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 所属活动: 如何建立自己的独特意见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如何建立自己的独特意见

开场:

【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清晰辨别出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这四个步骤】

场景: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个事。最近有位朋友跟我诉苦,说他都患上了开会恐惧症。怎么回事呢?他只要是跟团队开会,或者跟别人讨论个事儿,就会犯怵。他最怕会被领导突然cue到,问他的对某件事的看法,他经常都说不上所以然,只能附和他人的观点。他特别羡慕有些人不管面对什么问题,经常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提问:大家也会有类似的困扰吗?面对这种情况,你之前是怎么处理的呢?

影响:在我们的工作或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场合需要我们针对某个事件去表达个人意见。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他发表的想法总能让人眼前一亮,给人感觉专业而有说服力,而缺乏独立思考力的人,很容易会出现以上这位朋友的尴尬,慢慢地你会成为透明人,慢慢地可能升职加薪会离你越来越远,因为职场需要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解决:今天带拆的这本书是《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在日本畅销十万册,作者是TED的人气讲师狩野未希,它教会我们如何通过彻底思考,建立自己的意见。通过今天一个片段的学习,我们将学会如何利用三步法来建立自己的独特意见。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量表自测】

在学习之前,先请大家花一分钟的时间做一个简短的测试,帮助大家后面更好的学习。以下有五道题,请按照1-6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题中的每一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分。

<解释自测题>

好,我看大家都已经测完了。调查一下,15分以下的伙伴请举一下手;16-24分的呢?25以上的伙伴的呢?这个自测题主要是了解下大家在遇到问题时,是如何应对的,以及提出自我意见的能力是怎么样的。

如果你的分数是15以下,说明你在面对问题时比较被动,不太能思考和形成自己的意见;

如果你的分数是16-24分之间,说明你面对问题会积极地去思考,比较擅长建立自我的意见;

如果是25分以上,恭喜你,说明你的有着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工作表现相信也是杠杠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技能点:I】拆书家有进行简短互动,并能精准控场,还有要举例子。

好,大家都读完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拆页。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在学习者在被要求发表观点时(界定),不再沉默不语或人云亦云,而是能通过建立自我意见的三个步骤,形成自己的独特意见并表达出来(行为)

<简短互动>

Q(拆书家): 拆页是在讨论什么问题呢?

A(学员): “领袖是个什么样的人”。

Q(拆书家): 那在这个对话里面,请问老师都问了哪几个关键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呢?

A(学员): 首先让大家所了解的领袖形象写出来,对领袖的疑问写出来,还有去一起解决疑问,最后呢?让大家发表各自的意见,说说自己认为的领袖是什么样的。

Q(拆书家):  最后学生得出的结论是不是一样的呢?

A(学员): 不一样,学生们发表了不同的想法。

拆书家:是的,因为每个人经过深入思考后,会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注意,这里的“独特”观点,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标准答案,但它是经过自己思考的得出来的意见,可能跟别人不一样,但也许会跟别人的类似,但重点这个观点不是人云亦云,是来自自己的思考。

Q:  那到底是怎么做,才能一步步建立自己的独特意见呢?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为3步:

1.确认已知,也就是确认自己对于这件事情已经理解的部分是什么,这一步是检查自己对事情的了解程度。

2.找到并解决未知。找到自己对于事情不了解的地方,并想办法去解决这些疑问,把不理解变成理解。注意,这一步我们通过5W1H能够为更全面地找到不理解的部分。

什么是5W1H呢?请大家看下白板上面的展示,why为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who这件事是谁来做,服务对象是谁;what,有什么资源可以促进这件事的达成,需要做什么准备;when 什么时候做,什么时间要完成;where在哪里做;how(how much) 怎么做呢?需要花费多少成本去做呢?这个大家可以看实际情况,不一定是每个点都需要考虑。

3.表达意见: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给到相应的依据。这样你的表达就会有说服力。

【预防异议】

有人担心在这最后一步我自己没有独特的观点怎么办,其实经过了第一第二步之后,哪怕你是提出了一些反思,或者是引发大家去思考的想法,这些也是很有价值的,这些也是属于你的独特的想法。

<举例>

下面借助一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借助准备好的大白纸展示步骤)。

之前我们部门讨论过一个话题,关于是否建立公司内部的读书会,我们每个人都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当时,我提意见的时候更多是参考别人的想法,谈不上自己的独有的观点。现在学习了这个方法,其实我们可以这么来用:

第一步,确认已知,对于建立读书会这件事,我知道的是:做这件事目的是为了践行企业文化“持续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很有价值的事情。对象是职员为主,员工基本上是不会读书的。

第二步,通过5W1H找到并解决未知。不理解或待确认的地方是:who: 我所在的朋友公司组织过类似活动吗?其他部门的同事会支持吗? what:别的公司有哪些点值得我们借鉴呢?组织这场活动需要什么资源呢? how/how much:我们能通过什么方式去做?具体怎么组织呢?需要多少成本呢?这些领导会支持吗?或者说,我们当时的内部环境能支持吗?然后通过跟向朋友询问,网上查阅资料,跟同事讨论调查等,慢慢了解以上问题。

第三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给到相应依据。

我的结论就是不支持,原因有2点,第一,预计参与人员不多:1)当时公司有个产线转移到广西的计划,深圳的同事们也会经常出差,人员繁忙且流动性大;2)公司读书的氛围一直不高,公司有图书馆,平时极少人看书;3)根据调查,其他部门的同事对此响应一般,因此估计参与人员不多;第二个原因是:读书会形式无创新,难维持,效果也难以保证。我有朋友的公司也是做着做着搞不下去了。当时还没接触拆书帮,我们只能用传统的方式做读书会,这样思考完了以后再去回答问题,就能做到言之有物且言之有据了。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会问,以上的思考过程不是一蹴而成,而是需要时间的,万一临时被问到某些问题,我们哪有时间去基于未知的问题进行解答啊。其实一般情况有2种,1.提前知道议题,可以提前做准备;2.会给到时间事后准备再回复的。但万一,真没时间去进一步了解,那就可以跟对方说清楚情况,看能否争取时间。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技能点:A3】给出一个非常具体,确定的场景,学习者可在此场景中演练

或讨论或应用新学技能。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个方法,接下来,我请大家进行一个情景演练。

你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初创互联网公司,最近“996”的话题一再发酵,看了很多大佬们纷纷跳出来支持“996”时,你的老板蠢蠢欲动,考虑到最近公司人手不足,而招聘成本又太高,也想要在公司开始推广(本来公司是大小周)。他把各部门的负责人:人事行政、财务、销售、客服、技术等都叫上一起开会,了解大家意愿,请问作为某部门负责人的你会如何发表你的意见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时间5分钟。讨论结束后,我邀请一个小组来分享你们讨论出来的观点,大家可以把步骤的关键词写在纸上。在大家讨论之前,我们再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三个步骤,分别是:第一步,确认已知;第二步,通过5W1H找到并解决未知;第三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给出相关依据。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A:

第一步确认已知:初创互联网企业,公司人手不足,招聘成本高,大小周;

第二步,通过5W1H找到并解决未知:心里接受度,大小周推行996抵触心理强,核心人员离职;

拆书家:你考虑的点是如果做了这件事会发生什么后果对吧?

学习者A:是的,可能我还会通过通过调查了解员工的想法。

学习者A:最后表达我的意见,从人事的角度,不赞同强行推进,从公司上到下,让同事更多认同,让大家更喜欢公司文化和氛围,可能后面可能不一定会很介意。

拆书家:刚才从人事角度,有没有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的,比如部门的角度。

学习者B:996不适合在全公司去推动,但如果有的部门如果工作强度比较大,可以加长工作时间,但不一定是996。

【技能点:A2】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已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很好用的方法,想一想你身边的有朋友最近也是需要用到这个方法的,请试着把这个人的名字写下来,接着写一下你要跟他分享的时间,地点,还有你打算如何跟他分享呢?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思考下,一会请一位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小七

我老公经常开会,我打算今晚11点跟他分享这个方法,以后开会用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一步,先确认自己已经知道的是什么;

第二步,可以通过5W1H的工具去找到未知,并尝试去解决这些未知。

第三步,在会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给到依据来支撑观点。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我们学习了用三个步骤来建立自己的意见,分别是:第一步,确认已知;第二步,通过5W1H找到并解决未知;第三步,表达意见并给出依据。希望今后这个方法能帮助大家更有方向地去建立自我意见。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