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西安拆书帮西安筹备分舵第三十次升级打怪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学习关键对话,从“心”开始。 学习目标: 顺利通过2-3

开场: 大家好,我是徐佳敏,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关键对话》这本书,我们今天学习关键对话的第一个原则:从“心”开始。学习完今天的内容,我们能掌握如何在对话中时刻关注自己的核心目标,达到高效沟通。下面我用FAB法来介绍本书。

《关键对话》这本书长期在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为本书作序推荐!本书详细剖析了人们在沟通上常见的盲点,利用很多丰富的故事案例引入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方法建议,让读者能够从轻松的故事中快速掌握这些技巧。

市场上有很多讲沟通的书籍,比如《谈话的力量》《沟通的艺术》《谈判力》,我们不可能看完所有的书,如何在众多书籍中找到一本自己容易接受,容易落地执行的致用类书籍,可以看它是否能够通过故事讲道理。豆瓣上很多人看完书后都受益匪浅。

当你与别人沟通时,一定遇到过沉默以对,尖刻批评,或者拍案而起?本来想要解决问题,结果变成双方偏离本来的目标问题没解决反倒闹的不愉快。学习本书,充分利用书中提到的沟通技巧,进行高效能的沟通,来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这就是我们在关键对话中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的问题并不是行为本身是错误的,而是我们的动机有问题,即我们常常弄错要面对的目标。

因此,要想解决问题,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改变错误的观点,即认为我们的苦恼是由他人导致的。我们总是简单地认为: “只要能搞定 ' 麻烦制造者',一切问题都会好起来。” 实际上,正是这种错误的念头在阻止我们利用对话方式解决问题。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会奇怪为什么对话高手总是能制造奇迹了。这是因为他们坚信,要想解决好“双方” 的问题,只能从“自己”开始,在自我身上找原因。

审视自我的意义

诚然,面对生活中无穷无尽的各种正面冲突,有时我们只是毫不相干的旁观者,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一点责任都没有。很多情况下,其实我们正是给自己带来烦恼的原因之一。

对话高手们非常明白这一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审视自我的原则。他们不但认识到实践这条原则能让自己受益,而且深知能够改变的人只有他们自己。正如我们认为别人应该做出改变一样,实际上我们能够成功启发、激励和塑造的人只有一个,就是镜子中的自己。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实,但其中却饱含着某种讽刺意味,即只有那些相信 “改变从自我做起” 的人才会真正实践这条原则。当他们这样去做时,结果无一例外地都成了技巧高超的对话高手。看,这就是讽刺之处,那些努力提高对话技巧的人恰恰是最有天分、善于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能力不足的问题解决者。这就像老话所说的那样,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原因是富裕者会更加努力,而贫穷者已经习惯了得过且过。

从 “心” 开始

好吧!我们假定现在应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的对话技巧。注意,你要做的不是买完这本书,把它交给你的爱人或同事,告诉他们: “这本书对你很有帮助,特别是我在其中画线的部分。” 而是应当搞清楚如何让自己从这本书中受益。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昵?我们又该从哪里开始昵?怎样才能让自己远离错误的做法呢?

尽管我们很难把人际互动中诸多事件的特定顺序描述得像关键对话那样清晰流畅,但有一点我们是确定无疑的,即对话高手总是能做到从“心”开始。换句话说,在展开高风险对话时,他们总是首先明确目的和动机,无论出现什么情况这个目的都不会动摇。

他们对目标的关注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希望通过对话获得什么。在对话过程中,无论出现多少可能转移注意力的情况,他们依然能坚守自己的目标。其次,对话高手从来不做“傻瓜式选择”(即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式的选择) 。和那些错误地认为只能 “逃避或对抗” 的问题解决者不同,对话高手认为,无论出现多么棘手的情况,对话永远都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页中提到了关键对话的一个重要原则,审视自我,从“心”开始。我们知道,在我们与别人进行沟通之前,我们心里是有一个目标的,就是我们本来想要通过沟通解决什么问题。但很多时候,说着说着,我们就会忘记自己本来的目的,当对方说了一句自己不喜欢的话,我们的受害者心态就出来作怪,我们会本能地变成想要保护自己而去攻击对方,否定对方。我们要能在谈话中意识到这一点,及时抽离出来,看看自己当时的状态,然后有意识地转化。

拆页的核心信息是“审视自我,从心开始”,也就是说,不去试图改变别人,而是相信只有改变了自己,才能让双方的谈话高效进行下去,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认清自己的核心目标,时刻围绕核心目标去沟通。

如何具体去做呢?请大家在发的这张纸的空白处或者背面写三句话。

①明确你最初的谈话目的。问自己,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②及时抽离。当你发现自己在谈话中偏离了最初的目标后,问自己,为了实现我的真实目标我该怎么做?

③主动寻找解决方案。两个人在沟通中肯定也有个共同的目标,问自己,我希望这次谈话为对方实现怎样的目标?

举个我朋友的例子,他的问题是,每天早上他都要帮同事买早餐,因为他同事没有钱,即使刚刚发了工资也不知道怎么花完了,我朋友本身也比较善良,于是也就不在意,一顿早饭也没多少钱,他也不好意思去要,可是这种事情一直持续了几个月,任谁也受不了啊,大家都是要赚钱养家的哪能这么救济别人。

我跟他讲了这个片段以后,他去找他同事沟通,当然他同事一如既往地打哈哈,说什么我没钱,你得帮我买,我朋友听到这句话其实很火大,心里想的是你没钱我又没有义务养你,给你买了几个月早餐已经够好了,但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啊。

当他发现自己想要攻击对方时,及时抽离,想想自己本来的目的,于是还是心平气和告诉对方,自己也要生活,也要攒钱,不能一直这样。那这样说了之后,他同事也还理解,但他就是没钱,没钱就吃不了饭。

于是我同事开始第三步,既然他攒不住钱,就每个月发了工资先交给我朋友几百块,然后我朋友每天帮他买饭,这样他同事不至于又乱花钱没有吃饭的钱,我朋友也不用再义务每天给别人买饭。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那大家现在听完我对片段的理解和我朋友的案例,相信大家对原文的内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现在请大家仔细听一个场景,待会儿我们要分角色扮演来进行双方高效的沟通,以求学会并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拆页内容,在以后的沟通中能及时调用今天的知识。

【场景设计】请大家仔细听一下:妻子和丈夫讨论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今年初三,马上要升高中了,为了能上重点高中,妻子的态度很坚定,因为她就是这么过来的,熬夜,坚持,才成就了现在的她,所以她不仅让孩子放弃学习之外的任何活动,还制定了一系列高强度的学习计划,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还要做几套模拟题,周末要去补习班。有一天,孩子放学后去爷爷奶奶家吃饭,在餐桌上睡着了,爷爷奶奶很心疼,告诉了儿子。于是,丈夫决定好好跟妻子谈谈,为了进重点高中,进行如此高强度的学习,让孩子付出这么大的身体代价是否值得?

【角色扮演】下面请两个人一个小组,一个人扮演丈夫,另一个人扮演妻子,即使孩子累到在餐桌上睡着了依然不放弃让孩子休息。丈夫要充分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原书拆页的三个行动步骤与妻子进行沟通,以达到自己的谈话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让大家角色扮演,解决这个场景的问题,给出方案固然重要,但我们的核心是让大家学会我们今天的拆页内容和行动步骤,能够在以后类似的场景中及时调用这个知识,达到高效沟通。

现在开始,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结束后,我们请一位“丈夫”和自己的“妻子”,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他们是怎么沟通的。

【学习者案例记录】:碧云姐扮演丈夫,木禾扮演妻子。

碧云姐:木禾啊,你还记不记得当时我们刚有宝宝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憧憬我们的宝宝来到我们的家庭。

木禾: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顺顺当当的过完这一生。

碧云姐:当时我们的想法是只要孩子健康,幸福,快乐地度过这一生就好了,那你觉得现在我们的宝宝幸福吗?

木禾:现在虽然可能有点吃苦,但是短暂的吃苦诗为了他以后能够更好地发展,进入更好的学校,有更多的机会。

碧云姐: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觉得我们宝宝只有现在吃了这种苦中苦,然后才能更好地进入一个更高的平台,然后这样子他今后的人生可能会一帆风顺一些,那你觉得学业好了他就一定会很幸福吗?

木禾:目前来说他最重要的事就是他的学业,学业不代表全部,但你现在是一个学习能力的体现,以后你进入公司,也会有一个新人快速技能点的考察。

碧云姐:你的意思是说我们主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那我们再来想一下,在你们单位和我们单位,是不是学习能力好的他就一定一帆风顺呢,除了学习能力,他还需要别的能力吗,比如说沟通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对吗?那我们宝宝现在除了学习没有时间培养别的能力,当然培养学习能力在现阶段也是非常关键的,可是,我们孩子跟我们在一起也就剩三年半的时间了,如果我们放松了对他跟人打交道的能力,那我们宝宝将来真的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很快乐很幸福地去生活吗?我们现在想一个办法,就是不耽误学业的状况下还能够给孩子一些时间去培养他的兴趣爱好,让他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