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学会提问》 所属活动: 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提出问题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提出问题

开场:

【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清晰辨别出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这四个步骤】

场景:首先跟大家分享最近的一个困惑。近期我一直蠢蠢欲动想要卖掉东莞的房子在深圳买个小小的学区房。前段时间听专家说,楼市开始崩溃,深圳房价还要继续跌的,晚点考虑也不迟,可以再等等。 可是最近又有人说,国家要开始救市啦,房价要涨啦,得尽快入手啦。以上观点在当时乍听都很有道理,但结合我自身情况,仔细想想总觉得不太对劲。

提问:不知道大家有没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就是在了解和讨论某个问题、某件事的时候,会听到很多的貌似很合理,但细想好像又不太对的观点,但你又说不上到底哪儿不对。一般情况下,你会倾向于全盘接受别人的观点还是会去提问质疑呢?如何才能做出合理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呢?

影响: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纷繁复杂,如果没有一定分析和选择的能力,长久下去,我们就会变得人云亦云,无法做出有效判断和合理决策,越来越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解决:今天我给大家带拆的这本书是《学会提问》,它能够很好帮助我们解决上面的这些问题。通过这个片段,大家会学习到如何利用淘金式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美国社会有个拖不决的重大问题,牵涉到美国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枪支管制法案。让我们来看看有关这个问题的一个立场:

支持禁枪的理由大多是臆造出来的,现在我们需要的根本不是更多的法案,而是更大的执行力度。有个臆造的理由是:很多杀人犯都是普普通通的守法良民,不过出于一时冲动杀了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因为枪就在手边。事实上,针对杀人犯的每一项研究都显示,杀人犯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惯犯,这些人一生恶行累累,犯案不断。一个典型的杀人犯在犯下谋杀罪行之前平均至少有六年的犯罪史,其中丝此时重罪被捕。

另一个臆造的理由是强制持有者都是目不识丁的人,动不动就喜欢好勇斗狠。但是,研究向来都显示:平均而言,枪支持有者比没有枪支的人受过更高的教育,从事更有声望的工作。根据他们填写的持枪申请表来看,以下这些人都是(或曾经是)枪支持有者:艾丽诺.罗斯福(总统罗斯福的夫人)、琼.里弗斯(著名影星)、唐纳德.特朗普(房产大亨)和大卫.洛克菲勒(银行家)。

就算枪支管制法案真有可能减少涉枪的犯罪行为,那么将现行法律真正一一付诸实施也就足够管用了。既然法庭不止一次地证明这些法律根本不会得到执行,就算制定在演的法律又有什么用的?

若用海绵式思维解读上面的这篇文章,也许你会花功夫记住我们无须更严格地进行枪支管制的几点理由。但是对上述几点理由你到底相信几分?如果不利用淘金式思维来解读这篇文章,也就是对这篇文章提一些适当的问题,你根本无法客观评价这些理由。只要提几个适当的问题,你就会发现上文作者的论述存在很多不足。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大家都读得差不多了。

【学习目标】:这个拆页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面临不同的观点时,能够使用淘金式思维三步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原文片段。这里面大家都看到了哪些关键词呢?“海绵式思维”“。原文讲的是阅读的时候,要掌握主动权,带着问题去读书,这就是运用淘金式思维的过程。到底怎么理解淘金式思维呢?我们想看看它的一个相反的概念“海绵式思维”)

【类似概念】我们先来看下“海绵式思维”,意思是像海绵一样被动地全盘吸收信息而不加思考;

【类似概念举例】举几个例子,大家一起来判断一下。看书的时候,逐字逐句地细读,并且尽可能地记住所有的内容。这个是海绵式思维吗?是的,因为这里对知识不做筛选,而是全盘吸收;

再比如,偶然听到某位专家关于投资的看法,跟自己原来想法不一样,但转念又想人家是专家自然说的有道理。这个是海绵式思维吗?是的,因为这里盲目听从所谓大咖观点,而不去做深入的思考。

【概念讲解】而“淘金式思维”是指主动地分辨和获取有用的信息。它强调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主动选择和思考、带着问题跟知识互动的过程。

回到原文片段,这里是通过美国要不要禁枪的案例,来说明“淘金式思维”的用法。作者的观点是不支持禁枪,那你看完之后,是接受他的观点还是有其他看法呢?这个过程如果用淘金式思维,跟作者的观点提问和质疑,就可以作出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

【概念举例】书中案例不太好理解,下面举个我自身的案例,帮助大家理解一下如何用淘金式思维来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有次跟团去了香港,导游带我们去了一家很大的购物中心,而周边没有其他的商场。然后告诉我们说:“这个地方很受欢迎,品种很齐全,很多本地人也来这里买东西的,大家可以放心。而且这里价格合适,大家不用担心贵,我们全香港的价格都是一样的,我每次来这里也会带些东西回家的,因为哪里买都一样嘛。”说完就走了。然后我就看着大家一窝蜂地去抢货,自己稳住了钱包。

【细化步骤】我之所以能稳住钱包,是运用了淘金式思维的三步法来进行分析的,下面结合案例给大家讲解一下。(大白纸展示出来,帮助理解):

第一步:找观点:对方的观点到底是什么呢?TA为什么想让我们接受这个观点呢?了解以上,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质疑和提问。比如这里导游观点是这个购物中心很好,值得在这里买东西,他让我们接受这个观点,就是为了拿提成。那接下来就得留意他的话了。

第二步:找理由:支持以上观点的理由是什么呢?这些理由都能客观地证明以上观点吗?

比如这里,导游的理由有两个:1.购物中心很受欢迎,因为本地人来这里买东西。2.价格很合适,全香港价格一样。

这些理由都能证明以上观点吗?理由1,这里很偏僻,离住宅区有点远,周边购物不方便,本地人不需要到这里买货;而且当天是周末,除了我们团,居然很少看到其他人,更别说将粤语的本地人;

理由2:价格很合适,全香港价格一样,这只是导游口头说的,不足为凭。而且我在附近转了转,看到一瓶活络油58元,记得上次朋友从香港带的才48元,说明其他商品价格很可能都偏高。

第三步:得结论:综上所述,要不要接受对方观点呢?注意在这里要客观地评价对方的观点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综上所述,导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夸大了部分事实,因此不适合在这里消费。

【预防异议】有人可能会问,是不是淘金式思维一定比海绵式思维好?而且任何时候都运用淘金时思维呢?不一定,如果在接触一些从来不了解的事情,最开始我们还是可以用海绵式思维去接触相关的知识,等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用淘金时思维去进行信息的筛选和分析,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目标: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编写剧本】接下来我想邀请大家编写一个简单的小剧本,把今天的三个步骤运用起来。我们的学习研究表明:“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就相当于实际运用了一遍。”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第二步是......

下面请大家设定一段最近一个月内可能用到淘金式思维,来做判断分析和选择的场景。比如你最近要买手机,到店有人给你推荐苹果,有人给你推华为,你左右为难;比如说春节假期快到了,老公说去婆家过年,老婆说要去娘家,理由都很充分,该怎么选;又比如说你想说服家人投资,家人疑虑很多,纠结不已,该怎么劝?等等

请大家思考一下类似的场景,然后编一段对话的故事,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大家可以参考案例,把关键词写在纸上。时间5分钟。一会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A:

最近跟我的一位朋友在讨论写公众号的事情,朋友特别坚持他的观点,并且尝试说服我。

接下来周六我们约了一起吃饭,可能还会进行类似的对话。

时间:本周末;地点:朋友家里;人物:我和朋友; 事情经过:朋友说服我认同他的建议不要写公众号。

人物对话:

我:我最近想尝试写公众号,看能不能变现。

朋友:不要写公众号

我:为什么呀?

朋友:因为这个不赚钱。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写了这么久,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并没有什么用。

我首先找前面朋友的观点:不要写公众号,再找他的理由是:因为写公众号不能挣钱,只会白花时间。再次提问:那为什么我另外一位朋友挣钱呢?

通过提问,客观评价对方观点并得出结论。我发现另外一位朋友的公众号之所以很赚钱是因为,他不单单写公众号,同时还在上面卖课程,有产品作为抓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公众号还是有挣钱的机会的,我可以尝试写公众号。

拆书家:

今天学习了如何用淘金式思维,通过三个步骤的提问,帮助我们判断和分析问题,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避免人云亦云。希望通过未来的刻意练习,大家可以把这个方法运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