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 我叫廖威雄, 威武雄壮的威雄. 我是刚踏出校园的职场新人, 也是传统的IT屌丝男. 我喜欢看书, 在学习拆书之前, 我只看IT类的书, 并喜欢在书上涂涂画画, 写上些自己的领悟. 在学习拆书后, 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 我竟然也开始看管理类的书籍. 在曾经的我看来, 管理类的书籍比天书更难懂. 我加入拆书帮的目的, 就是在交流与学习中拆出IT技术类书籍的康庄大道.
我加入的拆书帮是什么组织? 在介绍拆书帮前, 先明白什么是拆书. 拆书并不是说把一本封装好的书籍拆散了, 拆书指的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学以致用为目的的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不要求死记硬背书籍的内容, 更多的是把某一些片段的知识联系学习者的经验并规划具体的应用. 拆书的重心是"用", 而不是"学". 从形式划分, 拆书又分为"个人拆书" 和 "组织拆书" . "个人拆书" 是以便签法自己拆, 而 "组织拆书" 是在拆书家的精心引导下拆书.
所以, 回到什么是"拆书帮"的问题上, 我们可以说 "拆书帮" 是一群拆书爱好者的社群, 其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我这次要拆的书是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在国内外都非常有名气,提出了提高个人效率的有效方法。我从书中截取了一个拆页,已经打印出来给到了各位。现在给各位两分钟时间阅读拆页。
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而消极被动的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感情用事,易受环境或条件作用的驱使。
但这并不意味着积极主动的人对外界刺激毫无感应,只不过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
埃莉诺·罗斯福曾说:“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圣雄甘地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除非拱手想让,否则没人能剥夺我们的自尊。”可见最刻骨铭心的伤害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竟然会听任这些遭遇发生在自己身上。
在感情上,这个说法一时很难让人接受,惯于怨天尤人者尤其如此,但只有真正接受了“我昨日的选择决定了今日的我”的概念,才可能说“我有权另做选择”
面对外界的刺激,作者提倡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积极主动地选择回应刺激的方式,而不是任由刺激摆布自己的行为。这也是作者提倡的高效能人士的第一个习惯。
A1:
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有这么一家公司,满心以为会领到它的offer,却被通知拒绝了。我相信自己不管是技术水平还是学习能力或者心里素质都是足以胜任工作,因此即使被拒了,我依然打电话给他们的hr,提出我愿意无偿到他们公司实习一个月,如果我能达到他们的期望,再考虑是否录用我。我努力做出争取,却依然被拒。
这个外界刺激对我的自信心打击非常大,那时候的我对这个刺激能做出的反应有3个选择:
1. 生气,恼羞成怒,埋怨他们不识人才
2. 伤心,否定自我,然后躲在角落里哭泣
3. 振作精神,继续寻找其他的公司,坚信金子总会发光
被拒绝的前几天,我选择了第二种反应,也就是伤心与否定自我。经过两天的自我鼓励以及亲人女友的支持,我才振作了起来。
A2:
以一周为一次总结,罗列出来:
1. 面临过哪些强烈的外在刺激
2. 当时的自己能有哪些选择,其中有哪些选择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分析一下:
3. 当时的自己做出了哪种选择,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
4. 如果事情再发生一次,我应该怎么做?
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对比以前是否出现相同问题,自己的做法是否比之前做出了更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