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技能: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应高峰,欢迎大家来到我TF1-1的拆书练级现场,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
标签一:职业标签:善于运用中医思维调理身体,稀里糊涂的把身体调理好。比如小孩发烧可以在背部刮痧治疗。
标签二:身份标签:80后的两个孩子的奶爸。
标签三:地域标签:在新杭州的绍兴师爷。
技能:如何介绍拆书帮
什么是拆书:拆书是读书的一种高效学习方法。通过三张RIA便签的学习法,逐步深入学习相关的技能点,把实用技能类图书的技能点进行拆解。帮助人们提高读书的效率、提高书本中技能点和知识点的落地能力。拆书也像搬运工,把书本中的知识和技能搬运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搬运给需要的人。
什么是拆书帮:拆书方法这么好,一个人好不是真的好,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还有一个人不容易坚持下来,所以大家组织在一起拆书学习,共同进步。成立一个组织,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前进,这个组织就是拆书帮。基于拆书法的公益性学习爱好者社群。并且以学习者为中心。拆书帮有54个正式分舵,16个筹备分舵。
主题:杜绝[瞎忙]的方法
来源:《让自己快速进化的PDCA笔记术》的page196-197
作者:岡村拓朗
在你的职场中,应该也有这类[不能不做]或[不知道该不该终止]的工作吧。
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必要,但随着时间经过而变得没有意义的工作,或无法带来利益以及价值的工作,这应该都是典型[不能不做]而持续下去的工作吧。
常见的例子就像新产品的销售报告,如果是在会议上的直接报告还好,但有很多情况都是以发送邮件的形式,不知不觉就一直持续下去。
即便新产品本身已不再新鲜,大家已经好一段时间不再开心了,但身为负责人员却会想着要让大家方便工作,不管怎样还是要持续下去——这类情况很常见。
客观来说,虽然停止不做也没什么问题;但情感上,特别对日本人来说要停止不做很困难,主要是因为太在意上司的反应,就算想不做也敢真的不做。
那么如果要停止不做,又该怎么办才好?
只要采取以下三个停止步骤,就不会因为[对不用做的事没有做出停止判断],给上司增加无畏负担。
STEP1[试着停止不做]
试着停止不做并观察后续反应。你已经判断这工作是不需要做的,但在这个时间点上,比较难以想象会有什么反应,所以还是要比较小心谨慎地推行。
STEP2[做出不会引起问题的实际]
记下没有接到任何询问,对工作没有造成任何影响的事实。若是每周都会进行的工作,就利用一个月左右观察看看。
在这段期间,你或许会有些不安、有点担心。如果真的不放心,也可以私底下持续这项工作,就当成是买个保险。
STEP3[停止不做]
若通过了第二步的观察,就表示停止不做也没问题。
下面由我带领大家拆解原文,看看原文讲了些什么内容。本书作者是日本人,片段内容不一定完全符合中国国情,但是可以适用于一部分人或一些场景。
(what)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如何去识别和剔除原本要做但是现在已经“失效”的事情,逐步剔除瞎忙的事情,把时间用在该用的事情上。
(why)使用该方法可有效又安全的剔除未做但是已经“失效”的事情,把自己的时间用在做有价值的事情上。否则虽然一天到晚的忙忙碌碌,但是成果稀少或者没有成果。
(how)第一步:尝试着不做,但是还需要观察不做后的各方面影响。影响包括对整个事件结果的影响和协作者的影响。
第二步:观察一段时间的变化,比如每周都进行的工作观察一个月左右,如果有较大的不安情况,而这个不安情绪影响到了其他的工作,可以在私底下做。
第三步:确定停止不做,通过第二步的观察没有变化就确定停止不做。
(where)在领导吩咐的工作,这个工作既不重要又不紧急而且还有时效性的工作。重要或紧急的任务是不适用的。
A1:
接下来是拆书的第二部分,我给大家分享一个自己最近的案例。
11月初,我们团队召开了如何推广血管再生项目的推进工作,会上领导要求我们收集一下有血管问题的患者的发病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我从上月15日开始尝试不做该事情,一直到昨天领导也没再提起,所以昨天我就完全停止了收集这个信息的事情。
改进意见:尝试不做的周期偏长,可以用半个月来观察后作出相应的决定。
A2:
接下来,是拆书的第三部分,规划应用。
我的目标是从下周一开始用21天时间做到灵活运用该方法。
昨天团队领导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我们尝试用快手去推广产品。
之前的情况是我们已经在用抖音推广了,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并且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我先停止做,然后观察;第二步观察半个月,看领导的反应和同事的反应;半个月后领导和同事还是没有反应就确定不再做。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的内容:
大家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忙忙碌碌的做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做有效的事情,做有价值的事情,做高价值的事情,这就需要大家具备一个技能——拒绝瞎忙。
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听我的分享,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帮助到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