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晚上好各位,欢迎来到今天的拆书学习现场,我是今晚带领大家一起拆书学习的拆书家锐群,锐不可当的“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群”。
分组指令:为了方便今晚的学习和交流,咱们现场做个分组,桌子左边的伙伴分为一组,右边的伙伴分为一组。
接下来,请大家看向我这里,今天我们要一起阅读和学习的书籍是这本《720°全景沟通》。
【FAB】
F:
这是一本沟通类的图书,书中的内容分为基础技能、技能提升、应对冲突等六个部分共二十一章节,由三位作者马修·麦肯、玛莎·戴维斯和派瑞克·范宁合著,前两位即是心理医生又是心理学博士,有丰富的心理治疗沟通的经验,最长的一位职业生涯有40多年,最后一位是心理健康领域专业作家,著有8本心理自助图书。
A:三位心理学领域具备丰富沟通经验的作者合著,使这本书内容相比同类书籍更具体全面,如同书名720°表达的一样无死角;整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性结构性强,先讲基础再讲提升,之后才涉及冲突、社交等更具体复杂的沟通场景;同时,本书运用了大量图表进行讲解,将理论、技能可视化,使读者理解和操作变得轻松许多。
B:
大家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运用书中的技巧,在他人表达想法时,学会不急于表达的聆听,再复述确认的步骤,得到他人好感和信任;在明确了他人的想法后,通过准确表达完整信息的方法,充分传递情感和意见得到认同。
B2:
今天我们一起阅读学习的两个片段,让我们因他人的发言产生情绪和解读时,可以放下情绪确认对方想法,不引起冲突的发表意见;当对方坚持的想法,让我们有不舒服的感受和具体的需求时,可以有结构坦率的表达,从而获得理解和配合。
片段一学习目标:学习者跟随本次拆书学习,可以在现场分享自己的相关经验,在听到他人的话使得我们产生情绪和负面解读的场景下,运用探寻式回应确认解读并进行对话。
R阅读原文
指令:现在请各位,开始阅读我发在大家手上的第一个片段,阅读完成后,请举手示意我。
720°全景沟通》p71-72
哈利经常加班到很晚,他很清楚怎么来应对隐藏信息。当一个同事说“我猜你今天又会呆到很晚吧”。哈利便会在心里先重复一遍同事的话,发现同事说话时对“你”做了强调并且用了修饰语“又”。但是他对句子表达的情绪还不能确定是嘲讽(“你这么勤奋显得我们都太不认真了”)还是表示同情(“你要照顾好自己啊”)。于是,他决定重复一下隐含信息中否定性的内容来确认自己的想法。“我想知道我加班晚会不会让别人觉得我是在显摆自己,引起了别人的不满?”最后,哈利发现同事的这句话确实是出于对他的关心,这让他松了一口气。
有时候,为了让说话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隐藏信息,需要不懈的努力。莉莎的爸爸很会暗中讽刺别人。当他问莉莎“你还是喜欢那个…年轻人吗?”莉莎得到的信息是:父亲并不赞成。她在心里重复了一下父亲的话来确认自己听到的确实没错。她记得父亲强调了“还是”这个词,并且在说到“年轻”时刻意停顿并着重进行了强调。
莉莎:爸爸,您觉得他哪点不好吗?
父亲:我认为他跟我现在看到的这些男孩一样。
莉莎:从你的话里我觉得你不太喜欢他。你觉得我跟他约会很傻吗?
父亲:还行吧,我猜。
从口头修饰语“我猜”中,丽莎觉得父亲自己男朋友的能力有很多疑。她决定进一步确定自已听到的信息。
莉莎:爸爸,当您问我是不是还在跟他会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还是”这个词,而且您在说“那个……年轻人”时的语气也让我觉得您认为我男朋友以及我们的这段感情很愚轰。
爸爸:我不太了解他,但是我觉得我不太喜欢他。
莉莎终于可以跟父亲谈论这个重要的事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会开诚布公地谈论父亲对莉莎男朋友的一些好的看法。如果莉莎依然不急着反驳,她就有机会真正听取父亲的意见,并就父亲的观点给出自己的想法。
【what】
大家拿到手上的第一个片段,讲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哈利回应同事一句不经意又不明确具体意图(但是有歧义会引起误解)的话;第二个是女儿回应父亲的反对、不赞同却同样没有指明具体意思的一段对话。两段对话中回应的一方在听了对方的话之后,都产生了负面的解读,但是并没有急于解释、反驳和争论,而是通过探寻、提问来确认,进行对话。
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一个避免冲突,用提问探寻、确认他人是否别有用意,挖掘对方真实意图,促使对话进行下去,维持安全氛围,而不是马上否定、怼回去的回应方式。
【意译案例】
上周我儿子的一次测试成绩得了72分,我妹显得很紧张很担忧。回到家就冲我说:“你还不看看你儿子的成绩,你有没有用心教他学习啊?”我又愤怒又不满,脸上的表情一下就严肃了,心想“我怎么可能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怎么会不上心?这是在指责我对孩子太佛系了,平时不严厉不严格?”我习惯性的深呼吸一口气,没有立刻开口怼回去。
我说:“你是说我平常看起来对孩子的学习不够用心不够重视?”
她说:“你太不当回事儿了,就应该给些压力,不能顺着他,要让他回到家就写作业、学习,多刷题,不能玩得太多。”
我:“你的意思是,为了孩子的学习,宁可严厉严格,也要让孩子养成回家就学习的习惯,适当增加课外作业。”
她:“对呀,严格一点是为孩子好。”;
我:“对考试成绩的担忧,我们的心情是一样,我考虑今天首要的任务是查漏补缺,先让孩子错题弄懂,从明天开始再逐步增加一点课外练习,试行一段时间看看效果。”
她:“好吧,我也希望孩子的学习能让人省点心。”
这样,通过确认对方真实想法和综合陈述意见,双方都能充分传达自己的想法。
【细化步骤】
对片段及以上内容做个提炼,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步骤:
1.识别情绪
在听到对方的话之后,首先自问“我产生了什么情绪?”
2.解读信息
在心里重复对方的话,分析自己对此有什么解读。
3.确认想法
用提问的方式,确认我们的解读准不准确,直到明确对方说话的真实意图和要表达的意思;
4.陈述意见
在综合对方关键信息并进行确认后,再陈述我们的意见想法。
【why】
因对方的话产生了情绪和负面解读,我们一般的做法,比如敷衍、反驳、解释,发泄情绪的怒怼等,易让人产生不满情绪和争吵;
使用探寻式回应的好处在于,可以明确表达各自的想法,让双方不伤感情的进行交谈。
【适用边界】
当对方的表述让你产生了情绪,有了负面解读,并且你重视其中的影响,或者引起的误会较严重,可以使用这个探寻式回应;对方意图明确,你是认同、顺从或无法抗拒的情况,未必适用。
【A1显像提问】指令
最近一周内的生活和工作中,对他人的话有所解读,让你不舒服,出现了不好的情绪:让你生气?恼火?不满或是伤心的一次对话?回忆一下,你当时的解读、情绪和经过,用3分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交流完的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
【A1+】指令
回忆和分享之后,请大家想想,回到当时的场景下,用片段中探寻式回应的方式,你可以怎么去回应?双方又会是怎样的对话?大家思考交流一下,用2分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讨论完成的请举手示意,咱们现场邀请1-2个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丁山分享:
这周下午,一业主在小区游泳,鞋子没放好,我提醒他鞋子不能乱放,嗓音较大,对方冲着我说:“非得那么大声喊吗?”
使用探寻式回应的步骤如下:
1.识别情绪
听到对方的话,我当时的情绪是委屈和愤怒的;
2.解读信息
我产生的解读是——业主是对我不满吗?认为我的方式不对吗?
3.确认想法
用提问的方式回应业主进行确认:“先生,是不是我不该干涉您的物品的摆放?或者是我的方式有哪里不妥?”
对方可能会说:“这是你的工作职责,我们理解,你既有管理的责任,也要有服务的心态,你的方式影响不好。”
4.陈述意见
从对方的表述中,确认了具体的想法后,陈述我的意见:“抱歉,让您困扰了,这里环境太吵,声音小了怕是不容易让您听到,也担心您的物品万一丢失,我们要负很大责任,实在无心冒犯。”
反馈:
感谢丁山伙伴的分享。
丁山初步地应用到了探寻式回应的四个步骤,很好的处理了对话中的情绪和解读,并陈述了意见,相比一般做法,可以更友好的进行对话。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如再遇到类似场景,熟悉使用这个方法,一定可以让沟通无阻,彼此友好。
R阅读原文
片段二
《720°全景沟通》p120-121
多数人都不太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大人们就告诉你在别人面前说太多自己的事情是自私的。你可能也会担心如果自己表达得太直接了,别人会有不好的回应。
如果你运气好,听你讲话的人又很用心,他(她)也许会明白你的感受和想法。然而,直言不讳的表达就不会让沟通的效果依赖于这种巧合。
直言不讳的表达包括三部分内容:对某种情形的预期、对这种情形的感觉以及对这种情形有什么要求。下面是含这三部分因素的直言不讳表达方式的举例:
●“我一想到要演讲就觉得紧张。从昨天我告诉你我要在下次董事会上发言后,我的胃就一直没有消停过。我不想在会上讲话,请找其他人发言吧。”
●“我觉得我们有很多共同点。晚上跟在一起很有意思。我想更多地了解你,下周五晚上我还想再约你出来。”
●“我们已经花了很多时间来谈论你工作的事了。回家以后你只谈论这些办公室政治,让我觉得挺生气、挺无聊的。我想留点时间跟你说说我的一天,或者说说我们俩、我们在一起的感受。”
注意,直言不讳的表达方式中不会使用指责和攻击性的语言,下面是一些总的指导原则。在描述某个情形的时候,尽量要客观。当陈述某些事实、发生了和做了哪些事情的时候,不要陷入消极的否定判断中。在直言不讳的说话方式中,任何的感受,不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应该是讲话人自己的感受。像“我觉得你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样的陈述就是对“你”的一种指责,而并非是一种感受,这样的陈述肯定无法传递给对方直言不讳的感觉。相反,用“我”的陈述方式(也称为以“我”为中心的信息)才能让沟通变得直言不讳。
片段二【学习目标】:
学习者在参与本次拆书学习中,在确认了对方的意思和我们的解读是一致的,让我们有不舒服的感受时,用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行一次运用,并在现场设置的场景下进行一次演绎。
【片段过渡】
通过以上的学习和交流,我们初步的理解并尝试运用了一次探寻式回应,帮助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避免冲突和误会。
那么,对话中,我们通过提问确认让对方清楚了自己的意思,但是对方坚持的想法让我们难受、不爽,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片段,关于如何坦率的表达感受和需求,它可以对第一个片段的情形进行适当补充,前一个让我们学会确认回应,第二个片段让我们在领会确认他人意思后,能把我们在这当中产生的感受和要求清楚表达出来,来得到最大限度的理解。
阅读原文指令:
下面请大家对第二个片段进行阅读,阅读完成的伙伴,请举手示意我。
【what】
这个片段讲了什么呢?作者说“多数人不太会表达感受和需求”,人们要么隐藏自己的感受,要么担心太直接而得不到好的回应,因此他给出了方法。一个有效表达感受和需求的方式,其中包含预期、感觉和要求三个要素,是一种能让我们大胆坦诚的表明意思,同时大概率让对方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
预期,指的是对某个事件相关情形的预判、预估、设想、看法和假设;感觉,是相关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或在这个事件中我们所产生的感觉、感受;要求,指的是我们希望、想要自己、他人或双方共同做什么。
【how】
这里我试着提炼一下,具体的方法是:
1.提出看法(通常来自过往经验)
参考句式“我认为/觉得+对事件发展的预判/假设”
2.表达感受
参考句式“我觉得/感到+事件带来的/因事件而产生的感受”
3.说明要求
参考句式“我想要/希望+某一方/双方共同做什么”
【不这么做的坏处】
我们在表达感受和需求时往往怎么做的呢?我们可能表露得含蓄、婉转、间接,比如,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过年了,你家里人说“周末一起做个大扫除吧。”含蓄婉转的说:“这个周末就大扫除,合适吗?”你只是希望在临近年末一次整完,对方不一定领会到,也许会想“你周末还有什么要紧事?你是不愿意干活还是闲麻烦?是希望这种活儿丢给我一个干吗?”这就产生误解、猜疑和不满;
直接表达感受或需求,:“好不容易有个周末,不干,太累了。”对方会觉得你怎么这么自私矫情,谁不累啊。显得自私、无理、不近人情;又或者因为缺乏结构性表达而沉默任由事态发展,结果消极对待。
使用“直言不讳”运用在以上的例子中,具体可以怎么说呢?
“(提出看法)咱们这周末就大扫除,孩子临近期末要复习,我认为这会影响到孩子考前的复习和周末的休息,而且年末依然还要再大扫一次,(表达感受)一想到要带着孩子复习应对考试,又要大扫除,我感觉焦虑担忧,(提出要求)我更希望孩子期末考试后,周末的事情少了再来安排时间大扫除。”
可以想象,这么讲显得有理有据,也让对方感受到担忧焦虑,容易接受这个提议,也可以很自然的深入去探讨这个话题。最终保证,双方可以相对平心静气的对话,避免冲突误解和不愉快。
因此,相比含蓄、婉转、间接,直白的和保持沉默的方式,花点心思坦诚的表达,对减少误解、避免猜疑,缩短沟通成本,说明白讲清楚更容易促成对方欣然接受。
【适用边界】
在对方的做法想法清楚表达或是被确认后,让我们有难受的、不舒服的感受,自己有具体的想法或做法能缓解这类感受和解决问题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如果我们的预期带着指责、表达感受的方式偏激、具体的要求让对方为难,这个方法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不太适用。
【预防异议】
直言不讳的表达过后,对方还是不能理解我们、不满足我们的要求,怎么做?
我们可以找找原因,试着去问对方是不是不认同我们的看法预期?是不是觉得我们的要求不合适,对我们的要求有担忧有顾虑等等。虽然我们不能保证每一次的直言不讳都能得到理解和认同,但是相比一般做法,它不容易引起抵触和冲突,并且还能为进一步达成共识创造相对安全的氛围。
【A2分步催化】指令
了解完这个方法的相关内容后,相信大家脑子里也迸发出各式各样的想法和画面,请大家考虑几种场景:
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年末家务安排;年货准备;春节出行或就地过年计划;年终工作分工协作等
在未来的一周里,你更可能涉及以上的哪些场景?在这些场景里,对方表达了明确的想法令你有不好的感受,运用拆页中直言不讳的方式,我们可以怎么去沟通呢?请大家先思考一下,在小组内讨论,加工出具体的语言。给大家5-6分钟时间,完成的伙伴可举手示意,然后我们再邀请其中一位来分享。
学习者曈雨分享:
我们是酒店行业的,年底接待工作特别忙,我前台一位员工,大小事情经常向我汇报,在接下来忙碌的一周,这样的情况同样会涉及。
客人向前台询客房价格,这位前台员工给出了自己权限内的优惠后,客人还讨价还价,她打电话找我求助,会事无巨细的描述她和客人整个对话的经过,最后仍要我拿个主意。
这个做法和说法,对我而言,无奈、烦躁又反感,影响了工作效率,占用大量时间却没解决问题。
用直言不讳的方式来表达,我可以这么说:
1.提出看法
“小李,你想我帮忙解决客户问题,你这么说明,我觉得客人在等你回复会等得不耐烦。”
2.表达感觉
“我着急又生气”
3.说明要求
“我需要你先组织好语言,简明扼要的讲清楚重点,最短时间内得到我的回复,就可以立刻答复客人。”
晨阳伙伴表达观点:
“我觉得你得理解这位员工,她把经过都告诉你,说明遇到难搞的客人了,她搞不定了。你可以告诉她,是不是遇到难搞的客人了,对方的需求是什么。这样去引导员工处理客人的问题,如果直接给她一个可以优惠的价格,可能反而会让客人继续压价。”
拆书家的回应:
曈雨伙伴的分享很精彩,晨阳伙伴的建议同样很好,请把掌声送给两位优秀学习者。
对晨阳伙伴的建议,我这么看的。以曈雨伙伴说的情形,那位员工当时的对话状况是忙碌又紧张的,这时最急需的是双方把情况说明白讲清楚,再考虑如何引导对方处理客户沟通问题。因此,仍然需要直言不讳的表达,把我们的预期看法、感觉和要求说出来,促使对方也把话说清楚讲明白,高效的进行对话。
【A3角色扮演】指令
小庄是销售部门主管,确定了临近的黄金节假日营销活动方案,需要财务部负责人小林把经费预算给下来。
眼看假期一天天接近,小庄找到小林,明确的说明小林的经费没第一时间放款,耽误了活动的开展,需要尽快拿到经费。
小林感觉被责怪了,又委屈又担忧,公司的税务汇算清缴和账目汇总分析工作量大,为了保证不出差错,需要先把之前的账目核对清楚后确定营销资金的调配,要求小庄别催,再等2-3天才能批下经费。
小庄认为多等一刻就会落后竞争对手一刻,又着急又焦虑,希望小林加班加点早点核对账目早点批下经费,或者允许销售部的同事一起帮忙,推进工作进度。
时长6分钟,请大家先思考整理一下,在小组内讨论,其中一位扮演小庄一位扮演小林,在小庄明确说明了必须赶紧拿到经费后,双方都用直言不讳来表达感受和需求,讨论完成的小组举手示意,最后我们邀请其中的两位伙伴现场演绎。
拆书家:大家讨论的热情很高,都投入到情境中,特别入戏。下面有请潇娜伙伴和晨阳伙伴现场为大家演绎,掌声鼓励。
学习者分享:
晨阳伙伴(饰小庄):“小林啊,我前两天给你提到的预算,活动马上开始了,竞争对手都已经开始做活动了,咱们这要因为你的费用没到位错过,可就错过今年旺季,奖金可都指着这发呢,你能不能赶紧批下来?”
潇娜伙伴(饰小林):“小庄,公司年底的税务汇算、账目汇总,工作量巨大。现在给你拨款,恐怕这一整年的财务工作全乱套了,我是觉得委屈又担忧,这样,你再多等两到三天,我这边尽快结束手上的项目核对,才能确定你这笔资金的调配。”
潇娜伙伴(饰小庄):“还等2-3天,咱们公司的营销要被竞争对手甩开好远,我着急焦虑,咱也别等2天3天的了,今天就敲定,我给你人手,把这进度赶一赶,赶紧把这笔费用解决了,行吗?”
晨阳伙伴(饰小林):“行,既然你这么说了,我加个班,你回头请大家吃大餐,就这么定了,整完后这活动费用立马到位。”
拆书家反馈:
两位伙伴在角色扮演中都很好的运用了直言不讳的方式,都恰当的表达出了各自的预期看法、感觉和要求,整个对话也让人身临其境,值得我们学习。
【强有力的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这本书《720°全景沟通》两个片段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探寻式回应和直言不讳表达。
生活中许多场景都会涉及对话,难免有情绪有解读、有感受有要求。请大家谨记,有了解读有了情绪,不着急,先探寻先确认;在解读确认后,有强烈的感受,有内在需要,把预期看法、感觉和要求组织好,说清楚讲明白,去得到对方的理解。
本次拆书就到这里,感谢各位的支持和参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