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拆书帮廊坊筹备分舵第18场】集中精力只做好一件事&知关系远近,提合理要求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知关系远近,提合理要求

开场:

大家好,三个标签介绍自己,段子手、培训师、拆书家,连在一起是努力成长为培训师的拆书家。

我今天拆解的内容来自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学习的过程中有组内分享环节,所以我们先分一下组,3个人为一组。好,下面正式进入拆书的环节了。

【总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整个拆页后,学习者能够理解(行为)感情中的产出产能平衡方法(澄清),能够向对方提出合理的要求(界定),并根据情感关系评估(澄清),测量彼此当前的感情状态(界定)。

【学习目标一】在跟随我学习完第一个拆页之后,学习者在向对方提出要求或请求时,利用产出产能平衡方法(澄清),评估(行为)要求的难度与感情亲密程度(界定)。

【学习目标二】在跟随我学习完第二个拆页后,学习者可以通过梳理、评估感情行为的增减(澄清),精准测量(行为)双方情感关系是处于盈余还是透支状态(界定)。

【场景介绍法】

事件场景: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比如借钱给关系不错的同事,后来要钱时,对方推脱不还。导致关系陡然恶化,此后没有再借给他一分钱,而且以后与他聊天只有还钱这件事。向别人提起他也都是差评。

提问:你是否因为不够信任和亲密,拒绝过别人请求情况,像不愿大额借钱给普通朋友,忌讳借贷担保;又或者有被无情拒绝的情况,比如请心仪的姑娘吃饭被拒,被发好人卡等。

影响:因为不够信任,你不敢轻易借钱给对方,可能错失了投资的良机;又因为与对方不够亲密,哪怕共进晚餐的小请求都被女神委婉拒绝,备受感情的煎熬,求爱总求的连朋友的做不了。这些都说明,人际之间的信任和感情基础没有了,对方很难心甘情愿的帮助彼此,做事就会处处制肘,影响你的个人口碑评价,让自己陷入失信的困境中,哪怕是好的出发点,也容易被人所误会。

解决: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谈到的高效能原则与双赢思维两个点,通过平衡感情储蓄与要求他人,测量感情账户余额,实现合理的提出要求,从而获得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本书介绍的七个习惯都能产生高效能,因为它们基于原则,效果持久,是品德的基础,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把握机会并通过不断学习和结合其他原则以实现螺旋向上的成长。

此外,它们以符合自然法则的思维方式为基础,我把这个自然法则称为“产出/产能平衡”(P/PC Balance)的原则。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关于鹅生金蛋的故事,足以说明这个常遭违背的原则。

一个穷困的农夫,有一天在他的鹅圈里发现一个闪闪发光的金蛋。开始他以为这是个悉作剧,正准备把金蛋易掉的时候,他转念一想决定拿去验证一下。

结果鹅蛋竟然是纯金的!农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会有这样的好运。第二天他越发怀疑,跑到鹅圈一看,还是和昨天一样。此后他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去鹅圈拿金蛋。不久他就成了富翁,一切都那么不可思议。

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贪婪又急躁,已无法满足于每天一个金蛋,于是他异想天开地把鹅宰杀,想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谁知打开一看,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死了,再也无法得到金蛋。而毁掉这一切的,正是他自己。

这则寓言中蕴含了一个自然法则,即效能的基本定义。许多人都用金蛋模式来看待效能,即产出越多,效能越高。而真正的效能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二是“产能”--生产的资产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鹅。

在生活中“重蛋轻”的人、最终会连这个产金器的资产也保不住。反之,“重鹅轻蛋”的人,最后自己都可能会被活活饿死,更不用说鹅了。

所以,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P代表希望获得的产出,即金蛋;PC代表产能,即生产金蛋的资产或能力。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

1.在个片段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威威:效能

大超:产出和产能

2.产出和产能关键词之间要达到一种什么关系?

郭建:平衡关系

【what】

从上述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保持产出产能平衡,才能在保证金鹅健康的同时,持续获得金蛋。

如果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思考,我们要求对方高效的执行、积极反馈、有效配合等要求,就是你向人际关系提出的那个金蛋,即你要的产出。而你们彼此的信任、感情,就是下金蛋的鹅,就是产能。

你想要做的事,是产出,你们之间的情,是产能。

【why】

如果没有互信互赖,就很难有效的执行与配合。人是群居动物,我们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为了确保在需要帮助或要求时,让他人予以协助或满足。但是什么是合理的请求,什么是合理的要求。我们总分不清。于是出现了被拒绝的尴尬局面。

【概念对比】(通过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和边界等)

【举例对比】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人际关系上的产出产能平衡,我再举2个极端的例子,进行对比

(反例1)

你向一个刚接触几天的朋友张口借10万块钱。

问:这属于产出产能平衡么?

大超:不属于。你一年就给我打一个电话,直接找我要钱,我肯定拒绝。

拆书家:是的,我想要10万块这样的一个要求产出。只考虑了产出要求,没有考虑产能储备,提出的要求超过了感情负荷,很难达到你的要求,即便达到了,双方的关系也会急剧恶化,彼此之间处于一种极度不信任,担忧的状态。

(反例2)

你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极好,做事一味地考虑下属的利益与辛苦。事事亲历而为,很少安排下属工作。

问:这属于产出产能平衡么?

学习者:不属于。

拆书家:是的,这是只关注产能,维护了双方的关系,但是没有把产能变成产出,不安排下属工作,只能事事辛苦自己。做事效率和水平肯定受到影响,也就是传说中的慈不掌兵。

辨析产出、产能平衡的要点

总结一下,保持感情产出、产能平衡的要点,就是清楚产能储备,明白产出所消耗的产能,不超负荷消耗产能。即了解双方感情程度,明白要求所消耗的感情,不提出过分要求透支感情。

【how】

所以如何保持感情的产出与产能平衡,有以下3步

1.评估产能,评估双方的信任与亲疏程度,是生疏、一般还是亲密。

2.评估产出,评估你向对方提出的要求,难度有多高,需要对方付出多大的代价。

3.保持平衡,不要过度透支感情,如果你的要求难度比较高,而双方感情没有那么深厚,要学会合理的降低你的要求和期待。

【where】

这种感情的产出产能平衡方法,适用于我们向身边人提要求、请求的方方面面,不仅适用于朋友,也适用于家人。

预防异议

有很多伙伴说,我刚刚讲的似乎是个极为简单的事实啊,从小我们就被告知不要竭泽而渔,量力而行。向陌生人借钱这种事,谁也做不出来。但你考虑下,在亲近的人之间,是否真的评估过你们彼此感情,是否评估过对方做事的代价。在孩子拒绝我们的命令和要求时,我们总认为他是叛逆的,却没有考虑过是自己要求太过严格,而感情关系并未达到你想的那么深厚。

举例

二宝出生以后,由我来照顾大宝。但是过去我陪伴大宝的亲子时光比较少。当晚我要求他独自睡觉时。我突然间意识到,大宝从来没有过,对他来说这个难度太大了。这是一个高要求。于是我利用了产出产能评估的方式去考量要求的难度。

1.评估产能,我与孩子的关系,我对他付出的少,他对我的亲人属于一般,而非像他妈妈一样亲密。

2.评估产出,他一直与他妈妈一起睡,突然要求独自睡觉,对他而言是一件很有难度的。

3.保持平衡,降低我的期待与要求。通过和他沟通,达成协议,睡前由妈妈讲睡前故事,睡着后,我在他身边。

最后他欣然同意了这个要求,我们也向独立夜迈上了第一步。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撰写剧本

刚刚我们已经了解了双方关系的产出产能平衡,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接下来我们需要学以致用,请大家想象一下,未来一个月内可能会在什么场合需要应用情感的产出产能平衡方法,来降低要求与期待。比如你想给家人提个不能拒绝的要求,或者你劝朋友放低对家人要求与期待。

请大家设计一个剧本,场景中要求有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并请通过用对话的形式呈现应用。

学习者分享:

大超

背景:年前要拆书,耗费大量时间,需要妻子多分出来精力照顾孩子。

时间:今晚晚饭,吃好吃的时候。

地点:在家

人物:我与妻子

对话:

我先评估目前与妻子的感情状态,产能属于一般。

接着评估了下自己的产出要求,把看孩子这事全给妻子,发现难度太大。

于是我平衡了一下供需关系,不直接要求妻子全程看孩子。

我:“你看,快过年了,我需要拆书,让你看一看孩子。知道你工作很辛苦,所以我不要求你全部心力去照顾孩子,我们看看有没有办法,让你少耗费些心力,比如咱俩一人看俩小时,或者找个让孩子自主的学习办法。”

妻子:可以吧。

当然,如果我发现妻子还是有些不开心。我可以根据产能评估情况,用一些方法去增进下感情,提高感情产能。比如使用“包治百病”的方式。

我:“送你个限量款包包你看怎么样。”

拆书家反馈:

好的,感谢大超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大超充分的运用了评估产能、评估产出,平衡关系这三个步骤,向妻子提出的要求,从全程看娃的高难度,降低到了二人平分的低难度,还创造性的提出了送包办法,提高感情产能,不仅增进了二人关系,还实现了需求。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有人会疑惑,我怎么能评估双方的关系。哪怕是亲人之间的关系,随着接触,也经常发生变化。在此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二个片段,即情感账户。

情感账户,就是鹅生金蛋的具体化体现。二者属于递进关系。

从上一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鹅是我们的感情,金蛋就是积极互动及高效能执行。为使鹅能够不断的生金蛋,就得有个积极的,有盈余的、正面的、亲密的情感账户储备。

拆书家提问设计:请仔细阅读以下5个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 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

自测题

1.我善解人意,对待身边人有礼貌,尊重每个人的做事风格。

2.我是身边朋友忠实的听众,大家总愿意和我倾诉心声。

3.我很少用粗暴的语言去对待他人,不会试图控制别人,或逼迫别人做不喜欢做的事。

4.我信守承诺,把诚实守信作为重要的人生守则,绝不轻易欺骗他人。

5.我经常关注对方的需求,乐于实现对方的期待。

总分

学习者案例记录:

好,我看到大家都做完了,这是根据今天的片段设计的测评,评测结果仅供参考。这个自测表满分30分。

1.得分在25分的请举手,有2位。

你有很优秀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身边的人际关系都属于积极正向的状态。期待你的经验分享。同时你可以对照讲解看看你做的好的地方。

2.得分在15到25之间的呢?有3位。

你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已经很不错了,当然还有提升的空间,你可以好好学习今天的内容,对自己人际关系水平进行精准测评。

3.得分15分以下的伙伴请举手。有1位。

恭喜你,今天的方法可以教你精准测评你与身边人的关系,你可以及时的改正,合理的储蓄你与他人的感情。

R

情感账户

我们都指导银行账户就是把钱存进去,作为储蓄,以备不时之需。情感账户里储蓄的是人机关系中不可或缺的新人,是人与人相处时的那份安全感。

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这使别人对我更加信赖,必要时能发挥相当的作用,甚至犯了错也可用这笔储蓄来弥补。有了信赖,即使拙于言辞,也不致开罪于人,因为对方不会误解你的用意所以信赖可带来轻松、直接且有效的沟通。

反之,粗鲁、轻蔑、威逼与失信等等,会减少情感账户的余额,到最后甚至透支,人际关系就得拉警报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没有读完也没有关系,眼神回到我这里。

What:其实情感账户,如同资金存款,家里有粮,心中不慌;手里有钱,做事腰杆才硬。只有情感账户足够的存款,你才能比较积极、正向地解决交往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如果账户已经入不敷出,再来任何一点小事,都可以变成大事。

Why: 一个情感账户余额富足的人,能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和源源不断的爱,因而也是一个有能量去爱、去散发光芒的人;

而一个情感账户余额不高,或者一时的赤字,也能处于消极的情感状态,就会变得焦躁、烦躁。

如何算合理地经营情感账户呢?我们进行下辨析。

1.情感上只存不取,不断付出储蓄,你觉得这样合理么?

学习者:不合理

拆书家:是的,因为你会很累,没有别人向你去反馈回应。你会质疑自己,付出这么多感情干嘛?

2.只取不存呢?

学习者:更不合理。

拆书家:是的,会让你的感情产生严重赤字,双方严重了会不信任。

3.没有考虑行为对你感情的影响大小,不管是付出的存储行为,还是索取的取款行为,随意去存取?

学习者:不合理。

拆书家:是的,我们前面片段也讲过了,没有考虑产出产能的平衡,就很容易透支。

【how】所以一个合理的情感账户如何去观测呢?

1、梳理情感行为,与对方共同寻找,增进感情的存款行为和伤害感情的取款行为。

2、赋值情感行为,和对方一起对存、取款行为设定对应分值。比如有的行为比较重要10分,有的行为一般是5分。

3、评估情感状况,填写情感账户,测评彼此关系是盈余还是透支。账户盈余越高,你越可以提出比较难度的要求。

评估对象:                 目前情况账户状态:盈余/透支

存款行为 对应分值 取款行为 对应分值

1.

2.

3.

总得分

【举例】

依旧是关于让大宝独立睡觉的这个例子,当我提出要求前,特地和他聊了聊,确定下我们彼此的亲子关系亲密程度。

1、梳理情感行为,和他共同寻找增进感情的行为,比如陪他玩,给他做好吃的,允许他看电视;接着又一起寻找了伤害感情的行为,批评他,不准看电视,催他上学。

2、赋值情感行为,我们分别对相应的行为进行了赋值,按照在意程度,分为了10分和5分区间。

3、评估情感状况,按照统计的情况,填写情感账户,对我们的关系进行了测评。

评估对象:                 目前情况账户状态:平衡

存款行为 对应分值 取款行为 对应分值

1. 陪玩 10 批评他 10

2. 做好吃的 5 不准看电视 10

3. 看电视 10 催他上学 5

总得分 0分

由此我发现,我们俩人的亲子关系竟然不是盈余,仅仅平衡,差点就透支了。关系没有那么亲密,不适合提出过高要求,于是我主动请求他妈妈的帮助。共同提出了合理请求。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行动讨论】

【确定问题】

刚才我们学习了测量情感账户的方法,大家觉得哪个内容上难以理解,或者哪个步骤上难以落实。我们再回顾下三个步骤“梳理情感行为、赋值情感行为、评估情感行为。”

一组学习者:第一步,梳理情感行为。

另一组学习者:第二步,赋值情感行为。

经过投票,认为第一步难的4位,第二步难的2位。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

好的,我们产生了一个小小的冲突,没关系,我们持有不同观点的伙伴分别分享一个切身的例子,请小伙伴具体描述下你遇到的困难情况,让你觉得那一步最难?

认为“第一步”难的学习者(郭建):在父子之间梳理行为时有难度,比如说,我很努力的工作挣钱养家,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孩子认为我这么做,不能陪伴他,不够关心他。我们两个人在对情感行为是存取款的判定上就出现了分歧。

(大超):抽出百忙之中去接娃,妻子觉得理所应当。我认为是存款行为,妻子认为是责任,不属于存取款行为。

认为“第二步”难的学习者( jenny):比如,下班回家我给老公做顿饭,老公却不以为然。我觉得这个行为价值100分的存款行为,老公却忽略了。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

追问jenny,你有没有发现你和大超举例的例子很相似,我们仔细想一想,你觉得老公这个心态,是赋值不合理造成的,还是他没有意识到这属于增加情感的存款行为。

Jenny:可能我认为这是存款行为,而对方没有意识到这是存款行为。

拆书家:所以我们会发现,是一开始双方就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没有意识到这属于增进感情的存款行为,而导致了,我觉得我这是在对你好,我觉得你应该多喝热水。我似乎做了分值很高的存款行为,但是对方不理解我,根本原因是一开始双方就没有共同梳理出这些事件。

【确定问题】

所以我们确定了,要共同要解决的问题是第一个,如何共同梳理情感行为。

【讨论本质】

现在请大家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认为“梳理情感行为”很难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步难以做到?

下面把原因列出来:

1.事情定性不清楚

2.沟通重要性不统一

3.小事沟通少

【确定本质】

我们找到了原因,现在要找到根本原因了。什么是本质,是原因背后产生的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原因,一层层的追溯。

那么最本质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习者最后确定:认知标准不统一。

【讨论解决方案】

我们根据“认知标准不统一”这个本质原因,讨论一下有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每组伙伴来分享。

【请每组伙伴分享自己的成果】

第一组:

1.日常观察

2.找到共同认知的评价点或者评价工具。

第二组:

1.营造温馨环境;

2.列双方各自的认知标准;

3.求同,所有认同的点不再讨论;

4.存异,讨论差异,定统一标准;

5.确认总结;

6.设定家庭公约。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

这次讨论的特别好,我们再来看一下,有内容详尽可以合并点么?有互相补充的点么?

学习者(郭建):第一组的第2步共同评价工具,和我们第二组的第3、4步,求同存异是类似的。。

拆书家:第一组你们同意么?

学习者(第一组):同意。

拆书家:那日常观察呢?是合并还是互补?

学习者:应该是互补的,在第二组的“营造温馨环境”的上一步。

【拆书家最终明确结果】

拆书家:因此我们得出了共同的答案,如果我们想解决“梳理情感行为较难”这个问题,需要解决“认知标准不统一”这个本质问题。那如何做呢?

1.日常观察

2.营造温馨环境;

3.列双方各自的认知标准;

4.求同,所有认同的点不再讨论;

5.存异,讨论差异,定统一标准;

6.确认总结;

7.设定家庭公约。

拆书家:这个方式,是不是有效地解决了“梳理情感行为较难”这个问题,向提出问题的案主郭建提问,还有疑问么?

学习者(郭建):没有了,我认为是解决了。

【A2】布置任务演练

拆书家提问设计:【布置任务】

现在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请大家在今天回去后,同你的一个家人或朋友,制定一个感情账户,并梳理出具体情感行为、赋值分数,评估你们的情感状况。

【强有力的结尾】

好,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片段都是和人际关系相关,其实本质上是和感情有关。爱同样是一种资产,多投资爱,少透支爱,越是重要的人,越是长期伙伴,越需要我们共同地用心去经营。愿我们都学会多存少取的去经营自己的感情,让自己永远被爱包围。

事后学习者私信记录反馈:

学习者郭建

我回家和孩子梳理了我们彼此的情感账户。

1.梳理了情感行为,还特意用到了统一认知标准的7个步骤。

2.赋值了情感分数。

3.评估了情感状况。写下了情感得分表。让我意识到,我们二人的关系目前处于透支状态,我需要做出增加储蓄的行为改变,来进一步增进感情。

于是,我们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小长假里,我们做了如下的事情:

1.观察了孩子的的学习情况和情绪;2.有意识的营造出平和的谈话环境;3.在友好氛围下,双方各自列出所认知标准;4.求同,双方相同的部分不用讨论,达成共识;5.存异,专门讨论差异点,双方商量出统一标准;6.确认总结,确认都认可的结论;7.设定家庭公约,直接用大字写下来,张贴在家庭中最显眼的地方。

评估对象:     孩子                   目前情况账户状态:盈余

存款行为 对应分值 取款行为 对应分值

1.一周一次电话沟通 5分 1.一个月以上都没有联络 -2分

2.重要节日送礼物 5分 2.生日等重要节日没有互动 -5分

3.遇到困难帮助解决 10分 3.遇到困难没有关心行动 -10分

总得分 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