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跃迁》 所属活动: 3-1 《跃迁》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3-1 跃迁

开场:

大家好,我是二级拆书家姚远,介绍一下我的3个标签:生产经理、戒烟教练、催眠初学者。

在座的都是学习爱好者,我也一样,经常通过线上课程、书籍等方式学习。可是不久前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感到十分扎心。

那是一个晚饭过后的时间,老婆提议我擦地,几次催促后我依然坐在沙发刷视频,她忍不住抱怨:天天就知道玩手机,什么家务都不做。我听了很不高兴,于是吵吵了起来,这时她冒出了一句:你不是天天看那个《非暴力沟通》吗?看了半天还是这个水平啊!

这句扎心的话让我瞬间清醒了过来。

或许这正应景了大家常说的那句扎心的流行语——“读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听着扎心,自己体验到了更加扎心,明明自己放弃休息,挤出时间去学习沟通技巧,现实中却无法用所学去改善沟通效果。

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付出很多精力去学习,结果却记不住用不上会削减我们学习的动力,打击自信心,所以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付出真正提升自己呢?

这个问题我在今天分享的《跃迁》中找到很多解决方案,作者古典老师在书中介绍了“高手暗箱”、“功利读书法”、“联机学习”等提学习效率的概念和工具,能够有效解决学习效率差的问题,让你更快的成为“高手”。

今天分享的主题来自该书中的“如何提高认知效率”,通过现场学习后你将建立“高认知效率”的意识,有效避免以上出现的这种“低效率学习”,用有效的认知方式收获更多知识。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现场学习者可以对比出高低认知效率的学习,能够运用“聚·精·汇·审4步法”来建立一个提高认知效率的意识。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们从小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怎么又在玩,没有读书啊?”而你只要一读书,不管有多慢、读什么书,大人就不打扰你了,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一个概念:学习总没错。

这个思路是错的。在知识匮乏、非终身学习年代,学肯定比不学好;但是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为什么”(why)、“学什么”(what)、“如何学”(how),比“学就好了”(do)更重要。

介绍一个概念“认知效率”:认知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

同样的认知资源投入,会有完全不同的回报,这就是认知效率的不同。认知效率低的人,都在做低水平的勤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页中提到了现代学习的“高认知效率”非常关键,那么认知效率由几个关键词组成呢?

【回应和反馈】

谢翀:是由认知收益和付出时间2个关键词之比构成的。

非常感谢谢翀的回答,我们看到认知效率中的认知收益包含认知和收益2部分,所以认知效率是由认知、收益、时间精力3个关键词构成。

认知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关键词——认知,认知是我们大脑对客观世界做出解释的结果。

例如,我们从公众号中得知“房产税和二手房价格的关系”,这就是“知识层面的认知”;从书中学到“要事第一”的做事方法,这就是关于时间规划的认知;学到了“结构化倾听”,这就是沟通类的认知。

认知收益

我们继续看第二个关键词——认知收益。

回到刚才的场景中,我们建立了房产税影响二手房价的认知,提前清仓了投资房产减少了损失;学会了“要事第一”的做事方法,避免了无尽的低效加班;学会了“结构化倾听”,提高了沟通效率,这些都是我们通过认知获得的收益,也就是认知收益。

认知效率

最后我们来第三个关键词——认知效率,它是由认知收益和付出的时间之比构成。

高认知效率

本次的主题——高认知效率,也就是需要更多认知收益对应更少的时间精力投入,我们通过以下案例来区别高低认知效率:

案例1:

两人同时去参加一场投资讲座,A做了很多笔记,回家后就把笔记本“收藏”了起来;B想了解经济走势来调整自己投资配置,现场学习讨论后及时套现房产,获得了丰厚利润。

同样的学习时间,B目的明确,获得新认知后做出正确决定,认知收益明显高于A的笔记内容,这就是高认知效率;

案例2:

某公司人力部门2人被同时要求各做出一套“要事第一工作法”的培训方案,一人买了很多书和课程学习,耗时一个月完成。另一人则没有跟A一样扎入茫茫信息中,而是找几个任职HR的朋友探讨学习,只用了2周就提交了方案,得到了公司认可。

我们看到后者精简优化了学习资源,同样的任务用了很少的时间,这就是高认知效率。

那么如果刚才的两个人同时请教朋友经验,从设计框架开始一直问到项目启动,这是高认知效率吗?也非必然,每个人自身认知水平和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同,从自己具体问题出发去学习,才能有效获得认知收益,才算是高认知效率。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做到高认知效率的学习,需要注意以下4个要点:

第一,焦目标,开战前的第一步准备是确认核心攻击目标,否则分散兵力造成战役失败。学习也一样,要先将注意力聚焦在学习目标上,弄清楚学习的目的才能更好的把握重点,获得更多收益。

第二,简资源,信息社会学习资源难度水平和展现形式多种多样。刚才的案例中我们看到对于实战问题,最有效的学习往往是跟实战人士探讨请教,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地从基础学起。精简到适合自己难度和学习场景的知识会让自己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收益。

第三,集问题,问题就是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围绕这些差距展开学习会更有效地收获到解决问题的认知收益。

第四,查结果,学习过程中和学习结束后要审查是否解决了汇集的问题,如果未解决则需要重新筛选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这就形成了提高认知效率的“聚·精·汇·审”4步法,我们可以用谐音“聚精会神”来帮助我们记忆。

【自我案例】

回到刚才我提到自己的扎心经历,如果之前我在学习时,能够聚焦自己的学习的目的,精简掉与目的无关的章节内容,便可以让自己节省很多时间,最关键的,如果当时结合自身情况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问题展开学习的话,自己会学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案,认知效率会显著提高,再遇见此类场景时,或许可以轻松解决。

【where】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类似于我刚才提到的亲密关系沟通、理财规划、时间管理等等,在我们遇到此类有清晰痛点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此方法来提高认知效率。

不知大家有没有遇到过没有明确问题驱动的学习呢?晚上回家躺在沙发时,突然被莫名的焦虑驱赶着自己学习提升?是的,这种焦虑驱动的学习普遍存在于现代人群中,总是被外在的压力驱动学习,只好学习缓解这种焦虑,往往并不清楚学习的目标。

这种情况往往由于复杂多元的外界压力导致学习目标模糊,因此很难用“聚精会神4步法”来提高认知效率,这时首先需要做的是梳理分解问题,先让问题清晰单一化。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我们来回顾一下“聚精会神4步法”,代表聚焦追问目标,代表精简学习资源,代表汇集自身问题,代表定期审查学习结果。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对“高认知效率”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想象一下接下来的一个周内,有哪些场景会用到这个方法呢,请大家设计一个场景,用“聚·精·汇·审”4步法来提高自己或者他人的“认知效率”,从而实现高效的学习。给大家5分钟时间,之后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剧本设计参考表:

【现场记录】

【回应和反馈】

感谢二位的分享,我们看到珍儿成功地运用“聚·精·汇·审4步法”为敏儿建立了一个高认知效率的意识。

【强有力的结尾】

对于学习者来说,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根本不光是学习时间,认知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是否能够快速获得新知,达到自己的巅峰。

要做高水平的勤奋,用更少的时间提升自己惊艳他人。

学习不是努力就够了,因为努力也是一种能力!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丝收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