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有效引导及赞赏孩子,告别育儿难题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有效引导+赞赏孩子,告别育儿难题

开场:

大家好,欢迎来到拆书帮的活动现场。我是今天的拆书家扫地僧。我的三个标签是企业培训师;国际正面管教讲师;超级奶爸,一对龙凤双保胎的父亲,在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做父亲的责任。现在我来为大家做一个分组:左边小伙伴为一组,右边小伙伴为一组。让我们一同学习、一起成长!

一、开场(1分钟)

在亲子关系中,教导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们花很多精力养育孩子,让他们的行为规范,但是,有时候,我们的态度越强烈,他们越是反抗。

“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面对孩子的行为,做父母的常常忍不住脱口而出。是的,天凉了让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凉可就是要打光脚,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饭弄得满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到吃饭的点了可就是还要看电视,就是不愿意做作业……等等,全是怎么说都不听。
  无数家长为此烦恼,家里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可是没用,火药味越发浓烈,问题却解决不了。

二、图书介绍(1.5分钟)

【F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今天跟大家一起拆解的这本书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该书是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销售300多万册,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世界。全球已有20多万个亲子团队在使用这本书作为家长培训教材。它是让家庭和睦、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父母必读书籍。

【A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与同类育儿书籍相比,本书操作性强,思路清晰,非常的接地气,而且书中配有简明的漫画和用于巩固的练习题,把孩子的情绪具体化,能够让我们更清晰的看清如何行动。

【B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B1(这本书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

养孩子是长期复杂的过程,有时会让父母抓狂与焦虑。比如孩子不搭理你,你也猜不透她在想什么;比如无论怎么讲道理,孩子就是不肯配合;比如明明是为孩子好,他却总和你对着干……而熟练运用本书6个方面的30种技巧,却能帮你灵活应对多种情况,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B2(拆页片段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鼓励合作五技巧、描述性赞赏三步骤这两种沟通方式,引导孩子可以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进而提升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心。

【学习目标1】通过片段一的学习,家长在遇到孩子行为不当时,可以运用“鼓励合作五技巧”,引导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并可以把学习的内容现场演练出来。

好,现在请大家阅读下原文片段,时间2分钟。看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当成人希望孩子配合时常用的几种方法。读每个例子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孩子,在听父母对你说话。仔细体会这些用词,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让一个朋友大声地读,你闭着眼睛听。)

1.责备和问罪

“你的脏手印又弄门上了!怎么老这样?……到底怎么回事?你就不能做得好点?……诉过你多少遍了,要用门把手。你从来就不听。”

如果我是孩子,我的感受:

2.谩骂

“今天气温都零下了,你就穿一件薄夹克!你怎么这么蠢啊!”

“来,让我来给你修自行车吧。你笨手笨脚的,”

“看看你吃饭的样子!真恶心。”

“把屋子弄这么脏,你真是个懒虫,简直跟猪一样。”

如果我是孩子,我的感受:

3.威胁

“再碰灯泡,你就会电死的。”

“再不把口香糖吐出来,我就到你嘴里抠出来。”

“我数三下,你还不穿好衣服,我就丢下你走了。”

如果我是孩子,我的感受:

4. 命令

“马上把屋子打扫干净。”

“帮我拿一下包,快点!”

“你怎么还没倒垃圾呢?现在就去!……还等什么?快!”

如果我是孩子,我的感受:

5. 说教

“你觉得从我手里抢书,做得对吗?你不知道好的行为习惯有多重要。你必须明白,如果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有礼貌,我们就要对人有礼貌。你是不是也不愿意别人抢你的书?那你就抢别人的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我是孩子,我的感受:

遇到如上类似情况,想想真实生活中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替代吗?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和我们配合,而不至于伤害他们的自尊,也不会让他们有逆反的心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家长少付代价,又好操作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非常有帮助的五个技巧。不是每一个技巧都适用于每个孩子,也不是每个技巧都适合你自己,这些技巧也不是每次都见效。但是,这五个技巧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台,而互相尊重正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 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 提示。

3.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 说出你的感受。

5. 写便条。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第一个I

【承接语】【what】孩子在做出一些不当行为时,家长有时会用责备、谩骂、威胁、命令等方式希望孩子改变,但效果往往不明显。该片段提供鼓励合作的五技巧,可以引导孩子和我们配合,而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分别是描述、提示、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说出你的感受、写便条。

【why】【不这样做的坏处】如果孩子长期在责备、问罪、谩骂、威胁、命令的环境中,会怎么样呢?会不会因为担心被骂而拒绝迎接挑战?会不会总是怕得罪他人?会不会也经常谩骂、威胁、命令别人呢?大家一定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没有尊重的沟通通常是无效的,构建尊重的平台,耐心的引导,正是合作的开始。

【how】那么,具体怎么做呢?原文总结了鼓励合作的五大技巧

1、描述。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当人们不断指出孩子做错时,孩子往往会有抵触情绪,而不太愿意去做应该做的。如果大人只描述问题,孩子就能有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

2、提示。当我们给孩子们提示的时候,他们往往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孩子接受提示比接受谴责容易的多。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孩子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

4、说出你的感受。孩子愿意听到父母的真实想法。父母通过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会变得更诚恳,同时也不会伤害别人。

5、写便条。有时候,文字比口头说更有效。

(根据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切实际的例子)

举个例子,有几次,孩子洗澡出来,把湿的毛巾随手放我床上。我一进卧室就看到,说他"你怎么又把湿毛巾放到床上了?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怎么老是不听!"

有时候,也会威胁他说:“在放我床上,我就揍你!”

跟他说了好多遍,他还是经常把湿毛巾随手放在床上。让我恼火,好像他是故意与我做对似的。

(How 原文拆页的建议: 反例变正例):

恰好,刚学习了赢得合作的5个技巧,我决定现学现用。昨天,孩子又把湿毛巾放在我床上,我平静的对孩子说“毛巾把我的床弄湿了”。而不是以前用的威胁或者啰嗦。他明显感觉一愣,然后边说“好的,我知道了”一边把毛巾放到洗衣机中了。我使用的技巧就是描述。

我还可以接着说:“湿毛巾应该放进洗衣机。”这是使用提示技巧。

如果他不理我,还在想别的事情,我可以提高嗓门:“包包,毛巾。” 这是使用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假设他还不动,而我的火气开始往上窜,我可以再大声:“包包,我不想晚上睡在湿乎乎的床上!”这是表达感受。

如果我想歇一歇,不想说话,也可以写一张便条,放在他的书桌上,“湿毛巾放在我床上,让我很生气。”

鼓励孩子合作的5个技巧,不是步骤。可以根据你遇到的情景,使用一个或几个。

(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

【预防异议】这五个技巧适合鼓励孩子合作的场景,不是全部都适合你,也不是每次都见效,但是它能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起相互尊重的氛围,相互尊重是正式合作的开始。【适用范围】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A1显像提问】现在,请各位回想一下,在过去的半年内,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想要纠正却失败的案例。比如你想让孩子起床后先喝一杯水,每次回家先洗手,睡觉前要刷牙,不要边玩闹边吃饭等。但总是都要催好几次,或者用指责、威胁、命令等方式沟通,效果不佳。

请将过去失败的经历写下来,时间、地点、孩子什么行为、家长是怎么沟通的,并在组内轮流分享。时间2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丹丹:我们接送孩子是三个小组家庭轮流接送,轮到别人接送的时候,我们家孩子早上总会拖拉、会迟到一会儿。自己总是担心孩子迟到,我失败的沟通方式是不断责备、抱怨或威胁孩子“快起床了”“你怎么又要迟到啦!”“你这样迟到是耽误别人的时间,耽误别人时间是谋财害命呀!” 我的沟通并没有鼓励孩子改变行为。

拆书家提问设计:

【A1+】根据刚才大家分享的案例,如果下次你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你如何运用学习到的鼓励孩子合作的技巧呢?请把具体事件与沟通方法写下来,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时间2分钟。

【分享】接下来,我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下,再遇到类似的场景,你怎么用鼓励孩子合作的技巧?

学习者案例记录:

周周:之前说的案例是小朋友2岁,在家里太闹腾了,有时候他会随便乱打人。之前我处理方式就会打他,他打我那么我就打回去,或者骂他、威胁他“不要打人,再打人就揍你!”。现在学了这个技巧,我再遇到类似小朋友乱打人的情况,我不打回去或者骂他,而是说“哎呀,仔仔,你刚才打我了,我脑袋被你打疼了,我感觉好难受。”这样,我认为小朋友可能就会过来摸摸我,说“对不起。”不会在随便乱打人了。

【反馈】她的分享中,明确使用“鼓励孩子合作的技巧”中“说出你的感受”的技巧,让我们掌声送给她!

(拆页一 的分享到此结束。)(拆页一总时长不超过15分钟)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过渡语:两个片段的逻辑关系】

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鼓励孩子合作的技巧,它帮助我们在遇到孩子行为不当时,引导孩子纠正不良习惯。那么,当孩子做出良好行为时,我们要有效的鼓励赞赏孩子,通过描述性赞赏的正向反馈,帮助孩子持续坚持好行为,养成好习惯。第二份拆页就是如何赞赏孩子,所以这两个片段是递进关系。

【学习目标2】

希望大家在跟我完成第二个片段的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针对孩子的良好行为进行描述性赞赏,引导孩子坚持好行为,强化内在动力,并能够把描述型赞赏的三步骤,现场演练出来。

请大家阅读我刚才发的拆页2,阅读完毕之后,请举手示意我。时间为3分钟。

【拆页2】

参加了吉诺特博士的前几次课程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越表扬孩子,孩子越拒绝。他告诉我,评价事物的词语比如:“挺好”,“真美”,“太妙了”会让孩子产生和我们刚才练习里一样的不舒服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我从他那里学到了有益的赞赏来自两方面:

1. 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

2. 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

我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实践这个理论的经历。我四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是些铅笔涂鸦,放在我眼前,问:“画得好吗?”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非常好!”但是又马上意识到:不行,我得描述。我开始纳闷:怎么去描述一张孩子的涂鸦呢?

我说:“你花了一个圈,一个圈,又一个圈……一个拐弯,一个拐弯,又一个拐弯……点,点,点……线、线、线!”

“咿”他狂点头。

我说:“你怎么会想到要这么画?”

他想了一会儿,“因为我是个艺术家!”

我心想:“这真是个历史性进步。成人描述之后,孩子真的就会赞赏他们自己。”

通过下面的漫画,你可以看到更多使用“描述”技巧的例子。

你可能更明白孩子对“评价性”的赞赏有什么反应:


“你是个好孩子。”


“你是个很棒的演员。”


“你终于变成优秀学生了。”


“你真体贴人。”


你也同样清楚了孩子对“描述性”的赞赏有什么感受:


“我看见你自己穿上了T恤衫,标签朝后;你拉上了裤子的拉锁;两只袜子还是同一双的,穿好了鞋。你做了这么多事,多不容易啊!”


“你是个雍容华贵的女王!站在那里,显得高大挺拔,你讲话的时候,声音响彻整个剧场。”


“看来你最近在功课上下了不少功夫。我注意到你的作文有老师的评语,你的报告也提前交了,你还找到了自学单词的方法。”


“我喜欢这些黄气球和红心。让我很受安慰。看到这些,我觉得病好多了。”

描述性的赞赏还有别的方法,那就是我们在描述后面,把他们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成一个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在原文片段中我们看到了两种赞赏方式:评价性赞赏与描述性赞赏。

评价性赞赏是针对一件事或者行为表达的好的观点。常用的语言有“你真乖。”“真漂亮。”“很好看。”“真不错。”等。这种语言比较空洞,虽然孩子有时可能也会开心,但没有持续性。

描述性赞赏是在赞赏别人时,注意表达出你看到的细节和你的真实感受,把所见所感描述出来在家里经常得到有效赞赏的孩子,比起那些得不到赞赏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感觉会更好,更乐于接受生活的挑战,也更乐于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

描述性赞赏的优势在于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到事件的细节中去,父母的焦点在哪里,孩子的注意力就在哪里。比如孩子写作业慢,先进行观察,有多慢?写完一份作业需要多少时间?正确率如何?将观察结果客观地不带任何评价的告诉孩子。我发现你今天花了25分钟完成了语文的抄写作业,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相比上次30分钟的抄写有5个错别字,你这次在时间和正确率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样孩子就会清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也能感受到自己努力过程的美好,下次也就更加愿意将力气花在努力的过程中。

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成人的肯定,这对他们的自尊和自我认同非常重要。从我们日复一日对孩子细微处的描述,孩子们也在不断地增加他们内心的力量,提升自信与自尊,也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强化内在动力。

why(不那么做的坏处)

(一般人的做法)(坏处)

有效赞赏,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自尊与自信水平。而赞赏,也是需要谨慎。我们有时候在赞赏孩子时,习惯使用“你真棒”“你很乖”“很不错”“真漂亮”等评论性的言语。这种评论性的赞赏,除了感觉不错以外,有时可能还有有如下误解:

比如:

孩子拿来一幅画给我看,问我:“我画的好吗?”

我说:“多好的一幅画呀!”

她问:“怎么好了?

我说:“怎么好?多美呀......太漂亮了。”

她说:“哦......你根本不喜欢......”

误解1:赞赏可能会产生被否认的感觉。

比如:傍晚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你热了一罐鸡汤和一些鸡肉,还做了点快餐米饭,客人说:“你真会做饭。”你可能会想:她真的觉得我很会做饭?她要么在撒谎,要么就是不懂美食。

误解2:赞赏可能会产生怀疑。

误解3:赞赏可能会产生敷衍的感觉。“他说我聪明绝顶,这太夸张了吧?”

误解4:赞赏可能会带来压力,可能会引起焦虑。“他说我弹琴很棒,下次若是弹不好,就不棒了。我现在弹琴开始有些紧张了。”

有时候,我们越是大肆表达我们的赞赏,他们可能还不领情。

(反例)

上周末,我们家举行大扫除,我们也让小朋友积极参与,培养孩子养成自我整理的习惯。平时乱放的衣服、杂乱的书、玩具都进行整理分类,打扫卫生,经过2个小时的整理,孩子把自己的房间整理的很舒适。我看到以后,也很高兴,顺嘴就开始表扬“豆豆包包真棒,很不错,你们可以下楼玩了。”孩子听到也很开心,下楼出去玩。但事后,我思考,孩子并没有培养自我整理的习惯,他们也并没有从赞赏中得到有效的肯定与鼓励,赞赏很空洞,一次良好的行为没有办法持续,以后房间可能还是依旧脏乱。

how【细化原文的行动建议】【给出更贴近实际的例子】【反例变正例】

那么,如何进行描述性赞赏呢?我们其实可以分下面三步来进行,结合我们家打扫卫生的这个案例:

第一步,描述所见。描述自己看到的细节,闪光点。只需要说出事实,而不是评论做的好。这一步可以从两方面看:

(1)可以描述你看见的结果:“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整齐的放在书架上,衣服也叠好分类放到衣柜里。”

(2)也可以描述你看到的行为:“我看到你拿着拖把,把地板拖干净。所有的书全部整理出来,然后一本一本进行分类。”

第二步,描述所感。正面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一步也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孩子的行为与结果带给我的感受:“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    

我对孩子行为的看法:“觉得孩子懂事了”

第三步,一个词总结。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你把笔都分了类,将彩笔、钢笔放在了不同的盒子里。这就叫做‘整洁有序’”。也可以理解为下定义让孩子明白当前行为的特点,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建立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听到我对她描述性的赞赏,特别高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自己说:“是的,我就是一名让家里整洁有序的小学生。”

预防异议:可能有些家长会疑惑,我现在学习不同的赞赏方式,但有时候还是会忘记,脱口而出“太棒了!”或者“真好!”怎么办?

其实,我们不必压抑自己的第一反应。如果你是真诚地在说“太棒了!”,那么孩子能从你的声音情绪中感受到你的热情。你可以在你的第一反应后面,用“描述”来补充对孩子的赞赏,真诚的描述所见所感。

适用边界:关于赞赏,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

1、赞赏要适用孩子的年龄与能力。你对一个3-4岁的孩子说“我看到你每次都认真吃饭”,他会觉得被肯定。但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那就会感受到被羞辱了。

2、关注孩子的自尊,避免提及他过去的弱点或失误。尽可能的用一种纯粹赞美的方式,表达在关注孩子,是发现他们的优点。

3、“我从来没想到你考试能及格,你这次居然及格了!”这样表达就会让人不舒服。

4、避免比较。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失败上。我们成人有种强烈的欲望,就是希望通过比较让孩子自动成长。“你都能自己独立吃饭了,弟弟还不会”“你都能自己收好玩具了,姐姐还经常到处乱放”。经常出现这样的赞美,会让比较者和被比较者都产生压力,还会让亲子关系“如履薄冰”。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给出具体场景

拆书家提问设计:我们学习了描述性赞赏的三个步骤,来设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小明同学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平时放学回家,写作业总是比较磨蹭。一会儿吃个苹果、一会儿又喝个水,一会儿又上个厕所,致使作业经常做到很晚才完成。有一天,小明同学放学回到家就开始写作业,语文作业有写字、背诵古诗;数学作业预习课本与每日口算;体育作业有300个跳绳。小明同学非常认真高效的完成,不拖拉、不磨蹭。

【给出清晰指令】

按照我们刚才的两两分组,一个人扮演家长,一个人扮演小明同学,家长与小明同学进行沟通,对小明同学及时完成作业表达赞赏,希望小明同学持续良好行为。运用描述性赞赏的三个步骤,并现场演练。

大家先交流、讨论5min,把对话内容先写下来,然后,我们邀请一组小伙伴给大家分享他们的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演练2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明同学:(高兴的说)妈妈,我作业全部做完啦。

家长:(开心的说)好棒呀!一回到就就看到你在写作业,而且作业完成的又快又好,字体工整。跳绳作业也完成了,很棒!

小明同学:下午扫地的时候,老师夸我扫地干净,扫的好,是个好孩子。我也要把作业完成的好。

家长:看到你这样积极,我太开心了。你要继续保持。懂事了,小大人了。

小明同学:老师还让我做了组长。我觉得我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管好我们这个小组。

家长:祝贺你当了组长。这个就叫做“主动管理”!

小明同学:好的,我一定是能管好自己的好学生。

【拆书家回馈与反应】【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拆书家:听了这两位小伙伴们的分享,非常棒,他们在角色扮演中,运用了描述性赞赏的三步骤:

第一步:描述所见,描述了小明同学认真写作业,完成作业很工整,而且主动在家里找到了扔了好几天的跳绳,在家门口跳,完成了300个跳绳的作业。

第二步:描述所感,描述了妈妈看到小朋友及时认真完成作业,效率很高,非常开心,并且感觉小朋友长大了。

第三步:一个词总结,总结小朋友这个行为叫“主动管理”。

非常棒!我们把鼓励的掌声送给他们。

A2【分步催化1—指向未来的显像提问法】【联想特定情境】

拆书家提问设计: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大家现在试想一下,在未来一个月里,家里的孩子可能会有什么行为让我们忍不住赞赏一下呢?比如连续每天做30个仰卧起坐、比如吃饭没有剩饭、比如主动承担家务、或者弹了一首优美的钢琴曲、画画课上表现优秀得到全班表扬等。(请注意:本环节大家只需要讲述时间、地点、孩子的具体行为)

思考讨论3min之后,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周周:我们家孩子2岁了,在未来一个月里,在家里,要是看到孩子能把家里卫生、玩具收拾好,地上的小零件、小纸片都能捡起来放好,因为以前家里到处都是小玩具、小纸片。我就会觉得特别好,想要赞美他一下。

拆书家:好的,非常棒!小朋友把家里卫生收拾好,把家里的小玩具、小纸片捡起来,整理干净,会情不自禁的想要赞赏一下。非常棒的分享。

【分步催化2—学习者加工未来场景中的应用】

那么,针对刚才我们分享的场景,孩子有良好的表现,使用描述性赞赏,大家把具体的三个行动步骤与赞赏话术用文字写下来,写完后小组先讨论,时间5分钟,之后邀请一组学习者给大家做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周周:刚才说的把家里玩具、纸片收拾很干净,我就会这么说:“哇塞!仔仔,你都把家里玩具都收拾好了,家里好干净!你看,地板上都没有灰尘了,没有纸片了。看到你这么做,我感觉特别欣喜、特别开心,特别欣慰,你现在是大宝宝!真的是大宝宝了,是个爱干净、爱整洁的宝宝!”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

拆书家:哇!太棒了!感谢分享,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通过小伙伴上述的分享,她已经熟练的运用了我们今天所学的描述性赞赏三步法,学习力非常棒!

【强有力的结语】

好了,今天的拆书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里非常感谢大家的倾情参与。希望通过今天的拆解,大家在遇到孩子行为不当时,可以运用“鼓励合作五技巧”(描述、提示、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说出你的感受、写便条),引导孩子纠正不良习惯。并且当孩子做出良好行为时,运用描述型赞赏的三步骤(描述所见、描述所感、一个字总结),有效肯定孩子,帮助孩子持续良好行为,树立信心,强化孩子内在动力。期待,不久的未来,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家长!谢谢大家!(总时长5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