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拆书帮的小伙伴: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接下来将由我带来3-2拆书分享。
【分组】 在正式拆页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一下组。【看具体情况,选组长】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以后和别人沟通的时候,通过使用明确表达感受三要素的方法【澄清】,表达【行为】自己在某时某刻的感受【界定】,从而能得到对方的理解,使沟通更为顺畅。
场景:比如说你下班匆忙买了菜准备回家做饭,路上人多车堵的,好容易到家,结果一开门,看到你的另一半已经在家了,还坐在沙发上又是摆弄手机,又是电脑,听到门响,头都没抬一下的跟你打了招呼。 再比如,你的工作报告或是什么材料需要晚上加个班,你认为把家里的事都安排好了,坐在电脑前已经开始了,结果孩子一会儿来找你一趟或是家里人一有事儿就来你这说一下等等这些场景。
提问:这些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是怎样表达你的感受的?对方又是做出了什么样的回应?
影响:倘若我们没有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方不能真正理解我们的心情,不能与我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很容易产生误会和分歧,进而给我们在家庭、工作和其他人际交往中带来负面影响。
解决: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非暴力沟通》主要是帮助我们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让自己的语言更容易为对方接受,并得到友善的回应。从而增进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增强工作团队的凝聚力与合作力,还可以拓展自己交际的广度与深度。
在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先请大家把手里的自测问题做一下,请认真阅读左边的行为描述部分,结合你平时的使用频率,在右边部分选择和你的实际情况相符的分数,在括号里画“√”,(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算出总分后示意我,时间1分钟,开始吧。
大家已经对自己表达感受的水平做了一个自测,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各自的测评结果。 有25分以上的小伙伴吗?看来没有小伙伴是沟通达人呢。 15-24分之间的小伙伴有吗?非常棒,说明这几位已经有足够程度的使用表达感受的能力,还有提高的空间,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通过表达感受来获得对方的理解。看看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否让各位对表达感受地使用更加精进。有没有14分以下的小伙伴呢?大家都很厉害呀,没人在这个分数区间呢。看来大家都有一定的表达感受的能力呢 下面请大家阅读发给各位的拆页,读完请示意我,现在开始吧。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拆页,阅读完以后,请大家示意我一下。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我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而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根据我的观察,对于从事律师、工程师、警察、经理等职业的人来说,尤为困难--表达感受与他们的职业形象相冲突。在家庭中,如果家庭成员无法表达情感,那是很悲哀的。西部乡村音乐的代表人物瑞芭·麦克英特尔在她父亲去世后写了一首歌:《我所不知道的最伟大的人》,这首歌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他们渴望与父亲沟通情感,却又做不到。
我常听到这样的声明:“我不想误导你,我的男人真的很棒,但我从不了解他的感受。”有一次,一对夫妻一起参加了一个研讨班,期间,太太对先生说:“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先生的反应真的就像一堵墙: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太太气坏了,转向我,嚷道:“看!他总是这样。坐在一边,闷声不响。和他过日子,就像对着一堵墙。
“你是不是感到孤单,希望先生多体贴你呢?”我问道。在她表示认同后,我试图说明,“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这种话很难提醒她先生留意她的愿望。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很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这样,双方的关系甚至会更加疏远。例如,如果他感到伤心、沮丧,不作任何反应,在妻子的心目中,他就会真的像一堵墙。
好的,感谢大家,从拆页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呀?“感受”
互动提问一:
那现在回看拆页里的第一个例子,室友总是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谁能帮他说下当时的感受,而不是想法?
(生气,苦恼,愤怒)对的。大家对拆页里的场景感受比这位大学生强多了。那举几个生活中是例子呢
互动提问二:
1、“我觉得你太不懂事了。”请问这是想法还是感受?这是想法,这是对他人生活感受的判断。换成“你这样做让我很伤心。”这就是感受了。
2、“我想抽你。”请问这是想法还是感受?这也是想法,显而易见。换成“看到你这个样子,就火冒三丈。”这就是感受了。
3、“你进门后看都不看我一眼,我觉得你不在乎我。”请问这是想法还是感受?这也是想法,“你不在乎我”不是感受,这是对他人态度的判断。换成“你进门后看都不看我一眼,我觉得有点失落。”这就是感受了。
通过这几个小句式的对比,大家是不是开始对感受有了更深的理解呢?
那如何能让我们清楚明确的找到自己的感受并表达出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具体HOW:
1、确定事实: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通过直接看到的或听到的事情说自己的感受,比如看到孩子在
用手机,就说孩子在玩游戏,这让我们直接的感受就是生气。可是孩子如果是在查找学习资料呢?你还会生气吗?可见明确事实是多么的重要。怎么样说才是明确事实?明确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一些,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客观地说出其行为或结果。
例如:你正在看手机/这次考试你考了50分/你这周迟到3次等。
2、明确需求:
当下自己需求的是什么,是得到了满足,还是没有。
我们许多情绪,都是因为自己的需求得到或没有得到满足而生产的。
大家想一想,你今天吃到你期盼已久的美食而感到兴奋。是不是你吃到想吃的东西后,你的心愿得到满足而兴奋?
或者是我辛苦了半个月写的拆写稿没有通过,让我感到难过。是不是因为我这段时间付出的努力而暂时没有等到回报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难过呢?
所以,明确自己的需求才能弄明白自己的真正感受。
3、表达感受:
根据自己的需求,判断出自己的感受,并表达出来。可以常用“我看到、听到等(行为),让我感到(情绪……)”的句式。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表达感受的常用词汇:
当我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可以用:
兴奋 欣喜 感动 感激 高兴 甜蜜 安全 平静……这些词语表达感受。
当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可以用:
害怕 担心 焦虑 震惊 失望 紧张 难过 孤独……这些词语表达感受。
关于表达感受的词语,我发给大家的资料里面有比较详细的内容。大家可以回去后对照着练习。
预防异议:
到这里,是不是会有人觉得表达感受真是麻烦,以前没学不也一样可以表达感受吗?那各位有没有想过你之前表达你认为的感受后,结果是什么?是不是你想要的?我们通过方法来准确的表达感受后,能让对方了解你当下的情绪与需求,从而避免之前你说个没完,对方就是不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而带来的冲突。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尤其适用于我们在乎,关心的人,我们利益干系人,因为只有他们才是我们愿意花时间与精力去表达感受的对象。
举例:
我经常在家里会跟爱人说,别看手机了,陪我聊聊天或者下楼去逛逛吧。我这样表达出来后,得到的回应通常是我不是在玩儿,忙完再说。如此反复后,都是以争吵结束。
学习了明确表达感受后,我会说,(确定事实)“你已经看了一个小时了手机了,(明确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上班累了一天希望在家有人陪我一起说说话,你只顾着看手机,不理我,(表达感受)这让我感到孤独。”我这样说了之后,他就会抬头看看我,想一下,如果是工作上的事,他会说“再给我多少时间,我这边处理完就陪你。”如果他在看新闻什么的,她就会马上放下手机,跟我说说话,或者一起下楼去小区转转。当然,有急事儿除外,她也会说明原因,不会让我们再以争吵结束。
【场景演练】:【要求:给出一个非常具体、确定的场景,学习者可在此场景中演练或讨论或应用新学技能,指令要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应用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通过我的讲解,大家是不是也想一试身手了呢?请大家根据下面的场景,运用今天学到的如何表达感受的方法来设计一段对话,并请几位小伙伴他/她的对话!
学习者反馈:
少惹老师:我现在正在整理一份非常急用的文件,你打断了我三次(确定事实),让我很恼火(表达感受),可以让我安静一下吗?(明确需求)!
阿莲:我现在正在整理一份文件,你已经打断我两次了(确定事实),我需要安静一点,你这样让我静不下心来,(表达感受)我们可以等一下再聊吗?(明确需求)
回应:少惹老师和阿莲用我们今天学三步法,言简意赅的表达了她们的需求;非常感谢两位的分享。
【布置任务】:【要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的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大家刚才已经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进行了练习,下面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小任务:今天回去后,就找机会跟你的家人表达感受吧,比如在你觉得另一半不够爱你的时候,孩子写作业让你抓狂的时候等等,跟他们表达你真正的感受吧,让他们从了解你的想法开始,改变之前的沟通方式,从而提升沟通表达的效果。这个我请大家在一周之内回复我可以吗?好让我们共同进步。
学习者阿莲反馈:
场景:因为现在是冬季,我女儿起床比较磨蹭,特别是周末起床很困难;
时间:周一早上;
沟通演练:
我:“(确定事实)宝贝儿,你的闹钟都响了20分钟了,你还在床上。饭都快冷了。”
女儿:“妈妈,我好困哦,我还想睡会。”
我:“(表达感受)我担心你吃了冷饭会不舒服,而且我上班也快迟到了,(明确需求)你可以先起床吃饭吗?”
女儿:“好吧,我起来吧!”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表达感受三步法:首先确定事实,然后明确需求,最后表达感受。
希望今后各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多去揣摩、体会和应用今天的分享,刻意练习,一步一步打开每一扇沟通的大门,谢谢大家。