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丹丹,很高兴参加本次拆书训练。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自己:
1.企业的HR:有人力资源的问题可以和我沟通
2.有声书主播:在喜马拉雅播讲个人成长类书籍以及儿童故事
3.孩子妈妈:为孩子教育而苦恼着,摸索着
期待在拆书学习的路上和大家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在开始内容之前先介绍下什么是拆书和 “拆书帮”。
首先,什么是拆书?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那就要求学习者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已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的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目前,我们在全国主要大城市台湾省在内的,一共有54家正式分舵和16家筹备分舵,比如我们杭州雷峰塔筹备分舵。
下面进入到今天分享的主体内容部分。
今天跟各位分享的是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的拆页内容。
[主题]是:父母如何在回答孩子问题时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我已经共享屏幕了,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如果大家阅读完可以给我一个示意。好 ,现在开始。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这样读书就够了》P.91-92
如果你为人父母,想知道孩子再问那些宝贵的问题时(当问题来的时候,你总是毫无准备),应该怎样回应才能帮助他提升学习能力,那你也需要准备一点儿学习促进者的技巧:
1.可以先称赞他的提问:“你这个问题问得很细致啊!”
2.可以让他自己尝试回答:“你认为是为什么呢?”“对啊,为什么石头就不会流呢?”
3.可以启发他自己寻找答案:“这个问题爸爸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我们可以一起把它搞清楚。我们去网上搜一下好吗?”“爸爸有一位朋友是流体力学专家,我们一起给他打个电话好吗?”
4.可以挑战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延续他的问题,问出更多、更好玩的或更深刻的问题:“水变成冰还会不会流啊?”“除了水还有什么会流啊?”
5.可以和他讨论,在讨论中有意识地联系他过去的经验,帮他规划可以怎样用上这个新知识,逐步塑造他大脑中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突破初级学习者的认知习惯,锻炼成为高级学习者和学习促进者,这样我们的下属、孩子就会知道,比答案本身更重要的是不断思考和深化自己的提问,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尽力消化和应用学到的知识。
【What】(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个片段讲述了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时,如何给出回复的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利用回复时的提问技巧,让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消化知识的方法。
【Why】(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
当孩子提问时大多数父母会直接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但这样孩子就没有思考的过程,体会不到思考的乐趣,最后也不一定会记得住答案,以后遇到同类型问题时,也基本不知道如何去思考如何解决。
如果父母利提问的技巧来回答孩子提问,经过思考和讨论的过程孩子的印象会更深刻,持续利用此技巧,孩子就能形成自己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
【How】(具体怎么做呢)
父母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通过下面的步骤,提升孩子学习能力:
1.先称赞他--听到孩子问题不急于回复,而是称赞他问这么【高深】【细致】【爱观察、思考才能问出的问题】;
2.听他答案--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并说一说问题的答案;
3.去找渠道--再让孩子自己找相应的渠道去查找问题的答案,比如问亲人、朋友、百科全书或上网百度等等;
4.扩展提问--用发散性思维,思考与孩子提出的问题相关、或延续的问题,并提出这些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记忆这个知识点。 这也是最考验父母的步骤;
5.共同讨论--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个知识,像A1、A2便签一样,关联过去在什么地方用过此知识、未来可以在何处应用。
这是我给大家分享的I便签
【Where】
这方法在下属、孩子向我们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时候适用。
但上级或长辈提出问题时就不适用了,或者朋友让你帮忙挑选哪款家具颜色更好时也不适用。
【A1】(激活过去经验)
上周,女儿生病在家,在学习语文课文时,其中有一段都是成语学习。她跑过来问我,“妈妈:【如鱼得水】是什么意思啊?”,我就给她查了百度,让她自己看百度百科的视频去学习。
在看完一遍后她对我说,自己没有看懂,我就让她换个视频再看一遍。
然后我昨天又问了一下她,如鱼得水什么意思啊? 她就一脸茫然.
【反思】
现在想一下,我其实没有教会她遇到不懂的词语如何学习的方法。
在她提出问题的时候,我是应该表扬她的认真,这样可以让她保持好奇和好的习惯:在预习的时候这么认真啊,不懂的词都会主动的提问,真棒!
我同时也没有给她思考的机会,或者说告诉她思考的方法,让她自己再去想:去把词分解为一个个字,再去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如”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借此机会去拓展其它的内容,比如:还有什么同样类型的词啊,如虎天翼?人在哪里会更舒服自在呢?为什么啊?还是可以让他想一下,在什么地方可以用到这个成语,可以用它来造句.
如果使用片段中提到的【提问讲解】的五个步骤,会让孩子学会对于不懂词语的分析和学习方法,也会对这个成语印象更深刻
【A2】 (规划未来应用)2分钟
目标:元旦放假带女儿去科技馆,使用【提问讲解】的方法让她了解一项知识,比如“风车怎样用来灌溉农田的”。
用如下五个步骤来实施
1.先称赞他:当她表示出好奇,比如说:“这个好神奇啊,这么厉害啊。”的时候,我就乘机称赞她:哇,你也很好奇(细致),能有好奇心就说明有想法哟!
2.接着向女儿提问,听她的答案;如“你觉得它是怎么做到的呢?仔细看看你能想象出来吗?”
3.如果孩子不知道,或者不能判定是否正确的时候,和孩子一起找到答案。可以说:我们去哪里才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去找找讲解员阿姨或者我们去百度一下好吗?
4.针对可以扩展的内容再次进行提问:你知道最早的风车是在哪里吗?最大的风车呢?风都有什么用处呢?等等,找一些可以发散性思维的内容进行提问。
5.对于女儿不能回答的问题,跟她一起共同讨论:之前什么现象是风起了作用啊,以后人们还可以利用风能去发明什么呢?
相信我用【提问讲解】五步法跟女儿进行交流,以促发她对这个知识点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会让她形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