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方婷玉。三个标签的自我介绍:
1.阅苏分舵会员发展,
2.实习心理咨询师,
3.立志成为陪伴有价值的妈妈。
欢迎课后跟大家有更多交流。这里是三级拆书家的练级现场,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开启今天的学习.
【分组】待会我们会有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这里先给大家分组并每组选一位组长,我们按照左边4位为第一组,右边4位为第二组。小组内第一组长是?第二组组长是?
【总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1小时学习后,当孩子被不好的情绪困扰并向我们抱怨时,我们可以运用(行为)积极倾听的三步法(专注倾听、反馈理解、核实信息),让对方感受到理解和接纳他的情绪(界定)。同时,在未来遇到孩子的行为对我们父母造成困扰时,能够学会运用(行为)“我-信息”的三个步骤(说行为-说感受-说影响)(重复),让孩子更愿意配合父母,接纳和体谅父母的需求(界定)。中间有很多互动、研讨发表的环节,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能让你收获更多。
【场景介绍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早上叫孩子起床,怎么都不见动,越喊被子越裹得紧,嘴里还回应着烦死了,我睡那么晚再睡会儿怎么了,你只会一直说起床起床的。推他去刷牙洗脸,就在那站着不动,一脸冷漠地听我叫快点,快点……下楼吃早饭更是漫不经心,你说快要迟到了,他就说那不吃了呗。
【提问】面对这样的场景,你是怎么处理的呢?是说教还是严管?是包办还是打骂孩子。这些方法你感觉怎样?是不是不管说什么做什么孩子都可能不听。孩子说什么都像在推卸责任,让你更不耐烦。
【影响】说教太多,孩子会自然形成免疫;管教太严,孩子可能会防御甚至反抗父母;包办,让他成为一个巨婴,为自己以后埋个地雷。直接打骂,看着越来越冷漠,情感隔离的孩子。你满是悔恨。
【解决】面对一系列的亲子沟通问题,有没有好的处理方法呢?这本书——来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沟通专家托马斯.戈登博士所著的《P.E.T.父母效能训练》提供了一套解决亲子沟通问题的理念以及具体的沟通技巧,被誉为离心最近的养育哲学,P.E.T.经过54年,影响了全世界50个国家的数百万家庭。让亲子沟通更简单更高效。今天的拆页聚焦于两个问题——“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个拆页的学习。
【目标1】
第一个拆页的学习目标:跟随我完成RIA现场学习后,当孩子被不好的情绪困扰并向我们倾诉时,我们可以运用(行为)积极倾听的三步法(专注倾听、反馈理解、核实信息),让对方感受到你理解和接纳他的情绪(界定)。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1的内容,阅读完以后,大家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拆页1:摘自《P.E.T.父母效能训练》第4章《让积极倾听发挥作用》P60-61
安东尼:马蒂尔今天不和我一起玩。不论我做什么,他都说不想做。
妈妈:你在生马蒂尔的气。(积极倾听)
安东尼:是的。我再也不想跟他一起玩了。他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妈妈:你非常生气,以至于你觉得再也不想见到他了。(积极倾听)
安东尼:没错。但是如果他不是我的朋友了,我就再也找不到其他人起玩了。
妈妈:你讨厌一个人玩。(积极倾听)
安东尼:是的。我猜我必须去试着用其他方式和他相处。但是我还是很难不生他的气。
妈妈:你想跟他更好地相处,但你又觉得不生马蒂尔的气很难。(积极倾听)
安东尼:我过去从来不会生他的气——然而那时候他总是做我想做的事。现在他不再让我指挥他了。
妈妈:马蒂尔没能一直赞同你想做的事。(积极倾听)
安东尼:对啊……现在他不再是个听话的小孩了。但是他变得更有趣了。
妈妈:你更喜欢他现在这样。(积极倾听)
安东尼:是的。但是不再向他发号施令是很难的——我已经习惯了那样。或许,如果我偶尔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做,我们就不会总是吵架了。你认为这样会有用吗?
妈妈:你在想如果有时候你肯让步的话,也许就会有帮助。(积极倾听)
安东尼:是的……或许是这样。我会试试。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看来大家都已经阅读完了。拆页一提供了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呈现的是:孩子说妈妈听并且反馈的过程。
提问:请问大家,拆页里把这个过程叫做什么呢?学习者回答:积极倾听。拆书家回应:是的,积极倾听。那什么是积极倾听呢?
WHY:(概念对比强化讲解)积极倾听,积极聆听是一种沟通技巧,目的是为了清楚向对方反映自己对于他的遭遇产生同感,运用积极聆听的方式,一方面鼓励对方表达得更清晰,一方面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感受。引导孩子习得语言表达的要义,也为沟通交流做出反馈示范。在亲子关系中,当父母遇到孩子有情绪的时候通常会怎么处理呢。比如:孩子晚饭后说想要玩到天黑,再写作业,今天作业不多,我会很快的。
(1)第一种回应,妈妈可能会说:“我们还在先写完吧,这样比较稳妥,也不用着急忙慌,写完不是一样可以玩嘛。”
提问:这是积极倾听吗?回答:不是。拆书家回应:对,这不是积极倾听,这是说教。这个过程父母没有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甚至否定了孩子的感受。
(2)第二种回应,妈妈可能会说:“听话吧,早点写完我们还能亲子阅读,做游戏什么的!”
提问:这是积极倾听吗?回答:不是。拆书家回应:对,这不是积极倾听。这是转移。妈妈只看到了作业,而忽略了孩子当下的需求。
(3)第三种回应,妈妈直接不理会,或者说:“现在,马上去写,什么时候9点前完成过作业,不要听你扯。”
拆书家提问:这是积极倾听吗?回答:不是。拆书家回应:对,这不是积极倾听。这是命令。妈妈既没有专注的听,也没有反馈理解和接纳孩子。
(4)第四种回应,妈妈走到孩子身边说:“你想玩,你想先不写作业,对吧?”孩子怯怯地说:“是的,今天作业不多,我肯定写得快,不超过1小时。”妈妈说:“妈妈听到你对作业的预估,作业不是很多,你有信心1小时内写完?”孩子说”是的,我保证。” 妈妈说:“好的,妈妈相信你的安排。”然后他就说:“真开心,谢谢信任。”抱了我一下,就去玩了。
拆书家提问:这是积极倾听吗?学习者回答:是的。拆书家回应:对,这是积极倾听。妈妈有专注的听孩子说,也在反馈事实和感受,整个过程是愉悦的。
(强化讲解)所以,积极倾听不是说教,不是命令,不是转移话题。积极倾听是要专注的听孩子说,并反馈孩子的感觉进行核实,让孩子感受到看见,充满在理解和接纳的氛围里。
HOW【细化步骤】这么重要的积极倾听,具体该怎么做到呢,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1、专注倾听:孩子跟我们交流时,我们放下手里的事情,用充满好奇的眼睛看着他,看他的表情,听他的语气。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注。可用句式:全情投入的平视他或者抱着他,饶有兴趣地听,如果孩子说的不多,可以简单语气词引导,嗯?咦?哎!哦!呦!
2、反馈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把理解到的内容及感受反馈给对方,不要重复对方的话。可用句式:你感到愤怒是吗?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是吗?
3、核实信息:怎样核实信息呢?就是看孩子的反馈,当你的反馈正好说的是孩子的内在感受时,孩子才可能觉得我们是真正的理解和接纳他的。可用句式:当孩子说是的,真开心时。说明我们理解到了孩子的需要了。如果孩子情绪不好或者直接说“不是,....”,这时候我们还要进入第一步再次专注的倾听孩子,循环以上三步,直到和孩子的信息核实一致,孩子情绪慢慢缓解过来,把事解决把情留下。
所以,以上就是积极倾听三步法“专注倾听+反馈理解+核实信息”,通过这三步和孩子沟通,理解和接纳孩子,帮助他梳理负面情绪。
(举例)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积极倾听的三个步骤,给大家举个例子:
10月30号,我要去苏州听课,不在家里住,孩子就非常生气,各种作妖。我就用积极倾听三步法和孩子沟通:
我:杨睿,妈妈去吴江住两天,晚上不在家,你自己写好作业,早点睡觉哦。
杨睿:妈妈,那怎么办,我不想自己睡,我害怕……
我赶紧抱着孩子(专注倾听)
我:孩子,你不想妈妈不在家,也不想自己睡。(反馈理解)
杨睿:嗯,是的,我吃饭怎么办,我作业没人教了。(核实信息)
我:我听到了,你担心饭和作业的问题。(反馈理解)
杨睿:对,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核实信息)
我:听得出来,宝贝很担心自己不能独立搞定。(反馈理解)
杨睿:是的,特别是作业,都很难的。(核实信息)
我:宝贝知道做什么作业,还知道作业有难度。(反馈理解)
杨睿:我知道要做的作业,我试试独立完成它吧,妈妈线上支持我,不会我再微信问你吧。
WHERE:积极倾听适用于亲子间,也适用于其他的人际关系,包括家人、同事,朋友都是可以的。如果自己的情绪没有调整好或者双方时间不充足,是不适合用积极倾听的。
【预防异议】大家可能会疑惑,积极倾听没有实际帮助她解决问题,是的,积极倾听的目的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是能够让对方感觉到被理解和接受,帮助她缓解情绪,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平和理性地面对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所以积极倾听是解决人际关系问题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我们与他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结的一个重要技能。
A学习者拆为己用
为了更好的在未来运用积极倾听,现在请小伙伴们编一个剧本:
(1)场景:想想未来的一周内在什么场景下可以用到积极倾听,是什么时间、地点、和谁?当时发生了什么?你们双方是怎么对话的?比如:孩子养育中难题,孩子的校园烦恼,孩子写作业的无助等等。时间1分钟。大家把想好的场景写在便签上。
(2)接下来请每位小伙伴将刚才想到的场景编写成一个剧本,剧本要用到积极倾听的方法。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当时双方的对话、表情、动作等,越详细越好。
(3)请大家写在拆页后面。也可以借鉴我的范例,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将邀请小伙伴来分享他的剧本。
时间到,哪位伙伴愿意分享的?有请
拆书家范本:
学习者分享:
时间: 下周
起因: 志霞女儿下个礼拜月考,担心孩子成绩不理想失落,想积极倾听她。
经过:
志霞:这个成绩出来了嘛,你觉得有没有得到你预设的目标呀?
女儿:哎呀,没有实现呢,这数学太难了,没有考好。
志霞:我理解一下,你觉得数学没考好,是吧?
女儿:是的,我这次数学成绩不太好呢
志霞:我听到,你没有考好数学,你有些伤心。这次成绩考了多少?你觉得自己没有考好?
女儿:考了90几分,跟平时比有些退步。
志霞:妈妈听到了,你很想考好,没有考好,你有些失落。
女儿:其实我为了考好这次数学,连生竟班都退掉了,很认真地整理错题。
志霞:我听到了,你有很认真地考前整理错题。
女儿:是的,这次考试,有些错题本上就有,可是我还是没记住正确的解题思路。 下次错题可不能只看看,还得多练才能记忆牢固。
志霞:妈妈听到你很有决心也很有思路,我觉得这样方法可行,希望你更有信心考数学。
女儿:好的,谢谢妈妈。
结果:女儿放下失落,接受了不太理想的成绩,把目光放在以后怎么做得更好上面。
拆书家回应反馈:谢谢小伙伴的分享,整个过程有用到积极倾听,接纳和理解情绪,而且过程中反馈理解到位,非常好,大家把掌声送给她。
(过渡)上一个片段我们讲解了积极倾听,即是: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当孩子被情绪困扰时,父母需要积极倾听孩子。那如果当孩子的行为影响到父母时,对于此时父母的需求,父母又该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呢?接下来进入第二个拆页。
【学习目标2】
通过第二个拆页的学习,希望大家在未来遇到孩子的行为对我们(父母)造成困扰时,能够学会运用(行为)我-信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的三个步骤(说行为-说感受-说影响)(重复),让孩子接纳和体谅父母的需求,更愿意配合父母(界定)。
【量表自测题】
接下来请大家先做一组自测题,这个自测题考察的是我们日常沟通的时候,能否清晰明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不用过多思考第一反应即可,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6分表示非常符合,最后再统计出总分。时间1分钟。
序号 题目 分值
1 我在日常的沟通中,总是会客观描述对方的行为。 1 2 3 4 5 6
2 我总是使用积极倾听的方式,而非批评指责对方。 1 2 3 4 5 6
3 我在日常的沟通中,总是会诚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1 2 3 4 5 6
4 我会明确告诉对方,他的行为给我造成的影响。 1 2 3 4 5 6
5 我在日常的沟通中,总是会诚实表达我的需要。 1 2 3 4 5 6
总分
【解释自测题】
好的,时间到。大家的得分是多少?
得分25分以上的小伙伴请举手?说明大家在日常沟通中善于客观明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得分在15-25分之间的小伙伴请举手?有一定的表达自我需求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得分在5-15分之间的小伙伴请举手?说明需要提升的空间比较大。今天好好学习一定能帮助你。
【阅读第二个拆页】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二的内容,阅读完以后,大家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拆页2:摘自《P.E.T.父母效能训练》第6章《如何说,孩子才会听》P106
当孩子的行为给父母带来困扰,而父母传递的“我一信息”没有能够影响孩子主动修正他们的行为时,这可能是由于父母送出了一个或多个不完整的“我一信息”。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我一信息”(对不可接纳行为的描述+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已经足够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
但是,一个有效的“我一信息”常常需要包含第三个部分一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行为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告诉他们这种行为对父母产生的确切而具体的影响就很重要了。
通常,这种确切而具体的影响是某种让你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对你而言引起不便。这些行为可能会使你无法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或是你需要做的事情。它可能使你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倦,或者使你疼痛或不舒服。
“当你离开学校,没有按时回家,也没打电话说你晚回来时,我会很担心,而且无法专心工作。”
当你送出一个完整的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一信息”时,就告诉了孩子整个事件——不仅说明她的所作所为给你带来了问题,而且还说明了你对此的感受。并且同样重要的是,说明了这种行为为什么将会或已经给你带来了困扰。
WHY:有时孩子的行为会影响到父母,给父母造成很大不便,父母通常会批评指责孩子,或者大声说教,唠唠叨叨,没有效果不说,还让自己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父母怎么说,孩子都不听,孩子满满的防御和内心反感。到底该怎样跟孩子沟通才能做到“父母说,孩子听”呢,本次学习提供了一个方法叫做“我信息”。大家常常会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你难道不能……吗?你真是让人无语。这些都是属于“你—信息”,如果我们把这套信息换一个角度,变成“我—信息”,说出来就是不一样的语言。通用格式如下:行为描述+父母感受+对父母的影响
你在我跟你谈作业时,拍桌子,让我感觉你没有尊重我,我挺伤心的,觉得很不舒服。
你在墙上乱涂乱画,让我非常不开心,因为我需要想办法清除这些污渍,这些会花费我很长时间。
试试看,用这些语言来面对不愿听你说话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会开始认真听你的话哦。
WHAT:(概念案例强化讲解)
(1)提问:那请问大家,完整的“我-信息”包含几部分呢? 学习者回答: 三部分。
(2)提问:是的,非常好。三部分。具体是哪三部分呢? 学习者回答:行为、感受、影响。
(3)提问:是的。行为、感受、影响。那么,影响具体指什么影响呢?学习者回答: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或引起不便的。比如让你不舒服、疲倦等等。
(4)拆书家回应并讲解:是的,感谢大家的回应,影响必须是明确且具体的。比如:耗费钱财、时间、额外的工作、引起不便等等。
因此,什么是“我-信息”就有了答案。所谓“我信息”就是从我-表达者本身的角度出发,表达别人的行为给我带来的感受,以及对我造成的具体而实际的影响。
(举例强化讲解)我举几个例子大家看看是否是“我-信息”:
(1)妈妈说:“我觉得你很懒”。这是不是“我-信息”呢? 不是的,因为这个“觉得”是看法,不是表达我的感受。
(2)妈妈说:“我看到你半个小时还没有睡觉,我很心烦。”这是不是“我-信息”呢?不是,因为没有说这件事情给你带来了什么不好的影响。
(3)妈妈说:“我看到你半个小时都没有吃完饭,我都着急了,妈妈担心上学迟到,老师又找我。”这是不是“我-信息”呢?是的,既有描述行为,也有表达感受,同时又具体的影响。
所以,总结强调一下:“我信息”必须包含三部分——描述对方的行为+行为带来的感受+对我的具体明确的影响。
HOW:【概念步骤如何】具体应该如何发送“我-信息”呢,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说行为:客观的描述孩子的行为,听到的看的的事实情况。同时做到不批评,不指责,不抱怨,也不会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你真懒。是在给孩子贴标签。说行为我们可以这样说,妈妈看到你橘子皮没有扔垃圾桶,就放床边了。”
第二步:说感受:清楚明确地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带给你的感受。例如:愤怒、着急、生气、害怕、难过等等。(可以参考感受词汇),可用句式:我感到_______。
第三步:说影响:影响是指对方的行为给你带来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诸如浪费钱,时间,使你不能做某件你想做的事情,或者让你身体上受到伤害,使你疲惫等。
所以,通过“我信息”的表达,平和而不带批判、指责、抱怨得核对孩子沟通,告诉他的所作所为带给我们的感受和具体的影响,这样孩子才有可能理解父母,从而愿意配合我们,调整他的行为满足我们的需求,也就做到了“父母说,孩子听”。
(举例)举个例子,孩子户外玩时,常常会坐在地上。我通常看到就会愤怒地大喊,杨睿,起来,别坐地上,不仅冷还脏衣服。他常回应我一副不屑的样子,嘴里嘀嘀咕咕,漫不经心地起来。到现在都没改过来。通过学习今天的内容,我打算这样发出“我-信息”。宝贝,我看到你坐在地上,我担心你屁股冷要生病,同时现在冬天洗衣服也让我很犯愁,因为额外增加妈妈的负担。通过“我-信息”,孩子配合我调整了他的行为。
WHERE:“我-信息”这个方法的除了亲子沟通以外,其他家人,朋友,同事的行为给你带来情绪困扰时,你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进行沟通,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但需要注意:如果对方是权威的领导和长辈,这个方法请慎用。如果对方是故意挑衅,这个方法无用。
【预防异议】有的伙伴可能有疑问,这个方法感觉有效,但是每次都要表达这三部分,是不是太烦了。“我-信息”的目的是让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对我的影响。有时两部分也行。比如:你踩我鞋,好疼呀。(行为+感受);你先闭嘴,妈妈接电话呢。(行为+影响)。可以灵活运用。同时表达得越具体,效果越好哦。
有时我这样说,别人也没配合我,怎么办,这不是说方法错了,而是刚开始换种表达,大家还容易进入以前的回应模式,所以需要反复多次沟通。也有可能对方此刻处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可以先积极倾听对方,等他的情绪平和后,再发送“我-信息”。
微行动学习五步法:拆书家每一步都进行板书引导促动学习者,同时便于学习者理解和参与。
1、【明确问题】(先收集学习者的问题,再达成共识聚焦解决一个问题)
拆书家引导提问:我们刚刚学习了“我-信息”。那么“我-信息”的三步-说行为、说感受、说影响,大家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或者过往经验,有没有觉得具体操作起来有疑虑、有问题的点或者觉得有困难的一步?请大家说出来我们一起探讨解决。接下来给大家每人2分钟时间思考,稍后我们每个人都来说一下。
学习者王芳:说感受比较难做到
学习者志霞:是的,感受难。
学习者李艳艳:感受可以网上查一下感受词汇表,我觉得最难的是第三步,说影响。
学习者倩倩:说影响比较难,因为要说到别人相信,这事对我造成影响,比如我不方便,你怎么不方便了?就像诉苦也要诉到点上,看到影响,不然没用。
学习者漫路:是的,说影响比较难。
拆书家回应、引导提问并确认:好的,谢谢大家的反馈,每个人都讲到了运用“我-信息”的痛点。王芳和志霞反馈对她来讲“说感受”比较难。其他三位学习者都反馈“说影响”是最难的。因为时间有限,我们今天就只能谈论一个问题。那根据大家的反馈,我们谈论“说影响”这个问题,两位伙伴觉得可以吗。
两位学习者:可以,赞同。
拆书家回应:好的,那第一步我们就达成共识明确问题:“说影响”这一步运用起来比较难。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找问题的根本原因)
拆书家引导提示:接下来,我们就用微行动的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请组长带领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说影响”这一步运用起来比较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去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哪些点会影响到你运用这一步。然后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就想剥洋葱一样,我们剥到最里层去找到核心点,就是这个问题的本质了。
拆书家提醒:(1)思考以后请每个人写在便签上,把便签直接贴在大白纸上呈现出来,小组每个人说一下你的问题本质是什么。然后我们再需汇总谈论结果。时间为5分钟。
(2)注意:在整个谈论的过程中,希望每一位学习者都参与发表你的看法和想法,我们可以相互提问去思考和深挖根本原因,但不要否定别人的观点和看法。
学习者谈论结果汇总发表:根据大家的谈论结果,可以把问题的本质总结为四点:
(1)家长思维习惯问题,表述立场和思维不转换,坚守固有的角色。
(2)表达不清,沟通不到位,不准确。孩子觉得这没啥影响,没啥大不了的。
(3)有情绪,不客观,不相信,不认可信服。
(4)容易贴标签指责,说教,夸大,翻旧账。
拆书家总结并回应:好的,感谢大家的谈论结果。我们现在根据大家的谈论结果整理出了4个根本原因。
3、【明确问题本质】(聚焦一个问题的本质)(备注:如果小组之间有差异,拆书家引导统一成一个问题,便于下一步谈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引导提示:由于时间有限,我们需要在4个里面选一个点进行进一步谈论,这四点如果想解决一个,大家会选哪个呢?
学习者回答:如何清晰表达。
拆书家引导讲解:好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也就是根本原因是:_不能清晰表达,大家都认可吗?
学习者回答:认可。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引导提示:接下来,我们现在就这个问题的本质,结合自己的相关经验,讨论出如何解决的行动步骤或者方案。请组长带领大家谈论,5分钟后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方案。
拆书家提醒:在整个谈论的过程中,希望每一位学习者都参与发表你的看法和想法,同时不否定别人的观点和看法。
5、【请每组代表讲解小组成果】 (同时拆书家引导汇总研讨成果)
拆书家引导提示:好,谈论时间到,我们已经谈论出了解决方案。接下来分享研讨成果。
学习者谈论方案汇总:
(1)稳定情绪,深呼吸。
(2)思考行为对我的影响,而不是对孩子的影响,让我和你间不错位。
(3)清楚影响后,可用句式:你对我情绪或行为上的影响。增加了我的具体什么行为。(让我伤心,让我失控,让我多做事情)
(4) 表达前情绪平稳,去除情绪词和夸大词,不要让对方觉得只是在表达情绪而忽略。立求客观实际。
(5)正式表达中说出显性和隐形影响,比如,增加钱财,增加工作量,增加时间,隐形影响是感受性的词汇
(6)网上收集一些相关的话术。
拆书家引导讲方案进行归纳总结:(将各小组的方案进行汇总,得到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
拆书家引导总结:好的,谢谢团队的智慧,所以针对一个本质问题,大家共同研讨出了6种解决方案,我们来看下是不是可以把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归纳:
第一种方法(大家提到最多的):情绪平复(类似:深呼吸、多思考一下、去除情绪化和夸张化的词汇)
第二种方法:网上收集相关话术,学习同步。提供更多句式:你对我情绪或行为上的影响。增加了我的具体什么行为。
第三种方法:区分你我的需求。
拆书家提示:这样总结归纳大家觉得可以吗。
学习者:可以,非常好,很清晰
拆书家回应并反馈:感谢大家的参与,这次微行动就到这里了。通过聚焦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再谈论解决方案,我们发现团队的智慧是无穷的,这个过程相信每个人都有收获。
【A2】催化应用-布置任务
今天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帮助大家学习致用:
请各位小伙伴今天回去以后,在未来的一周内,当身边人的某些行为给你带来影响时,请尝试用“我-信息”来表达自己。然后把过程以及结果写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对话内容,在微信上反馈给我。
拆书家提问:这个作业环节我有表达清楚,是否需要我再做补充。明白了。
学习者王芳作业分享:
时间:周日晚上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18岁的女儿
起因:孩子在家,根本不收拾自己的房间,还说那是她个人的自由空间,又不耽误我事,别絮叨了。我常常生闷气,默默收拾也不得好。
经过:
我:女儿,你袜子在地上,脏衣服在床上(说行为),妈妈觉得有些乱,看着不舒服(说感受),我不收拾的话,如果我有朋友来做客,肯定觉得我不是一个勤快的妈妈。我一直收拾的话,也有很累,想休息的时候(说影响)。
女儿:好的,这是我的事,我上学前自己收拾好吧。
我:谢谢女儿对我的体谅。
女儿:对不起呀,我平时就是不想听你絮叨,没想到对你的影响这么大。
我:没事的,我女儿可是我的贴心小棉袄呢。
结果:女儿自己调整了行为,自己收拾了,我们关系更融洽了。
(回顾+两个拆页关系)好的,我们来总结和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今天一共学习了两个拆页。
第一个拆页“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学到了积极倾听,这个方法包含三个步骤:专注倾听、反馈理解、核实信息。通过积极倾听,首先看见和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从而帮助他缓解情绪,让他有能量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第二个拆页“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学习了发出“我-信息”,有效的我信息要传达三点:说行为、说感受、说影响。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给父母带来了影响,能够更理解父母,从而调整行为满足父母的需求。
因此,我们会发现:解决亲子关系问题其实最重要是,要清楚在当下谁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谁被不好的情绪困扰了。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就积极倾听孩子,当我们的需求被孩子影响的时候,我们就发送“我-信息”。那如果我们当下都有情绪时,用什么方法呢?我们应该先调整自己,不处在问题区。再采用积极倾听帮助孩子梳理情绪,最后发送“我-信息”让孩子和自己都能在有爱中解决事情。拆页关系:所以,今天的两个内容既可以是并列关系,在不同的场景使用,也可以是递进关系,在一个场景里使用。适用场景:这个方法除了适用于亲子关系的沟通中,对于家庭,工作,生活,交友等其他领域的沟通也是可以的。
(结束语)今天讲的主题是“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我想此时此刻大家都找到了答案。积极倾听,孩子才会说,发送“我-信息”,孩子才会听。希望大家能把今天所学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拥有良好的沟通模式,圆融在人际关系中,滋养你更好的生活。谢谢大家的配合和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