完,接下来的日子天天吃泡面。我们看看能不能想出一个让我们两个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侄儿:(写出解决方案后评估方案)或许我们可以去香港、澳门、台湾这样的地方。

我:哦?你觉得这三个地方可以?

侄儿:是啊!

我:嗯,确实这几个地方既不算国内,也没那么贵。所以如果你认可这个方案,那我也觉得很满意!

侄儿:嗯,那姑姑你定机票吧。

我:好的,你去收拾你的行李。

How:细化步骤】通过拆页和我刚才讲的案例,我细化了双赢方法的步骤:

1. 识别一方或双方的需求。根据需求四象限判断出爸爸和简妮的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需要识别出双方的需求,片段中家长的需求是自己说出来的:要穿雨衣,不要感冒。简妮的需求是爸爸倾听,引导简妮反馈出来的:不要穿自己的雨衣

2. 产生解决方法。上面案例中家长问:你能想出一个让我们俩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皆大欢喜?这时候需要双方进行头脑风暴,在纸上列出所有被提及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中,不带评价。

3.评估解决方法。分析每一个解决方法,双方都接受的打√,只要有一方不接受的都打×

4.确定双方都能接纳的解决方法。例如片段中简妮和爸爸都接受的解决方案是:穿妈妈的旧雨衣区上学。找出所有打√的解决方案,这里可能一个都没有,那可以回到第三步修改一方不接受的方案转变成√,如果修改不出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就需要回到第一步,重新识别一方或双方的需求,然后重新提及解决方法,再进行评估。

5.制定执行计划或者直接执行解决方案。由谁来执行,如何执行等。片段中,有简妮执行,孩子穿妈妈的雨衣去上学。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3.【A3】促动参与

【场景设计】小A(妻子)和小B(丈夫)在重庆主城上班,老家都不在重庆主城,小B家离重庆主城需要2.5小时的车程,小A家离主城要8小时的车程,今年小A想回自己爸妈家过年,而小B想回他父母家过年。根据需求四象限判断出:小A和小B两个人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

【小组讨论】现在请你们一人扮演小A,一人扮演小B,用刚刚学的双赢的方法,用对话式的方式展开,去达到双赢的结果,我们是在演练请求的方法,而不是一定要成功哦。请大家在组内演示,时间4分钟,演示完了我会邀请一组上台来演示。

【现场演练】

学习者梅梅扮演小A,学习者涯高扮演小B。

1. 识别一方或双方的需求。

小A:我想陪我爸妈过年

小B:我也想陪我爸妈过年

小A:嗯,现在我们两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我们需要找到同时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办法

小B:那我们拿出纸把想到的方案都写下来吧

2. 产生解决方法。

小A:方案1---各回各家

小B:方案2---先去我家,再去你家

小A:方案3---先去我家,再去你家

小B:方案4---我父母来重庆主城在一起去你们家

小A:方案5---双方父母都到重庆主城一起过年

3.评估解决方法。

小B:我不同意方案1

小A:我不同意方案2

小A:我同意方案3

小B:我也同意方案3,方案4和方案5需要先征求父母的意见

4.确定双方都能接纳的解决方法

小A:那我们保底的解决办法是方案3,各自去问一下自己父母的意愿,如果双方父母都同意,我们选择最佳方案5,如果我父母不同意,你父母同意,我们选择方案4.

5.制定执行计划或者直接执行解决方案。

小B:那我们各自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询问他们的意愿。

【拆书家反馈】谢谢梅梅和涯高的演练,清晰的应用双赢方法的5步骤,演练的非常精彩,而且还给了我惊喜,给出了最优方案,其次方案和保底的方案,把父母时刻放在心上。

4.【A2】催化应用

A2分步催化场景

通过刚才的A3演练环节,大家对双赢方法的步骤有了更直观的感知。下面请大家想一想,未来一周或一个月,会不会出现和对方沟通中拥有问题的情况呢。例如:你和孩子去逛超市,你想快点结账回家,而孩子还想玩一下玩具,不想回家;或者你想午休,而你旁白的同事要敲键盘工作;或者周末你想去一家人去看电影,而丈夫想去滑雪。或者其他的某些情境,请大家在便签上写清楚什么时间、什么事情。

【学习者童伟】星期天上午,孩子想看课外书,我想他做语数外作业

【拆书家反馈】感谢童老师的分享,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亲子之间的冲突

A2分步催化场景应用

下面请大家设想如果在未来的一周内,你遇到了刚才设想的场景,请应用拆页中双赢的方法,思考一下你会如何去找到满足双方需求的解决办法呢?请大家写到便签上。并且欢迎大家分享。

【学习者童伟】我会去判断这个问题是我们两个人的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先识别出自己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然后和孩子头脑风暴写下所有的解决方法,和孩子一起评估解决方案,选择我们双方都认可的方案,最后孩子执行方案,我监督。

【拆书家反馈】谢谢童老师的分享,祝愿并相信你能找到双赢的方法解决你和你孩子之间的冲突。

强有力的结语

今天我们通过区分行为,判断需求,确定归属三步骤找到问题的归属,确定谁拥有问题。当我们只要有一方或者双方都拥有问题的时候,应用1. 识别双方的需求;2. 产生解决方法;3.评估解决方法;4.确定双方都能接纳的解决方法;5.制定执行计划或者执行解决方法找到双赢的解决办法,希望大家都可以拆为己用,每个人都收获幸福满满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