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接纳力》 所属活动: 合肥霸都分舵第36场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运用共情四步骤法提升对孩子的接纳力

开场:

大家好,我是顺其自然,很荣幸再次跟上大家的步伐,开启我的一级拆书之旅。我用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

第一就是经典智慧践行者,2021年接触到同明幸福学院之后,果断加入平台学习,打算在家庭幸福、亲子教育等领域深入学习,在经典智慧中长期浸泡和持续践行。

第二我是一名财会专业学习者,目前依旧在财会专业考证的路上不断努力。

第三我是一名成长中的拆书家,今天开始拆书定级,希望在拆书帮的升级打怪过程中,不断去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期待以后和大家多多交流分享,共同成长。

在开始内容之前首先向大家介绍下什么是拆书?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场景。

其次介绍拆书法,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

个人学习的应用是RIA便签学习法,(R-reading-阅读拆页 ,I-interpretation-讲解引导,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拆书法的适用边界是致用类书籍,所以我们阅读过程中,强调的是选择阅读致用类书籍拆页。

然后接下来我们会用三种不同颜色的便签做笔记(I,A1,A2)。在I便签上用自己的语言写下相关知识,也可以是总结自己启发、有价值的提醒。在A1便签上写下自己的相关经验,A2便签是规划到今后的应用,目标以及达到目标应实施的行动,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组织学习的应用是拆书家现场拆书课,也就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使命是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拆书片段来自《接纳力》这本书,它的作者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海文颖,也是浩涂俱乐部创始人、北京卫视早教栏目特约专家。下面,请大家阅读我从本书中摘取的一个片段,阅读完之后大家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R:阅读原文】

接纳力修炼术:共情

1.练习说出孩子的感受。

每一天孩子都会经历一些事情,体验到一些感受,练习用描述性的语言说出孩子的感受,例如妈妈看到你摔了一跤很疼吗?或者爸爸听到你和朋友打电话的时候说话声音越来越大,是生气了吗?

2.练习说出自己当下的感受。

用这样的句式:“我看到我……我感觉到我……。”例如:我看到我劳累了一天,特别希望孩子乖乖听话,孩子一哼哼,我感觉到我的烦躁感就升起来了。

这样的句式能够让我们抽身出来,看到那个有情绪的自己。

3.练习回到小时候的某个场景中,说出那个时候自己的感受。

可以为自己放一段冥想音乐。将自己带回到儿时有强烈情感体验的某个场景中,体会自己的感受,并用同样的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看到我……我感觉到我……”

4. 留意记忆的碎片,如果有些想不太清楚的往事出现在脑海,先去捕捉,写下来,再去感受,理解它要告诉你什么信息。

5.平时总会有些人评价你记录这些评价,在独处时叩问自己:这些评价是真的吗?听到这些评价的感受是什么?这些评价的反面你是否也有?如果听到反面的评价,你会是什么感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大家都举手示意阅读完,谢谢大家的配合!

小伙伴们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相处时,经常因为对孩子不够接纳,不理解孩子的感受、无法与孩子共情,导致沟通无效,甚至引发亲子冲突。那么如何与孩子共情呢?有没有想到清晰的步骤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共情呢?这些步骤的顺序能否打乱?运用共情对我们什么的生活,特别是在亲子教育和育儿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好处呢?

【WHAT】

通过这个片段,我们可以把共情分为四个步骤,去提升我们对孩子的接纳力。这个四步骤分别是共情孩子、共情自己、拥抱记忆和坚守真实。每个步骤中都有相应不同的注意要点。

【WHY】

共情“四步骤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回应孩子的情绪、快速理解孩子的感受,与孩子之间建立温馨有爱的联结,从而实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促进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如果我们不能够做到共情,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可能难以与孩子建立充分联结,对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没法予以恰当的回应,进而影响沟通效果,甚至是引发进一步的冲突和矛盾。

【WHERE】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教育和育儿领域,如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发脾气、与同学之间相处不愉快的时候,也同样适用成年人之间的交往,如,朋友或者同事遇到伤心难过之事,或者遭遇打击等,我们通过运用共情四步骤,可以促进彼此的感情联结,也能帮助对方积极应对。

【How】

该怎么用呢?具体的步骤和关键要点是什么呢?

1.共情孩子,白描是关键。练习用描述性的语言说出孩子的感受,这是共情孩子的基础,也是与孩子建立有效联结的第一步。这里只需要用描述性的语言说出孩子的感受就可以了,不要附加任何评判,白描是关键。

2.共情自己,我要先上前。共情自己时,依然要使用描述性语言,但是核心要点在于,要使用“我句式”,用“我”作为句子的主语,表达自己所见、所思、所感。例如,“我看到我现在有一些乱的房间,我感觉到我的心情有效烦躁。”这里千万不能使用“你”作为句子的主语。

3.拥抱回忆,说出我情感。这一步骤的主要是,我们通过练习说出曾经自己的感受。比如,可以将自己带回到儿时有强烈情感体验的某个类似场景中,体会自己的感受,并用同样的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看到我……我感觉到我……”即使记不清楚具体往事也没关系,关键是留意自己的感受,用我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即可。

4.坚守真实,与对方共勉。我们生活当中,经常会有人评价我们,那这些评价都是真的吗?我们可以在自己独处的时候,问问自己,是真的吗?我听到这些评价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与之相反的评价是否在自己的身上也有所体现呢?如果听到相反的评价,我是什么感受呢?通过询问确认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且把这个询问确认的过程分享出来,与对方进行共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看了原文,让我想起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 上周日,我带孩子到办公室加班,我在工位上干活,孩子写完作业后,到会议室的画架上画画,过了一个多小时过来找我,怯生生地说,桌子上面不小心沾上了油画颜料,怎么办?我一扭头看到她双手也是沾满了油画颜料,新买的毛衣上面也蹭得五颜六色,头皮瞬间就炸了,再过去一看,调色板和画笔上都是沾满了颜料,忍不住冲孩子一顿吼。孩子畏畏缩缩地问我,“妈,我是不是特别没用?什么都干不好.......”

听到孩子这么问我,我意识自己又反应过激了,不该这么冲动责骂孩子,内心非常懊悔,自己又一次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一件原本增强孩子自信、让孩子开心和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变成了一件伤心难过的打击。

现在回想上周日的情况,如果我能够先共情孩子,再共情自己,描述一下自己所见、所感,再回想自己小时候应该也干活类似的所谓“坏事”,那我就是一个糟糕透顶的没用之人吗?自己完全可以更好地进行处理和应对,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A2:

那么,接下来我会通过共情四步骤法(共情孩子、共情自己、拥抱记忆和坚守真实)有效回应孩子的情绪、快速理解孩子的感受,与孩子之间建立温馨有爱的联结,从而实现比较好的沟通效果,促进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1.共情孩子,描述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和孩子可能的感受,这里的关键是不做任何评判。

2.共情自己,用我句式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关键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孩子或者对方的言行等等。

3.拥抱记忆,回忆自己曾经与之类似的经历或者事件,关键还是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4.坚守真实,回想小时别人对我们的评价都是真实的吗?自己的感受如何?再进一步思考,自己想要对孩子做出的评价是真实的吗?对方可能的感受是什么?通过这个思考、觉察,真正实现与对方的共情。

相信在接下来的育儿过程中,我会越来越熟练运用共情四步骤法,更好地接纳孩子,理解孩子的心情和感受,实现顺畅沟通,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希望各位小伙伴在未来的生活里也可以多用共情“四步骤法”(共情孩子、共情自己、拥抱回忆、坚守真实),促进亲子沟通更顺畅、亲子关系更和谐。本次拆书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