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吴斌,“吴”是吴王夫差的“吴”,口天“吴”,“斌”是文武“斌”,我目前就职于一家养老公司。我有三个身份标签,第一个标签是:学习爱好者。第二个标签是:好奇宝宝。第三个标签是:拆书帮会员。我今天带来的是由美国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和罗伯特·普尔博士一起创作的《刻意练习》这本书。相信不少人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它说了只要经过1万个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成为专家。然而,真相是,从来不存在1万小时定律,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一个人要想真正的成为某方面的大师,仅仅在时间上下功夫是不够的,还需要经过刻意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而这本书将会告诉我们如何从新手成为真正的大师。为了方便等会学习讨论,我们先来分个组,左手边这2位小伙伴为1组,右手边这2位小伙伴为1组。下面请大家用1分钟左右时间阅读手中的片段,阅读完的小伙伴请抬头示意下。
另一个因素是:史蒂夫乐于挑战自己。从他以前参加过越野赛跑,而且是田径赛场上的活跃参与者,便可明显看出。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会告诉你,他只要一参加训练,就会和别人一样刻苦,但他的这种动机,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表现,并不一定是为了赢得比赛。此外,他从自己多年的奔跑经历中了解到,定期的训练,一周接一周、一月接一月的训练意味着可以有效地提高表现,而且,对他来说,每周三次、每次只进行一小时训练,也不是一件格外艰难的任务,因为他经常参加长达三小时的跑步。后来,在结束了与史蒂夫和其他一些学生的记忆研究之后,我只招聘一类研究对象:运动员、舞蹈家、音乐家或歌手等曾接受过大量培训的人。他们中没有人中途退出实验。
因此,我们在这里简单地总结有目的的练习: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订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哦,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对想要提高自己的每个人来讲,这些是让你有一个卓越开端的秘诀——但依然只是开始。
看到大部分小伙伴已经看完啦!我们一起来学习下。(what)在这个拆页中提到了一个概念“有目的的练习”,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有目的的练习表示这个练习更有目的性,考虑得会更周全,而且更为专注,它区别于没有目的的练习或天真的练习,觉得只要反复的做某件事情,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why)那为什么我们要有目的的练习呢?因为研究表明,一般而言,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甚至说,在本行业干了20年的医生,老师或司机,可能还稍微比那些只干了5年的人差一些,原因就在于,如果没有刻意地去训练,去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的退化。(how)那应该怎么去有目的的练习呢,作者给到了我们几个步骤。
1,首先,我们必须走出舒适区,这也许是有目的的练习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比如,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是美国第一位著名的天才,他是一位科学家,因其对电的研究而声名远扬;又是一位受欢迎的作家和出版家,出版了《穷查理智慧书》;还是美国第一家公共借阅图书馆的创始人,卓有成就的外交家、发明家等。但他最痴迷的是国际象棋,花了数千个小时下棋,有时还和当时最佳的棋手过过招。那他是不是让自己成了伟大的棋手?并没有。他的水平只能说是中上,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他从来没有逼一逼自己,从来没有走出过舒适区。所以不走出舒适区,你做再多的练习只能算是熟练的无能。简单点说呢,就是你周而复始的做某件事,但是这件事并没有提高你的某些能力,这时候你就需要走出舒适区了。
2,第二步,制定明确的目标。我们可以参考SMART原理制定目标,即这个目标是具体的,是可以衡量的,是可以实现的,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最后是要有明确的截止日期。举个例子,我要减肥,运用SMART原则,可以这么制定计划:我要在未来的3个月内减轻9斤,因为良好的身材可以给自己带来自信而且会让身体更健康,那我会每天控制卡路里的摄入,少吃主食,多吃蛋白质,蔬菜类食物,控制在2500卡,还有配合有氧运动,每周的周二和周四这两天晚上进行个30-60分钟的慢跑,这样每个月减轻3斤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因为这种定义明确的具体目标,所以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
3,第三步,专注的练习。要想取得进步,就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不被外界所打扰,全心全意投入其中。比如自己想养成看书的习惯,那可以在每天早上6点起床看25分钟的书。这个时间段不容易被人打扰,就容易坚持下去成为习惯,而且早上看的书白天又容易去践行,去知行合一。
4,最后,得到适合的反馈。一般而言,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反馈,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有多远。比如你刚学素描,想要快速提高这方面的水平,那可以每次练习完把作品发给你的老师看看,让他指导下,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或加强。
(where)这种练习的方式比较适合较成熟的行业,比如音乐,舞蹈,体育,棋类等有固定评分标准的领域。
说到了这里,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习。为了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能更好的把所学到的知识分享给他人,自己在11月初报名参加了分舵的练级训练营,分舵也给到了我们过一二三级的实践节点,但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半月了,自己才练习了一次,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过第一级。自己反思了下,首先自己动机是不错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愿意跳出舒适区,但是呢在第二步上自己并没有制定详细的计划。第三步也没做的很好,容易被外界打扰,比如最近在搞新家装修的事情,只要有点事情就要自己去处理,不能专注的去写稿子和练级。第四步在反馈方面呢自己觉得还可以,在写稿子前后都会和师父交流,得到他的反馈,哪些地方做的不错,哪些地方又需要改进。所以接下去的练习,自己会改进第二部和加强第三步,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合理安排什么时候写完稿子,什么时候安排现场练习,在这期间多和师父交流,查漏补缺。
A1:
好,通过阅读拆页原文和刚才的解析,我们了解到了怎么做才能“有目的的练习”,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验或经历,想想自己以前是怎么培养习惯,怎样去练习的呢。在自己的小组内进行讨论,时间为2分钟。结束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下。好,开始讨论吧。
.............
.............
好,看大家讨论的很有激情,现在请崔崔来分享下她自己的经历,有请崔崔。
崔崔分享:自己听了谭老师的拆书,觉得很受用,决定学习拆书法,正真的学以致用。所以参加了RIA训练营,加入了拆书帮。但是中间把拆书练级这个事情搁置了2个月。经过今天的拆书学习,自己反思没有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和得到有效反馈。
感谢崔崔的分享,她跟我们讲述了她自己过级的心路历程,中间出现的问题。
A2:
接下来,为了能更深刻的理解有目的的练习,现在请大家展望未来,想想在未来的某件事情上,怎么去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请写在便签纸上。好,开始吧。
崔崔分享:为了能更好的加强自己的学习力,把知识学以致用,自己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达到3级拆书家。自己计划每个星期写稿子和现场练级,中间多和师父交流,得到反馈。因为不管练级结果能不能过,至少更增加自己的现场表达能力,也能更清楚的了解拆书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
感谢崔崔的分享
结束语:相信大家已经较好的理解并掌握了如何有目的的练习这个方法,它是让我们迈向卓越的开始,现在就开始让我们创造自己的潜力,激发它,运用它吧! 最后请各位小伙伴为我今天的拆书过程在便签上做出反馈评价。苹果代表可以继续保留发扬的方面,洋葱代表需要改进提升的方面。
好,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给予的配合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