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这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利用“共同目的四步法”,针对过去两周内的一件与他人意见不一致,感觉没发挥好留下了遗憾的事情,写出一个解决思路。
【自我介绍】: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Vary,我的三个标签是:天字壹号分舵新晋拆书家、从事多年儿童学习规划,是一位准妈妈。
【图书介绍】:
F: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第二版》,这本书是由美国4位专家顾问构成的团队,通过20多年的研究和对10万多人的跟踪调查后所著,这个团队成功合作了20年,他们共同成立的VitalSmarts公司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培训了数百万人。
A:与其他同类书相比,本书采用了用丰富的对话情境和轻松幽默的小故事,书中对大众公认的“对话高手”进行剖析,帮助我们理解并迅速掌握对话技巧。
B:这本书中的技巧可以帮助你,在对话中创建正确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帮助你使用正确的对话技巧。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其中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是关于当我们在与别人意见不一致,但本身希望与对方一起解决问题时的处理方法。
今天选的拆页是这本书第83-84页内容,内容是关于在谈话过程中,如何创建双方共同目的的方法,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阅读一下。
【原文】:
创建共同目的
总而言之,你感到对方和你的目的不一致时,应当这样做:暂停充满争议的对话内容,关注对方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然后努力创建共同目的。
积极寻找共同目的——做出单边承诺,表示你愿意继续进行对话,直到找出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这样行不通,你的团队主张留在这里工作到完成任务,我的团队想先回家,周末再来加班,我们干吗不想想有没有两全其美
的方案?”
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一询问对方为什么想要实现所说的目的,分清他们的要求和要求背后的真正目的。
“你们为什么不想周六早上来?我们累个半死,还要担心安全
和质量问题。你们为什么想现在加班?”
开发共同目的——如果明确双方的目的之后仍无法取得一致,那就想办法开发级别更高、更为长远,能够帮助双方避免争执的新目标。
“我不想跟你争个高下,最好能找到让两个团队都感到满意的解决方案。我们以前靠投票或掷硬币做决定,结果失败的一方总是埋怨并憎恶获胜的一方。我更关注的是两个团队对彼此的看法。因此,以后不管做什么,我们都必须保证不会伤害整个团队的合作关系。”
和对方共同构思新策略——明确共同目的之后,你应当和对方一起寻找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
“我们要找到一种方案,这种方案既不会带来安全和质量问题,又能让你的团队成员周六下午参加同事的婚礼。我的团队成
员周六上午有一场比赛,你看这样行吗?周六上午和下午前半段你们工作,比赛完之后我们就过来工作。这样我们就能…”
为什么作者让我们使用“创建共同目的四步法”呢?我们又如何使用呢?拆页中提到创建共同目的4个步骤,第一步:积极寻找共同目的;第二步:理解策略背后的目的;第三步:开发共同目的;第四步:双方共同构思新策略。
那我们分别看一下:1.积极寻找共同目的:在目的不一致时,让对方了解我们愿意继续进行对话,并找到双方都满意的方案。我们往往问题得不到解决是在这一步就卡住了,我有一个目的,你有一个目的,双方谁也不让,那也就没办法解决了,或者为了避免尴尬,双方干脆就不谈了,但下一次遇到这个问题还是要再双方僵持一次,总是这样,再好的关系也会受伤。第一步的重点在于“积极”。2.理解策略背后的目的:了解对方真正需求。第二步的重点在于“背后”。3.开发共同目的:开发一个能避免双方争执的新目的。第三步的重点在于“开发”。4.和对方共同构思新策略:清楚双方共同目的后,再一起讨论这个目的的执行方案。第四步的重点在于“共同构思”。
【反面案例】和大家分享个故事,我和我老公之前聊过“以后回谁家过年”的话题。他希望回他家,我希望回我家。当时不希望发生不愉快,所以就选择闭口不谈,后来每年过年过节两个人都要僵持几天。
【加工成正面案例】如果当时用“共同目的四步法”我就可以发现:
我原以为“回家”是我们各自的目的,但其实我只是不希望我的父母单独过春节,我们都希望为对方考虑(体现积极)。而我们的共同目的都是“陪伴父母”(体现背后)。在理解了背后目的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开发一个共同目的,针对这个共同目的一起构思出一个实施方案:比如说接上双方父母一起旅行过年。这样就实现了我们的共同目的(体现开发和共同构思)。
【A1】:现在请大家用2分钟回想一下,过去半个月在生活中或在工作中,是否与家人、朋友、同事有过这样的情况:在某件事情上,你们是希望一起解决,但你们的观点不统一,导致最终事情至今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你们争吵了一翻不欢而散,还是你们选择了互相之间沉默,对这件事闭口不谈?是什么事情,当时是怎么处理的?简单写一下时间、地点、人物角色、事情的起因经过,以及当时的处理方法。
【学习者分享A1】:时间:半个月之前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我的婆婆 起因:我想带我家孩子报一个兴趣班,婆婆说“不用在外面学,在家让爷爷教就可以。”但我认为还是要到正规机构学 处理方法:不理她
【A1+】:如果可以穿越回争执、僵持的那一刻,你会如何使用“共同目的的四步法”,处理这件事情?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将处理方法写在后面的表格中。然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A1+】:
我:感谢小伙伴的分享,这个例子与我们今天的方法非常符合,找到了共同目的:“希望孩子健康”,并且构思出了新的策略,最终与共同目的相匹配。看来小伙伴也是掌握到了“创建共同目的四步法”的精髓。以上便是我今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